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乃服霓裳(散文)

绝品 【雀巢】乃服霓裳(散文)


作者:长袖伊人 举人,3967.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545发表时间:2015-01-09 06:01:18
摘要:上古有仓颉造字,胡曹制衣;《千字文》载之:始制文字,乃服衣裳。后有宋应星《天工开物·乃服》篇,记录古人从蚕种开始为制衣而劳作的系列过程。今作《乃服霓裳》,以记旧时针黹之事,曰:让它们活在文字里吧。

【雀巢】乃服霓裳(散文) 一、浆染
  
   当我在《诗经·小雅·采绿》中读到“终朝采蓝,不盈一襜……”的句子时,也就是农历六、七月间的样子。此时,雨水频频光顾,蓼蓝一天天成熟,等到叶子变青,人们便开始采集起来,浆染布匹。这多少都让我想起那些行走在胡同间的蓝色印花布、民间经过扎染和腊染的曳地裙裾和各种服装、服饰来。
   母亲不知道蓼蓝能将一块白色小粗布染成蓝色,不然一准儿去采来,学了别人制蓝染布的样子;她用染料时也不会急切地奔了百货店,买了袋蓝色的染料又急忙忙地回了。那时,家里的灶间正雾汽弥漫,那口供七八口人做饭的铁锅内正烧着半锅水,灶台上有块白布,在等这袋蓝色的染料浆染。
   我记得母亲用温度计测过那锅水的温度(这个过程,也让我一直暗笑母亲脱不掉的书生气),水温适宜才将染料袋的一角小心撕开,徐徐倒入,待染料均匀溶化,清水成为蓝色,是否还要放入一些明矾之类固色,确实没有了印象,只是要将一小角白布放入水中试试颜色的深浅。然后将整块白布抖开,依次入水,灶下控制好火候,这是染色成功的关键。我的那件蓝色上衣,就是一块白色小粗布被这么加工之后才做的衣服。小粗布一点都不柔软,穿在身上有点麻生生的感觉。一直能记得这件衣服,是因为放秋假时曾穿着它跟着大人们去割谷子。站在谷地尽头,秋风吹佛着我的头发,也吹佛着那件有了汗渍的小粗布蓝衣裳,汗水和谷子的味道使这个下午遥远迷朦又稀疏可辩。尽管时间跨越了几十年,在时间的缝隙中偶有回头,那如哈德逊河画派的田园风景还能不期然地出现在眼前:周边是大片金黄色的谷地,一群拿着镰刀的人散落在谷地一头,秋风徐徐吹来,这时我的头发忽地被吹乱了,抬手拢发的一刻,被汗水渗渍过的蓝色粗布衣裳,鲁莽地裹了一下我那酸累不堪的肩头。那时,我们刚刚从另一块谷地走来,正打算收割眼前的这片谷子。
   那是块没有经过加工的本白色小粗布,恰好能做一件上衣,母亲在上面比划了比划,想了想,就决定去买染料。为什么不买红色、紫色、绿色,却非要买蓝色?是因为它的冷静、遥远与广阔吗?母亲说: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子,红的、粉的穿身上哪像学生?母亲这么一说,我之后的学生时代的所有夏天就一直穿这些黑白格的,蓝白格的,浅粉蓝白格的衣裳。母亲说这些时大概总是在我们去邻村扯布的路上。那时候,合作社的柜台里刚刚上了新布料——的确良——浅粉色的确良、水粉色的确良、白色的确良,那时,似乎每个女孩儿都有件粉色或水粉色的确良上衣,只有我是件白色的,再扯布做衣服,就是黑白条啊、蓝白条之类的。我总认为的确良布料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打它出现之后,我们又看到了涤卡布,一种结实耐用没有折痕的布料;然后是加厚的确良,可以做裤子;再后来有了格呢布,人们喜欢用它做喇叭裤。这都是后话,我们说小粗布呢。
   母亲浆染小粗布时我正在她的身边,看着她忙碌,看着她往锅里倒染料,搅拌,浆染布匹,捞出拧去水份,扯平,挂在窗前的铁檀上晾起来。之后,母亲不再管它,而是“咔哒”一声关门走出了院子。她去做什么不得而知,那块刚浆染完的乌蓝色的小粗布就静静地悬挂在一根细悠悠的铁檀上,后面是土坯房屋,前边是一片枝繁叶茂的榆树林,阳光从树丫间照过来,蓝色的湿淋淋的小粗布上的水份随着阳光的潜行化作了袅袅的水汽,消散、流失到空中。当这块蓝色的小粗布,一点一点由乌蓝变成靛蓝,母亲推门回来了。她走到小粗布边上,一抻一收将它揽在怀里进了屋。
   母亲回到屋内就开始整饬那块小粗布。她像所有的农民们平整一块麦田,平整一块玉米地和一块高梁地一样。整平土地后要撒粪,深耕,耙平,播种,之后就等着老天爷赏赐人们一个五谷丰登的好年景。不过,缝衣裳的过程可能不用太多的气力,只有温馨的氛围,耐心的折腾和柔美的气场。于是,我看见阳光在一缕柔风的牵引下,穿过窗棂扑落到那静静地放置在明黄色炕席一角的蓝色小粗布上。此时,那块小粗布正一点点变形,如儿童动画片《巴巴爸爸》里的一幕,有些幻觉,有些炫晕,在一个还不懂得爱美的女孩子眼里还有些小小的顽皮和淘气,而整个过程又是如此寂静和安宁,此时,若有一枚针落地都能听到它那清脆的响声吧?
  
