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山水】感谢诗歌(随笔)

精品 【山水】感谢诗歌(随笔)


作者:康桥 秀才,1052.1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89发表时间:2015-01-23 13:02:01
摘要:诗歌,以她始终如一的美丽面孔滋润着我永远不老的一颗心,一串串梦,也助长着我从未改颜面的善良与敏感……

诗人都是善良的,也都是敏感的,我认为,这一点在我的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但我一直认为,我也是善良的,而敏感也是不用解释的。我在这份善良、这份敏感支撑下写出来的诗歌里体味了充足的温暖。
   有时候我又回过来想,也许正是诗歌,让我变得更加善良,也更加敏感。
   感谢诗歌!
   我写出的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诗产自何时,这已经无法考证。而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十五六岁时发表于地方报纸上的那首处女作。因为那首诗是有关娘的,是歌颂温暖的。
   娘在任何体制的国度里都是神圣的、伟大的,而在我们这个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古国里显得更加伟大。自打我们孕育成形,我们就在娘的体内享受着娘给予我们的温暖,而且自小至老,无怨无悔,不计回报。
   四十六年前,我出生在关中北部深厚宽广的黄土台塬的一个不大不小的乡村。那里的父老乡亲像中华大地所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一样质朴善良。而我总固执的相信,我们那个乡村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比天下任何一个地方淳朴得不能再淳朴的农民们还要淳朴,这也许正是缘于那片黄土给了我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替代的丰腴营养,而娘,给予我的温暖也许在我的这一生永远也无法替代,永远也不会被覆盖。
   其实,娘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时至今日,娘走出那片黄土地的机会也很少。但我一直认为,娘是这世界上最有见识、最有学问的人。娘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娘不识字。
   在我很小的时候,娘就教我唱儿歌——只是,那些歌词她至今都没弄清是啥意思,她只是按照自己对人生、对生命的认识解释给我听,教给我怎么做。而我也听得很认真,记得很仔细。我一直相信,年少时,我在上学期间一直被老师嘉奖,总是被邻里啧啧称为“才子”,都是因了娘那些懵懂的歌谣教化的功劳。
   我十四五岁步出家门,到离家乡五六十里路的他乡读初中的前夜,娘仔仔细细的收拾完我的生活用品,拉我坐在她的炕头,谆谆教导从未走出过家门的我在外该注意的一切,传授给我她自己总结出的一套待人接物的经验。娘说,出门低三辈,见了任何人都要有礼貌;娘说,凡事平心静气、退让三分,不要与人争多论少;娘说,大路朝天,大路千万,走一条正道;娘还说,娘爱你,但你必须走出去,走出去才会长大……娘的那些话我铭记了一生,娘的那些话也影响了我一生,娘的那些话也给了我无时无刻的温暖。也正是娘的那些话导致了我固执却又懦弱的个性。但我并不怨娘,因为我是娘的孩子——不听娘的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而我几十年来一直在争取做娘的好孩子。我必须用遵守来回报娘给予我的爱,必须用坦然来回报娘释放给我的温暖。
   当你极力想做一个好孩子时,你就必须忍受一些风浪的吹打,而且,有时候必须用流泪的微笑还给娘一个踏实。
   高中三年,我在娘以外享受着诗歌给予我的温暖。那时的我是高傲的、狂妄的。本地区的一次诗歌创作大赛中,我以一个中学生的身份获得了一个二等奖;紧接着,在一次全省性的诗歌大赛里我又一次获奖,后来,我又接二连三的在省内省外的报刊杂志上发表着我痴迷的诗歌。掌声和赞誉包围着我,艳羡的目光围绕着我。随后,在一帮同样热爱诗歌的好友的怂恿下,在校团支部书记的鼓励下,我牵头组织起校园诗社,同时,我主编的社刊《野风诗刊》也同时出刊。握着那散发着油墨香味的诗刊,我的心头倍加温暖,也愈加骄傲,因为,那本诗刊上有我写给娘的诗歌。
