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山水】悬空于生死(作品赏析)

编辑推荐 【山水】悬空于生死(作品赏析) ——读《挪威的森林》有感


作者:一笔了 布衣,185.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13发表时间:2015-01-27 22:58:46
摘要:“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也就是说死本来就已经包含在“我”这一存在之中,活着总是充满了死亡的可能性,生者或多或少也不能摆脱身边人的死亡的影响,若离世的人是对自己很重要的人,多少也会是带着对其死亡的记忆前行。

村上春树,是日本最有现代感受力的代表作家,被称为“日本当代文学旗手”。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国受到空前的反响。因其盛名,就找了些村上春树的书来读,我读的最早的是《挪威的森林》,也是阅读得最快的一本,但并不是囫囵吞枣,只是因为其中涉及的人物不多,且情节会牵引人不停地看下去,读起来有愉悦性,看似通俗易懂的小说沉思一会儿却又让人觉得越发深刻,其中犹其是一些涉及对生与死的感悟。
   先简述一下《挪威的森林》的主要内容,作者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主要讲了主人公渡边和直子以及绿子之间的爱情纠结。直子本是渡边高中好友木月的女友,且三人经常在一块玩,但木月自杀后,两人便不常来往。一年后,两人不期而遇,后来开始交往。在直子20岁生日那天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影踪。几个月后直子才来信说她在精神疗养院。渡边便前去探望此时的直子,晚间两人虽同处一室,但渡边约束了自己,分手前也表示永远等待直子。渡边回校不久,由于一次偶遇,认识了绿子。充满活力的绿子同直子性格截然相反,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在这段时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对直子念念不忘,一方面又难以抗拒对他大胆表白的绿子。不久得知直子自杀了,渡边失魂落魄地四处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这本书,虽然说是恋爱小说,可看完这本书,可以让我停留下来思考的不是渡边与直子以及绿子之间的感情纠葛,而是木月的自杀,木月的自杀是可说是整个小说的线索。故使我思考良久的问题有两个,一是他为什么要自杀?二是书中提到的木月、直子的叔叔以及直子的姐姐都是在17岁自杀了,为什么要是17岁呢?对此,熟虑过后,我看来,作者是想通过笔下人物性缺失来显露人物灵魂的不完整,正是这种不完整摧毁了木月,因此木月的死是整个故事的起点,也是渡边和直子两个人之间的纽带。对直子而言,木月和渡边之间的选择也是生与死的选择。 直子虽然最初选择了生,可她在如同她内心世界一般昏黑的森林深处勒紧了自己的脖子,终究还是奔着死去了。
   木月为什么要自杀?木月是直子最亲密的人,两人青梅竹马。虽然木月不是个社交式人物,但却谈吐潇洒,把自己所有的交际才能都用于维系在他与直子以及渡边这三人小圈子的和谐中,从来不向更为广阔的世界施展才能。也许是他和直子在一起太久,两人只局限于自己的小世界,融入不了现实社会。且在后面的故事里,直子一直纠结与她与木月的性生活中的障碍,在一起体会不到身体相拥的欢愉和心灵相通的至高层次,但是小说里全部都是直子的臆想,并没有表示在这样的障碍对木月的内心造成了什么影响,只提到直子说木月也为此感到烦恼。记得木月临死之前去和渡边打桌球,木月最后说他今天可不想输,且在玩球的时间里,一反常态,一句玩笑也没说。那天夜里,就自杀了。据以上情况,我认为自杀的可能性在是因为木月不想输而自杀,暗示木月知道在以往的生活中会有挫败感;且和直子的关系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不痛快,活得憋屈;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他爱上了渡边,怕伤害到直子,纠结抑郁而寻死;当然也不排除木月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这种小圈子生活也不能继续,不得不融入社会,对成长以及未来的生活有恐惧。木月自杀的方式并不痛快,书中也写道“不知他到底花了多长时间才死去”,我想这就是作者暗示木月用了一种自我折磨的方式去结束生命。总的来说,木月的死是无解的,正因没解,这小说才有了更多可以让读者去填补的空白点。
   再看看另一自杀的角色,直子。由于直子和她姐姐都对她们那死去的叔叔有强烈的认同感,而且我认为木月的死,多少也影响了直子,木月和直子都是活在小世界的人,都有逃避现实社会的倾向,且木月是直子生命里最后一个自杀的人。又因为直子生活与众不同,她的身边人姐姐以及叔叔都自杀了,直子也就选择了自杀。包括没有正面登场的直子的叔叔和姐姐,这些人都是很年轻就自杀了。就是说直子生活的与众不同在于她身边很多人无法自然的走完一生,都因为在某个阶段,生命最旺盛的时候无法顺利走过而选择自杀。这本书中每个人的自杀都是因为抱有无法释怀的固执而选择去死。而活着的人却要有活下去的法子,渡边虽也有难以化解的哀伤,但他能够通过某种方式度过,好在他对谁都没有愧疚感;渡边的朋友永泽虽然看似潇洒,却也“背负着自己的地狱”,然而他是靠某种信仰在生活,有点享受自己的痛苦的意味吧。
