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天涯“走进春天”征文】蛮子婶(小说)

精品 【天涯“走进春天”征文】蛮子婶(小说)


作者:雪落黄河边 进士,6786.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027发表时间:2015-01-22 22:35:26

【天涯“走进春天”征文】蛮子婶(小说) 蛮子婶今年六十多了, 皮肤略黑且有些粗糙,一辈子几乎没变换过发型,喜欢梳着齐耳短发,好像一直都活在八十年代一般。近几年身体开始发胖,肚子里的肥油越来越多,圆滚滚的像个大水缸,有些臃肿敦实。一嘴的黄牙瓣被她经常吸烟而导致的烟熏火燎又丑又难看,镶嵌在她那两片薄嘴唇子里边就像一粒粒结实饱满的老草籽,还很坚固。不像别的老人那样稀疏拉跨的一看就是缺钙缺营养。
   蛮子婶这多半辈子过得也算舒心,别看模样长得不咋地,人家就是心大,福分大,嘛事都不在乎。嘛事搁在她身上都不算事,整日一副大大咧咧的形象,很让村里的一些妇道人家羡慕,嫉妒,恨。可蛮子婶最不在乎的就是别人讥讽与挖苦,嘛事都是喜欢我行我素,不受任何人任何风俗的约束,所以老来竟比一般人都有福气。没事的时候,一不玩麻将消遣,二不把金钱看得很重,三不会没命地去地里干活,在她认为,人活着就要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别把自己的身体搞垮了,这才是本钱。于是乎,村里逢集必到,想吃啥买啥。她说:“要钱干啥?趁现在还有牙口,吃到肚子里的才算赚了。”要不也不管春夏秋冬,是否闲忙,没事遛遛大街,串个门子,要不站站马路牙子,熟悉的不熟悉的,她都会与人打招呼,所以,村里人送她外号“见面熟”。
   别看蛮子婶老来这样清闲自在,年轻的时候也没少出力,没少受罪,跟着马叔南里北里的闯荡,也真的吃了不少的苦呢。 蛮子婶其实是东北人,是马叔在一九六五年时,因为家乡闹蝗灾,粮食欠收,饥饿难忍,便从关里逃荒到吉林延边,和一群创闯关东的人为伍为了混口饭吃,说白了也是为了活命,在吉林延边那里给生产队干活时认识的蛮子婶。
   马叔身材魁梧,膀大腰圆,长相也帅气,唯一的缺点就是嘴唇子比一般人都厚,肉多,说句夸张的话,两片嘴唇合在一起上称要也得有二两重,这就显得他不那么帅气了。别看马叔吃糠咽菜长大的,愣是没有别人家那面黄饥瘦的颓废样。也许这与他的面软憨厚甚至有些憨傻的性格有关。也就是蛮子婶成天介嘟囔他没心没肺不知操心的缘故吧,所以,人送外号“马大嘴”。但蛮子婶很奇怪,别人当着她的面喊马叔“马大嘴”时,气得蛮子婶就会大发雷霆,连骂带吵的不许别人喊马叔的外号,而她自己则经常喊马叔“大嘴”。马叔也答应得痛快,就喜欢蛮子婶那么叫自己。村里人都纳了闷:“这两口子,真有意思,夫唱妇随的,咋这么般配呢”?