   娘无时无刻都在我的身边,像一抔黄土,像一缕春风,像一颗星星,像一声鸟鸣……站进我的诗歌,也温暖着我的梦。
   我们总有许多缤纷多彩的梦,但是,不是所有的梦都是色彩斑斓、幸福美好的。
   人生的第一个“噩梦”诞生在那年那个连续暴雨的夏季。那个年代,人们送给高考一个贴切而又冰冷的别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当然,那时候挤过独木桥的佼佼者们后来大多都成为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而我们这些被挤下独木桥、坠入绝情谷的低能儿无疑要经受失败的打击——命运在我们面前戛然断了一条路,无路可走的人是怎样的失落、怎样的痛苦,那是任何人都可以想象得到的。
   我在我们那个县城失魂落魄的流浪了一个星期后,落寞的回到了黄土深处的那个家。娘抛给我的不是预料中的怜惜,也不是同情,更不是和我一样的伤心。娘只是像许多年前一样,抚摸了一下我的后脑勺,送给我一个微笑。娘只对我说了一句话——长高了,也长大了……但娘那种爱怜的眼神,分明在告诉我,我依然是娘心目中长不大的孩子。娘意欲用一种漠然瓦解我失落的郁闷。但我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娘心中的那份失落与无奈绝不亚于我,因为,娘一直把我当做她最精彩的作品,把我当作她一生的希望。我强忍着纠结愧悔的痛苦,还给娘一个生硬的微笑,我极力表现出无所谓。
   在那个太阳、雨水,炊烟、流云,野草、庄稼,鸡鸣、人喧,吵闹、闲谝都满含温暖的我的家乡,我像一个异乡来客般游离了一个多月后,就在一个好友的帮助下,逃离般离开让我难堪、让我羞于享受的那片土地,去了离家数百里的他乡打一份工。
   在离开家门的那一瞬,娘拉住我的手,盯注着我的脸,半天却没有说一句话。不善言辞的我本来也不想说什么,我想在娘面前尽量表现得豪迈一点、洒脱一点,我想用沉默的刚毅告诉娘,我真的已经长大。但是,那会儿的我却滔滔不绝的对娘说了许多。我用狂妄的天真告诉娘,既然我没做成娘期盼中的凤凰,也绝不想做一只暖巢中的家雀;我虽然失去了让娘扬眉吐气的机会,也绝不会成为娘已逐渐背驼力衰的累赘;我虽然失却了一条风光的阳关大道,但我还有一只承载着梦想的兰舸小舟……我没敢在娘的面前提起我的诗歌,娘一直认为,诗歌是我梦断“独木桥”的罪魁祸首。娘用她一如既往的柔弱眼神抚摸着我,看着我决然背身离去。
   在那个不大不小的乡办企业里,我依然是做了一场梦,依稀依然是一场噩梦。在那里,没有我想要的和谐,有的只是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冷眼相对;没有同事之间亲如兄弟姐妹般的友情,多的是争多论少的口角;没有阳光与细柳的对话,唯有超出承受能力的繁忙……而尤为重要的是,那里绝对看不到文学与诗歌的影子,到处充斥的是麻将的嘈杂声,或者是肆无忌惮、毫不遮拦的谈男论女的粗语荤话。娘传授给我的做人之道在那里让我处处碰壁。但我一直坚信,娘教给我的没错,因为,那么多的人在我的身边,我都没能感觉出一点温度,当只有想起娘时,我才分外温暖。
   两年后,我逃命般离开了那里。我两手空空,唯有的只是那些在暗夜旮旯里固执地写下的一百多首诗歌。我不习惯那种尔虞我诈、是非混淆的环境,尤其重要的事,我不想改变娘传授给我深植于我体内的一切,我不想改变我梦想中属于诗歌的那片天空。而在那样一个氛围里,我是纯粹的另类,所以,我只能选择离开来保持我依稀尚存的那份黄土属性,那份沾染着娘的温暖的纯净温度。
   感谢我一如既往的固执;
   感谢让我固执一生的诗歌!
   固执于我也许是与生俱来的。而固执也许正是我保持那份纯真的外在支柱,同时还是我处处碰壁的罪魁祸首。
   后来的日子,我像所有的农村青年一样,娶妻、成家,然后,挺着涉世并不深著的胸膛,佯装着一个可以抗风击雨的坚强面孔,虚伪而又胆怯地出入于邻里亲朋关注的眼皮下。在那个祖祖辈辈只知道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乡村,我开口闭口不离唇边的诗歌俨然成了天外之物,我也断然成为邻里眼中的另类。那片固执的黄土仿佛真的抛弃了固执于诗歌的我,我成为她眼中不合时宜的逆子,虽然有母亲依然照旧的温度,但我却无时无刻经受着白眼的冷酷。
   看着我在矛盾与不安中煎熬,娘在踌躇了好几个夜晚之后,终于面对着我,对我下了“逐客令”。娘说,儿啊,在外闯荡的这七八年让你和农村生疏了,农村再也不适合你生活了,走出去吧……大地方会有大出息!
   我成了那片土地的另类,也真的成了娘心目中的逆子,这让我异常伤心。然而,外面的世界也许会是我那个深藏于灵魂深处的梦发芽生长的地方。我开始憧憬走出那片黄土地后鹰翔高处的未来。