   再说小说中人物为什么多是在17岁的时候选择自杀。17岁,一个只差一步就能踏入成年行列的年龄段,他们在先前的未成年单纯的情感上没有问题,而面临即将来到的18岁,他们却胆怯了,害怕面对成长,觉得恶魔般的年华正步步逼近,继续向前迈进的成长中会有意想不到的障碍,可是成长又使他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世界,由于无法接受即将到来的现实,于是选择死亡来逃避,因此,我认为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还是一个成长的故事。
   说完提出这两点问题,再来说说看过这篇小说后我所记住了的几句话,首先最值得深思的一句是“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也就是说死本来就已经包含在“我”这一存在之中,活着总是充满了死亡的可能性,生者或多或少也不能摆脱身边人的死亡的影响,若离世的人是对自己很重要的人,多少也会是带着对其死亡的记忆前行。拿书中的例子来说明一下,也就是直子死后,渡边认为过去木月曾把他的一部分拖进死者世界,如今直子又把他的另一部分拖到同一境地。其次便为最通俗易通的一句“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现在我们大多人也一样,没有交到可以谈心的朋友,百无聊赖时也倒不如自己一个人呆着。免得肝胆相照了还容易被其抓住把柄反被暗算背叛,防人之心的确不可无,得防着被利欲熏了心的人来利用自己。
   还有两句与日常生活处事之类相关的话,一是“人理解某人是水到渠成的事,并非某人希望对方理解所使然。”这句话说得好,现在两人之间有了误会,一般都会说“请你理解我”,而理解并不是说你会因为对方说了这句五个字后而理解了对方的,不是对方希望你理解而你才理解了的,而是循其事情根本,试着从他人角度真正理解下去,你才懂得了,的确是水到渠成的事。另一句是“世界上是有这种人的,尽管有卓越的天赋才华,却承受不住使之系统化训练,而终归将才华支离破碎地挥霍掉。”现在生活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的我们,都不得不承受着系统化的训练,就从小要受教育来说,每个接受过教育的人都得考试,要会考试就是得经过系统化训练,否则你的才华就有可能不被认可,不管你是承受还是享受这个过程。且活在这世上,我们就必须要对世界有具体的认知,这种认知,也是一种系统化训练。
   最后说说这小说中勾勒的人物,能把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往往是语言。其中我对他塑造的人物中的渡边的朋友永泽颇为欣赏,虽然在小说中这人是性滥交,且常把真心待他的初美不放在心上,可他说的话倒是总是有点道理的,且无论什么时候,他的语句都是冷静的。他对死后不足三十年的作家,原则上是不屑一顾的,认为不足为信。“不是说我不相信现代文学。我只是不愿意在阅读未经过时间洗礼的书籍方面浪费时间。人生短暂。” 就这一句话,可见其性格直率,不多介意别人的看法;且个性张扬、自负,他的自负,体现为一种独特的优越感,也体现为一种对世人的不屑。虽说是对一些作家的轻视,有点嚣张的感觉,可在他坚守的原则中来看又可认为道理说得很是深刻,人生短暂,想做的事想看的书太多,只能定一个原则并根据此而做出选择。
  
  
  
  

共 30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悬空于生死》一篇很棒的作品解析,情节引人入胜的《挪威的森林》,作者并不是简单讲诉书中的情节,而是文章围绕人物特点、情节展开分析,从一部爱情小说引出了对于成长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感悟与看法。从书中的某一句话,作者往往能从中体会到对人生的启发,引发出对生与死的感悟。文章有条不紊,一一道来,问好欣赏!感谢赐稿山水!【山水神韵编辑:落花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落花者        2015-01-27 23:02:09
  虽然我没看过这本书,但是我已经被吸引了,问好文友!
莫问落花将何方,落也伤,留也凉。
回复1 楼        文友:一笔了        2015-01-28 11:16:17
  嘿嘿、、可以看一看
2 楼        文友:萧关雪影        2015-01-28 09:11:38
  一本让人很压抑的书,看得人很痛苦。
回复2 楼        文友:一笔了        2015-01-28 11:17:03
  噫 还好吧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