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那水那山(散文)

精品 【流年】那水那山(散文)


作者:江楼望雨 举人,397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30发表时间:2015-01-26 11:22:02
摘要:我忘不了那条河。那条河位于学校的西边,所以师生就叫它西河。

我忘不了那条河。那条河位于学校的西边,所以师生就叫它西河。
   我忘不了那座山。那座山在河的西边,所以当地人都叫它西山。
   我更忘不了那所学校,我曾经在那里工作过十八年,后来调离了那所学校,一晃已是十几年。
   梦魂萦绕,我经常想起那条清清的西河,那座青青的西山,还有那所倾注过我汗水和心血的学校;尤其是听说它已经下马被撤销,所有教育资源都被整合到别的地方去了以后。
   于是我和老伴决定一起回去看看,老伴也是我的同事。我不能用“凭吊”这个字眼,只能说是去寻旧——人上了点年纪大多有这个毛病。
   我现在居住的地方离着那里不到150公里,车行两个小时差不多。我让儿子驾车送我去;那是一个星期天,于是儿媳和小孙子都要去——那就权当一次小小的旅游吧。
   我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想象着我能看到些什么。
   校舍,那无需想象,必然是空落而荒僻,只不知办公室西头那两棵大柳树是否还在,那是建校不久后栽的,大概有50年了吧?
   我最想念的是那条河,那里有太多星星点点的愉快时光系念在心。
   出学校西便门,越过一座不高也不大的高地小丘,不到十分钟的步行距离便到河边,河边有一片树林,大多是高高的杨树和蓬蓬的柳树,穿过树林便是河。河床宽宽的,有40米吧?河底是平的,没有坑坑洼洼,再大的水也不深。
   夏天,炎热的太阳下,学生们被执勤的老师看管在宿舍里午睡,下午没有课的老师(当然是男性的)便常常去洗澡(不是游泳)。
   来到河边,紧三火四脱下衣服挂在柳树枝上,只留着腰下一块遮羞布,走到河的中心,坐下,或者干脆躺下。那水,不过齐了胸。在水底扒起一堆砂石做枕头,双手扣在脑后,仰面朝天,任凭不急不缓的水流包围并冲刷着全身,整个身体在水流的作用下水草似的轻微漂摆;阳光刺眼,那你就在脸上蒙条毛巾,再闭上眼睛,打几声鼾也无妨。这时,可谓四大皆空,整个身体,从里到外,彻头彻尾,没了任何压力。那份惬意!
   有时各人也领上自己的孩子(当然是男孩),大人躺、坐在水中舒坦,他们便跑过去跑过来地踩水花玩,童稚的欢声笑语迎合着河水的轻流声飞响。在这里,无须担心小孩子出危险。
   这河里有鱼有虾,尽管都不大。没有课业负担的星期天,我常常领着小儿子来这里松散一下一周来脑力工作积累的郁结。
   那叫“端鱼”。事先准备几个脸盆,用缝纫机把破被单之类布片片做成几个可以套在脸盆口的有松紧带收住的圆形布罩,布面的中央剪出一个小小的圆洞;带上几块肉骨头,或者用纱布包上几包炒过的麦麸皮,来到河里,装备好脸盆和封盆口的罩,把肉骨头或者麦麸小包放在盆底,整个脸盆沉到水底;你就随便干别的去。过一段时间从水里把盆端出来,倒掉水,于是你会发现几条、十几条小鱼留在盆底乱蹦乱跳。原来那些小鱼在水里嗅到了盆底肉骨或麦麸的香味,便从布罩圆洞钻了进去,却就再也出不来了,只好做俘虏。脸盆多的话,端了这只端那只,中间就没了闲来来的时间。一上午紧忙活,总能收获三、四斤。
