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航天城里的她和他

精品 航天城里的她和他


作者:绿影 童生,861.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67发表时间:2015-01-25 07:33:12
摘要:恬静的清水西站的小站台上,一位女军人已面向基地的方向伫立了许久、许久,天,灰蒙蒙的阴沉;鸟,呢喃的悲哀、凄凉;铁轨默默地、冷冷地伸向无际地天边。风,吹舞着她的短发;泪,在她美丽的脸颊上小溪似的流淌……

航天城里的她和他 (一)
   1958年
   一列神秘的黑色闷罐子列车向着祖国的大西北方向行驶。
   车箱里乘坐着一批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各个军兵种选精拔锐、曾为解放共和国立过赫赫战功的军官们。他们来不及洗去战火的硝烟,便被秘密送进学校去学习。二年后,即接到上级的指示,匆匆告别家人,全副武装地登上了这趟列车,去执行秘密、神圣、特殊、内情不详的任务。
   列车从首都出发,驶出平原,路经山区,向着他们已知的目的地——甘肃省兰州市奔去。
   火车在祖国的大地上飞奔,路经兰州市火车站时没有停,继续往西行驶。多年的戎马生涯、有着无数次执行任务的经历、受过严格保密教育的军官们,此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惊愕,纷纷拿出地图开始查看列车行驶的路线。一天以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上已无法找到列车行驶路线的标志,军官们暗自猜测:这是要出国作战吗?
   他是一个经历过枪林弹雨砺炼的老兵,执行这样不明地点、不明详情的特殊任务已不是首次。此时,他微闭双目,在列车行进时发出的单调铿锵声中,脑海中再次浮现出那个记忆犹新的夜晚,想念着善良美丽的她。他的她当年不顾人们对当兵的“今天是人,明天也许就是鬼”的顾虑,冲破家人的阻挠、义无反顾地跟他私奔。让他每每回想起那个情境,胸中就会涌出一股幸福的暖流。真不知道在那个保守、封建得要命的年代,她的勇气从何而来。他多次想问她,可就是没张开那个口。
   1950年,山东沿海地区的一个小渔村,乍暖还寒的季节,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个影子在黑黢黢的村子里磕磕绊绊地奔跑。影子散乱的长发好似亦真亦幻的旗帜在风中飞舞,影子时而无声地跌倒,时而无息地爬起,影子一路狂奔,奔到了村口的老槐树下。海风在葱郁的树冠上呼呼地吹,发出呜呜的呼嚎,忽而,从呼嚎的老槐树的身后迅速闪出了另一个影子,两个影子在树下迅速重叠,迅速手拉手在夜幕的掩护下仓皇出逃。
   呜呜的风涛掩盖不住他们慌乱的脚步和急促的喘息,黑黢黢的夜色也没能掩蔽好这团诡秘的影子,不知是谁家的狗先嗅到了奇怪的味道,它义不容辞地昂首咆哮,霎时,村子里大大小小、肥肥瘦瘦、公公母母的狗儿们全都从睡梦中惊醒,它们不问青红皂白地直着脖子狂吠!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老父亲在狗吠声惊醒,他匆匆窜到女儿的房间,此时早已是人去屋空,他跺着脚直着脖子狂呼大喊:来人啊,我的女儿和当兵的跑了,一定要把她给我抓回来,来人啊!
   一刹那,老父亲的家人、族人、乃至村人全体纷纷出动。急匆匆、乱哄哄地奔走相告,大家亢奋地一边奔跑一边嘶喊:快点追啊,谁谁家的姑娘跟当兵的跑了!
   夜,还是那么的黑,风,还在呜呜地吹,整个村子却在人喊狗吠的喧闹中沸腾。各式各样的火把照亮了古老的村庄,狗的高高低低的狂吠和人的远远近近的呐喊,夹杂着分不清是人还是狗的脚步咚咚,气势磅礴的滚滚洪流伴着海风在呼啸,波澜壮阔,惊心动魄!
   被追捕的一对影子在人嚎狗吠的欢送下,如惊弓之鸟、漏网之鱼般地狼狈逃窜,苍天有眼,他们私奔成功!
   她和他坚持不渝的爱情开篇竟是如此的轰轰烈烈,如此的憾天动地!
