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香天涯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墨香】辣椒红透了的季节(散文)

编辑推荐 【墨香】辣椒红透了的季节(散文)


作者:龙灏 童生,825.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87发表时间:2015-01-22 10:53:13
摘要:朝鲜屯的秋天,在我的心目中永远定格在艳阳的土坯房檐下,那一串串火红的辣椒热烈而鲜艳的画面里,我的味觉似乎充满了鲜族人用棒槌在石磙子里砸辣椒的香味。

朝鲜屯的秋天,在我的心目中永远定格在艳阳的土坯房檐下,那一串串火红的辣椒热烈而鲜艳的画面里,我的味觉似乎充满了鲜族人用棒槌在石磙子里砸辣椒的香味。
   我羡慕沿江而栖的鲜族人的干净和勤劳,人均几分口粮地的朝鲜屯,竟然靠腌制和叫卖韩国风味泡菜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朝鲜人在我眼里永远都那么干净,白色的裙装,白色的被单,白色的瓢鞋......
   春天,当冰排风驰电掣,炸雷般的互相撞击过后,咆哮的江水完全平静下来的时候,踏着刺骨的冰凉,穿着白色裙装的朝鲜族妇女三三两两坐在水边的石头上用棒槌敲打着要清洗的衣物。小时候看“卖花姑娘”那部电影,知道朝鲜族洗衣物不但用棒槌敲还要用开水煮,除垢杀菌,那种根深蒂固的卫生意识,真叫人羡慕和景仰。
   第一次去朝鲜屯吴书记家做客,意外发现了很多与我们汉族不同的文化元素。鲜族人的铁锅,中间有个锅沿,直接套在土炉上,整个锅体完全嵌入黄泥和麻稻灰盘的土炉里。这种铁锅受热均匀,温度高,用它烀出的狗肉最香,焖出的米饭更肉头,由于锅嵌在炉子里,不易拎出,刷起锅来多少有点费劲。鲜族人烀的狗肉好吃主要在拌料,而拌料的主要食材是狗油,只有肥的狗才会有狗油,而狗油烀熟了,用刀剁成碎末,拌上蒜泥,辣椒面、香菜等佐料,既可以粘肉吃也可以调狗肉汤喝,味道十分鲜美。
   开饭的时候,吴夫人忙上忙下伺候客人,始终不入落坐。同来的朋友告诉我,鲜族人就这种习惯,儒家思想根深蒂固。想起网络上传闻,韩国人尊孔竟然说孔子是韩国人的祖先,由此可见儒家文化对韩国影响之深。
   鲜族人的干净让我折服,到吴书记家做客的时候,改革开放还刚刚开始,人们的生活都还不富裕,屋里的地面甚至连粘土砖都铺不起,但就是这样的原始的再不能原始的土地面,收拾踩踏的没有一丝尘土,像夯实过一样,腌制的桔梗,萝卜条,黄瓜等泡菜都用纱布帘子遮盖。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小菜园,篱笆墙的四周五彩缤纷的梢素莓万花筒一般的绚烂,调皮的牵牛花好似逢到了什么喜事变着方向迎着太阳吹吹打打,好一幅朴素的田园油彩,恬淡而热烈,粗旷而细腻,犹如鲜族人的性格。
   认识南宫仓学,想起了小时候的鲜族大叔南宫禄,依江而居的南宫大叔有一手捉甲鱼的绝活,每到夏天,他准能从江里捕捞到几十只甲鱼,存放在院子里的大水缸里,不论大小,一个五块。那时一贫如洗的普通百姓不但吃不起野生甲鱼,其饮食观念陈腐守旧,当供应的粮食不足以解决温饱的靠焙土豆充饥档口,从江里捞上来的田鸡,泥鳅也不知道吃,竟然喂鸭子和鹅,
   听大人说,甲鱼血大补,一般患病的人才吃甲鱼。杀甲鱼的方法需要头一天晚上把甲鱼吊起来,第二天用刀剁下甲鱼的头,这样可以接到更多的甲鱼血,不过,他的小儿子南宫仓学却没有学会这一手,况且,由于缺乏野生鱼类的保护意识,过渡的捕捞,这条亘古不息的江河再也没有当年那么多甲鱼出现,不过前些年,听说临江修尼尔基水库的那年冬天,铁骨砬嫩江段,不知什么原因,甲鱼突然抱团栖堆,附近的农民刨冰眼,用叉子插,用麻袋装,一麻袋一麻袋的往家背,人们疯狂的掠食着甲鱼......当地人说,打那以后,这个家江段很少再看见野生甲鱼。“多金王八多”这句调侃当地人的脏话也就成了遥远的记忆。人们说甲鱼也有灵性,远远躲开了这些丧心病狂的罪恶贪婪掠食者。
   大兴安岭的野生蕨菜一直吸引了韩国商人的眼球,仓学开始与韩国客商合作,采摘和收集蕨菜,眼见大把大把的钞票装进口袋里,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仓学吸食上了毒品。毒品在仓学的眼里比女人红酒更有魔力,久而久之,吸食毒品的资金链条断裂,仓学骗了韩国客户,入了狱。出狱不久,脸色蜡黄,骨瘦如柴的仓学四十左右撒手人寰。仓学的形象一直清晰的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小个子,小眼睛,颧骨略高,脸色略灰还有鲜族人多数的罗圈腿的群体特征。鲜族人的小孩从不像中国人代孩子那样从小绑腿,随身背着,也许,这点腿部特征来自于民族习惯。
   在我的记忆中,最早接触的鲜族人叫尹高丽。那时,我家住在国营橡胶厂后院的那栋土草房的西头。尹叔是这里的工人,人们都习惯叫他尹高丽。尹叔个头清瘦高大,父亲告诉我们说,尹叔水性很好,由于在朝鲜吃不饱饭,从鸭绿江偷渡过来的。
   尹叔所在的机加车间离我家只有一墙之隔,有时他把和我年龄相仿的儿子金哲从我家的南窗户里放在我家。金哲穿的比我们干净漂亮,长得白白净净,大人说,金哲的父母离了婚,现在的矮个朝鲜女人是他的继母,那时大人一早一晚忙着工作,还没有时间来得及讲后妈的故事。尹叔脾气很坏,经常和工友打架,但从来没看见他和金哲吹胡子瞪眼。人们都说二鬼子狠,日伪时期,中国人都管给日本人服务的鲜族人叫二鬼子。我家对面的朝鲜人老疯子的父亲打人就很凶残。那年夏天,在对面的大杂院传出鬼哭狼嚎的嘈杂,原来老疯子的父亲在院子里劈头盖脸的打她,在混乱的拉架的人群中,我只看见老疯子的哭嚎以及打掉一只她平素里穿的那双白色的瓢鞋,终于有一天,老疯子被父亲逼得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里跳进了公所后面的那口大笨井。捞死人的时候,大笨井的水都掏干了,井沿上结满了白色的坚冰。我的外公那年冬天就是在大笨井一旁的路上摔坏了腿,从此半身不遂。而幼小的我每每路过大笨井去外公家里的路上,心里说不出的恐惧,有时不得不多走几步绕道而行。
   接触这么多朝鲜人,真正意义上的鲜族朋友还属东元和贞淑两口子。每年冬天我们都能吃到他们长辈们亲手腌制的朝鲜辣白菜,辣椒酱等鲜族特色美食,品尝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食别有一番特殊的滋味。
   汉族、鲜族有时也有相近的文化内涵,比如信奉周易。东元的父母原在讷河水葬,贞淑在某孔子学院邀来周易学大师,看好了长福东山蚕场的风水,将二位老人重新引葬。按照周易的礼制,应该找两块旧青砖,刻上二老的名字,苦于我们这缺少青墙灰瓦的老式民居,只好用两块黑色理石代替。那天,天下细雨,整个坟场用棚布搭起棚子施工,山上低矮的柞树叶子正新,在细雨的滋润下,像榆树上的串串桂花翡翠般的碧绿。
   这一切近乎完全在于祈盼日子过的合合顺顺,平平安安,子嗣永续,基业永存。他们唯一的宝贝公子金星曾经留学韩国,海归后落户于中国移动嫩江分公司。和父母不同的是金星和我们当地的汉族姑娘结了婚,结婚那阵子,喜宴连续摆了七天,正日子那天,王朝大酒店金壁辉煌,高朋满座,尽管“四风”刮得强劲,婚礼的场面仍然隆重典雅。新媳妇穿上鲜族的节日盛装,你还真看不出来新娘子到底是不是鲜族姑娘。我在答谢宴上,即兴送给金星高贺一首诗:“古驿桑梓远开京,鲜汉文化落精英。江山回望三千里,高贺良缘结金星。”其实,千百年来生活在北方的鲜族,和韩国、北朝鲜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很多亲属或在富庶的韩国或在贫穷的朝鲜,决不能把他们简单的归于某一类,韩国人,朝鲜人或中国的朝鲜族人。
   光阴荏苒,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竟逐渐喜欢上了朝鲜人的饮食,晒辣椒,搅辣椒末,腌制辣白菜,尤其喜欢韩国人的家居装饰,服装以及厨房用品,骨髓里喜欢韩国人的文化,虽然没有去过首尔和济州岛,在浩瀚的大海上,在颠簸起伏的客轮上,与翱翔的海鸥合影,在古色古香的崇礼门广场上闲庭信步,但我对鲜族文化的认同却是与日俱增。秋天里,我在家里的阳台上,挂满了一串串红彤彤的辣椒,仿佛日本影片“黄手帕”里面,演员高仓健回家的片尾,眼前挂满了黄手帕,那是大地流红的艺术氛围和艺术创造,在我心底的秋天一直流淌着红色,红色的辣椒,红色的高粱以及暗涌狂奔的生命的血液。