   捞虾就更简单了。拿一个平时盛饭用的柳条小筐,沿着岸边水浸泡到的草丛一下一下地送出去再兜起来,每一下总会有几只小虾在筐底弓起身子跳。积攒在一起,回家和上面芡或煎或炸,鲜美至极。
   河东岸小丘的脚下,有一个水塘,是用来给小丘坡上果树供水的。那里边可以钓到鳖,我跟内行的老师去下过几次钩。
   钓鳖是用直钩。把比曲别针粗一些的铁丝掐成3公分长的段,中间圈出一个圆形小环,系上约10公分的结实鱼线,然后把这些已经带了直钩的线段连到长长的鱼线上,每隔1米左右一只;到伙房讨要一些鸡肠之类下水货,剪成小块,套在一个个直钩上,用线捆绑牢靠。晚饭后去下沟。长长的鱼线横过水塘的一角,沉入水中,两端系在岸边的石头或者灌木根部,以免脱落。行了!第二天起钩。
   这活计收获得看运气,有时起钩的时候那线轻飘飘就拉出来了,那是没收获;有时会沉甸甸地拉上不止一个圆圆的蠢货。
   原来那东西在水底吃饵的时候很慢,很斯文,它咬住一团美味一点一点吞下去,感觉不出任何异常,一旦吞食完成,要离开了,那包裹了美味的直钩在线的拉扯作用下可就和鱼线成了丁字形横过来了,卡住喉咙,咽也咽不下,吐也吐不出,挣扎也脱不开。它知道大祸临头了,便爬来爬去,有时把鱼线搅成一团,却还是脱不开身。
   野生的活鳖据说大补,斤把重的现在就可以卖到200元一只了。不过那时钓了也没人想到去卖,都是拿到伙房让师傅给加工一下几个人一起享受了。
   站在西小丘就能看到郁郁葱葱的西山。山上几乎全是松树,山脚处也有不多的农作物梯田。
   忘不了那松林里的蘑菇。
   夏秋之交是捡蘑菇的最佳时候。
   一场雨后,过几个晴天,恰遇周日,一声约合:
   “捡蘑菇去!”
   拿上小篮子,过西河,沿着小路登山进松林,寻寻觅觅,只要发现了第一只,就不愁第二只,有时会连成片,眼睛忙不过来。那蘑菇有松翠,有鸡腿,较多的是粘萵,大多小时候采过,吃过;童年的记忆常常和眼下的事儿恍恍惚惚重叠在一起。
   山顶有个突兀的峰,峭岩崚嶒,石缝里有一丛丛杜鹃花。春天,远看一片隐隐约约的霞,近看是一团团灿烂的火。
   山里有清泉,那是清冽、甘甜……
   “前方车行500米处柳连庄……”
   车上的导航仪发出的提示声刹住了我在旧时光里的漫游,前方果然已经隐隐约约可见那座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村庄,过了村庄左拐接入另一条南北向的公路,路旁便是朝夕相处十八年的学校了。它叫柳连中学。
   可能是知识分子的思维习惯,凡事总会去琢磨一些别人不可能往那里想的意思。柳连,当初村子命名的时候,很可能不过由于是那里多柳树,但我却常常往流连和留恋的谐音上去想。流连和留恋都有美好舍不得离去然而又不得不离去的无奈,这名字总给人一种酸楚的感觉和思绪。
   车从村前过,映入眼帘的是路旁成排的小楼,精巧玲珑,一色的商店,这在十几年前是没有的。看来村民们确实是富了!
   到了!学校果然铁将军把门。幸好我预先给一个同事打了电话,让他在门前等我以便做向导。这个同事小我十岁,我叫他小刘,在学生面前叫他刘老师;他曾经是我在柳连中学一起任教的同事。那几年上边号召老教师带年轻教师结对子,小刘是我带的一个徒弟,家就在柳连庄;现在也是做了爷爷的退休老人了。
   车刚停下,小刘老师就从学校对面一个饭店里走了出来,笑嘻嘻地问了我一家人好,说:
   “来得挺快啊!我以为还得等一会儿呢!”