   二、针脚
  
   一枚针落地的声音我是听得到的,“当”地一声或者两声响,都清脆、悦耳。如果只响一声,说明这枚针太累了,它落在地上就不想起来了,也或者是睡着了,是倒头就睡,是身体一挨床就呼呼大睡。如果是响了两声,一定是它在落地后又调皮地背着双手往前跳了那么一步。那时它刚刚跋涉过一段山山水水,却还精力充沛,还不知道累是怎么一回事,于是童心未泯的它不声不响地躲了起来。母亲低头弯腰瞅来瞅去,瞅了老半天,才在一只板櫈脚下找着,将它仔细捏起来,接着穿针引线,继续一针针缝糿,并在一块布的边缘留下了一溜好看的针脚。
   我忽然记起来,这是一枚会走路的针,它也是一枚轻功了得、武艺超群的针。看它亦步亦趋往前走的样子活像一只磕头虫,没有一点正经样子;可这样子又似一种朝拜,是需要磕数不清的等身长头才能完成的一次长途旅行。它还能穿山越岭,跨江跃河,最最关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它还打着轻巧诱人的筋斗,变九九八十一种针法:什么平针、倒挤针、裹针、挑针;还有链针、菊花针、殖民结,你听,殖民结的叫法纯粹就是我行我素,是冠冕堂皇的强行闯入占领的意思,对,是死皮赖脸地用强盗逻辑将那块地盘据为己有;还有十字绣、法国针结、拧花绣;最好听的要数千鸟结,顾名思义就是用针线缝出一个一个貌似小鸟窝的格子;说到盘丝绣,就想起唐三藏师徒去西天取经遇到的盘丝洞来,胡同中做针线活的女人们一准就是那美丽又迷人的蜘蛛精,只是她们贤惠、聪颖、手巧伶利,轻轻缀针而入,从中间一点往周围一针一针盘着下针,最后成为一张密密的蛛网,她们也是这样密实地盘着自己温暖的小窝,盘着一家人世世代代的生活;杨花绣像是从杨树梢上往下走,跟从攀岩的顶端退回到地面一样,是四肢并用地左跨一步,右跨一步,紧贴着树干爬下来,这样,每条枝子都走了一遍,等这么一步一步回到树底下,那就是一棵春天里胀起花蕾芽苞的杨树了。
   我想像过这些针法最早的承载物,或许只是一件信物,粗麻布做的类似于荷包的挂饰;也或是一块打磨精美的兽皮类剑鞘等的随身物件。一直到那个孤寂清雅之人出现后,才将之如此照搬到乃服之上。她属于“母系”或“父系”我们不得而知,但她要么是绞尽脑汁、苦思冥想,要么是灵机一动、灵光一闪,本来是要用那枚骨针缝缀接口的,却出奇不意地在袖口上走出一排粗大的针脚。这创意让那件简单古板的麻布衣服瞬间活泼生动了起来,于是,她又如此这般地在另一个袖口上也加了一排粗大的针脚,之后她停下来,将麻衣举到亮处,歪头细看,左端右详,最后得意地抿嘴一笑。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起来;她将这些针脚缝到那条兽皮裙摆上,也缝到了领口、裤脚、前胸大襟上。后来,这种花针缝缀便被女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并被一代又一代的女人们发扬光大,推陈出新,这才有了后世古朴的“素衣朱绣”、“究衣绣裳”、“金缕罗襦”、“羽衣霓裳”……一直到挂满现在大街小巷的各式各样的时装。
   她不参加狩猎,也不从事农桑,一天到晚无所事事,悠闲自在;但她有一双纤巧的手和一颗钟灵毓秀的心。所以她也从远古的蛮荒时代一步跨进了当下,虽然如此,她的这些针法我仍旧愿意将之定义为一种“甲骨文”、一种“象形文字”、一种“乐曲符号”。
  
