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派饭(短篇小说)

精品 【流年】派饭(短篇小说)


作者:太行樵夫 布衣,343.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58发表时间:2015-01-03 22:00:24

那年头,干部下乡讲究派饭。说起派饭,太平村那些上了年纪的人,都还记得那段机缘凑巧,啼笑皆非的故事呢……
   一
   王向阳对着镜子梳理着他的小分头已有好半天了。一头油亮乌黑的软发很鲜明地从头顶分开,蓬松柔美地倒向两边。一边照着镜子吹着口哨,一边在心里美滋滋地憧憬着那个即将实现的梦,欣喜之情便很自然地流露在那张稍显瘦长却不乏英俊的白净脸上。小伙子这些天像泡在了幸福的酒缸里,整天醉醺醺的。
   是啊!太平村今年冬季的征兵任务下来了,因为是最令人羡慕的军种——海军,村里不少适龄青年都争着报了名。恰巧这次县里只向太平村要一个名额,竞争便显得愈加激烈起来。通过政审、体检等关口的严格把关,刷来刷去,到最后只剩下王向阳和张红心两个人了。
   对于他这个强劲的对手,王向阳是有十足的把握把他挤下去的。虽然两个人都是村里的基干民兵骨干,共青团员,又都是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村里每次搞阶级斗争,批地、富、反、坏、右,又总是两个人摽着膀子冲锋在前,在众人眼里,作为村里团支书的张红心和民兵副连长的王向阳都是出类拔萃和旗鼓相当的。不同的是,村革委员会主任黄凯是王向阳从小认的干爹,两家的关系又始终相交甚好,来往的频繁密切,这也是有目共睹,人所共知的。这些日子,黄凯来王向阳家吃了几次饭,信誓旦旦地向全家人做了保证,算是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可两个人之间谁能最终被接兵的领走,最后拍板的还不是村革委会。前天,黄凯就接到了通知,就在今天,新上任的县武装部长要亲自来做一次把关,最后来调查、审核一下这个最终的人选。无疑,在王向阳和张红心两家中,武装部长的午饭派到谁家,谁就将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中的一员。
   昨天晚上,黄凯就来王向阳家告诉他们,今天中午预备一桌子好饭菜来接待县武装部长的到来。向阳越想越得意,仿佛自己已经置身于高大威武的舰艇前甲板上,远望着碧蓝如镜,缥缈无际的大海,身着一身雪白色海军军服,头戴一顶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字样的海军军帽,任柔和的海风轻拂着帽后的黑色飘带……对了,他记起了几年前他家的墙壁上就贴过这么一张叫做“披波斩浪”的海军年画……
   “向阳,菜都切好了,就等你去割肉了。”在东厢房里忙碌了半天的向阳妈朝着北屋里的王向阳喊。
   “好嘞!马上就去。”王向阳愉快地答应着走出屋门,推起了自行车。
   “等等!”向阳妈一边剥着蒜,一边笑盈盈地走了出来。
   “兜里有钱吗?”
   “还有两块钱,割一斤猪肉用不完的。”向阳说。
   “记着,多要点肥的。顺便打一瓶酱油来。”向阳妈说着,返回身从屋里拿出一个绿色的二锅头酒瓶子。
   向阳接过瓶子,蹬上自行车,飞一样轻快地出了院子,留下来一串串愉悦的歌声:
   “哎,山也笑,水也笑,毛主席革命路线指方向,形势无限好哇……”
   二
   太平村革委会主任黄凯骑着自行车摇摇晃晃地走进了村大队部,他是从县农田水利基建工地指挥部刚刚喝了酒回来。他一步三摇歪歪扭扭地蹬着车子,到了大队部会议室门前,他支上车子进了屋。
   豁!好家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迎门墙上马、恩、列、斯、毛五位领袖人物光彩夺目的宣传画像。画像两侧挂满了一面面用红绸缎子做成,金黄丝线镶边的各样锦旗,诸如“学大寨先进村”啦;“学‘毛选’光荣集体”啦;“优秀民兵连”啦等等。屋子正中摆放着一个长方形的红色大会议桌,四围是一个个排列整齐的黄漆木制椅子。
   黄凯立足未稳,连呵带喘地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顺手抄起桌子上的白瓷茶壶倒了杯水”咕咚咚”一口气喝了下去。灌足了水,解了一路上的口渴和劳乏,他感到一阵惬意。他还没有忘记等会儿县武装部长要来村上的事。他环顾下四周,从一个空墨水瓶里抽出一支毛笔,拉开抽屉拿出来一沓信纸,随手扯下来一张,蘸了蘸墨水写了起来。
   我们的黄主任几个月前就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那就是不管有多忙,每天都要练上几大篇毛笔字。他看不惯村里天天更新的大字报上那些没有一点水平的歪七扭八的毛笔字体。象个什么样子吗!他很羡慕村里六十几岁的老教员杨文山那一手公认的绝顶的颜体。三个月前他就暗自发誓,一定要练出像杨文山那样飘逸潇洒的字来不成!因此,不管村里有何种或大或小的事务,他都是以笔代嘴。只要拿着黄主任的“公函”,在整个太平村里是可以令行禁止,畅通无阻的。
   他正写得起劲,二十三岁的女广播员小孙猛地一下子推开了门,火急火燎地闯了进来,把黄凯吓了一跳。他“啪”地一声把毛笔摔在了桌子上,瞪起眼睛气汹汹地说:“你家房子着火了咋的?!”