   他掏出从受委托照看学校大门的人(是他本村人)那里讨要来的钥匙,开了大门,儿子把车停在长满杂草的操场上。
   步入学校大门的第一眼,我就看到了那两棵高大柳树,它们的生命力依然顽强,只是各有一根硕大的枝干被截去了,显得不那么舒展;可能是它们伸出去的位置对办公室所在的那排房屋的屋顶构成了威胁。
   学校一派冷落萧索,这没出乎我的意料。
   路边、教室前花圃里当年校舍改造时植下的龙柏和塔松横着膀子毫无顾忌地长得五大三粗,野蛮地占据着地面和空间,杂草见缝插针扩大着地盘,可谓“万类霜天竞自由”。
   我和小刘老师以及老伴一起逐一去寻找忆念里的点点滴滴,儿子则领他媳妇和他的儿子去寻找并拍照他出生的那处房子以及儿时和同伴们玩耍留有深刻印象的地方。
   办公室,空空落落,教室,大多也空空落落,偶或有几张裂缝的桌子和断腿的凳子,大概是整合资源时没人喜要的;当年的住处,院子里的葡萄架不复存在,代替的是几棵野桑灌木和过膝高的籇草。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没有红叶,心头却难免酸酸的。
   概叹!沧桑。
   但是,“人间正道是沧桑”!领袖的这句话忽然涌上心头。
   是啊!人世间,一切总是在变化,岁月的迁移,时光的磨砺,沧海桑田的变化便不会止步。即如这学校,这里的废弃了,教育资源整合到他处,依旧会发光发热,说不定会造就更多的人才,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让桃李铺满大地。已经尽了历史使命的旧校即便退出了历史舞台,它的功劳依然存在;在它的校史上,有我书写的一笔,这就够了!此行,慰藉了思念的心,此后便可放开旧怀,无须耿耿;于是,便也释然。
   过西丘,来到西河。刚平复下去的酸楚却又一下子涌上心头,而且沉甸甸。
   这哪里是当年的西河啊!可能是很长时间没下雨了吧,灰白色的河床上遍布着紧贴在砂砾上的已然退去了绿色的苔藓,仅在河的西岸草根裸露处有一道小小的细流,可怜兮兮地维系着河的名称。河边的草,当初那些勃发着生机繁茂葳蕤的草,全都畏畏缩缩黄不拉几蔫头搭脑,这,决不会是干旱所致;不到深秋季节,临河的树,已经在落叶,这里的大自然,过早地一派萧索。
   “怎么会这样?!”我问小刘老师。
   “这,说来话长,是人造的孽,自作孽不可活!前些年,就是您走了以后,西山发现了金矿。全村,有能力的许多都去挖矿石,来家后用土法炼金,所以都发了——您没见那些小洋楼吗?多是从金洞子里挖来的。
   “土法炼金要用氰化钾,出了金子以后剩下的毛泥里就有大量氰化钾。这条河,贯穿几个县市,河边这一溜山里都发现了金脉,零零散散,国家不值得开采,沿河的老百姓便动了手,当然是偷偷的。烧金的毛泥全都倒在河边。这河,还会好吗?”
   原来如此,这应当排除在难以避免的沧桑之外!
   “那,上边就不管?”
   “管啊!怎么不管?管的办法就是没收炼金设备,外加罚款。你没收了一批设备,我再添置一批,更加隐秘地干;至于罚款那几个钱,比起金子来,九牛一毛!没人在乎。
   “好像是大前年,有一个省政协委员奏了一本,省里派专员下来查访,一夜的功夫,沿河的毛泥全都不见了……”
   “哪儿去了?”
   “埋掉了。据说预先有人通了信,沿河的村庄紧急动员,把裸露的毛泥全部能埋的埋,能盖的盖,大员们什么也没看到——哦,据说,也是据说哈,只有那个省政协委员家乡所属的县没人告诉,倒了霉!”