   三、刺绣
  
   当我的目光从远古的一件衣服移到一块真正的江南苏绣时,它被镶在一块精致的框子中,栩栩如生的图案是透明的,薄如蝉翼,这让我都不敢轻轻地碰触一下。因此,我想起绣出这些华丽绣品的女人们的纤纤手指,细嫩光滑的如菜农搁地摊上的笋尖和一捆毫无血色的葱白。因为,她们不能做粗活,如浆洗,刷涮之类就不得碰摸,不然手指粗燥了容易让丝线失去光泽,绣品表面就不会光洁干净,而失去美感。
   我因此也想起了在那悠长的胡同里做针线的女人们的手。她们的手可没有那么多讲究,也不会悠闲自在无所事事,不然那些累弯她们腰身,消耗了她们青春的涮锅洗碗,喂猪、养羊和鸡鸭鹅之类的家务谁来管呢?她们做了家里大部分的粗活,还要时时下地帮助播种和收割,于是手掌粗糙的似带着锯齿。她们就用那双带着尖硬角质的手,缝全家人的衣裤、鞋子,也织毛衣,绣花朵。她们用粗糙的食指与拇指将那枚针牢牢捏住,从花花绿绿的彩线上抽出一条,捻实线头,穿入针鼻,再用食指与拇指的指尖轻轻一拉,顺势打个结,这个过程是谓穿针引线啦。在起针之前她们往往要把针在发间滤几下,然后垂目低眉,一手灵巧地拿捏着布料,一手轻巧地入针,抽线,然后捏针的小手指将丝线一挑,手腕温婉地那么一转,再将针线拉过眉弯,一针结束,之后再回环入针。
   我总怀疑那些女人们缝衣是数着布丝入针的,不然针脚的大小怎么会那么匀称、好看。她们各用各的针法,有时会一针顶一针一溜烟缝下去;有时缝几针走一个倒挤针;有时缝得又全是倒挤针,那功夫可真是到家了。夏天的午后,风轻轻穿过胡同走远了,而她们则慢慢沉静下来,就坐在胡同里的大门前做她们的女红。这个做衣服,那个绣枕套。百泉哥的母亲用渐变色的粉红丝线绣一只鞋头上的花朵。东风哥的母亲缝一条黑夏裤。那时候,她们都还年轻,眼神也好,针线用劲匀,长短相当,手快,针飞线走。现在生活好了,她们却老了,眼睛昏花,勾着腰,子孙绕膝,四世同堂。她们不再亲手缝衣服了。
   说数着布丝入针就想起女人们绣的十字绣,就是数着布丝入针的,不然花式就乱了,根本绣不出来理想的作品。女孩儿们大都喜欢绣枕套,这个实用,比挂在墙上的那片山水镜框要实惠。那个年代的人们学东西都是你传我,我传她,不进学习班,也不用花钱就都学会了,而且绣花的花样通用。一个人有了新花样,大家就都来讨要,按样式拓在一块布面上,拿去绣,不几天准能绣出一对绝美的作品来。女孩子们初学剌绣时只剪块够一个枕头大的十斤白布,描上几朵花,几条滕蔓,再画上几片叶子,叶子上再画叶脉和叶柄。流萤飞舞的夏夜都漫长如一轴没有尽头的丝线,因此,在每个星光闪耀的晚上,胡同口上都要坐着一堆人,其中就有几个拿绣活的女孩儿低头忙碌。顶着胡同口的那家人姓郭,郭家的女儿刚绣完一朵花,人们就啧啧称赞她绣得好,郭家女人就高兴,用浓浓的外乡口音得意洋洋地连声说:“娘拙闺女巧,娘拙闺女巧。”我不知道这是哪里方言,“巧”字是高高的上声,很是动听。或许“娘拙闺女巧”这话真有一定道理,一个母亲不怎么会做针线的人家,一准儿能出个会做针线的女孩儿,管起一家子的穿衣。
   不知三嫂还绣她的苏绣不?三嫂是一个性格嘎蹦脆的人,开朗,乐天,喜气迎面,却又能绣出那么华丽高贵的织物,由此她在我眼里也着实如织锦般温柔亮丽呢。看过她的半成品,有门板那样大,银灰的白,丝线都发着银白光泽,可惜,我没看到她配色的部分就离开了,只有这点滴的影子亮亮地留下来。
   姐姐学绣活的时候,母亲给描一朵花,花瓣顶上总要描出一个圆圆的小耳朵,就想知道世间是否真有这样的一种花没有?不然,母亲何以会凭空想象出来呢?还是成心要难为一下学女红的人?或者并未有此意,只是觉得好,就要画成这样。事隔许多年,我还总想起母亲描的那些花朵,想深了,想久了夜里就梦境不断。我知道这是我那古怪的头脑在较真,它一准是在反复思想这件事,其目的就是想弄清楚花的真实与否,好在最后终于有了答案,不然我的梦就会这么一直做下去,直到问出个究竟来才肯罢休。于是,我把这个答案藏在心底,没有告诉任何人。
  