   让那些有着亢奋、惊惶、愤怒、悲伤、幸福等种种复杂心态的人们今生今世都难以忘怀。
   此时,她带着他们的一双儿女住在位于北京左家庄的留守处,她知道他去“前边儿”执行任务。“前边儿”在哪儿?她不知道,从他临行时的神情中,她隐隐感到这次任务重要的非同寻常。
   当年北京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蔬菜限量供应,一个只有二斤多重的西葫芦瓜得用刀切开来卖,粮食定量不够吃,榆树叶,各种野菜等,凡是可吃的东西都让她掺在粮食里,她把每月的定量认真地核算到每一天、每一餐,面条要泡涨了才端上餐桌。她和孩子一起,在艰难的生活中守望着“前边儿”的他。
   几度昼夜兼程,列车终于停在了满目荒草、红柳和胡杨的一片荒漠之中,这里孤寂宁静,这里辽阔安详。一条大河在荒原中潺潺蜿蜒,黄羊在草丛中悠闲地漫步。蓝天下的蛮荒,处处洒满了和煦的阳光。
   他和他的战友在这里下车,第一件事儿,就是自挖地窑子当营房。
   他在这里经历过风沙,经历过饥荒,经历过两弹一星,经历过苦难,也经历过辉煌。
   从前的他跟着部队转战南北,现在的他又开到“前边儿”去执行神秘的任务,她自己在北京孤独地等待,常常是久别的团聚刚刚让她品尝到幸福的甜蜜,立刻又得强咽分别的痛苦。二个孩子先后出生,都是她独自忍受着分娩的痛苦,独自抱着刚出生的孩子回到冰冷的家,她孤独地生孩子、做月子、带孩子,独自承受着生活的艰辛。
   几年后,“前边儿”在荒漠中露出了少许模样时,她和孩子们离开了繁华的首都北京,如同当年和他私奔时一样的义无反顾,把家搬到了这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前边儿”干旱少雨,缺氧多风,冬严寒夏酷暑,有大半年的时间看不到绿色,只有绿色的群体朝气蓬勃地活跃在这儿。在这个艰苦卓绝的年代,在这个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他和她无怨无悔、相亲相爱。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他们的儿子与航天城一起成长:航天城在似箭的光阴里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立下了辉煌的赫赫战功,各式导弹、卫星一次再次的成功发射,让那些野心勃勃的霸权主义者们对中国不得不刮目相看的同时,也给每一位中国的老百姓增添了一层又一层的自豪和安全感;他们的儿子在如梭的岁月里长大成人,穿上了军装,成为光荣的第二代航天人。
   他(她)们曾数次荣归故里。第一次回家与亲人、族人和乡亲们重逢的场面非常感人,大家悲喜交加地相互嘘寒问暖,对那个大追捕的夜晚谁都不曾提起。她的父亲对这个气宇轩昂的解放军军官女婿看了又看,赞了又赞,仿佛这个女婿曾是他当年亲点的一般。
   从此后,乡亲们因为他的女婿而更加敬重她的父亲,几年后,老父亲满怀欣慰地撒手人寰时,全村的人都来给老父亲送葬。
   乡亲们对她和他私奔的糗事当成劳动事迹大加赞赏,对她的高瞻远瞩、胆大妄为钦佩得五体投地,有的说刘巧儿算什么,刘巧在争取婚姻自由的战利品不过是俘虏了一个劳动模范二黑哥而已,而她却抓住了一个能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军官;有的说你们知道当年的那个晚上为什么风大夜黑,为什么全村的人与狗都出动了仍没能逮到他们吗?那是上天有意的安排,他是上天指派来的贵人,她是下凡仙女。
   乡亲们仰视的仙人也好贵人也罢,同样少不了凡人在日常生活中逃避不了的纷繁芜杂的种种烦恼。
   他们的烦恼大概是从儿子穿上军装离开家以后开始的,那时前边儿的生活水平已有了很大改善,她却对自己的生活有了不满和怨气,她开始对着丈夫叨唠起自己前些年独自生儿育女时的艰辛,诉说她嫁给他的不容易,埋怨他对她不重视、不关心,唠叨他对这个家不负责任等等,她曾经的心甘情愿、任劳任怨的付出全成了她絮絮叨叨的源泉,仿佛她是一个立下了赫赫战功却没能得到军功章及任何嘉奖的倒霉将军,胸中塞满了莫名的委屈和不平。
   被上上下下赞誉为威风凛凛、文武双全、运筹帷幄、敏锐缜密等优秀素质集一身的指挥员,当角色转换为丈夫时,都有些名不副实或名过其实,这正是上上下下考核领导干部时经常给予表彰的闪光点之一。同样有着“顾了大家忘了小家”的这个优点的他,在夫人的时而声泪俱下、时而疾言厉色的控诉面前是一片的茫然,他不知所筹、一筹莫展地乱了阵脚,全无了往日的睿智与威严。
   也许是她正值更年期,也许是她因为当年生孩子时没有条件好好休息而落下的毛病在频繁地折磨她,也许是孩子们长大了,不再需要她过多的呵护,也许是因为丈夫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她的不适和伤感等,总之,她有了失落的感觉,有了满腔的委屈。他们半辈子生活的惯性突然失衡、混乱,是谁都没有料到的,为什么?谁也说不清,儿子对此发表议论:“多年以来,这个家都是以爸爸为重点,妈妈以爸爸为圆心,以爸爸的事业为半径任劳任怨地在画着咱们家的圆,你们默契地相互剥削与被剥削得太久太久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现在妈妈揭竿而起,要翻身要解放,要翻身家奴把歌唱,这是符合历史规律的”。
   儿子嘻嘻哈哈的调侃惊得他目瞪口呆!