   其实,当年蛮子婶的爹就看中马叔能干能吃苦,缺心少肺的实在劲,而且,扛起麻袋奔走如飞的矫健利落,知道,马叔这辈子肯定能过上好日子,所以才把蛮子婶许给了马叔。那几年马叔在东北混得还行,吃,喝,住都在老丈人家。老丈人家的大小活计,几乎全包揽了,赢得蛮子婶一家人的骄傲欣慰。也让屯子里很多人家都羡慕不已,说蛮子婶的爹捡了个大便宜,找来了这么能干的上门女婿,起码以后干活都不愁了。
   原本马叔娶了蛮子婶之后,在东北过得也很舒心,就打算把老娘也从山东接到吉林延边来。延边是个好地方,这里山多,地多,野物多,只要能干就饿不着,想吃啥就去大山里采摘免费的野味佳肴,日子倒也舒心熨贴。
   可马叔的老娘脾气倔,说啥也不离开关里家。她认为东北太冷,气候不好。再说了七十多岁的人了,老了老了迈着小裹脚再闯关东,还不让人笑话掉大牙?俺可不想死在外头。就是在家里每天吃野菜吃黑窝窝吃树叶子也不离开家乡。马叔没办法,也只好任由老娘一个人在家里过日子。
   马叔的爹去世很早,是在五十年代初被人抓去当壮丁之后,因为偷着和混子们在一起吸大烟被开枪打死的。老娘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他们兄弟几个带大成人,也因这几个儿女,一辈子都没再改嫁他人。你说,现在老娘哭着闹着不离开家乡,宁可饿死也不去东北,留着她老人家一个人过日子马叔总是不放心。可也真的拿老娘没办法。
   马叔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在七十年代,听说吉林延边好混日子,能吃饱穿暖,也就都离开老家投奔马叔和蛮子婶了。蛮子婶待人热情,对待小叔子小姑子就像自己的亲兄弟亲姐妹一般。这让马叔很是放心感动。后来,马叔的弟弟也因为勤劳能干在延边被招为上门女婿,留在了延边,日子过得还行,比马叔的日子还要好一些。
   妹妹也相中了延边这块靠山吃山的风水宝地,很痛快地听从了马叔与蛮子婶的安排,在这里找了个家底殷实条件好一些的人家,这样,兄妹几个都留在了关外。
   偏偏马叔的老娘留在了老家,死活不挪窝。别看老太太七十多了,自己过日子,身体操劳惯了闲不住,倒也没啥大病。反正就是不去关外。她说:“就算几个儿女都去了,俺也不去。想俺你们就回来看看,俺不拖累你们,你们也别想让俺老了离开祖宗坟茔地,俺就在这里守着。守着老祖宗,守着家宅,死也死在出生的地方。”村里很多人都说老太太不识相,不知好赖不懂享福。但老太太拗得很,谁也拿她没办法,也就依着她了。
   可是老太太没想到,几年之后,竟然得了一场大病,卧床不起,还差点见了阎王爷。马叔是家里的老大,没办法,自然得领着蛮子婶搬回山东,一起扛起照顾生病老娘的重担。
   蛮子婶初来乍到山东,看啥都不顺眼,听啥都不懂。而她除了一口地道的东北口音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吸烟。这在封闭已久的村子里成了人们拿她取笑逗乐的把柄。蛮子婶就是蛮子婶,她可不管你三七二十一,你真要惹到她,她还真敢和你急眼较真,掰扯一阵子。“女人咋了?女人就不是人?这辈子,光兴你们男人吸烟喝酒吃香喝辣的,女人就不行就没有这个权利吗?老太太坐飞机----少见多怪!哼!”
   蛮子婶还有一个特点,也是她一辈子都改不掉的习惯:她的口头禅。一看谁不顺眼或者取笑她时,她总会腆怒地说:“你他妈地啥鸡巴玩意儿!看俺是外乡人咋地?想欺负俺吗?没门!”
   因为这里的人们都习惯喊外地来的女人为蛮子,而且还会根据南北地区不同,而分为南蛮子,北蛮子。所以,人们自然也喊马叔的女人为北蛮子。当别人一喊马叔的女人“东北老蛮子”时,气的蛮子婶就会大骂一句:“这是啥破地方!你们他妈地都是啥鸡巴玩意儿!”