   四、布衣
  
   我和母亲买布时,站在柜台前总要惦量半天,不知道要扯哪块,是条纹格子的还是印花的?看来看去也拿不定个主意,就让售货员把布拿柜台上来,拽一角在身上比试,低头打量,就闻到了布匹中散发出的幽幽淡淡、清清浅浅的各种气息。那时还懵懂,并不把这气息放在心上,也不太在意它暗暗传递出的从一棵植物走来的过程,而是紧张思量着是否要把这块布扯回。慢吞吞将它放回柜台,两手还紧紧攥着一角,不舍得松开。如果实在没有可心的布料,我们就会无功而返,一路上心事重重,惆怅万千。
   和朴素简单的母亲不同,父亲在穿衣上多少都有些奢侈,他不仅要让衣服发挥基本的功能,还要韵致和考究,所以父亲更懂得如何搭配与选材,再加之工作上的近水楼台,就总能买回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好看布料。
   是两块人造棉布,一块红底上有黑白蝌蚪花,一块浅黄底上印着稀疏小红花。即要父亲从一个月的伙食费中省下来的两三块钱,可能还要布票。本来已是等价交换了,却因为物质匮乏还硬要搭上几尺布票才成交,这就不是等价交换,而是有了附加值,因此,这也是一个独特年代独有的特征。就在这不平等的交易中,一次就给我买两块布做衣服,可见父亲对我的溺爱深深比庭院,这也让我在母亲希望我穿得更象个学生的年代却也没少穿漂亮的衣服——如那件枣红色条绒上衣,是在前襟和口袋的边沿处都加了黑白斑马纹的滚芽。这款式在那个还未开放的年头都稀少,在农村就更少见,何况还是件不用动针线,不用动剪刀的成衣呢?我想过,或是因我刚上小学——有了正式的学生身份过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还可能是父母藉此想让我从时不时患病卧床的状态走上新生命;也或者是两者原因都有,才在这个不年不节的日子给我买了布料做了新衣裳。这么鲜艳的衣料在那个灰黑蓝盛行的年代也是少见的,但和母亲后来一直想让我穿得更像一个学生的想法多么不同。初夏的阳光在院落里游荡,我的童年生活一天天接近第一个学期的尾声。这时母亲拿着两块布料问我,哪块做上衣,哪块做裙子?我想了想说,黄色的做裙子,红色的做上衣吧。母亲沉吟片刻,倒底也没追问这样是否好,就按我的想法裁剪、缝纫起来。

