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偶遇是缘 (散文)

编辑推荐 【雀巢】偶遇是缘 (散文)


作者:空中白雪 童生,583.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805发表时间:2015-01-29 06:39:21
摘要: 缘遇《禅与悟》给心灵开了一扇明净的窗,观世界万物,看人间烟火,不再迷茫。 学会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再粉碎自己,便不枉缘遇《禅与悟》。

【雀巢】偶遇是缘 (散文) 当我得知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于2009年2月3日下午4点舍报圆寂时,为之震惊,顿生敬意。让我又想起读过的书《禅与悟》,重新温故。
   2007年国庆期间,在堪称中南最大营业面积10000平方米的光谷书城里,有成千上万种书,我在其中寻来寻去,没有寻到自己中意的书,却有缘遇到圣严法师著的《禅与悟》一书,顺手翻了翻,嗯,字大行宽,而且每一篇都有国画插图,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僧人跃然纸上,看到其中的一些说禅的小故事,蛮受启发。于是,拿着这本书,特地找了稍微静一点往来购书者不会多的地方,即不是热门书籍的书架边,轻轻靠在书架的一角,开始阅读。不知不觉在书城里捧读了近一个多小时,腰、臂也有些酸痛了。书城整天都有照明,我浑然不知华灯早明,被女儿催促回家,还不舍得放下手中的这本书,因此决定买下标价为四十三元八角的这本《禅与悟》。
   我并不信佛,但对佛语很感兴趣。偶得圣严法师的《禅与悟》很是喜欢,于是那年的秋季,夜夜静读20万字的《禅与悟》。
   未读此书前,我对圣严法师一无所知。是《禅与悟》让我了解到圣严法师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禅师,同时也是教育家、学者、作家。又听凤凰台的《文化大观园》主持人王鲁湘说:他还是一位建筑学家,法鼓山的创办人是他,并为道场未来的建设勾勒出清晰的蓝图,法鼓山的建筑颇具隋唐古风,气势恢宏,发挥着教育、文化、弘法的功能,也为一般信众提供一个修行佛法、净化身心的良好环境,运用佛法来安定人心、安定社会。
   读此书,吸收正能量。
   圣严法师想通过他在农禅寺、台湾、美国及香港等地的禅坐会讲出稿汇编成《禅与悟》一书,让读者在短暂的阅读中,随着他度过四年的岁月,一站又一站地听完他二十多场有关禅修的演讲。他的理念是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主张以教育完成关怀的任务,以关怀达到教育的目的。
   佛门外的俗我,怎么能读懂玄妙的禅呢?禅于我真如云里雾里,看不清摸不着。想知道吗?还真得好好阅读《禅与悟》。
   一直以为,禅修,并非我等之辈所能为之。也不懂什么是禅。
   禅是什么?圣严法师说:禅是安定、平稳、和乐的生活方式;禅为开朗、宽大、涵容的生活智慧;禅为合情、合理、合法的生活原则。这些似乎与常人说的做人平常心,做事要用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善待他人等等很相似。经过圣严法师这么一说,这才知道,禅,离我们并不远,全在我们生活中。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言行与生活方式、生活智慧、生活原则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言行对周围的人,家人、子女、朋友、同事都有不同影响。其影响是善还是恶?当然要用善与恶的价值观来判断。我们不妨理解:善是指的正面价值,恶是指的负面价值。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争名、不争利,多积善,不仅少了很多的烦恼,而且净化了心灵,人就自然不会执着于贪,如果人人如此,社会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贪官污吏。我便知道了《禅与悟》告诉我们,其实平常人不一定要信佛,但也能禅修。
   不少的文章里曾见过: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等字句。不知出处,也不解其意。读过此书,看到其中有《景德传灯录》另有则“婆子烧庵”的公案。讲的是过去曾有母女两人长期供养了一位非常用功修行的禅者,有一天,那位母亲派她的女儿送饭给那个禅者时,告诉她的女儿:“你今天送饭去的时候,把禅者好好地、紧紧地抱一下。”女儿照着母亲的吩咐做了,禅者没有任何反应。第二天,这个妈妈自己送饭并且问说:“师傅啊!昨天我的女儿抱了你,感觉如何?”禅者回答是:“枯木倚寒崖。”这位禅者把妙龄女子看成朽木,把他自己当作寒崖,结果老太太拿起扫把对禅者说:“我没想到供养错人了,你请滚啦!“撵走了禅者,而且放一把火将那间草庵烧了。老太太撵走禅者,是因为他只有定力的功夫而无智慧之心,如果他解脱并彻悟了,那么他见到的妙女就是妙女,怎会是朽木;他自己是人,更不会是寒崖。
   我这才理解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即平常人看事看物是事实。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即在精进修行之中的禅者,虽然心有定力,不为诱惑所动,但他却把少女比作朽木。把自己比作寒崖。这不是常人的心境,即未开悟。而开悟后,欲念清净,于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因此,更是明白这就是所谓禅修的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这下我毛塞顿开,必须修理自己直至开悟,才能进入禅修的第三阶段。
   《禅与悟》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
   读过此书的另一小收获:如何不生烦恼。即“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以过程为目的,而不以目的为目的。做任何事只要努力,不对期望过早,更不对期望过高,必然就不会有烦恼产生,收获的是过程,是经验、是能力。用心耕耘的过程,是丰富经历的过程,也是智慧结晶的过程。何乐而不为呢?
   读此书,提升人的品质,建立自己心灵的净土,学着放下自私、自欺、自怨、自慢、自我枷锁,才能拥有轻盈的翅膀,才能海阔天空地自由飞翔。
   缘遇《禅与悟》给心灵开了一扇明净的窗,观世界万物,看人间烟火,不再迷茫。
   学会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再粉碎自己,便不枉缘遇《禅与悟》。

