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西风】闲话婆与媳(杂文)

编辑推荐 【西风】闲话婆与媳(杂文)


作者:清淡如水 秀才,1078.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782发表时间:2015-01-18 17:38:29

【西风】闲话婆与媳(杂文)
   婆与媳从古至今都是两个对立面,彼此的相遇不是有血缘或情和爱,而是因双方共爱的那个男人才走到一起。所以,作为媳妇永远都别对婆婆的要求过高,永远都别指望她对你像对自己的亲闺女一样地对你,差不多就行了。——题记
  
   【一】
   2014年冬月26日,是我们结婚十九周年日。来婆婆家这么多年,可我真正与婆婆在一起的时日却不多,加起来可能还不足100天。在这若即若离的相处中,让我深知,婆婆才是真“婆婆”。
   婆婆是以童养媳的身份走进公公家的。公公祖上几代都是“独生子”,婆奶奶对她的儿媳可谓是万般疼爱。听大嫂说,婆奶奶是个小脚女人,特别贤慧,且心灵手巧。虽说婆婆一生共生育了10个儿女,看孩子、家务事基本上都落在不能干重体力活的婆奶奶身上。婆奶奶去世时婆婆最小的孩子都5岁了。
   1980年农村联产责任制,公婆的田地分给了三个儿子,从此公婆彻底地“退休”了。“退休”后的她除了养几只鸡,种几块小菜园外,别的什么活也不干。直到1997年秋,儿子与我见面了,才让我彻底见识了婆婆的顽固和冷漠。
   一次,老公的领导与他闲聊:“你媳妇坐月子准备在老家,还是在这里。”
   老公说:“不回老家,就在这里。”
   领导说:“那可不行,侍候月子人哪是一个大男人干的活,你每天的时间有保证吗?并且你租住的房子还没巴掌大,没水没厕所的。听说你妈的身体一直都很硬朗,在家不是也闲着吗,到时候就让你妈帮你侍候一个月。”
   于是老公就回去跟她妈商量,结果被婆婆理直气壮地回绝了,却让他驮回个小水缸。老公的领导知道婆婆不搭茬,他又让老公的堂姐夫(也是老公的领导)亲自与婆婆协商,最终婆婆免强答应了。
   说真的,我在婆婆家坐月子时,婆婆没为我买过一个鸡蛋,一根油条,一根挂面,一只母鸡,前前后后没跟我说上几句话。除了孩子洗三那次,婆婆再没抱过孩子一次。每天四顿饭做熟后,管你孩子哭不哭闹,沉着脸把碗“咚”一下放到桌上,再也见不到她的人影。有时,因为孩子放不下,肚子饿得叽叽叫,眼看着饭也快凉了,就是没法吃到嘴,此时我那委曲的泪水就再也控制不住了。好几次三嫂和大嫂来看我们母子俩,发现我正在抹眼泪时,她们接过孩子后便抢着说:“快趁热吃。你还指望婆婆来迁就你呀,咱们妯理几个的福都让你一个人享了,你还哭?你去问问咱左邻右舍的,哪个儿媳妇坐月子时婆婆来看过一眼的?帮你做过一顿饭的?帮你缝过一块尿布的?帮你洗过一块尿布的?帮你带过一天孩子的?除了‘阎王’的孩子她经常照看以外,别的儿媳的孩子她哪个也不会帮你看一眼的。再说,我们当时的处境可比你现在要艰难困苦多了,我们照样不也走过来了。”大嫂还说:“我生第一个孩子时,还是我自己接生的,婆婆连我家的门都不敢进。生完孩子后不到三天,天上还飘着鹅毛大雪,我迎着剌骨的寒风,在冰窟窿里自己洗尿片。咱们是有婆婆,可她又管过谁?”
   听着嫂子们的这番话,从此我再也不让泪水往外流。但是,每每回忆起那似蹲监狱的日子,心还会隐隐地疼。
   2008年夏天,我因上环不服,最终导致大出血,差点没了命。中秋节我们回去看婆婆,见婆婆门前有几只母鸡在那觅食,我问婆婆:“这是谁家的鸡?”
   婆婆说:“是我的,都是几年的老母鸡了,也不下蛋。”
   听她这么说我连忙又补了一句:“卖两只给我补补身子吧。市场上什么价,我给你什么价,零钱我会凑成整的付给你。”
   婆婆沉着脸语气重重地说:“还有卖给你的?‘阎王’的两儿媳都快生了,还有卖给你的。”
   听了婆婆的这番话,我无语了。当时心里对婆婆的厚此薄彼感到极为不满,难道儿媳还抵不过孙媳?以后你有事别求我,就去求你的孙媳吧。难怪嫂子们都说你一碗水没端平,果真如此。打那以后,我对婆婆的积怨越积越深。心想,除非你老是这么健康。
   2014年年初,八十九岁的婆婆后颈上长了一大片泡疹,并伴着低烧。老公跟我商量:“我想把我妈接到咱家来,你答应不?你要同意我就去接;不同意,我还每天回老家把她驮到村医那里去治。”
   我的脑海里即刻浮现出婆婆曾对我那种冷漠的表情,耳边还一遍又一遍绕着她曾对我说过的绝情话语。我说:“你妈最疼爱的俩孙媳妇和她的‘阎王’媳妇不都在家闲着没事吗,人家怎么不把你妈接到她们家里轮流住?好事从来轮不到我,麻烦事、花钱的事怎么都愿意追着我。”对老公发完牢骚又说:“你去把她接来吧,不接来,万一死在家里都没人知道的。”
   当我透过玻璃看到大门外婆婆慢腾腾地从车上走下来的那一瞬,不知怎的,竟然感到婆婆很可怜。我们刚结婚时她可不是这样的,如今她每一个缓缓的动作里皆因承载了太多太多生活的重压与艰辛,才使她失去了原有的活力。那一刻,曾对她所有的积怨消失得踪迹全无。
   婆婆曾经对我的漠不关心,每每想起总会心里不平,可转念一想,她是老人,老人做的再不对,没人指责她,因为她把子女养大,就算义务尽到了。若子女对老人有半点不敬,便会引来四邻八舍对你的遣责。人与人之间,贵在相互理解,积怨归积怨,该尽孝的还是要毫无理由尽职尽责的去赡养老人。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样付诸行动的。正如儿子在他的作文里写道:“正在院子里洗衣服的妈妈突然放下手中的活,满面春风地向外跑去,看她那高兴劲,我还以为是她的闺蜜来了呢,不一会,只见妈妈挽着奶奶的左胳膊,爸爸握着奶奶的右手,就像掺扶着皇太后进宫似的,小心奕奕地将奶奶扶进了院里……”
   或许是婆婆看我真的太忙,也许是婆婆有些惭愧,也许是婆婆担心老屋里的公公。那天早上,婆婆起得很早,我问婆婆:“你起来这么早干什么?天这么冷。”
   婆婆说:“我想回去。”
   我说:“你为什么要回去。”
   婆婆说:“再有二天来你家就一个月了,我来后,给你增添了不少麻烦。”
   我说:“忙是忙,是不是我对你照顾不周,嫌我做的不够好?”
   婆婆连忙说:“可别这么说,再这样说,我更住不下去了,只有在你这里我算是真正享了点福。自从我来了以后,我看你每天一刻都不得闲,一天三餐饭碗递到我手里。每天吃药时,你一样一样一粒一粒地把它剥出来,分好放在我手心里,水端到我手里。你不吃羊肉,还总是为我炖羊肉。什么样的点心你都买来让我尝尝。连上厕所,每天都是你帮我冲。你还要忙生意,不忙生意,就是侍候我跟你妈。你也不容易,我也不能总在你家住着,家里还有个老头子。”
   我再三挽留,婆婆执意还是要走。看着那辆载着婆婆的车渐渐消失在视线里,我的鼻尖猛地一阵发酸,心里七上八下的。哎,人老了真可怜。
  
