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法道儒的转变

精品 法道儒的转变 ——秦皇汉武间的人物评传


作者:吴需荣 秀才,2405.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17发表时间:2014-12-28 21:25:06

秦始皇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第一人,他建立了大一统的秦帝国,任命自己为皇帝,寓意自己超过了三皇五帝。
   他的功绩是否超过三皇五帝,无法评价。但是,他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的纷争,是不争的事实。统一了,和平了,人民可以安居乐业了,他做了大大的好事。但是,没有了征伐,百姓是否真的安居乐业了?他统一了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促进了中国的一体化,但是,他同样禁锢了思想,使中国思想由先秦的光辉灿烂变成了亦步亦趋。他建立了君主制和郡县制,实施了中央集权,更是中国几千年专制的渊源。
   秦始皇的成功源于秦国的法家传统。秦朝自商鞅起,逐渐建立了法家制度,始皇时李斯更达到了巅峰。秦朝的法律制度在七雄中最完备,执行得也最到位,而战国时实行法家主张的国家无一例外增强了国力,所以秦国当时的国力最为强盛。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这是法家的胜利。乱世,丧失了规则,所以,有法律的保护是人民最大的希望。人们不希望别人可以随便奴役自己而放弃了自已奴役别人的权力,所以建立了主权国家行使奴役权,这是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乱世用重典法治正是该原理的反映,人们都需要法治国家,所以,法治秦王朝的铁骑摧枯拉朽的扫荡了中原大地。
   始皇成也法治,败也法治。严刑峻法是好的,他尝到了甜头,于是,在人类文明的幼年时期,好端端的法治走向了极端。他实施了苛法,不断的用法律侵占人们的生活领域,以至于合法的剥夺了人们的一切,甚至生命。人民发现,即使我想遵守法,但往往一个小过错就会遭至严酷的惩罚,甚至死路一条。于是,等死,死国可乎?陈涉首义,天下赢粮而景从,秦帝国轰然倒地。
   秦朝是中国唯一一个以法治国的朝代,但是,是当时所有中国人民的噩梦。所以,中国至少在表面上,法治思想失去了统治地位。始皇帝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虽然只存在了短暂的数年,但是,在经过汉武帝用儒学思想融合后,成了中华民族的最主要的遗产。法家制度变成了儒家制度,两种截然对立的思想融合了,所以,中国的后世帝王们都知道了,外儒内法才是治理中国的最可靠方式。
   赵高
   赵高是第一个以宦官干政的形象走上了历史舞台的。
   赵高的第一件大事是扶持二世登基。《史记》上说,二世是赵高说动李斯丞相一起矫诏登基的,而且二世登基后,赵高一人掌握了朝政,甚至李斯名相都被整得死于非命,可见,赵高的政治才能甚至甚于李斯。这样一个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会是一个幼稚得指鹿为马的人吗?
   秦的暴政天怒人怨,然始皇兵甲之威,百姓敢怒不敢言。当始皇驾崩后,形势不一样了,死路一条的陈涉首先发难,天下英雄群起仿效。陈涉发难的有一条理由就是,秦帝位应该是公子扶苏的,二世是篡位。我不知道历史真相,也不知道司马迁是否知道历史真相,但我想,如果真是赵高、李斯、胡亥三人篡改了遗嘱,天下谁人知道,陈涉又怎能知道?陈涉起义的这条理由没有让人质疑,是因为天下人从内心来说,反对二世的暴政,宁可将希望寄托在莫须有的扶苏政权上。当然,如果扶苏真的执政,天下人也未必满意。
   始皇作为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为什么把皇权传给了碌碌无为的二世胡亥?也不奇怪,人的个人喜好是奇怪的,有的人自身也很优秀,但就喜欢和一些看上去不怎么样的人打交道,却对一些德才兼备的人敬而远之。其实世间确实如此,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政治家也是人,有的就喜欢小人之交那一套,称兄道弟,其乐融融。所以,历来的政治家,身边都不乏君子和小人,好的政治家,能够做到信用君子,利用小人,当他不够警醒时,再优秀的领袖,也难免做出糊涂之事,而这一点糊涂,却会影响天下千万生灵。始皇晚年喜欢赵高、胡亥,甚至李斯丞相也不喜欢扶苏,扶苏再优秀,不能继位也不意外。
   赵高的第二件让人记住的事是指鹿为马。这是一个典型的小人嘴脸,任人的唯一标准就是听不听我的话。不过嘛,历史上的任何政治家虽然但执行这样的用人标准,但都不会幼稚到做这样一件事,只有这个幼稚的小人做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这时秦国政治的荒唐。当然,我们谴责赵高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政治的最高统帅是二世,没有这个糊涂的君主,是没有这样糊涂的臣子的。
   项羽
