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梧桐】腊梅精神(散文)

编辑推荐 【梧桐】腊梅精神(散文)


作者:江南铁鹰 探花,13428.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62发表时间:2015-01-22 17:04:16

【梧桐】腊梅精神(散文) 每年这个季节,都是江南一带腊梅傲寒而放的季节,也常常成为我背上相机出门拍腊梅的时候。
   喜欢梅。梅,是我少数很喜欢的花卉之一,从小就喜欢。也许缘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吧?其实更准确说,先是读过了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里面附着有陆游的卜算子。毛泽东的咏梅,雄浑大气,读上去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然而,总觉得还是陆游那首,更有一种可以叫人心碎,耐人寻味的感觉。我自己也曾填过一组卜算子,其中当然也有梅。不敢与伟人与古人相提并论,却也算表达了我对梅的一种认识吧。因为是步了一位友人的原故,这次适当做了修改:
   冰魄做寒衣,墙角偏斜俏。红润双唇窈窕枝,竟把晨光恼。
   谁去怨东风,吹落胭脂袄?一簇梅花傲雪开,千树迎春早。
   其实,这首卜算子,远没有写出梅花的气韵与风采。这些日子正在构思一组冬日絮心语,便是选择了中国文人最喜欢赞誉的松竹梅,打算好了,要用的词牌是沁园春,应该会更好地表现出这寒岁三友的精神了。
  
   自从外孙女出世之后,外出摄影的机会少了许多,去岁便没有拍腊梅的机会。今年不同了,孩子长大了许多,常常要领她出门活动。这几天上海的天气晴好,带着小宝门外散步,走至小区大门前的小草坪上,发现那株腊梅,又傲然怒放了。看见满枝头盛开的腊梅,实在有些技痒。今天趁着小宝中午酣睡,拿着相机出去拍腊梅花。
   拍花,是我喜欢的一件事儿,为了拍花的细微之处,专门花了3000多元,买了一支微距镜头,也是我所有摄影镜头中最为昂贵的一支。自从爱上摄影,用微距镜头拍花,是我一种最大的嗜好。
   回来以后,将这些片子细细整理了一番发在网络上。突然想起,前年因为腊梅与梅的问题,在论坛上与网友的一番争论。于是,有了写一篇文字的念头。
  
   其实,梅与腊梅本不是一个科属的植物,这一点我是早就了解的。有点像莲不等于荷,是差不多的道理。因为在“莲”这个概念里,实际包含有通常意义上说的“莲花”,也就是“荷花”之外,还有一种叫“睡莲”。“睡莲”就和“荷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梅,是一种属于蔷薇科,李属、梅亚属的落叶乔木;可腊梅,是一种蜡梅科,蜡梅属的灌木。两种植物科都不同,而且一个是灌木,一个是乔木,肯定不是一回事了。
   只是无论腊梅,还是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有在百花凋零的季节绽蕾怒放,斗寒傲霜的特征。区别在于一个是在百花凋零之后的隆冬,而另一个则是在百花盛开的初春之前。两花间隔的时间,也就是一个月到两个月左右。在严寒中,腊梅殿于百花之后,在朔风凛冽大雪纷飞之时,独领风骚一支孤秀,傲然独立于天地之间。表现的恰恰就是我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在任何强暴与恶势力面前,顽强不屈的高贵品格。梅花,在严冬未尽,料峭春寒,寒气逼人冰天雪地之时,却开于百花之先,独步天下,已经将春之将至的消息,报予人知;而当百花盛开后,梅,又悄然掩于一树绿荫中,不去争奇斗艳。恰恰表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中,所赞誉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想来,人们经常会把腊梅与梅相提并论,必定就是他们这种共同的美德,给了我们对美好的赏识与追求。
   于是,人们自然而然地把她们归属到了一起。其实,严格看,两者之间的形态、花色、科属,以及花期,都是有着很大差别的东西。相同的,只是那种被华夏民族赋予她们的品德和精神。就仿佛历史上许多被人们公认的民族英雄们,他们可能属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性别、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级,却有着一种共同的民族精神。于是,千百年来就被人们一直去赞美、去歌颂。
  