   【二】
   朵儿,是我的邻居,八零后,我曾无限羡慕她。
   朵儿的老公是独子,家底殷实,公婆贤慧。婚后,朵儿先后生了俩千金。按说两个孩子的妈妈,每天应该忙得找不到自己才是。可朵儿却不,整天把自己拾掇得干净利索,仍跟个大姑娘似的,来无牵挂,去也自由。
   她婆婆年近7旬,并且还有三高外加心脏病,但为了儿媳、孙女,所有的付出对她老人家来说,都是一种幸福。
   人都说慈母养败子,确实有道理。朵儿的婆婆整日围着儿媳、孙女转,一日三餐总是变着花样地侍候着。总的来说,所有的家务活,都让能干的婆婆包了,儿媳在婆婆眼里似乎就是个能下蛋的鸡。久而久之,儿媳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惰性。婆婆整日似牛若马的辛苦付出,朵儿非但不领情,连对婆婆说话都是没大没小的。平时跟婆婆说话,从来都不叫一声妈。
   一次,我去找朵儿玩,朵儿一边玩手机,一边语气生硬地对着迎面向她走来的婆婆说:“快点走,把我的衣服拿到外面去凉着。”婆婆晒完了衣服还没站稳,朵儿又对她大呼小叫着:“没长眼呀,还不赶快把我手里的孩子接过去。”还有一次,我到朵儿家借东西,朵儿家里来客了,朵也像客人一样翘着双腿在玩手机,她婆婆在厨房里一人手舞足蹈地表演锅碗瓢盆交响曲,公公一边哄着孩子一边陪客人。事后,我又羡慕朵:“你真享福,你婆婆对你真好,我若有像你这样的婆婆,我肯定对她比对我亲妈还好。”朵儿冷冷地说:“好什么,那些本来就是她应该做的。”
   日久天长,无丁点回报地付出,让朵儿的婆婆感到极为心寒,埋怨不断。婆媳间的摩擦在朵儿不懂回报、不懂感恩的田间地头潜兹暗长着。并且,这种摩擦随着日子的增多,不断地升级,只要朵儿心中稍有不如意,就会在家里大闹天宫,见什么砸什么,谁说骂谁,不分老少。动不动还玩起离家出走的小游戏。
   凡事不能过三,任何人的容忍都会有个度,你若过度了,对方要么妥协,要么爆发。朵儿头两次的离家出走,婆婆还指使儿子去接。谁知,婆婆的纵容不但没让儿媳深思反省有所收敛,反倒变本加厉。后来朵儿在家里只要有让她看不顺眼的,她就会故伎重演,在家大闹一场后又是离家出走。为此,婆婆发现,你越容忍,她越捋杆上,干脆来个一不做二不休,你爱走不走,随便!婆婆的无动于衷,让朵儿感到有些意外,于是就找到自己的舅舅去说合,让婆家去人把朵儿接回来。朵儿的婆婆说:“她不是想要自由吗?她不是嫌我们不会当老人吗?她不是嫌在我家受累受委屈吗?她不是想离婚吗?可以,我给她自由,我开笼放鸟。”结果,朵儿只好腆着脸自己回来了。
  