   项羽是作为失败英雄的典型著称于史的,以致于还有人讨论如果项羽渡过乌江,是否还会卷土重来。
   以前很喜欢项羽,因为他勇猛、率真,真性情。重读《史记·项羽本纪》,却读出了一点不同的味道。与其说项羽是英雄,不如说是刘邦以来的汉代史学家和君主的宽宏。
   项羽是幸运的。他出身贵族,是为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的项燕将军之孙,又有一个胜似父亲的项梁将军的指导和铺垫,更具有力能举鼎的天赋异禀。他作战勇猛,是名符其实的战神,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他的敌人闻他名而丧胆,但奇怪的是,刘邦和他相争天下,他每战必胜却实力越来越小,刘邦每战皆败却实力越来越强。他重情重义,是每个女子梦寐以求的护花使者和理想情人。
   他的重情义,表现在他和虞姬的爱情上,但是,他和虞姬的爱情,更多是后来文学作品的渲染。整篇本纪,丝毫没看出他和虞姬的爱情,只有为《垓下曲》做注解似的提到宠妃虞姬为他先死。当然,我也宁愿将之想象成为爱情,可是,在那个时代,宠妃本就是君王的私有品,为君王殉葬是常有的事,更何况是一个杀人成性的魔鬼君王,他的妻妾没有为他殉葬才是怪事。
   项羽是一个残暴的人。在暴秦肆虐的时代,他举起大楚旗号,吸引了一大批忠肝义胆的志士相随,随着项梁的逝去,他成了真正的领导者后,他残暴本性暴露无遗,杀降屠城是家常便饭,这使他早已失去了民心军心。他毫无顾忌的杀了义帝,自己砸了自己的旗号,所以不得不四处和背叛自己的人作战。反观刘邦,逐渐以自己的宽宏赢得了天下的心,所以,刘邦胜利就是必然的了。项羽说自己的失败非战之罪,确实他的失败不是某场战斗的罪过,不是项羽作为军事家的失败,但却是项羽作为政治家的失败。
   项羽是战神,他最辉煌的时候是以数万大军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一举打垮了秦朝。但是,灭咸阳降子婴的是刘邦,也就是说,真正灭掉秦帝国的是刘邦。很快,项羽成为了刘邦的敌人,并且是失败者,是不得人心千夫所指的失败者。幸运的是,刘邦和他的子孙们,没有抹杀项羽的功绩,没有说他积极反刘消极抗秦,没有说推翻暴秦全是自己的功劳,没有连篇累牍的丑化项羽。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项羽能成为英雄,能位列本纪与刘邦并列,是司马迁的胸襟,更是汉代统治者的胸襟。这是项羽最大的幸运,我要把最大的敬意奉献给刘邦和他的后继者们。想想我们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不为人所知的国军将士们,项羽应该可以含笑九泉了。
   刘邦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平民走上神坛的第一人。
   刘邦是平民出身,他的名叫刘季,也就是刘四。想想吧,一个连正经名字都没有的人,肯定就是社会的小混混,居然让众多英豪为之折倒,任之驱使,以至最终平定天下,是如何的让人荡气回肠不可思议。
   秦以法治,奈何苛法过甚。所以,当刘邦进入关中后,敏锐的感到了这一点,废除了所有的苛法,只是简单的约法三章,就是“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实就是最简单的以牙还牙。饱受秦法蹂躏的关中父老,自顾尚且不暇,哪会欺负他人,所以,约法实际制约的就是军士。就这样,刘邦赢得了人心。
   刘邦说好听点是豪杰,说不好听就是痞子头,但他确实有一点常人所不及:度量大。不是吗?项羽是他死敌,但他并未贬低项羽:他得到了天下,但始终认为平定天下是他臣子的功绩;下级的建议,他总是很快的无条件接受。所以,英雄乐为之死。很多项羽的部下和同盟,最终走向了汉王。
   汉朝初期实行的是黄老之术,也就是道家的无为而治。这是中国唯一一次让道家作为统治思想,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当然,道家作为休养生息的措施,是生灵凋敝的无奈之举,所以当武帝国力强盛时,无为让位给了有为。中国的后续皇帝都是好大喜功,所以都不把无为而治当回事。
   道家的统治,是普通民众的乐土,而所有的有为,都是普通民众的悲哀,甚至于武帝的大破匈奴,伴随的都是民众的牺牲,肉体的或经济的。
   秦王朝施行了短命的郡县制,刘邦为了酬谢军功,实行了分封制。但是,分封制是祸乱之源。在刘邦的有生之年,各路诸侯已反。刘邦平定了各路异姓诸侯,但他没有趁机实行郡县制,而是想当然的认为,血缘纽带就可以保证刘姓天下,骨肉亲情就可以保证和平共处,大谬,这直接导致了汉朝国力恢复的缓慢,更为七国之乱留下了伏笔。
   吕后
   吕后是中国后宫干政的第一人,历来评价不高。其实不然。吕后是史上少有的杰出女子,中国也许只有唯一的女皇帝才可与其媲美。
   吕后出身大家闺秀,然她慧眼独具,看上了流氓一般的亭长刘邦,并心甘情愿为之操持家务,可见她的智与德。在刘邦戎马倥偬时,她一个弱女子,没有得到任何应有的保护,几乎是凭着一己之力支撑着一个家族在乱世中生存,历尽了艰辛和危险。然而,刘邦负了她,在她无私付出的时候,宠幸了戚夫人。