共 30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娓娓而谈,深情回忆了和鲜族友人交往的件件往事,以及鲜族人民独特的生活习俗和饮食文化。在作者细致、素朴的文字描述下,那勤劳、干净的鲜族女人,那香辣鲜美的泡菜和调料独特的狗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犹如一位高明的导游,带领我们去做了一次鲜族民情风俗一日游,让我们大开眼界,不仅了解、体味了异域风情,也感受到了汉、朝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相互间的友好、融合和影响。文章主题突出、结构紧凑,语言干净、表达清晰,结尾扣题、收紧全篇。欣赏,力荐!【责任编辑:云逍遥】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云逍遥        2015-01-22 10:58:08
  欣赏龙灏带来的异域精彩,问好。遥祝冬日快乐!
2 楼        文友:龙灏        2015-01-22 11:29:34
  谢谢逍遥老师的编辑!问好逍遥老师!
3 楼        文友:墨香天涯        2015-01-23 15:26:37
  谢谢龙灏一直以来对墨香社团的支持与付出,敬礼!
4 楼        文友:潮仙        2015-01-27 09:26:38
  演员高仓健回家的片尾,眼前挂满了黄手帕,那是大地流红的艺术氛围和艺术创造,在我心底的秋天一直流淌着红色,红色的辣椒,红色的高粱以及暗涌狂奔的生命的血液。 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5 楼        文友:龙灏        2015-01-27 16:29:52
  问好潮仙老师!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