   他很爱孩子。他第一次见到已有八个月大的儿子时,激动得手舞足蹈、心花怒放,他紧紧抱着白白胖胖、呀呀学语的儿子,舍不得放下,恨不得吃饭、睡觉都抱着他。待他下次回北京探亲休假再见到儿子时,这个让他苦苦思念的小家伙蹦蹦跳跳、嘻嘻哈哈地小脸一扬:“叔叔好,你找谁啊?”儿子都两岁多了。别人家的孩子是在不知不觉中一点儿一点儿地长高、长大,他的孩子却是一截儿一截儿的长高、窜大的。
   他以为他对儿子的爱会生根开花,他以为儿子一定会以他为骄傲,因他而自豪,他怎么也没想到儿子永远向着母亲,他的地位永远都在母亲之下。
   吵归吵,闹归闹,日子还得按照过去的习惯过,他仍然忙着仿佛永远也忙
   不完的工作,她仍然以他为圆心努力画着家庭的圆。
   几年后,他的离休命令到了,他及不情愿地脱下了军装,在每天的军号声中斗志昂扬地出门,然后又垂头丧气地进门,半月有余,才不得不过上了枯燥无味的离休生活。
   忽一日,儿子、儿媳给他们抱回来一个五个月大的大胖小子,看到这个白白胖胖的小家伙,他的眼睛骤然放射出了万丈光芒,他紧紧把孙子抱在怀里,恍恍惚惚地回到了当年,忽忽悠悠地找回了他首次怀抱儿子时的幸福感觉。
   他恢复了离休前的精神状态,神采飞扬地为小孙子忙前忙后,他对她说,这个活儿我能干,我包了;他又说,这个活儿我会做,我来做。他找出没用完的会议记要簿,在上面详细记录着小孙子吃喝拉撒的时与量,统计着小孙子的身高体重,记载小孙子的一颦一笑及学走路学说话的种种细节等等,他对她说,他要补课,他要补上不知道自己的儿女是如何长大的这一课。
   这个家从此以小孙子为圆心,以小孙子的成长快乐为半径一圈儿又一圈儿地画圆。
   不久,他们搬到了西安的干休所,为了孙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他们把孙子也带到了内地。这天,听说这个城市有一所貴族学校,说是这所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均属上乘,各项年费用是十二万元(当年他的年收入只有三万多元),他半信半疑骑着自行车找到这所学校一探究竟,学校大门口停满了各式的小骄车,他根本就没资格进去。站在贵族学校大门外的他楞了好一阵才讪讪而归。
   从此,他骑着自行车送孙子上学,车轮滚滚,春夏秋冬,风霜雪雨,年复一年。他的两鬓渐白,性格变得愈来愈慈祥。
   时间过得飞快,小孙子已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部队重点院校,大学毕业后,小孙子提出要去他的“前边儿”工作,要接过爷爷和爸爸的接力棒。那时的“前边儿”已对外有了响当当的名字---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孙子要走了,他欣慰地看着一身戎装的小孙子笑了,笑的十分开心。这个朝气蓬勃的小中尉却问了一个问题,爷爷,咱们的老家应该是哪里?山东?北京?西安?还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山东的那个小渔村早已是别墅成群,楼房林立,成为富人们集聚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那里的人们早就把仰视军官改为仰视大款了,那里没有了家人,也就没有了他们的位置;当年他们从首都北京迁出,现在的首都已不认识他们,政策给他们亮出了不允许返京的红灯;西安,是他离休的地方,在这里,没有乡音,也没有乡亲,更没有他们的亲人,他的家乡在那儿?