   我们这个民族,很多精神领域的东西,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比如前面说的梅花精神,还有寒岁三友的青松精神,翠竹精神,以及所谓四君子精神,包括莲的精神,白杨精神等等,一系列表象的、看似虚拟的精神,恰恰就粘合成了华夏民族一种伟大的精神。也恰恰是这样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在一直激励着人们,朝着自己理想的目标,不断攀登、前进。
   再比如,在我们这些热爱文学的人们中,也有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可以跨越历史时空的精神。这样的精神不仅可以存于今世,甚至可以流传千古。那就不是什么新千年的文化内核了,而是同样隶属于我们伟大民族,一种永恒的理念。习主席提出的正文学概念,显然就是这样的一种民族理念。这种理念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精神层面的内核。
   江山文学主张的“五正”,则是站在我们这个立场角度,对“正文学”的一种认识方法,是可以被包容于正文学的一些内容,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文化内涵的,关于这一点无需置疑。只是一定要把在一个局部范围之内,被一部分人所认可的某种认识,视为一种真理;甚至是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内,比如:新千年这样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的某种精神内核;就有点太过夜郎自大,太不自量力与狂妄了一点。最重要的一点,倒还是不在狂妄的问题,而是这样的认知,首先就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宇宙观;否定了真理存在相对性,所有相对真理合成后,才会是一种发展状态的绝对真理,这样一种科学的真理观。
   历史的长河在不断的发展与前进之中,每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内核,来满足这个时代上层领域的所需求,成为用来规范文化领域精神层面的标准。也恰恰是一个个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内核,最终构成了伟大中华民族悠悠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内核。这就是我对所谓文化内核的一种认知,站在一种历史发展角度,唯物论的认知。
  
   我是个很普通的文人,一辈子喜欢上文字,在文学创作之路上,摸爬滚打了一辈子乐此不彼。尽管谈不上丝毫建树,可我弄明白了一件事儿。那就是文字也是有生命和灵魂的东西,只有你用心去尊重文字,产生了一种与文字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那么,你写出来的文章,也一定会产生生命,才会具有文章的魂魄。每当自己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地与文字去交流、沟通的时候,你可以用它们构建起来的语言与情节,人物、甚至是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一山一水,才会灵动起来,然后和你一起去走进一个无我的世界里。你会在这个纯洁的文字世界里,享受到凡尘俗世所没有的快乐与温馨,让你得到一种最大的满足感。也只有这个时候,我才真正懂得了古人说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真实道理。
   每每想到这些,就又想起了梅花精神、腊梅精神,起到了当腊梅孤独地面对着呼啸的西北风,披着一身的冰雪,却依然精神抖擞地站立在天地之间,绽放出纯洁又芬芳的花朵。那些花朵犹如玉雕般的晶莹剔透,给了寒冬腊月里的人们,一种巨大的精神鼓舞,还有对春天的希望。如果我们这些爱文学的人们,可以把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对理想主义的追求,对实现梦想的不断努力,用文字展现出现,那不就像那一朵朵绽放在寒冬腊月里的梅,用那些看似渺小,实则伟大,看似娇嫩,实则坚韧的花瓣,给严冬里的人们,注入一种象征美好未来的精神吗?
   我爱腊梅,亦爱梅花,愿做一株最普通的老梅,将自己有生之年所有的能量,化作一篇篇文字,凝炼成那老梅枝头的朵朵晶莹之花,在朔朔北风中,冒着严寒,披着大雪,把最后的精魂献给自己毕生热爱的文学事业。
  
   【春风袅娜】[冬月题腊梅]
   怯寒风封户,大雪纷飞。
   冰世界,冷银晖。
   望花红凋谢,难寻娇媚,焦黄染草,肃杀冬威。
   凛冽萧条,闲池旷地,却有鹅黄金腊梅。
   笑傲人间叹凉暖,芬芳丝缕送香微。
  
   娇翠玲珑做蕊,晶莹剔透,俏唇角,瓣瓣柔眉。
   枯枝干,蕾心绯。
   亭亭玉立,独有花期。
   窥看轩窗,挥毫泼墨,笔凝落处,画尽千姿。
   轻毫未敢,错了精神韵,空余恨憾,留梦难归。

