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走进土楼

精品 走进土楼


作者:哭泣的键盘 秀才,2092.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59发表时间:2008-10-23 14:15:03

走进土楼 最早知道土楼是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其中福建民居邮票图案就是土楼。那时候自家几个兄弟都集邮,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围在一起翻阅邮票,对一套套邮票图案谙熟于心,看着这枚邮票,弟弟说像飞碟,我说像蘑菇,而在一年前,美国军事间谍卫星拍摄到土楼时报告总统里根说:在中国福建省西南部的6000平方公里范围内有数千座不明性质建筑物,呈巨型蘑菇状,与核装置极为相似,很可能是一个大得无法想象的核基地。于是美国情报员贝克以摄影家的身份潜入永定乡村,才发现漫山遍野的“核基地”只不过是普通的民居,美国人的震惊让中国人哑然失笑。
   1988年,我已经移居福建,二人去土楼参观时带回一个竹筒做的土楼模型摆放在家中,精致小巧的土楼静静地装饰着书房一角。没想到过要去土楼,革命工作很重要,相夫教子很重要,生活很累。
   2007年,认识了福建籍作家何葆国,他的长篇小说《土楼》、《山坳上的土楼》、长篇散文《永远的家园》、中短篇小说集《土楼梦游》竟然都是以闽西南客家土楼为素材,引起了世界瞩目。在石狮的元品牛排馆,我们互赠签名书,问他为什么会选择写土楼,他说大学毕业,分配到南靖书洋的一个中学教书,周末就去散落在附近村庄大大小小的土楼闲逛,在土楼里思索、探听、发呆,有时也在住在土楼里的同事或学生家里蹭一顿饭,到土楼多了,渐渐地被土楼所蕴藏的人文内涵吸引,就开始用文字营造土楼世界。我笑称他为土楼作家,不能不说是土楼成就了他。2007年7月7日,在他的博客上读到一条消息:当地时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从来自全球41个国家的47个候选项目中,中国独具特色的大型民居建筑“福建土楼”建筑群申遗成功,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土楼,千百年来默默无闻地点缀着闽西南乡村的崇山峻岭,传承着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养育着一代又一代客家血脉,博大、厚实。终于,土楼以绝无仅有、奇特、神秘让世界刮目相看,联合国官员、各国专家学者称赞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惊叹、向往,探寻……
   2008年秋,和二人到永定,专程游土楼。几十年来,全国各地飞来飞去。土楼,就在身边,却从知道到走进用了漫长的二十几年的时间。
   永定好友永昌站在大路边张开双臂迎接我们,从那年我们一起游过福州寿山又是几年不见,永昌明显地黑了瘦了,但精神焕发。换上永昌的车,拐进一条刚开出的山路,永昌说去看看他的正在建设中的“崇正书院”。下车,看见山旮旯里一栋红砖三层小楼拔地而起,准备庆祝封顶的一万响鞭炮盘在桌上,是一栋徽式建筑,我问为什么不建一个小土楼?永昌说你以为土楼想建就可以建?永定最小的袖珍土楼“如升楼”直径也有十七米,楼高三层,十六间,而且现在几乎没人建土楼。永昌继续讲着“崇正书院”的明天,说还将建一个游泳池,种桃花、梨花和各种各样的果树,小溪里养鱼养鸭,还要将举办文学培训班、研讨会,接待同学聚会……这是一个世外桃园,已经是县长的永昌骨子里依然崇尚自然,渴望返璞归真,寻找心灵的自由,过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简朴日子。在我心里是不是隐约藏着一个相同的梦呢?梦,很美。有的人能实现,有的人不能实现。