共 926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在农耕社会里的女子们,缝补,织活,绣绣品,纳鞋样,般般样事诸全;而时代总如流光,那美似诗经的意境,从千古氤氲至今,流萤飞舞的夏夜都漫长如一轴没有尽头的丝线般悠长,母慈父爱牵扯对我深深比庭院婆娑的春树样鲜明;而旧时光中的针黹中依次走出来让我慢慢检视,背景和光晕中的人物也总是如数家珍般牢记在心头。描画铺展开来的一幅绣织图,锦心绣口说不尽的一腔织女情,女儿们的心耿耿于怀和愤然于胸的究竟是那走不尽的银针丝线韵脚,还是一手好女红的名声传扬个百八十里透露出的大美奇能?真是猜不透的心迹,转而成女儿壮的心声,温软可爱的小心思,变为活泛的古典意境。推荐阅读。编辑:曲新同【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1090022】【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150129第316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曲新同        2015-01-09 06:03:31
  缜密的思绪,铺排的描写,这就叫大块文章。
风雨路,人间爱,江山情! 这妩媚,这崎岖,这葱茏, 都是我的风景!
回复1 楼        文友:长袖伊人        2015-01-10 00:03:12
  曲老师过奖过奖了,辛苦您编辑此文,您请喝茶!!
2 楼        文友:曲新同        2015-01-09 06:03:40
  缜密的思绪,铺排的描写,这就叫大块文章。
风雨路,人间爱,江山情! 这妩媚,这崎岖,这葱茏, 都是我的风景!
3 楼        文友:小泥儿        2015-01-09 10:05:18
  你的文章写得真好,让我的思绪也回到了从前,妈妈做的棉衣棉裤、妈妈织的毛衣毛裤,妈妈亲手做的连衣裙,趟绒衣裳。现在妈妈老了,我们又能为妈妈尽多少孝,今天就回家看望妈妈!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回复3 楼        文友:长袖伊人        2015-01-10 00:11:15
  小泥儿姐说得好,父母亲疼爱自己的孩子,所付出的是无私的也是无价的,孩子们用什么样的孝心才能回报呢?趁着还能为老人尽孝,哪怕只是去看看他们,他们也高兴知足,是这样吧?问候您!
4 楼        文友:哭泣的键盘        2015-01-09 15:28:28
  早上就看了,心下一惊,这长袖果真厉害,写出这样美的文章,待我上班了再细读……中午又读了,又是一惊,太美了这文,于是无语了竟然,思绪飘到很远去了……这会又想起,还没留下痕迹,来了,是为了点赞。
   长袖,果真是要刮目相看你了,这文我喜欢极了啊。
江山任鸟飞
回复4 楼        文友:长袖伊人        2015-01-10 00:31:04
  键盘,你是个大忙人,还抽空来读这么长的文章,辛苦了!
   第一稿放了有两年多的时间,不喜欢,又没时间润色,就放着,直到在江山遇到大家,要发文没有,就修改这篇,两个多月,白天嘈杂,不得安静,只能在深夜来改,一直改,将旧稿完全颠覆,现在里面只有少许旧文的影子。这也是我定稿散文中最长的一篇。谢谢键盘,你的喜欢和大家的喜欢一样都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动力。
5 楼        文友:暮云开        2015-01-09 18:04:42
  第一次读长袖姐的文章,由诗经起,走入日常,把日常里的诗意写出来,温暖、耐读而又回味,如酒如诗!