   小孙一把摘掉了头上的绿色棉军帽,露出两只乌黑齐整的短辫来,红朴朴的脸蛋儿上两串汗珠从鬓角向两腮流淌着。
   “黄主任,这比我家着火还急呀!”小孙说,“咱们村宣传队不是要去县里汇报演出吗?刚才一会儿工夫公社李书记打了四个电话过来,催着叫你带上节目单去公社开会呢!李书记在电话里又……骂人了……”
   “你怎么不早说呀!你这个丫头片子还想不想干了?!”黄凯听说李书记在电话里骂人了,吓得脸都绿了,他的手脚都有点哆嗦起来。是的,他是不止一次领教过李书记的厉害的。他“呼”地一下子窜出门外,推起自行车,歪盔甲斜地一溜烟骑了出去,临出大门还撂下一句:
   “回来再找你算账!”
   小孙脸对着屋角,委屈地抹着泪,小声地嘟囔着:“冲我发什么脾气呀!人家找了你半天,连你的影子都没有找见吗!”
   只一闪的工夫,她忽然想起今天县武装部长要来村上的事,还不知道部长的午饭派到哪家呢。是张红心家呢?还是王向阳家呢?她也顾不得生气了,一扭头追了出去,大声地追问:
   “主任!主任!今天县武装部长的饭派到谁家呀?我怎么广播呀?”
   实际上这工夫,黄凯还没骑多远。顺着小孙耳畔的风声,传过来一句气囔囔的话:
   “桌子上有,自己看!”
   小孙这才立定、站稳,慢悠悠地转过身,回到了村会议室。
   等她拿起黄凯墨迹未干的那张信纸,不禁大吃了一惊!
   三
   太平村革委会副主任王宝起心事重重地走进了村办公室大院。他两只手抄在袖筒里,漫无目的地悠磨着。这些日子,他的心里七上八下的,总觉得不好受。
   人常说,“宁愿降三级,不受副职气”。他这几年没少受黄凯的气。村里的一切事务都是黄凯一个人说了算,他这个副主任就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两个人虽积怨甚久,可见了面都装作一团和气,心照不宣,真可称得上是“面和心不和”。
   其实,说真心话,黄凯也不敢太小觑了他的这个副手。因为众所周知,王副主任的小舅子正在给县委张书记开车,是书记的红人儿。大家都知道在官场上,做为各级政府部门手握重权的领导们和他们的专职司机是怎样一种神秘贴切的亲近关系。有时候,这些司机们在他的领导面前随随便便地说上一句好话,可能使一个不起眼的下级官员平步青云;可有时候,这些司机们照样是随随便便却早有预谋地进一句谗言,也可能使某些人厄运连连。所以,万不可低估了这些司机们举足轻重的分量。正因为这样,我们的黄主任虽然对王副主任早已心存芥蒂,表面上却总是装出一副嘻嘻哈哈,什么事也不往心里去的大大咧咧的形象。
   这个时候,王宝起装作无聊地溜达到大队部,实际上心里像着了火一样。他急于想知道黄凯今天把武装部长的饭派到了谁家——虽然他早已猜出了个八九不离十。他心里盘算,他黄凯在太平村一手遮天,什么事做不出来呀!他才不在乎社员们背后怎么议论他呢。可是,好奇和恨恨之心还是驱使着他走进了办公室。
   他刚推开办公室的屋门,正一脚门里一脚门外时,见小孙正颓然地坐在椅子上,脸色煞白,浑身象散了架一样,手里还拿着一张红格信纸。她一眼看见王宝起进来了,马上站了起来,打起了精神。她随手把那张信纸交给了王宝起。
   “王主任,这是咱们大队去县里文艺汇演时用的节目单,放在抽屉里的,刚才黄主任去公社开会走得急忘带了……”
   王宝起站在办公桌前,顺手接过那张信纸,见几行不太工整的毛笔颜体小楷出现在眼前:
   一、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痛说革命家史》;
   二、男女声二重唱《逛新城》;
   三、对口快板《太平村的斗争》;
   ……
   王宝起没等看完,轻描淡写地放在了桌子上。心里说,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忘带就忘带了吧。叫李书记狠狠尅 他一顿才好呢!看他平时张狂的……
   “不是的,王主任。这个节目单是黄主任亲自写的,这些节目都在他脑子里装着呢,这倒也没什么,关键你再看看这个……”
   小孙说着,又随手把那张刚刚写好的信纸递了过来。王宝起撩眼一看,也吃惊非小。只见信纸上用同样的毛笔小楷写着:
   今日武装部长造访,接待者——王木……
   王宝起一看便知这也是黄凯的墨宝。他的心也”怦、怦”地跳了起来,脸上的表情急速变化着,一阵儿红一阵儿白的。同时,他的脑子也在飞快地旋转着。他明知道黄凯要写的正是王向阳家,却不知怎么急慌慌地拉下了一笔。稍微镇定了一下,他的嘴角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他在心里得意地想,好一个黄凯呀,你也有疏忽的时候!那咱就顺水推舟,将错就错吧!