共 30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详尽地介绍了腊梅,继而很自然地拓展到了腊梅精神,并深入浅出地把江山的“五正”精神融会贯通于腊梅蕴藏的文化内核中,不矫情,不做作,层次感和韵律都极强。作者并借腊梅精神表达自己的心迹:用腊梅精神化作一篇篇文字,把最后的精魂献给自己毕生热爱的文字事业。此心,此志,高尚而无邪,令人赞叹,令人感动!这让编者想到了“墨梅”(王冕)的著名诗句: 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这不也是作者真实的写照和毕生的追求吗?感谢赐稿梧桐,倾情推荐品读。【编辑:宁夏何老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5-01-22 17:07:02
  老弟以腊梅精神为题,大写意般抒发了自己毕生的追求,令人感动赞叹。愿老弟取得更大成就!
回复1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5-01-23 22:18:09
  写三哥按语。辛苦三哥了。兄弟感激在心。
2 楼        文友:那拉格格        2015-01-22 17:35:52
  主编这篇图文并茂,颂扬腊梅精神,寓意高雅。欣赏拜读了。
回复2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5-01-23 22:18:46
  呵呵格格不必赞誉,咱们这文不如法眼。
3 楼        文友:清廷        2015-01-23 01:08:00
  梅花也是我自小的最爱,因生活在北方,无缘看到其真实的面目,对它的初识来自画家的作品,喜欢它在无叶枯枝上的怒放状态…
   今天打开文网,被“腊梅的精神”标题吸引,点开细看,即被作者的文笔所吸引,文中,作者从陆游、毛泽东的咏梅诗说起,进而展开对梅的外观的描述、品种的分类,属性的介绍,最终落笔在梅的品性~借物咏志,我们都知道借物咏志是文学惯用的手法,或置于物内,或立于旁,借物的某一特性抒怀自己的感悟,读者凭此可一窥作者的视野与格局。本文作者从梅花的不畏风雪联想到民族精神,从民族精神讲到文学风骨,从文学风骨引出江山五正,层次递进,娓娓道来,满篇的激情源自作者对文学的执爱!
回复3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5-01-23 22:19:24
  谢谢尽心点评,铁鹰不过发自肺腑之言而已。
4 楼        文友:潮仙        2015-01-25 09:22:52
   我爱腊梅,亦爱梅花,愿做一株最普通的老梅,将自己有生之年所有的能量,化作一篇篇文字,凝炼成那老梅枝头的朵朵晶莹之花,在朔朔北风中,冒着严寒,披着大雪,把最后的精魂献给自己毕生热爱的文学事业。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回复4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5-01-25 13:00:31
  谢谢你潮仙朋友。
5 楼        文友:沉鱼        2015-01-31 22:54:39
  好吧,我承认,我写不出主篇所要求的那种文章分析,只能简单写一下读后感。读罢此文,首先了解到了原来腊梅和梅花是有区别的啊!呵呵,长见识了。如果要我从艺术创作层面来找文章的不足,我找不出。我只能站在一个普通读者的层面说,全文不仅有诗、有文,更有丰富的内涵,但我觉得这并不算一篇优秀的散文(其实我也不知道什么是优秀的散文),更像是散文、议论文和诗得组合。结尾部份与中间部份的衔接不太自然,有些生硬。有一种为了首尾呼应而呼应的感觉。主编,我可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写下这些的,您可别怪我啊。
沉鱼
6 楼        文友:老百        2015-02-02 16:57:39
  按照主编“向我开炮”的献身精神,引导梧桐作者向这篇文章进行剖析,老百就就先斗胆点评一下。
   铁鹰老师是梧桐一面旗帜,毋庸置疑。铁鹰老师涉猎的文学体裁很广泛,几乎样样都得心应手。于是,也成为江山文学网中的摘精高手。而这篇作品之所以没有成为江山精品,当然有文章自身的原因。
   据知,这篇文章是作者即兴之作,当时为了一些文章评论的发生的争议,作者想表现文人风骨,就以梅花精神来比喻,这种文思是不错。但匆匆起笔,思维也就有了信马由缰,一会由梅想到了陆游和毛伟人的《咏梅》,也有自己修改的《卜算子》还有另外的《春风袅娜》词,一会又想介绍梅与腊梅的区别,一会又想将腊梅精神与文学“五正”结合起来,还想说明文章要有魂魄。从来表达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
   虽然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但这篇文章,给老百的感觉有点零乱,想面面俱到,可实际有点想哪写哪的感觉,尤其第四段和第五段,腊梅精神与文学观的结合有点生硬。
   呵呵,老百对这种论述文本是不在行,说些门外汉的话,也许贻笑大方了。其实老百这样大胆的先发炮,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内行们继续对这篇作品进行剖析。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