   公道自在人心。凭着君王的宠幸,戚夫人使尽手段希望自己的儿子登基,甚至说动了刘邦。这时候,诸多中阳里的兄弟们看不下去了,他们的坚持展现了公义的力量,最终刘邦不得不把天下留给了吕后的儿子。母以子贵,吕后掌管了天下。古人最不齿的就是牝鸡司晨,其实从今天的婚姻法来讲,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任何一方的奋斗成果都是夫妻的共同财产,所以,吕后本就有天下的一半产权,她率领儿子统治这个应该属于她的天下本身是合情合理的事。
   吕后的小女人心态在她大权在握时爆发了,她把多年来的委屈、对刘邦的不满、对戚夫人的愤恨极端的表现了出来,鸩杀刘如意,将戚夫人制成人彘,确实应该遭人唾骂。正是残酷的政治斗争让一个女性的心坚硬似铁、狠毒如狼。
   为了控制天下,她重用吕姓,并抛弃了高祖的誓言,分封了诸吕为王。这也是让人诟病的事实。其实,政治斗争,不是用你就是用他,有什么好奇怪的,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只要不是信用奸佞就行。她知道自己此举为世不满,所以一再告诫诸吕要控制军权,更显示了她的政治智慧。可惜的是,诸吕没有她的本领,还是在她死后被铲除殆尽。
   看一个人要看他在历史上起的作用,武则天如此,吕后同样也应该如此。《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并没有提到她的执政事迹,但从司马迁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吕后将汉初的无为而治思想发展到了极致,社会生产得到了有效的恢复,所以她看似无功的统治,却从百业凋敝中直接孕育了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这是她最大的不可否认的功绩。
   韩信
   韩信的一生就一个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萧何是韩信知己吗?未必,因为翻开整篇《史记·淮阴侯列传》,都没看到两人的交往,反倒是韩信瞧不起的樊哙,倒是挺崇拜韩信的,每次看到同样封侯地位一样的韩信,都把他当做大王一样看待。萧何被称为韩信的知己,主要是因为他向刘邦举荐了韩信。当然,他的举荐绝对具有赌徒色彩,因为他并不了解韩信,只是跟他几次交谈,觉得他有水平,于是就举荐他成为全军统帅,而刘邦居然也就任命了。当然,韩信后来的成功说明他们两人赌胜了。其实,萧何的举荐与其说是帮助韩信,更不如说是帮助刘邦,与其说他是韩信知己,不如说他尽了大汉丞相的职责,而且是冒着极大的风险帮助大汉王朝。当时刘邦缺少的就是统帅,所以萧何举荐了,刘邦任命了,他们都冒着巨大的风险,并不能说当时的他们就是韩信的知己。所以,后来萧何诛韩信就顺理成章了,同样是为了大汉王朝。
   韩信早年遭受胯下之辱,这是“大勇若怯”的典型,想必司马迁是最有体会。这种“勇”可以对比杨志卖刀怒杀牛二的“勇”,当然,杨志和韩信孰优孰劣,孰勇孰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见解。不过,令人奇怪的是,韩信衣锦还乡后,为什么任命那个侮辱他的人为军官,还说他是勇士,这样一个以辱人为乐的泼皮无赖,他作了军官,手下人还不是饱受蹂躏?韩信选用这样的人,他会治军吗,为什么还屡屡得胜?
   韩信成为兔死狗烹的典型,其实是对刘邦的误读。刘邦及他的后人那么推崇项羽,已经说明了他的大度。功高盖主当诛,对勾践来说是的,但对刘邦来说未必。刘邦定汉的第一功臣是萧何,他的其他很多谋臣,如张良、曹参、陈平等,都得了善终。韩信从楚王到淮阴侯,或许是因为刘邦的疑忌,但他此后心怀不满,牢骚满腹,以致于伙同陈豨谋反,才是他被诛的原因。其实,武将带兵肯定会受到元首猜忌,尤其是韩信这样天下无双的武将,所以和平后受到限制纯属正常,宋太祖不是也曾杯酒释兵权吗?韩信之死,死在他的不通时务,死在他的军人本性,死在他的小心眼。他如果旷达一些,无欲无求安享富贵,又何来杀身之祸。

共 12841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文章用秦汉之间的诸多历史人物,分析了成败得失,也分析了思想领域里的几大流派对于历史的影响。作者对于历史人物和证据的分析,有一定的价值和可取之处。历史的研究,见诸仁和智,各有春秋。【编辑:欣雨文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1229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雨文萃        2014-12-28 21:31:09
  历史与野史,一直是当下史学界和网络的议论分水岭,各有所见。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2 楼        文友:布衣蓝裳        2014-12-31 19:32:58
  赏读佳作。
   乞讨是得不到和平的,迎接豺狼的只能是猎枪。
   作者宽阔的阅读面和冷静的思维条理,把人带入了历史风云,并有引人探索根源的力量。好文章!
   拜读学习了!祝福文琪O(∩_∩)O~~
绿之韵生态纺织招商代理聂韩 联系扣扣2646505474电话15073141137 18755115269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