   “这肯定是误会了!黄主任一定是要写向阳家的。”小孙说。
   “误会什么?!什么误会?!黄主任做事一向是‘大公无私’,细致得很,不存在什么‘误会’,你就按黄主任写的马上广播吧!”
   “这……”小孙显出一脸的无奈。
   “快点吧!耽误了部长的饭,叫部长饿肚子,谁也负不起这个责任!”王宝起催促着说。
   “那……好吧……”
   小孙心里很明白,如果她照这个广播出去,部长的饭派到了王木家,很快就会在太平村刮起一阵飓风,引起一场轩然大波的。她的心里敲起了小鼓,她担心的倒不是别的,她是怕黄凯回来后,不知道又要怎样狠狠地呲打她呢!唉,话又说回来,字是你黄主任亲自写的,又有王副主任顶着,这是你们两个主任之间的事,我又怕什么?
   她再次用疑惑的眼神看了王宝起一眼。其实,王宝起早已猜透了小孙的胆怯心里,他也再次用鼓励的眼神看了看小孙,点点头,又冲小孙努了努嘴。小孙这才定了定神,走进了广播室……
   王宝起很难掩饰自己幸灾乐祸的表情,走出了办公室。现在他要做的是,做好充足的心里准备,迎接县武装部长的到来。然后,直接领着武装部长到王木家做客。
   四
   王向阳家距离大队部住得稍远一些,七拐八绕的还要经过两条主要街道。就在他骑着他那辆半旧的永久牌自行车,手里提着肉,怀揣着酱油瓶往家赶的时候,就听到了小孙在高音喇叭里的广播声。他分明听见是要让他家备好午饭,迎接新来的县武装部长的家访。他的心快蹦到了嗓子眼,他真的不知道要用哪条腿蹬车了。他像离弦的箭一般向家里急驰。同时,他也在心里由衷地感念着他的干爹,他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报答他。他知道,这事都是干爹硬顶着舆论的逆风一手给他办下来的。如果现在黄凯就在眼前,马上让他给他跪下磕几个响头,他也会毫不犹豫地答应的。 与此同时,在距离大队部较近的王春宝家,也同样听到了小孙那清晰、柔美的广播声。一家人先是全都吃惊地瞪大了眼睛,继而又感到很疑惑。他(她)们寻思着,一定是小孙的广播出了差错——那肯定是派往王向阳家的。就是把太平村家家户户派个遍,也绝不可能把武装部长的饭派到自己家来的。
   是啊!王春宝今年满十八了,小伙子也是白净脸庞,一头浓密的黑发,两只清澈明亮的眼睛时时处处带着神气。正值青春勃发的豆蔻年华,总是对世界,对未来充满了瑰丽得像云锦一样美妙的幻想,他做梦都想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员。如今的农村姑娘找对象,都有两个高标准的选择。一是非“农转非”的小伙子不嫁;再就是头顶红五星,领缀红领章的军人最受追捧。普普通通的农村青年,要想赢得农村妙龄少女的芳心,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惜的是,春宝家的成份是富农,这两个奢侈的目标,他王春宝一辈子也休想达到的。一遇到太平村有招工招标,或参军入伍的事,大队干部们想都不会想到他家的,根本没有他们的份儿。
   对此,春宝总是怨声连连。他曾不止一次问过爷爷:爷爷,你在解放前剥削过穷人吗?这时,有着一头花白头发,腰都直不起来,七十二岁的爷爷总是长叹一声,然后颤巍巍地说:怎么叫剥削呢?那时候咱们家地多,农忙时我是雇过几个长工,可我们的交情一直很好的。我都是和他们一块儿下地,一块儿生产。就连过年吃饺子我们都是在一块儿吃。你李荣大爷给咱家做活,我是和你们说过的。四五年冬天那一场伤寒,差点没要了他的命。要不是我炕上炕下的侍候他,他早就过去了。病好以后,他对我千恩万谢的,恨不得把心掏出来对我。你李大爷的儿女们不是几年前还来咱家看过我吗?这都是你李大爷吩咐他们来的。他和咱们就像是一家人一样,我怎么就剥削了呢?唉!我悔不该存下了俩钱儿,四三年买下了村南那二十亩水浇地呀!谁知道,如今改朝换代了,把我的下辈儿孙都连累了……