   哈!这未免也太讽刺了。我苦笑。
   “还记得我们村河边那眼大口井吗?里边全是毛泥!在地面,什么也看不到。”
   “村子里的井不会受影响吗?”我问。
   “近几年村里攒了点儿年纪的人死亡率挺高,一个接一个地下世,有的只有六十来岁。能动弹的现在都不吃井水了,都是去西山泉眼运水。”
   “我们去西山看看。”
   我依然怀念着那些蘑菇。
   小刘老师说:
   “没什么看头了,千疮百孔,到处是金洞子,深深浅浅。挖到金脉捞一把,金脉断了就丢开,打一枪换个地方;也有的没挖到金脉,就那样扔着。”
   我扼腕。
   “那您还在村子里住?”我问。
   “我县城有房,孩子们没有回来的,我也是偶尔回来住几天.”
   柳连——流连——留恋。
   酸楚的心在下沉。
   废弃的学校无疑当然是个浪费,但整合后的另外的学校可能更兴旺;那么这被毁掉的山山水水呢?漂亮的小洋楼会代代相传吗?
   我还是有些后悔此行了。

共 43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只要在某个地方呆久了,便会生起了情感;当迁居别处后,这份情感就会愈来愈浓。于是,去看看重温一回,就成了算是对自己的交代。笔者就是怀揣着这样的心思去阔别多年的柳连中学。他在那里教书育人十八载。印象中,学校旁有条清清的河,河床很宽,河水不大,在热天闲暇时,身居其中,或坐或躺,就能享受物我两忘;要是嘴馋,带上家伙,便能在河中网鱼捕虾钓鳖。在河的西面,有座郁郁蓊蓊的山,夏秋之际,一场雨后,就邀约着三五好友,捡拾蘑菇。开春之际,山顶上就盛开着红艳艳的杜鹃花……大多时候,回忆总是美的,当再次相遇后,难免就后悔了。笔者也是如此。他来到了学校,由于资源重组,当初教书育人的地方已被废弃了,破落萧条就可想而知,这他似乎还能接受。但当来到了河边时,河床已被毁坏,河水已不再清澈,干涸得只剩一条细流。细问之下,原来都是挖金给闹的。他还想去那座山,可那里也是被挖得千疮百孔,到处伤痕累累了。正如笔者反问的——废弃的学校无疑当然是个浪费,但整合后的另外的学校可能更兴旺;那么这被毁掉的山山水水呢?漂亮的小洋楼会代代相传吗?可谓一语道破。该文,用笔老道,章法考究,艺术性与思想性并茂,颇为难得的佳作,流年倾情推荐赏阅!【编辑:黑墨默】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128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黑墨默        2015-01-26 11:28:40
  江老先生佳作,学习了。
回复1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5-01-26 12:48:16
  审出来了,谢谢您哈!
   从编辑名单和Q群注意到您这个“一团黑”不是一天两天了,也趁您不再家的时候去您的文集翻过您的书架(别见怪),那些红宝石真使我眼馋,原来是个才子!既然打了第一次交道,那就是朋友了,以后多亲近。
   估计您岁数不会太大,以后叫你小黑!可不可以?
   谢谢您按评的鼓励。
2 楼        文友:江凤鸣        2015-01-26 12:08:46
  江楼老哥,最近文思泉涌啊,新作、佳作一篇接一篇。我真心感觉老哥哥就写写家乡的这些事很好,越是地域的就越是整体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写自己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熟悉的景,老哥哥有着漫长的风雨历程,每一程都是故事和传奇。毕竟您是个经风雨,见世面的人。一波一波的运动,一面一面的旗帜,您出入其中,你纵然不是旗手,也是个老运动员了,对于我们这些后生晚辈来说,那些故事,都是传奇,都有一种历史穿越的新鲜感。这些家乡的故事,这些家乡人的传奇,写多,汇总起来,就是一本有价值的地方志。这可比官修的志书要生动多了,因为官修的志书,只见事,不见人。就像木偶,缺根筋,少条魂。老哥哥,细细想,慢慢写哈,那些山,那些水,那些山水里,炕上地头的嚼舌头;那些街,那些路,那些家长里短的窃窃私语;那些乡音,那些市语,那些叫卖的吆喝声,俺都等着读呢。
江凤鸣
回复2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5-01-26 13:27:17
  老弟!江楼除了烟云一般模糊的陈年老账一无所有了,形象思维不行,编不出故事写不成小说;风花雪月也没了那灵感和心思,老江郎才尽,越来越觉得没的可写;骂人倒还可以,但江山领导的屡屡告诫在耳边回响,想想也不是没有道理。封笔吧又不甘寂寞,也只好有一搭没一搭地拾掇几件偶尔想起来的细事聊以解闷。倒是您佳作不断,使我有了一次又一次神往拍案的机会。您的鼓励我收下了,谢谢!