   入夜的永定河畔微风佛柳,夕阳耀红了河水,远山隐隐约约,在风景中不是诗人也想写诗。永定河畔的“怡和园”掩映在绿树丛中,房檐上一串大红灯笼在夜里闪着耀眼的温暖和喜庆,这里是我们今夜用餐的地方,诗情画意,农家小菜正合了我意。入夜,没有睡意,站在中天大酒店18层,拍下永定夜景,然后信步河边,这闽西小县的夜景工程出乎意料了,那么璀璨,流光溢彩,河岸两边的七色灯光流动着,让人迷惑着以为是河水东流,细看,才知道是灯光在流河水不流。
   第二天,永昌安排了一辆车一个导游陪同我们去初溪土楼群。车盘旋在群山绿水间,从永定到初溪一小时多。开车的小师傅原来是棉花滩旅行社的赖社长,他说今天的任务是陪吃陪喝陪聊天,一路上,小赖一路侃侃而就是不提土楼,说你们自己去看,说多了会少了神秘感。其实我还真不想听到什么,让一切从零开始,所以来之前也没上网搜索任何有关土楼的资料,就让我一步步自己慢慢走近再走进,已经晚来了二十几年,那么就平和了心态再慢些。是收获的季节,窗外水稻黄中泛绿,已经开始收割,一些零散的或圆或方的土楼有远及近,一闪而过。土楼,就是普通人家赖以遮风避雨的房子,这些散落的土楼就像平常人家的姑娘极其自然地生存在大山之中。小赖说在永定县像这样大大小小的土楼有23000多座,其中圆楼360多座。到了初溪土楼群,先看到一个大石头写着一个字,字由上面一个鹿下面两个鹿组成,我们照猫画虎地念成“lu”,身穿红衣黑裤前来给我们做地导的小姑娘说念“chu”,这是一个有关初溪的典故,相传……土楼行正式开始了,一行五人,两个导游,一个社长,还有二人和我。
   登上初溪北面山上眺望土楼群,36座土楼坐南朝北依山就势,高高低低、层层叠叠错落在梯田间,涓涓小河前。薄雾,轻纱般缭绕着土楼群,一抹阳光洒在土楼东侧。最醒目的三座巨型圆楼和一座方楼气势恢宏,敦敦实实地一线排列,线条简单,模样憨厚,黄土沙子夯筑,开在土楼上的小窗像一只只小眼睛,这坐落在南方深山老林的建筑俨然是北方墙厚窗小的建筑风格,我有点诧异,果真导游说土楼本来就是由来自中原的汉人建造……眼前的土楼像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源远流长的历史、民俗、建筑、文化随着画卷的展开一一呈现……自西晋永嘉年间起,北方战祸频仍,天灾肆虐,中原汉人开始不断举族迁徙,经过长途跋涉入闽,在闽西山区按阴阳五行布局,内部构建依循周易八卦建筑起自卫防御的坚固土楼,并在这里顽强地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看来走进土楼没那么简单,还要了解客家文化,只有对这么一个顽强的群族的历史、风俗有一些了解,才能由远而近、由外而内、自然而然心领神会土楼与山水交融、与天地参合的奥妙。
   走过小溪,走近穿越了近六个世纪风霜雨雪的“集庆楼”,宽大的瓦檐几多回日升月落,厚厚的土墙多少回春去秋来?我看见土墙里有一块竹片,薄薄的一层又一层,伸手拨弄一下,撕不下一小点。占地方圆几百里的土楼只有一个大门,大门上方写着楼名,跨过高高的石阶,走进土楼环顾一圈,出乎意料地发现,原来依外环土墙而建的鳞次栉比的小屋全是木结构,并不是由外及里土到底。集庆楼已经改建成客家民俗博物馆,一层的小房间里摆放着自清朝以来的一些文物。没有住户,干净整齐,环楼底层正中间是自成一独立的四合院祖堂,是祭祀和婚丧喜庆活动的地方,底层每户从一楼到四楼各自设置楼梯,各层通道用术板隔开,72道楼梯把全楼隔成72个小房间,一共288间,每家每户拥有由下到上的四层,一层是厨房,二层是谷仓,三四层是房间。房间、楼梯、隔墙全用杉树建成,是最古老和结构最特殊的土楼。上了窄窄的木梯,一层比一层视野开阔,二人全方位取景,我在脚步的回音中追寻着悠远的中原遗风和客家先民的生活场景,从一间祖堂一扇门一角屋檐一个楼梯中感受着客家流动的血脉和文化。直到尽兴,走出大门,社长和导游坐在大门边的石墩上,说不去方楼里面了,直接去下洋要不来不及。我说不,一定要去方楼里面。因为土楼就在福建,此行又有几天的时间,我完全放松了心态,打算慢慢走进,是走进而不是走近,更不是在导游的牵引下走马观花式的游和玩,也许我一高兴还要在土楼里住几天。此行,该是一次随心所欲的漫步,是一次海阔天空、从古到今的胡思乱想、还有,我似乎在寻找一种一见如故似的暗合。