共 863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派饭》是一篇具有浓郁时代特色的小说,小说的背景是计划经济时代,当时面对征兵,每个家庭可谓都是望眼欲穿。在这个时刻,谁可以去,谁如何去,真的是举村瞩目的事情。这不,时任太平村团支书的张红心和民兵副连长的王向阳是最后入选的佼佼者,他们两个需要面对二选一的恶战,真是千钧一发,谁都不敢掉以轻心。这时,掌握生杀大权的武装部长到来的一餐饭,就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一步。谁可以成功接到部长呢?以为可以掌握乾坤的村主任黄凯和暗中扭转的副主任王宝起,还有那“一纸文书”,到底有什么样的巧合呢?这些伏笔假设非常成功到位,吸引大家继续看。当看到王向阳的父亲王术和富农的孙子王宝春的父亲王木,因为一点只差,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大家的心中都不由感叹,无巧不成书,可谓巧上加巧,环环相扣,使得故事想着一个完全超过最初设想的结局发展。 文中情节曲折动人,描写细腻到位,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让历史在我们眼前重现,让我们在其中读懂,正,是取得成功的唯一捷径。 派饭,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名词,此文书写,具有厚重的现实意义。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104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5-01-03 22:00:59
  不读此文,我真的不知道这其中还有如此多的曲折,真是学习了。
2 楼        文友:太行樵夫        2015-01-03 22:59:56
  真真老师的编辑水平真可谓高!谢谢了!向老师学习才对!
3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5-01-04 07:40:54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4 楼        文友:人性即是个性        2015-01-05 23:10:06
  看了樵夫哥的文,仿佛让娃娃看了一出阴差阳错的闹剧……不过稍微的品味一下,倒依稀有点水浒传的味道呢。单是小说中刻画的鲜活典型而又秉性各异的人物形象,便足以让人啧啧称赞呢!一手遮天任人唯亲却又粗心大意的黄凯,骄纵自恃而又善于阿谀的王向阳,不甘屈于人下而又有点小阴谋的王宝起,憨厚老实,待人热诚的王春宝一家人以及为人清廉体恤民情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多情好干部石部长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的悬念感很强,开头就紧紧抓住派饭这个线索展开全文,紧紧地吸引了读者的眼球。故事发展一波三折,任谁都没料到这顿饭仅因一字的一点之差就让读者跌破眼镜,虽然和预料的不一样,但是却无形中成全了另一家人,应该算是个喜剧,不过掩卷遐思,却又是个悲剧——如果不是这个人为的阴差阳错,哪能会成全像王春宝这样的被歧视的四类分子好人呢!故事的背景时间很特殊,所以感觉小说的语言也很特殊,年龄小的人可能会对那个对知识分子来说就是魔窟的年代感到陌生,对这个时代的故事更是一无所知,不过只要稍有历史记忆的人都知道那是一段黑色的岁月,没有谁再愿意去揭开这段历史的伤疤,因为它会让很多读书人的情感陷入无底的深渊……当然此文并不是以揭示它的罪恶为目的的,相反,我们却从中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干部和群众融为一体且清廉自律的高尚品行,这样执笔的意图不问自知,小说立意深刻,构思精巧,语言有个性,倒叙插叙的手法运用的非常娴熟,令娃娃敬佩!好文……
5 楼        文友:太行樵夫        2015-01-06 10:28:58
  娃妹的评论真的令我感慨!确是高屋建瓴,一语中的。惭愧的是,我在写之前,没有考虑那么多的人物设计,只是信手拈来,渐渐水到渠成而已……汗颜!感谢娃妹对拙作的抬爱,此篇我并不是十分满意,仍有诸多的疏漏之处,以此勉励我在以后的创作中多多加以改进吧。娃妹于百忙之中仍对拙作倾注那么多的心血,着实令兄感动。顺祝一切安好!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