3 楼        文友:风逝        2015-01-26 15:01:35
  故地重游,重温往昔的诗意生活,让人生出许多感喟。
   今昔对比,叩问着一些官员的良知。
  
   先生是一部厚重的书,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3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5-01-27 08:57:23
  旧的影像依然清晰,被怀念着,新的观感扑面而来,五味杂陈;我不知道说什么好。
   谢谢风逝老师来访!
4 楼        文友:秀子        2015-01-26 15:36:47
  老师故地重游,为的是对曾经辛勤付出过的地方的一种怀念,没想到,曾经的热闹导致今天的冷清,这是教育整合资源的必然趋势;可是,那山那水,当年给我们带来多少希望与快乐,可是今天一切都不复存在了,是那些贪得无厌的挖金人挖空了大山,填补了自己的口袋,那些曾经熟悉的有过感情的留有足迹的水水水水,今天却给热爱生活怀旧的作者带来了无限的遗憾与伤感。那山那水那柳连,让作者无限感慨的流连且留恋!问好江楼老师,祝老师新年快乐!
回复4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5-01-27 09:12:01
  使生活变得更好,把幸福拉倒身边,是人们共有的追求。在这个追求过程中,短视,功利却又是许多人共有的毛病。社会毕竟在发展,只希望少一些不必要的错误脚步。那样,事过忆旧的时候就可以少一些遗憾。谢谢秀子!
5 楼        文友:岁月静好        2015-01-27 14:39:45
  来了,就留个脚印,欣赏文采!祝福!
岁月静好
回复5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5-01-27 15:18:55
  岁月静好,来了就好。谢谢!
6 楼        文友:逝水流年        2015-01-28 08:47:4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7 楼        文友:红袖留香        2015-01-29 12:17:55
  江楼先生,很喜欢安静地坐下来,听您讲一讲过去的那些事情,对于我没有经历过的时代,没有体验过的生活,我都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怀旧的文章,更是我的最爱!
有个性的人不需要签名
回复7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5-01-29 13:48:05
  阿香,得闲我给你讲,愿听就好。
8 楼        文友:悦悦        2015-07-19 08:26:06
  第一次品读江楼望雨老师的佳作散文《那山那水》,跟随老师的笔墨回顾过往,惬意欣慰。18年的执教生涯,在柳连中学和其周边曾经陶醉的景物一一呈现在作者眼前:网鱼虾钓笨鳖;头枕鹅卵石,身躺河水中,任由流水抚摸,打鼾也无妨;上山采摘蘑菇,美味忆童年;山顶峰峦起伏,山花绽放;山里有清泉,清冽又甘甜……美好的回忆终止于一声 “前方车行500米处柳连庄……”车上的导航仪发出的提示声刹住了作者在旧时光里的漫游,“前方果然已经隐隐约约可见那座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村庄,过了村庄左拐接入另一条南北向的公路,路旁便是朝夕相处十八年的学校了。它叫柳连中学。”回到现实,作者和妻儿孙子在原学校刘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走进学校。学校被整合资源撤销,映入眼帘的满目萧条倒还能理解。但去到当年游玩的山村河道,满目疮痍就令人伤感唏嘘,当年清澈流淌的河水变成了细小的流水,绿色的山峦,变得光秃,一问才知,那是人为破坏的:当地村民无节制地滥砍滥伐,就为了挖土淘金,好地政府被村民联合蒙骗,未能终止村民的淘金热情,盖起了楼房,破坏了村民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包括森林、水源、河流,人们正在遭受着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惩罚。作者最后叹息 :“废弃的学校无疑当然是个浪费,但整合后的另外的学校可能更兴旺;那么这被毁掉的山山水水呢?漂亮的小洋楼会代代相传吗?我还是有些后悔此行了。”点明主题思想。作者是一位善于讲故事的老师,娓娓道来,美好的回忆让读者跟着欣喜惬意,满目疮痍的现实令读者感受伤感、痛心。揭示的主题思想才是最重要的:美好的那山那水,是大自然的馈赠,欺骗得了当地监管出门,欺骗不了大自然。如若人为肆意破坏,必将遭受其无情惩罚:水被淘金污染了,很多年龄不大的老人逝去了;村民再也不敢喝原来的泉水了,要去很远的地方取水;水流干涸了;山峰光秃了……教训深刻!作者是一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揭示的现实问题,但愿能引起人们警醒!作者语言精炼、幽默;文章结构清晰,衔接自然;主题思想突出深刻,是值得品读的好文章!
