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万花山访唐代古寺风月楼

精品 万花山访唐代古寺风月楼


作者:云朵儿GAO 秀才,2159.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43发表时间:2015-01-24 14:30:58
摘要:晓行先见红日起,晚步独披淡秋风。

西安最近的天气,报纸上形容是进入了梅雨季节,大雨小雨下个不停,下得太多了就让人心烦了。到了周五还在下雨就更心慌了,担心爬不成山啊。周六下到晚上终于停了,立即决定周日去万花山。
   沣峪里的万华山去过两次,太平峪的万花山还没有去过。太平峪的紫荆花很漂亮,去看看也不错。再说了,此山名曰万花山,一定不会浪得虚名。看不到万种花,看上百样花也就是知足了。
   万花山离西安四十多公里,在秦岭的户县境内。去万花山从太平峪进山,到万花山的入山口也没有看到一朵紫荆花。印象是入了太平峪就应该看到的,可能是被雨打落了,或者是过了花期。
   万花山现在是风景区。一路小青砖铺成,古香古色,抬级而上走的惬意惬意的。
   开始上山时,才发觉原来一直认为没有难度的万花山,竟然拔高如此迅速,一时间走得我气喘吁吁。爬山人就是这样,有了难度后反面兴奋了,只是走了一个多小时了,还没有看到什么花。
   然而,经过大雨洗涤的山林,山色翠绿,空气清新,空气湿度很大,雾气缭绕。置身其中,顿感神清气爽。富氧的空气,让我们只想停下脚步,深呼吸,贪婪的那种呼吸。越往上走,气压越低,雾气更浓,山林间已是浓雾弥漫。人行林间,多了几分梦幻,意境很美。加上在这天然的大氧吧中,悠然自得的享受着,如临仙境般幸福。
   当走到半山腰时,竟然看到一树花开,粉红色的儿开得密密实实的,十分的俏丽。咦,这花儿和皇峪寺的沙果花一样。同行的一位纠正我:是海棠花。
   海棠花竟然这么漂亮!继续向上看到的花儿都是海棠,成片高大的海棠树林,每一棵海棠树的直径都在尺余,而且是沿山路两边而立,树与树之间枝桠交错,繁花儿在我们头顶开的不分你我,开成了花顶棚,实在的好看。看来真是一山长一物啊。看到了漂亮的海棠花后,在我看来这万花山名符其实了。呵呵,是不是太容易满足了。
   两个小时后走到了山梁上,视野开阔后看到天空白茫茫的,远方什么也看不到。在一座忘了什么寺拍下的照片,看了背景后心里就有一种透不过气的感觉,那是雾气太浓的结果。
   再继续向上,天空又少许放亮了,看到对面山上云雾在动了,山峦时隐时现,影影绰绰。比起刚才的天地混沌,视觉上舒服了一些。
   绕过一座小庙,来到一段如上华山一样陡峭的石梯前。石梯是依山凿成,一边是随山而高的悬崖,一边是光滑的峭壁。石梯的尽头,仰起头看到的是入了云端的山顶。由此可见面前的山有多高,多陡。来过的驴友说:攀上石阶就是大唐古寺“风月楼”,而且是李世民到此并留下手迹的地方。“风月楼”三个字,正是李唐王写的。
   “李世民也来过!也就是说今天我们是踏着李唐王的足迹而来的,眼前这陡峭的石阶李世民也攀爬而上过。呵,这太意外了。看来我最近的爬山都是和李世民有关系。”我有些调侃的说。
   同伴说:你是不是刚才在山口没有看到那风景示意图,上面写的清清楚楚。你看我拍的那导游图的相片。
   真是的啊,图中写的有根有据:万花山古寺创建于561年,当时寺名居贤捧日寺。盛唐时668年新罗国(南朝鲜)太子园测在此从事佛经著书六年。唐高宗李渊和太宗李世民曾多次游览此山观花参佛。此山曾名:唐王玩花山。
   万华山,山寺孤耸挺拔,野花万种,天际高远飘然欲仙,昔日坡峰奇峰叠翠,登顶遥望八百里秦川尽收眼底!
   看过图片上的介绍后顿时来劲了,上!
   只是石阶太陡,人几乎是直立着向上爬。而且这石阶太有历史了,风蚀的石阶剥落得棱角全无,大部分仅能容下半只鞋宽。手抓住两边的铁索也上得哆哆嗦嗦。不敢左顾右盼,也不敢上看下看,只看着眼前,还时时担心头碰到石阶,反作用力给送下山去。我就这样忐忐忑忑的上着,途中停顿喘息时瞄了一眼群山巍峨后我就笑开了,那是想象着两位李唐王在当时新修的石梯上,定是指点着江山,激扬着诗篇,潇洒的上着,那是何等的豪迈啊!
   而我弱女子只能如此这般了。我能爬上来,唐王当时也是想不到的:如此险峻,只有男儿来此竞风流!
   爬了很久,也想了很多:想来两位唐王也是如我们一样,是寄情大山之人。因为在秦岭的多处山巅都有这位唐王的足迹。只是不明白他是喜欢的山还是云呢。
   终于上去了。
   哎哟,山顶真是别有洞天啊!山顶竟然是五十多平方米大小的平地。在我爬上来的位置上有口大铁钟,斑斑锈迹无声的告诉我们此处的历史。只是对历史没有太多了解的我,没有在大钟前停下脚步,而且在旁边风化剥落的字迹不清的石碑前也没有细看。
   站在平台上,顿觉神清气爽!望四周群山环绕,天际高远,我确有飘然欲仙之感,只是遥望八百里秦川时并没有尽收眼底,许是我的视力不佳的原因。可我站在此,却感受到了这里曾经闻鸡起舞的操练声。有僧人,有大王的随从。
   通过平台再往前走,突然看到山顶平台下有一座石墙青瓦,耸顶飞檐、两层楼的小四合院呈现眼前!在这大山深处,山顶之旁,这般古寺建筑显得太壮观了!