共 20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通过读圣严法师的《禅与悟》,感悟人生的哲理。其一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禅修的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这也是人生对社会认识的三个阶段。即客观——主观——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其二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即过程与目的的关系。没有过程当然不会达到目的,但是,目的过高过远,也会烦恼多多,抱怨多多。人生不能没有目的,但是,目的一定要切合实际。推荐阅读。编辑:邵魁先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5-01-29 06:43:28
  一个不信佛的俗民,能从佛义中悟出这么深刻的道理,令人敬佩!“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一段如果再能附上一个小故事就更好了。
回复1 楼        文友:空中白雪        2015-01-30 13:11:40
  谢谢邵魁先生编辑此文。喜欢你的坦言与指点,白雪受益。心存感激!
2 楼        文友:苏庸平        2015-01-29 08:10:10
  偶遇一本关于佛教的书籍,并从中悟出了曾经似懂非懂的东西,这可以说缘分不浅!禅道是一门很深的思想学问,也是一种信仰和理念的追求!禅道里面有很多对社会中的人们思想的修养有很大的帮助,至于是否有科学道理,那是另外的一回事。人们往往把宗教信仰与科学相论,其实,宗教是否科学?这本身并非同一个话题,史上很多科学家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本不是一回事,只能这样理解。
用一颗真诚的心交天下真诚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回复2 楼        文友:空中白雪        2015-01-30 13:13:17
  感谢苏老师的精彩点评。问好苏老师!
3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1-30 11:29:15
  读过此书的另一小收获:如何不生烦恼。即“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以过程为目的,而不以目的为目的。做任何事只要努力,不对期望过早,更不对期望过高,必然就不会有烦恼产生,收获的是过程,是经验、是能力。用心耕耘的过程,是丰富经历的过程,也是智慧结晶的过程。何乐而不为呢?——老大缺少的正是这种精神。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3 楼        文友:空中白雪        2015-01-30 13:17:44
  老大,辛苦你了。你的执着精神才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的。你对生活的热爱,永远充满了激情的生活态度是我们雀之巢的楷模。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