回复8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5-07-19 10:21:59
  半年前的旧作,悦悦又给加了一次编按,谢谢悦悦的关注!那条河的严重污染,我怀疑地方政府(乡镇)不是不知道,被瞒的不过是再上一级(省),县市级恐怕也脱不了干系。嗟夫!中国人很聪明,历来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至今如此。
9 楼        文友:悦悦        2015-07-19 08:41:08
  【流年】那水那山(散文)
   作者江楼望雨
   http://www.vsread.com/article-515418.html />   第一次品读江楼望雨老师的佳作散文《那山那水》,跟随老师的笔墨回顾过往,惬意欣慰。18年的执教生涯,在柳连中学和其周边曾经陶醉的景物一一呈现在作者眼前:网鱼虾钓笨鳖;头枕鹅卵石,身躺河水中,任由流水抚摸,打鼾也无妨;上山采摘蘑菇,美味忆童年;山顶峰峦起伏,山花绽放;山里有清泉,清冽又甘甜……美好的回忆终止于一声 “前方车行500米处柳连庄……”车上的导航仪发出的提示声刹住了作者在旧时光里的漫游,“前方果然已经隐隐约约可见那座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村庄,过了村庄左拐接入另一条南北向的公路,路旁便是朝夕相处十八年的学校了。它叫柳连中学。”回到现实,作者和妻儿孙子在原学校刘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走进学校。学校被整合资源撤销,映入眼帘的满目萧条倒还能理解。但去到当年游玩的山村河道,满目疮痍就令人伤感唏嘘,当年清澈流淌的河水变成了细小的流水,绿色的山峦,变得光秃,一问才知,那是人为破坏的:当地村民无节制地滥砍滥伐,就为了挖土淘金,当地政府被村民联合蒙骗,未能终止村民的淘金热情,盖起了楼房,但却严重破坏了村民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包括森林被滥砍滥伐、水源、河流,土地被污染,人们正在遭受着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惩罚。作者最后叹息 :“废弃的学校无疑当然是个浪费,但整合后的另外的学校可能更兴旺;那么这被毁掉的山山水水呢?漂亮的小洋楼会代代相传吗?我还是有些后悔此行了。”点明主题思想。作者是一位善于讲故事的老师,娓娓道来,美好的回忆让读者跟着欣喜惬意,满目疮痍的现实令读者感受伤感痛心。揭示的主题思想才是最重要的:美好的那山那水,是大自然的馈赠,欺骗得了当地监管部门,却欺骗不了大自然。如若人为肆意破坏,必将遭受大自然的无情惩罚:水被淘金污染了,很多年龄不大的老人逝去了;村民再也不敢喝原来的泉水了,要去很远的地方取水;河流干涸了;山峰光秃了……教训深刻!作者是一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揭示的现实问题,但愿能引起人们警醒!作者语言精炼流畅、说到惬意处不乏甚至幽默风趣;文章结构清晰,衔接自然;主题思想突出深刻,是值得品读的好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