   我像是听到召唤,急忙踩着已风化残存的石阶痕迹匆匆而下,走进石门下,轻叩石墙,由衷的说:叩着历史的门,请问我来了,你在哪里?
   哈哈,同伴都笑了起来。当穿着牛仔服的女驴友从门内缓步经过石门时,呈现着的是完完全全的穿越历史之门!
   这一幕应该是李唐王又想象不到的!太精彩了!
   这座建筑就是风月楼古寺。寺内没有主人,一双晾晒的干净僧鞋,表明有出家人在此修行。“风月楼”的建筑,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处在世外桃源的唐代山间别墅,没有寺院的那种标致符号。这座四合院,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富足舒适的样子。
   站在院内中央,抬头看到南边保存最完好的两楼上的一间房,墙体仍是和所有房间一样是石头垒的,门框却是完整的青石头,上面有石刻的字,站在楼下看不清上面的内容,于是爬着搭在楼前的梯子上去。爬着梯子上了一半,看到了石门上的石刻对联,念了一遍。只因石刻字迹很不怎么样,误当成是修道的高僧所云了。
   但是,对联的内容让我非常喜欢:晓行先见红日起,晚步独披淡秋风。
   当时只顾高兴了,忘了看横批了。而这幅联,我是实实在在的喜欢,写的太绝妙了!因为这也是我闲暇时向往的生活,也是我在此地的感觉。只是二楼这间房子完全是当时的原貌,全都是一楼房间高大,二楼的房间在现在看来有点低矮简陋了,房门大约1.5米不到,因此,我没有爬上楼进这间房的冲动。
   从梯子上部,走出院子,沿墙来到“风月楼”的正门,也就是有石刻对联房间的楼下,而门开向院外的。这是间门头高大的房子,挂着牌匾的那门楣,看了就感到温欣,仿佛就是走进山村大户人家一样。
   大门很高,门楣上也有一幅木刻对联:北瞻帝阙三千里,南望盛唐百二区。横批就在那牌匾上:风月楼。
   这一幅是唐王的手迹,尽显王者之气!
   下了门坎五层石阶,就是条行得下车马的“大路”。这条路让我无限遐想:回来,出去,回长安。
   我很喜欢这个位置上的院落。现在的喜欢不再是因为李世民到此的缘故,而是实地观看后的感觉。这几年,在山里也见过很多寺庙。大多在当地的风景高地,也就是时下流行的那句话:名川大山,风水宝地都让修行人占据了。
   但是,在我有限见到过的寺院中,大多是相对位置好,多数是依悬崖而建,或是哑口上,不是风大,就是危险。像风月楼这样的寺庙,我在紫阁峪穿高冠潭的途中也见过建筑选址类似的,那是陶渊明的修行地,但是那座建筑比不上这里,那里更像是诗人归隐的农家住所,有良田,有水源,有磨盘,丰衣足食。
   唯有这座风月楼,在大山深处,独楼一座,人迹罕至,四面环山,山寺孤耸挺拔,院子外有小小的平院,三面都是缓缓的土坡,坡下有少许梯田。
   因而,风月楼所处之地,无论是站在寺后面那比建筑还高的山顶平台上,还是这院门外,内心都有说不出的豪放与自在。
   当站在山顶小平台上,群山环绕,独居高地,放眼日月山巅,有得一方神州和纵横山川之感,也有舍得其所之乐。出门到院子外,风儿拂面,晒着太阳,惯听鸟鸣,韬光养晦。月光下看流星划过,虫儿浅唱低迴,饮赏光阴,自得其乐。
   这里真是精神上修身养息的好地方,风月楼—这三个字,冠于其名再恰当不过了。
   我有幸千年后来到风月楼,在院门前喝着咖啡,吃了火锅。那感觉和唐王应该是一样的:到此歇息,好地方!
   万花山,不虚此行!

共 33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西安郊区万花山上的风月楼建于盛唐年间,是当地著名的古迹,有别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是人们抒发自己的自然情怀的好地方,而此文就是作者在游历万花山风月楼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悟,这感悟穿越了时空,成为贯穿古今的桥梁。【编辑:铁血胡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125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铁血胡杨        2015-01-24 14:36:10
  楼主同学:此文的 编者按我写好了,你看行不?问候。
铁血胡杨
回复1 楼        文友:云朵儿GAO        2015-01-24 20:59:55
  初中生。
2 楼        文友:龙飘飘        2015-01-25 10:51:03
  美不美山中水!万花山、风月楼,好美的景,好雅的情!
   亲不亲故乡人!也欢迎乡党回访、来踩。问好!
   今儿的雾霾好大,注意保护贵体!
自在自我,唯朴唯真。
回复2 楼        文友:云朵儿GAO        2015-01-25 22:54:23
  能说今天西安雾霾严重的定是真的老乡。感谢老乡支持,以后定将常来常往。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