   1995年10月12日,他和她坐在电视机前,精神震奋地观看着神舟六号载人宇宙飞船的发射实况,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个美丽的地方让他心醉、神往,飞船发射时的壮观让他着迷、亢奋,为飞船送行的第三代航天人、他的小孙子让他自豪、牵挂……
   他也在想着这个问题:他们的家乡在哪儿?
  
   (二)
   1976年
   此时的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还处在严格保密的状态,这个神秘的地方对外的通信地址是兰州市27支局,广大的基地官兵在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子女的严格保密纪律教育下,绝不对家人谈及自己工作的地方。因此,就引发了多起基地官兵的家属探望他们时错在兰州下车寻找27支局的故事。
   一个高高大大、白白净净、潇潇洒洒的军人在阳光灿烂的早晨哼着歌儿走进办公楼,值班员告诉他政委在办公室等他。他习惯地正正头上的糽五星军帽,整整二面红旗领章正中的风领扣,拽拽四个口袋的军装下摆,大踏步地向政委办公室走去。
   报告!进来。小李啊,语气柔和的政委慈祥得像妈妈,小李啊,听说你恋上了咱们处漂亮的女宣传干事,有这回事儿吗?他先是一楞,然后憨憨地乐了,红了脸,点了头。政委清了清嗓子,李干事!到!有个自称是你没过门的媳妇千里迢迢来基地找你了,她早就到了兰州,因找不到你在大街上流浪好多天了,后被兰州办事处收容,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呀?政委语气严厉,俨然一个大法官。他立正站着,让这晴天霹雳震得魂飞魄散,傻了。

共 14597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她和他坚持不渝的爱情开篇竟是如此的轰轰烈烈,如此的憾天动地”“姑娘跟当兵的跑了!”可是,当兵的却到了神秘地方去执行任务,她,艰难地带着孩子生活在几千里之外的北京。而他,在这里经历过风沙,经历过饥荒,经历过苦难……对于1958年的城市困难的生活的描写是真实的,一直写到了新千年的境况,对于在大漠深处为两弹一星而战斗的人们,从环境、开摊子到生活,也是如临其境,而他和她没有逃跑,却又一次地一起来到了这个兔子都不拉屎的不毛之地,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啊?这是一种多么难能可贵的品德啊!子承父业,他们的孩子也继续战斗在这里。从这个他和她、从他们的儿女孙子辈们、从锅盆碗灶的交响乐中、从有时出现的生活的火花碰撞中,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从祖孙三代人为了祖国的强大不懈的努力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和感受到的是这种千百年历史传承给我们的流淌在人民血管中的伟大思想和作风,认真读一读,这就是生活,火热的生活!谢谢赐稿。【编辑:欣雨文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126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雨文萃        2015-01-25 07:35:01
  描写细腻,生活逼真,回到了那个年代,又见到了那片无垠的广漠……拜读。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回复1 楼        文友:绿影        2015-01-25 10:48:56
  欣雨文萃老师好,对不起,请您把这篇文章给删除吧,我发错地方了。
2 楼        文友:绿影        2015-01-26 09:36:09
  感谢欣雨文萃老师精彩的编辑评语,您辛苦了!
绿色军营里的影子向各位朋友们问好!
3 楼        文友:金锁        2015-02-01 05:07:41
  清水、东风、巴丹吉林、航天城、戈壁滩……一份抹不去的记忆。在那片荒蛮与现代并存的神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多少类似“她和他的故事”?无人说得清楚。绿影采摘出来的她和他,让我想起我的炊事班长陈克强,他已经长眠在戈壁滩上那个叫做“幸福村”的园林里了,而他的妻子,只包了少许他的骨灰回到陕西关中农村。30年过去了,他和她阴阳两隔,爱却成了永恒。
爱我,请爱西藏!
回复3 楼        文友:绿影        2015-02-01 15:16:20
  金锁老师好,东风可歌可泣的故事很多,这里的狼心山和弱水河,见证了太多太多的悲欢离合,戈壁滩的神奇,胡杨的美丽,还有呜呜吹的漠风,都在以不同的形式歌颂这里的人们那不屈的执着。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