   【三】
   以上讲述的,一个是我用宽容化解了多年心中对婆婆的积怨;另一个是我的邻居与她婆婆之间因儿媳的不懂感恩、不知回报而导致婆媳间的战争不断。
   居家过日子,不像影视剧情,用戏剧化的表演方式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而过日子就要脚踏实地。为人总得经历点挫折,受点磨砺,方能长成一个“健全”的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虽然我的婆婆对我们有点自私和无情,她想爱谁,就偏向谁,谁也无法再去改变;无论别的儿媳多么需要她搭把手,她照样视而不见。无论婆婆怎样对待我们,我们都不跟她计较。难怪邻居们总对我们说:“你婆婆真走运,真让人羡慕,虽说她冷漠的有点不近人情,可她的儿媳们却从不跟她计较。”尽管婆婆对我们多少有些刻薄,我们不但不记恨她,反而还挺感激她老人家的,毕竟是她生了个让我们可以托付终生的男人,若不是她的狼性对待,才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自力,否则,我们怎么可能品尝到人生的酸甜苦辣,怎能体验到人生的艰难和做人的不易?她的这种放手教育让我们懂得了凡事都不要依赖于人的好强个性。有经历才会懂得,有亲身感受,才会懂得去感恩。难怪婆婆的每个子女都对她毕恭毕敬,或许这就是她的“冷漠”教育结出的硕果。
   再看看当代的婆婆,在儿媳面前无私付出的竟然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既然爱孩子,就要放开手脚地去爱,不要凡事都做在儿媳的前面,凡事都大包大揽,不给儿媳半点亲身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儿媳没有一点自由呼吸的空间,这样做不但费力不讨好,结果还落个婆媳不共戴天的尴尬相处,影响了和睦。婆媳间的不和,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小夫妻间的感情,乌烟瘴气的婆媳大战会夺走小夫妻俩的恩爱与信任,最终左右为难的还是婆媳共爱的那个男人。
   孩子自己的事情,就该放手让她自己去实践,她自己的孩子,就应让她自己去承担起责任,让她亲身体验一番养子的艰辛。人是一个漫漫成长的高级动物,她越经历的多,才更懂得珍惜。不要怕她吃苦,吃苦才是走向成熟的阳光之路。只有亲身经历了养子的艰辛,她才能想到老人的不易,她才能领悟百善孝为先的真正内含,她才懂感恩,知回报。
   婆媳间的事,说大也大,说小就小。你可别小瞧这陈芝麻烂谷子不起眼的家务事,处理妥当,皆大欢喜,若处理不当,也能酿成遗憾终身的悲剧故事。
   若婆婆对你有看法,你就得审视自己,反问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因为婆婆必定是过来人,吃的盐多于咱吃的饭,尽量别让婆媳间的不和而影响了夫妻感情,破坏了家中的和睦。更不能让婆婆放大了你与她之间的矛盾和拉远了你与她之间的隔阂,导致婆媳间的矛盾不断升级,最终到了水火不兼容的地步——婆婆成了儿媳的眼中钉,不除不解气;儿媳成了婆婆的肉中剌,不拔出来不罢休。
   婆媳间的矛盾一旦恶化,受害的不是别人,往往就是儿媳。我身边就有因婆媳不和,最终只有做个冤死鬼来报答婆婆的鲜活例子。一个是我曾经的同校同学,那时我还在念初中,她就嫁人了,在市区。因平时她总与婆婆对着干,矛盾不解,便会由爱转成了恨。在她生孩子时,人命关天分秒必争的当务之急,其婆婆非但不及时把她送到医院,反而还故意拖延时间,最后发现她快不行了,才找来了附近的接生婆,当接生婆问她婆婆二选一时,她婆婆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孙子。结果孙子成活了,她却死了。还有一例,也是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事,因婆婆与儿媳性格不和,婆婆总是看儿媳鼻不像鼻,眼不像眼的,日子久了,不如干脆直接让她在自己的眼前消失来的更痛快。于是婆婆趁儿子去外干活之际,伙同其他子女,将烧红的火钳,伸进她的阴道里,让她成了一个惨死鬼。