   人们一听她这句话都会哄堂大笑,甚至一些喜欢打混骂俏的人都拿蛮子婶开心,只要见了她的面,上来就说:“鸡巴玩意儿干啥去?”蛮子婶气的眼冒金星,吵着闹着马叔要回东北。可是马叔舍不得老娘一个人,自然好言相哄一番才算息事。
   后来,蛮子婶渐渐地习惯了这里的风俗,知道人们并无恶意,也就不在乎了。反而见到一些调皮捣蛋的小辈们自然而然地开着玩笑:“你这浑犊子,啥鸡巴玩意儿!”人们也都习惯于蛮子婶的秉性脾气了,喊她“老蛮子”也是一种自然的恭敬与尊敬。时间久了,人们对蛮子婶的尊重也是大多出于她对老太太的孝心。
   蛮子婶别看是外省人,平日里大大咧咧,却很会侍候老太太,一日三餐都把饭熬得稀烂,让婆婆吃得舒服熨贴。给婆婆洗衣服洗脚洗头从不嫌脏嫌累,只要老太太说话,想吃啥就做啥,绝不含糊。婆婆逢人就夸,村民们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羡慕马叔领回家一个好媳妇。
   可是马叔和蛮子婶也有烦心事,就是结婚好多年了都没孩子,这让老太太一直不高兴,总说蛮子婶啥都好,就生孩子不争气,成了一个不会下蛋的老母鸡。蛮子婶每次听见婆婆这么唠叨,心里都生气,但又不好明着跟婆婆犟嘴。她知道,老太太是怕马叔老了,没有摔老盆子扛灵帆的人,也就不和老太太计较。但老太太得寸进尺,非得让马叔领养一个孩子,蛮子婶急眼了,就是不同意。她不相信自己这辈子就拉巴不出孩子,就做不了娘。
   于是,蛮子婶的倔脾气上来了,东看西瞧,南里北里的寻医问药,不管花多少钱,她都不心疼。也许是她的诚心打动了送子娘娘,还真灵验,在她三十二岁时就怀上了,生了个女儿。接着两年后又生了个女儿。按理说,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计划生育并不紧,双女户允许生第三胎的。
   可是蛮子婶就像吃了秤砣铁了心,她觉得这辈子没孩子被外人看不起,不做回亲娘亏得慌。但是,生孩子太受罪了,有两个孩子了就行了。女儿也是自己的心头肉,老了哪能不养俺?于是,也没与马叔商量,自作主张就去公社卫生院做了绝育手术。她的行为立刻成为村里第一个响应计划生育的典型代表,被村里和乡里大肆宣传了好久。很多人都笑话马叔无能,管不住自己的媳妇,这辈子绝后头算是当上了,看你老了咋办?
   马叔不生气,他认为蛮子婶做啥事都是对的。老了再说,谁知道以后啥政策?村里儿子多的不养老的,互相攀比的有的是,还不如女儿孝顺呢。村里人都认为蛮子婶的举动就是二半吊子,不着边,说白了,憨!
   可是,村里人也没想到,自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双女户做绝育的有很多优惠政策出台。比如免去终生土地提留税,光这一项蛮子婶就省下不少钱。加上每年还有低保费,响应号召补贴费,六十岁以后还有养老费发放等等,这让蛮子婶着实吃了定心丸,开心不已。这一辈子,没有儿子也老有所养了。她逢人就说“咱们的国家政策就是好啊!俺这辈子借了政府的光了”!
   几年之后,马叔的老娘因病去世。这里的乡俗有个习惯,老人去世了,无论远近亲属前来吊唁的,都要发给白布做的孝衣,孝帽或孝带,光这一项孝布的钱就是不小的开支。这还不算,还要请来一班吹鼓手,唱戏的喇叭乐器班,在大门附近摆起戏台子吹吹打打为丧事增添热闹气氛。只要把丧事大操大办了这才显得你是孝子贤孙,在村里才有脸面和光彩。这喇叭班子十几个人的吃喝都要小心侍候,连摆席钱加上费用,这也是一笔大开销,所以,谁家有了丧事,都要花去一大笔钱,没有几家办丧事不欠债拉饥荒的。
   也就应了蛮子婶经常说的那句话:“活着不孝,死了乱叫。大操大办有啥用?把钱都扔给了别人,自己还饥荒,还让别人看热闹,咱们哭得死去活来的,给别人议论看戏,这才是憨子呢。”于是怂恿马叔和他的兄弟妹妹给老娘办丧事时,听取了蛮子婶的意见,破天荒地改了祖例。这祖例就是村长一直都在宣传县里的新政策,丧事简办,却没人敢第一个实行的事。蛮子婶胆大,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又成了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做了村里的第二次当头炮。有人说这炮轰得好,有人说蛮子婶傻了呱唧,胡扯!