   异常寒冷的那个冬天,我和妻怀抱着襁褓中刚过半岁的女儿莽莽撞撞的来到了这个小小的城市。
   满身黄土气息的我依然和这个光怪陆离的城市格格不入。城市平坦的柏油路面、葱绿得让人怀疑的风景树、喧杂纷乱的广告声、衣饰光鲜的男男女女们给了我足够多的冷面孔。而尤其让我备受折磨的是立足于这个城市的艰难。
   我用我一如既往的固执对抗着八面来风的冰冷;我用一首首诗歌记录着那份心酸,还有难得的愉悦。
   当某种幸福围绕在你的身边时,你也许会熟视无睹;而当不幸包围着你时,你才会想起它的可贵。远离家乡的那份落寞与生活中接踵而至的坎坷让涉世未深、阅历浅薄的我时时沉浸在怀念的漩涡。曾经让我陌生而又不适的那个小乡村这时总闯进我的梦,让我踏实,让我温暖;娘习惯抚摸我后脑勺的那只手掌每每在我失意时让我怀念。
   在他乡,孤独与无助时时包围着我,只有诗歌,只有写下一行行诗歌时,我才会忘记身边让我痛苦纠结的一切;只有写下一行行诗歌时,我与生俱来的那份固执才会让我对前方的路充满想象和憧憬。
   感谢诗歌!
   还好,苦苦挣扎了七八年后,这个小小的城市终于屈从于我的执拗——我在这里终于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也有了自己一个安乐的窝。然而,有得必有失。那漫长的十来年间我在忙忙碌碌中度过,我对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变得麻木,而诗歌也被密不透风的奔走与应酬渐推渐远。
   深藏于灵魂深处的某些东西即使暂时离你而去,但它终究不会走远。
   几年前的一个春天,在老家的旧屋子里,多年前那些写满梦想与追求的日记本重新被我拾起,我的心中重新涌起诗意的冲动。而当时已经风起云涌的网络文学也给了我这个梦施展的舞台。
   于是,我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沉醉于诗歌的浩瀚大海,有时候甚至忘记了回还。
   站在这四十多年后布满沧桑的人生驿站,环望身边,许多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比如故乡,那些栽满欢笑与委屈的松软土路早已经被平坦坚硬的水泥路面所替代,让我舒坦了却失去了往日的亲切;比如路旁的风景,曾经遮天蔽日的那一棵棵白杨早已不见踪影,映入眼帘的不是点缀其间花花绿绿的花草,却是色彩斑斓的一堆堆垃圾;比如身边那些曾经无话不谈、可以肆意要求的朋友,如今似乎都带着一副面具,且行色匆匆;比如曾经给了我无尽呵护的娘,瘦弱而又挺直的腰杆早已变得佝偻,鬓发早已苍白,牙齿也脱落得不留几颗;比如曾经给了我无尽温暖的娘的那个怀抱,如今总是敞开着,守望在老家的大门口,等待我不定期出现的身影给她愈演愈烈的牵挂一丝安抚……
   而诗歌,只有诗歌,以她始终如一的美丽面孔滋润着我永远不老的一颗心、一串串梦,也助长着我从未改颜面的善良与敏感;也正是诗歌,无怨无悔地任我拆解着她的肢体,一片片地撒向村庄,撒给庄稼,抛给城市中央,抛在所有的旅途,坚实着自己的脚步,也让娘不离左右……
   感谢诗歌!
  
   康桥2015-1-19于九宗山下
  
  

共 43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感谢诗歌】一篇至情至圣的感怀美文,说是感谢诗歌,实则感谢“娘”,“娘”是“我”诗歌的灵魂,是“我”人生的港湾,是“我”前行的灯塔。在我遭遇坎坷,遭遇困苦之时,唯有诗歌,唯有“娘”,给“我”温暖,给我动力。行文所谈与诗歌的感情迁变,是“我”成长后对故乡、对“娘”的重新审视,也是“我”与自己灵魂的深度沟通,所谓诗言志,歌言情,感怀之余似乎更多是那份真情给予的力量。全文感情饱满,行笔舒缓,读之情深意切,推荐共赏!感谢作者此稿,遥祝幸福安康!【山水神韵编辑:木字闲风】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者50124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木字闲风        2015-01-23 13:03:39
  编辑不足之处,请多包涵,感谢此稿!祝福!
</span>
      </div>
      
       <!--回复评论-->
      	      
         <div class=
2 楼        文友:渭北清光        2015-01-23 13:56:17
  感谢诗歌,问好康桥老师。
   送上我最真挚的祝福。期待你的精彩。
诗是一只空篮子,放进自己的生活!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