   走过一段小石子铺成的小路,就到了方楼“绳庆楼”,门上一幅繁体字红纸对联,楼名被恰如其分地嵌在其中。几乎所有的土楼都有楼名,而楼名几乎都嵌在楼门两边的楹联中,“集庆楼”楹联:“集益鸣谦德,庆余积善征”,“庚庆楼”楹联:“庚歌颂五福,庆衍祝三多”,余庆楼楹联:“余向千载福,庆祝万年春等”。楹联已经红迹斑驳褪了颜色,但蕴藏着的意境和愿望仍然可以一目了然。初溪土楼群的几十个楼名字几乎全部有个“庆”字,集庆楼、余庆楼、绳庆楼、庚庆楼……每一座楼的命名都意境深邃,大都,或者用命名,无论以数字以祖宗的名字、取自族谱里的祖训、或以环境以形状命名的楼名,都是用以砺志、纪念,体现的都是种最质朴的吉祥如意的心愿和积善行德的谆谆教诲。“绳庆楼”内的住户似乎早已经习惯了络绎不绝的陌生人纷至沓来,在自家的门前走走停停,东张西望,敦厚的客家民风让人感到自然、亲切,院内有鸡有鸭,晾晒着衣服、有饭菜的香味飘来……方楼内院中套着一个方形的四合院是祖堂,层层方楼用直来直去九十度拐角的长长走廊贯穿,上下楼梯在四个角上。阳光照耀着方楼的一半,一半明一半暗,怀旧、乡恋还有乡愁淡淡涌来,这里该是怎样幸福和睦的一大家人居住在一起,相亲相爱也吵架生气?抬头看天,在圆楼里看见的是半方椭圆行的蓝天,在方楼里看见的是半方长方形的蓝天。天,在形态不一的土楼里呈现着不同的形状。土楼从外面看上去只有方圆、层数和直径大小之分,其实每一座内院建筑结构都不一样,各有各的风格特点,有的“楼包厝,厝包楼”;有的内院中增加一二圈环楼;祖堂也有方有圆。
   走出方楼,已到中午。社长小赖说带我们去下洋吃最正宗的牛肉丸。在永定下洋镇流传这样的顺口溜:看初溪土楼,观虎豹别墅,洗侨乡温泉,尝下洋肉丸。到了下洋小镇,在路边一家小店里煮了两大碗牛肉丸,嫩绿的小葱飘在碗里,喝一口汤,味鲜味纯,牛肉丸柔韧、松爽,果真是正宗。再炒几盘各种牛杂,分别佐以蒜苗、青椒、芹菜,便是香味各异。以茶带酒和社长男小赖、导游女小赖干一杯,人,这一生,和谁逢在什么时候,相伴走过多长的路都是注定的“缘”。这顿饭简单如家常便饭,却是格外的香。
   继续我们的行程,洪坑土楼群又是另一番情趣。小赖说这次让你们见识一下楼主。林楼主来了,不是我想象的长袍大褂,一件绿色体恤随意穿着,人看上去真诚憨厚,林楼主开着自己的小绿色跑车亲自把我们和导游小王送到振成楼前,楼前很开阔,有平整的石头路,楼门楹联:“振纲立纪,成德达才”。这里的游人比初溪多些。振成楼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有96个房间,是申报世遗的单体主楼。导游小王说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按照八卦图设计建造,土洋结合,外土内洋,。楼主姓林,祖上做烟刀生意,林家父亲是民国时期议员,兄弟五个学有所成,定居国外。振成楼按照八卦图设计建造,分内外两圈,形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前门是巽卦,后门为乾卦。外楼圈4层,每层48间,每卦6间;每卦设一楼梯,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内的一厅、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阴阳两极,正大门和两头边门,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卦与卦之间是隔火墙,一卦失火,不会殃及全楼;卦与卦之间还设卦门,关闭起来,自成一方,开启起来,各方相通。二人只是顾着拍照片,小王其实就是在对我一个人讲解。我虽然听得很认真,但依然是迷迷糊糊里糊,建筑不懂,八卦不懂,如何能心领神会?但我还是惊叹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这里被活学活用盖在了房子里。站在内院,面对西洋式的舞台祖堂,看见台有四根大石柱,石柱上有楹联,堂内还有许多书法作品,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圈成一个内圈,从上海运来的铸铁花格栏杆装饰着二层廊道,铸铁花格栏杆上盛开着荷花。文化没有国界,中国有许多西洋式建筑,但被应用到这大山深处的普通民居上并不多见,振成楼是中西文化相融合的建筑,导游说1995年它的建筑模型与北京天坛作为中国南北圆形建筑典范送到美国参加了“落杉矶世界建筑展览会”,引起了轰动。