   但蛮子婶就是蛮子婶,给老太太举办丧事那天,一没请乐器班子,二没撕白孝布。而是每个吊唁的人身上都戴一朵小白花,大家伙安安静静地把火葬后的老太太骨灰埋进了祖坟地。这件事轰动四乡八邻,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话题。有很多人都说蛮子婶这事办得好,当然也有一些思想顽固者说“:老蛮子啥鸡巴玩意?真孬!舍不得花钱给老太太送葬,太不不孝顺了。”但是,议论归议论,从那以后,村里再有丧事时,都心甘情愿地依照蛮子婶的路线走了。你说奇怪不?
   后来,渐渐地这种丧事简办新风俗在整个乡镇乃至整个县市传播开来……

共 42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宣扬新时代新风尚的小说。故事中的蛮婶子是东北人,豁达开朗,喜欢说笑逗玩,她的丈夫马大嘴是山东人,是位勤劳憨厚地道的庄稼人。马大嘴做了上门女婿后,一直住在东北,后来,把自家弟弟妹妹都拉到东北成了家立了业。兄妹几人同住东北是件好事,遇事可以互相来个照应啥的,可偏偏马家老太太不离祖业,舍不得离开山东去奔儿女。眼看老人年事已高,蛮婶子和马大嘴不得不离开东北回山东老家照看老人。村里来了外乡人,习惯口音都不同,自然有调侃戏谑蛮婶子的,她总是嘻嘻哈哈的说句口头语脏话回应。为了了却婆婆的心事,开怀晚的蛮婶子到处看病,终于喜得二女。在那“计生”不太紧的时候,她完全可以再生一胎男孩,顺应农村重男轻女思想,但是她背着马大嘴做了结扎,她相信女儿一样能养老。婆婆死后,她大胆带头响应了县里“丧事简办”的号召,改换了历来大操大办的旧风俗。故事娓娓道来,很有现实意义,我们的时代,需要蛮婶子这种孝敬老人、敢于移风易俗的精神!问好雪落姐姐,如此传递正能量之小说,当推荐共赏!【编辑:明山秀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124003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5-01-22 22:38:51
  感谢参与春天征文活动,欢迎回家!邀握祝好!
探索文学,谨为《呜咽的柳沟河》积蓄能量……
2 楼        文友:袁梦雪        2015-01-22 22:59:28
  欣赏学习雪姐姐精彩美文,生活气息浓郁,很接地气,读来如絮家常般亲切自然。问好!祝福雪姐姐才情飞扬!精彩连连!!
3 楼        文友:一滴墨香        2015-01-23 00:00:28
  小说乡土气息浓厚,弘扬了一种新时代的思想,可读性较强。祝雪儿三阳开泰,六合同春。
一滴山水,一墨书香,许我墨香,赠你书香,我用文字雕刻一朵美丽的奇葩。
4 楼        文友:涓子        2015-01-23 00:08:15
  欣赏雪落有一篇美文!
5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5-01-23 08:07:16
  一篇弘扬正能量的小说,读来有味。欢迎常回家看看,多赐稿。问好!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激情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6 楼        文友:郑兆全        2015-01-23 08:37:18
  人物刻画细腻真实,语言朴实亲切,蛮子婶看似“另类”,其实,正是这种“另类”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拜读学习,向雪落老师问好,祝一切好!
7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5-01-23 09:15:20
  欢迎雪姐姐回家赐稿,祝编创快乐,工作顺利,生活幸福,问好!
馨语馨愿
8 楼        文友:婉溪清扬        2015-01-23 13:21:58
  欣赏生活气息情浓的文字,感受至深的生活哲理,问好!祝生活幸福安康!
9 楼        文友:薇梦儿        2015-01-23 18:33:43
  这文字就是雪花落下来的味道,我感觉到了!问候雪儿姐姐!
10 楼        文友:有你幸福        2015-01-24 06:44:55
  实诚直率的蛮子婶,用自己的心地善良赢得了亲人和乡亲们的赞赏!问候雪姐!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