靠着文学,倔强自恋天真地活着
回复5 楼        文友:长袖伊人        2015-01-10 00:44:59
  暮云。大家都这么叫,我也随了大家这么叫吧。
   能被你读真得很开心,而且还让你赶上这么个长文,很值吧?:):)
6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5-01-09 20:05:41
  浆染、针脚、刺绣、布衣、好像都是女人们的最爱,不过也是四十岁以上的女人才能有些兴趣,也好像离时尚远了些,80后、90后断然是接受不了这些的。再过几代人,会寻不着了......
男人的力量原夲就不是来自肉体,而是他的精神和思想的外化与延伸而已。
回复6 楼        文友:长袖伊人        2015-01-10 00:50:48
  老树主编说得是。所以,文章中曾有一段文字写一些八0、九0后们不爱做女工,还整天爱在大街上人来疯。考虑到他们可能不接受这种说法,所以最后都删除了。不过年轻人还是有喜欢的,只是不多了。
7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5-01-09 20:09:05
  我怎么越读这文,越看着有绝品相:)
男人的力量原夲就不是来自肉体,而是他的精神和思想的外化与延伸而已。
回复7 楼        文友:长袖伊人        2015-01-10 00:53:23
  这个绝品我可不敢想啊,那么多好文章呢,怎么着也得寄着大家来。
8 楼        文友:曲新同        2015-01-09 21:20:34
  要是得了绝品,我也跟着露个脸,树老说话算数。
风雨路,人间爱,江山情! 这妩媚,这崎岖,这葱茏, 都是我的风景!
回复8 楼        文友:长袖伊人        2015-01-10 12:23:08
  曲老师还起哄,您是江山唯一的翻译家,翻译的作品那么多,还借这露脸,啊,我羞愧了。
9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1-09 21:49:54
  唉,又让老树又抢了个先,这文我看到一半就在想,这应当就是绝品的感觉吧——绝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面貌。我想,“锦绣文字”说的就是这样的文字的吧!
   键盘说,这文字美到让她无语;而我呢,都不敢大声呼吸了,生怕一不留神惊扰了埋头刺绣的姑娘们......
   小可,你把文字都变成了锦绣,让老姐们可怎么活呀,哈哈!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9 楼        文友:长袖伊人        2015-01-10 01:26:57
  喜欢听大姐的夸奖,虽知道是名过其实,也爱听。
   嗯,说是锦绣文章?过了;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真得吗?只有申请一回试试?呵
   然后想说:巢里都是大家,都是老师,他们的文章都在我的学习之中,也是我的文章在将来的某一天变成锦绣的范例。
   问候您,祝您开心快乐!
10 楼        文友:林之林之        2015-01-10 07:05:10
  文章下载了,因为没看够,因为坐在板凳上不入戏,要打印了,躺下来好好读。我读好文章的最好姿势是躺读,坐读就不安稳,就不能尽享。废话说了一堆,却没说到《乃服霓裳》半句,可是,还用说吗,那锦心绮思、古雅又透着俏皮的文字,不就是最终纯正、最美不可言的手工吗?于是,想到长袖伊人的名字……
共 35 条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