共 680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婆媳关系,向来是中国传统人际关系里最复杂、也最头疼的人际关系。婆媳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却有很深的代沟和文化差异。如何处理好,这需要婆媳之间、母子之间、夫妻之间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的整体配合。随着知识与修养的提高、眼界的开阔、经济的提升,纵观社会上婆媳矛盾,已经不是首要矛盾了。实在合不来,大不了分开过。作者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因为懂得感恩,想到婆婆为她生了个值得依靠的丈夫,凡事都可既往不咎。这源自于作者自身的修养。本文有理有据,将婆媳关系分析得十分透彻,也为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找到了很好的解决办法,这种提供正能量的精神,值得大家提倡。感谢作者赐稿西风,佳作共赏,强烈推。【编辑 寒江孤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寒江孤鸿        2015-01-18 17:41:40
  欢迎作者又提供了一篇充满正能量的杂文,为如何处理婆媳关系提供了值得赞赏的事例和见解。谢谢清淡如水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清淡如水        2015-02-05 12:24:36
  感谢老寒的辛苦编审!上茶——信阳毛尖致谢!老寒,如水回复来迟,望见谅!
2 楼        文友:晶莹        2015-01-18 18:28:13
  作者真会处理婆媳关系,值得学习!也为你的宽容大度点赞!
( (
回复2 楼        文友:清淡如水        2015-02-05 12:25:04
  谢谢晶莹的给力支持,祝好朋友!
3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5-01-18 19:31:49
  在家庭的矛盾中,最难以调和的就是婆媳关系。老师能够以宽宏、大度、多理解的态度处理好与婆婆的关系,让人敬佩!拜读了,喜欢这样的文字,感谢老师赐稿西风!欢迎您多多支持西风!顺致冬安!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回复3 楼        文友:清淡如水        2015-02-05 12:26:14
  感动海韵社长在百忙之中关注本贴,问好,祝快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