   导游小王带我们匆匆地走说是有演出,一会就要结束了。到了一个院内,看见一个老先生正反弹洋琴,接着跳完一个集体舞蹈“祝酒舞”,演员们端着客家人自己酿的酒请游客们品尝后演出就结束了,虽然来迟了些,但总算感受了客家妹子的风姿和客家人的热情好客。
   慢慢地走在洪坑镇上,路边晾晒着谷子、柿子,几只鹅悠闲地浮在水上,一座三孔石桥连接着河两岸,隔岸看见的土楼中最小的“如升楼”倒影在水中,又一幅别样的“小桥流水人家”,人间处处诗情画意。过了河,进了如升楼,楼里几个人摘茶叶杆的、泡茶的,我还没看清楚内院有什么,一杯茶已经递了过来,品一口,香味绕舍,就坐下来和楼主聊聊吧。从茶说起再说这袖珍土楼“如升楼”,我一问,两个楼主争先恐后地答,导游小王坐一边忘记了我似的只顾坐一边喝茶。楼主说因为当年祖上梦见了一轮红日掉在了这片土地上,觉得在此地建房好,就自己出工挑土用了三年时间建成这座最小的圆楼。因为楼小,很像客家人用竹筒做成的量米的“米升”,所以取名“如升楼”。小圆楼单圈结构,直径只有17米,小小圆圆的一方天光在院内圆形的天井地归集一堂,研磨成浓浓的客家情韵,屋顶瓦面内侧为八卦形,外侧边缘为圆形。楼内只住六户人家。我在楼内楼外来回走了几圈,真正喜欢上了这座小巧精致的小圆楼,走过看过的土楼足够辉煌、气派、热闹,但是有一间小小的房遮风挡雨就足够了。
   出了“如升楼”,再看河对岸的五凤楼,高低错落、飞檐翘角,黛瓦土墙显尽了皇家气派。岁月剥蚀了曾经的辉煌,一辈人去了,一辈人来了,一辈一辈的人来人去,一年一年的世事变迁,终是薄了脚印,厚了宗谱,宗谱里有汩汩流动的血脉。又想起刚才导游不知在那个土楼里指着对着天井的那块小小的土地说,客家人生下来后胞衣和胎盘就埋在这里,所以一个客家人,那怕他离家千万里,但是埋着胞衣窟的故土,却是永远的不可替代的真正的家园。有多少人走出了土楼,走出了这古意的小镇,但是却永远走不出自己血迹斑斑的命根,所以远在天涯海角的客家人一路风尘寻根谒祖,成为客家人对自身生命来源的一种探寻,成为客家人一种盛大的节日。
   已是黄昏,乡愁渐起,我的根在哪?情不自禁地问。一个人是孤单的,一个人身后有一个庞大的族群,是不是就有了底气?走在别人的家里终要离开,坐上车走吧。走了,忍不住地回望,忍不住地想,还没去的散落在闽西南的绿水青山间的承启楼、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河坑土楼群及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大地土楼群,一轮明月又是怎样盈盈缺缺地超越千古时光的沧桑和厚重照耀在祖堂凝重的古训上,昭示千秋万代?
  
   10/10/20085:19

共 574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在邮票和电视上见过这独具特色的土楼,感到很神密,但电视中介绍的远不如作者的文章看起来令人亲切。【编辑:古渡】【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邬海波        2008-10-23 14:19:56
  福建土楼,确实是稀有难得的文化活化石。
以真情打动读者,用灵魂感知世界。
2 楼        文友:哭泣的键盘        2008-10-24 01:28:31
  古渡又做偶的编辑了.:)
  
   海波,去过没?
江山任鸟飞
3 楼        文友:苗枕茸        2015-09-12 17:45:30
  写的真不错,祝创作愉快!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