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微型小说 >> 悠悠“父子”情

编辑推荐 悠悠“父子”情


作者:江中石 布衣,16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74发表时间:2014-12-31 17:35:40
摘要:  每当父亲节,我除了怀念生父外,还怀念我的另一位“父亲”,我的恩师李靖华。一想起他,我的心中就会涌出一种莫名的难过,愈加思念他,并勾起我无限的回忆。

每当父亲节,我除了怀念生父外,还怀念我的另一位“父亲”,我的恩师李靖华。一想起他,我的心中就会涌出一种莫名的难过,愈加思念他,并勾起我无限的回忆。
   常言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是我上小学三年级时的语文老师。他当时40出头,1.8米的个头,经常穿一身浅蓝色中山服,英俊潇洒。他说话和蔼,脸上总是带着微笑,给人以平易近人、善良慈祥的感觉,同学们都很喜欢他。我在班级是爱做小动作的人,但我爱看书、爱学习,所以成绩很好,又是班级的学习委员,李老师也很喜欢我。一次,他把我的一篇《春天来了》的作文作为范文在班上选读。并对我的作文大加赞评,让同学们向我学习,一下子我成了班级的学习榜样。每天放学后我要到他的办公室兼卧室送全班的语文作业,所以与他单独接触的时间比较多。因此,也就有了他鼓励我、面授我怎样写好作文的好机会。从而我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有的文章还上了学校的黑板报。语文成绩一直保持全班第一,并且一直到大学毕业。这些都与李老师的谆谆教诲,单独指导是分不开的。
   我与李老师的“父子”情是从我三年级下半学期开始的。一天,天降大雨,住在学校附近的同学或跑着回家、或父母亲接回家陆续走完了。因我家离学校较远,只好在教室门前避雨,准备雨停后再回家。天快黑了雨还没有停,我怕衣服淋湿冻感冒了,就一直在看书等雨停。这时,李老师打着伞不知从哪里回来路过,看到我还在教室门前避雨。便走到我跟前问我咋还没走?我说我家离学校两公里远,没有伞,怕淋湿衣服,等雨停后再走。他问我父母怎不来接我?我说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带着弟弟这两天在县上开会,家里就剩我一个。他听后,二话没说,拉着我让到他的办公室去,不让我走了,就跟他一起住。我回不了家,只好跟着他,到了他的办公室兼卧室。他用毛巾檫干了我头上的雨水,给我倒了一杯开水,让我喝下去暖和暖和。接着他又到教师伙上给我买了一个馒头,一碗面条,看着我吃了下去,俨然一个父亲。当时,我心里觉着暖烘烘的。天黑了,他坐在办公桌前一盏带罩的煤油灯下批改作业,我坐在他的对面读书。批改完作业后,他让我洗了脚,脱了衣服上床睡觉。并用衣服给我垫了一个枕头,让我睡在床里边,他睡床边。当时已是中秋时节,天气较凉,再加下雨,我身上感到冷冷的。他感觉到我的身上凉,便问我冷不冷?我说有点,他便把我楼到怀里,用他的体温温暖着我。并不停地用他的手在我身上抚摸增温。那一刻,我感到父爱般的温暖,非常幸福、温馨,他多么像我的父亲。那夜,李老师搂着我一直睡到天亮。
   从此以后,我更加喜爱李老师,他讲课时我特别注意听讲,他布置作业我认真完成。我的作文在他的指导下更有长进,给我的好批语越来越多,经常作为范文在作文课上讲,让同学们向我学习。
   还有一次,也是下雨晚了,我与他睡在一起。我问了他的情况,才知道他是郑州中牟县人,家庭出身不好,是地主成份。在那个唯成分论的年代,他全家常常受到歧视白眼,被视为劳动改造分子。所以,他从小就夹着尾巴做人,靠勤学,于1955年考上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由于成份问题,他被安排到豫西洛阳地区,地区又把他分配到素有豫西小西藏之称的卢氏县,当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1957年反右倾时,由于他说了一句实话,便以觉悟不高为由被调到贫困山区龙驹小学。他家里有父母、妻子,还有与我一般大的女儿。每月工资只有35元,除留下生活费外,其余要全部寄回老家,养活父母、妻女。我听后对他愈发同情,更加尊敬他。他鼓励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考大学,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有大好前途。后来我能考上河大,能写文学和新闻作品,并成为一名记者,从某种程度说是受了李老师的影响,与他的教诲是分不开的。
   不知怎么,我常常盼着下雨,下雨我就有借口不回家,可以与老师睡,让他搂着我,抚摸着我,享受父亲般的关爱。
   1966年,文革开始后,李老师通过大学同学,终于调回中牟老家任教。临走那天,我请假为他送行。我帮他提着一网兜东西,他扛着简单的行李被褥,一直把他送到去县城的船上。临上船,他突然抱着我,在我的脸上吻了一下,又把他的一支博士牌钢笔从上衣兜摘下。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要好好学习,一定要考上大学,才能有所作为”。当时只有12岁的我,只是感到老师走了心里很难过,不会说一句告别祝福的话。
   船开了,老师站在船头频频向我招手,我也摇着手向老师告别。这时,我真想大叫一声“爸爸再见”,但我终于没有喊出来,为此,我后悔了半辈子。我看着大船顺着洛河缓缓向东驶去,直到拐了弯看不见了,我才流着眼泪回到了学校。此后的几天里,我常常想念李老师,就连做梦也和老师在一起。
   只从与李老师分别后,就再也没有他的消息。在河大读书期间,假期我还专门到中牟找过李老师,但由于没有确切地址,只好无功而返。河大毕业后,我在报社当了记者,多次联系中牟县教育局,打听李老师的下落。几经打听,才知文革后,老师在同学的帮助下调到了南方工作,全家都走了,具体地址不详。
   40多年了,我常常想念李老师,他若健在,也快年愈八旬了。我常常回忆李老师对我的父亲般的关爱、关心和鼓励。希望他一定还健在,想与他联系上并告诉他:我没有辜负您的期望,我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并当面叫他一声“爸爸”。
  

共 21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品情深意切,在那个年代,师生关系如父子极可贵,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是一种正能量,理应弘扬。 欣赏佳作。 【微编 王老大】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王老大        2014-12-31 18:02:36
  期盼新作!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