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我看“红学”(杂文)

编辑推荐 【流年】我看“红学”(杂文)


作者:依湄湄 举人,3785.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43发表时间:2015-01-30 15:40:28

曾经有人在我的博客文章留评论说:“爱屋及乌是一种很夸张的感情。”乍看到略微有些刺心,突然想到这样一句:“每一次看到‘小市民’的字样我就局促地想到自己,彷佛胸前佩着这样的红绸字条。”我想或许我是有些“爱屋及乌”的感情的罢?至少对《红楼梦》是这样。我会因为喜欢《红楼梦》,时而会看一些红学研究的书,但是,我并不如何爱“红学”,虽说“红学”是完全附着在《红楼梦》上的一门衍生学术研究,也有那么多的国学大师也都是红学专家,我依旧觉得“红学研究”走进死胡同的时候就真的是张氏爱玲的曾经说的一个尖刻的词——“附骨之蛆”了。
   诚然,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有人研究,甚至在它之上衍生出一门学问原本是一件极好的事情,因为可以帮助普通的读者更好的理解它。就好像红学,曾经有那么多的大师们写了那么多的文章出来,让喜欢《红楼梦》的普通的读者看了再读小说,虽说不至于到了醍醐灌顶的地步,到底心里会有一份了然,自然就觉得这样的研究实在是必要的,否则,怎么理解曹雪芹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四句话呢?当然,《红楼梦》太庞大了,是文学界的《清明上河图》,一个人,研究《红楼梦》能够哪儿哪儿都研究到了,只怕也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任务,毕认人的精力眼界都有限的,不是嚜?可是,红学研究,到底已经细微到了每一个字的地步了呀。也不晓得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呢还是悲哀的事情。国人做事,总是喜欢做到极致。或许,追求完美是人类的一个特点?只是,追求完美是没有错,怕就怕为了追求这一份无法追求到的完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就让人觉得厌恶了。“红学”,似乎就在这条路上狂奔着?
   “红学”,我没有太多的兴趣,之所以看红学研究的书籍不过是因为喜爱《红楼梦》罢了,到底也看了几本红学研究的书,也知道了红学研究是有派别的,比方说“索隐派”,(似乎胡适先生最喜欢索隐?)比方说“探佚派”,完全是因为曹雪芹只给世人看了他的前80回,后头的精彩故事都没有了,所以才让人不甘心,硬要看个明白的结果,于是就有了“探佚派”,无非想要探寻出来最终的故事是怎么样的。这也无可厚非,哪个读小说的人喜欢看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了?好像一口气一下子哽在了喉咙,是会憋死人的。所以,为了不憋死,就有人要探寻出来故事的结局,于是就有了“探佚派”。而红学研究里,对于“探佚派”我还比较能够理解,也想着假若一天他们果真探寻出来了《红楼梦》80回后的真故事,那么真的也是一件叫人感觉喜悦的事情,毕竟,让哽在喉咙处的气顺畅了嘛。
   我不清楚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是否属于“探佚派”,至少我买过一本他写的《亦真亦幻红楼梦》,是根据他自己的探佚结果写的他所谓的80回后的“真故事”。这是周先生的红学研究成果的一个总结?我不知道。但是读下来却并不觉得多么喜欢,就好像对于他《红楼夺目红》、《红楼十二层》这些书不喜欢一样。两本书里有重合的内容,也不知道是否是有赚钱的考虑?当然,我没有看过《红楼梦新证》,不知道周先生主要的研究,所以没有太多的资格说什么,但读过的几本着作中,小而精致的《红楼小讲》最好,我这样以为。我还读过一位梁归智先生的《红楼探佚红》,纯粹的学术研究的书,倒也能够看下去,可能是之前另外一本梁先生的红学研究的书给了我一些好感的缘故?
   当然,除了这两大派别,还有太多的研究,但绝大多数都是走旁门左道的,就好像刘心武先生的“秦学”。其实,想想看,刘心武先生的“秦学研究”也无可厚非,他喜欢《红楼梦》,尊敬曹雪芹,但是眼看着“红学”研究已经到了无可出新的境地,就另辟蹊径的找到一个方向来研究,这是他个人的事情,有什么好说的?我们的国家不是自古就讲“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嚜?况且,《红楼梦》里秦可卿原本就是一个神秘的值得人花了心思精力研究的,刘心武先生的“秦学”虽然令人惊讶,到底是费了他的心血的。
   除了刘心武先生的“秦学”,我在十多年以前还买过一本红学研究的书,书名都记不大清楚了,似乎是《红楼解梦》?作者倒是还记得,霍国玲,好像还有一位,后来在网络里看见,说霍氏的弟弟,姐弟两个研究《红楼梦》,走的是阴谋论潜伏派的路子。他们的研究是《红楼梦》是曹雪芹报仇雪恨的故事,里头的贾宝玉是曹雪芹本人,林黛玉是曹雪芹青梅竹马的恋人,但是被雍正强抢了去做了妃子,后来又成了雍正的皇后(似乎雍正是有一个汉族的皇后,甄嬛??),而且那个女孩儿的名字叫做“竺香玉”,《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晴雯、袭人等人都是“竺香玉”的分身。当然,进了宫的“竺香玉”不甘心做了雍正的老婆,就和曹雪芹两个人合力用丹砂药死了雍正,报了曹雪芹的家仇血恨。当然,这样的研究简直叫人惊讶的下巴都要掉落到地板上的,虽说乍跳进红学研究的圈子引起来一些轰动,到底生命力不足够,没有多少年就销声匿迹了,到如今几乎不看见这一本旁门左道又旁门左道的《红楼解梦》了,但是霍国玲的名字偶尔似乎还看得见?不得而知。
   还有就是张爱玲的《红楼梦魇》了。其实,我倒是觉得《红楼梦魇》算不上是正宗的红学研究罢?张爱玲写《红楼梦魇》完全是另类的路子——以小说家写小说的思路来研究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思路,完全是将曹雪芹写作的过程放电影似的告诉了出来,叫读者看见当年曹雪芹是如何写《红楼梦》的。当然,张爱玲是聪明人,虽然有人说她的这一本花了十年时间写出来的《红楼梦魇》让人读了有些不明不白的呓语的味道,我却觉得甚好,因为完全不是其他红学研究那样似乎真的是书中某一个人物的拉拉队似的阵营分明,她只是在告诉作家是怎么样写出来这一部巨著的,这其实就足够了。我读《红楼梦》,甚至不想明白曹雪芹为什么要这样写,我只知道读了这一部小说,我可以看到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就可以了,虽然说《红楼梦》里处处都可以找得到值得研究的内容。
   台湾的大学教授蒋勋先生也写过《红楼梦》的书,但是在我看,《蒋勋说红楼》颇相像CCTV的一档电视节目——《百家讲坛》,是讲座性的。读《蒋勋说红楼》也确是有一种听课的感觉。当然,也不知道是否台湾人温文尔雅的缘故,蒋勋先生说《红楼梦》是娓娓道来的,几乎没有学术研究的那种端着架着的感觉,却又是认真的,对作者的一种敬意也完全感受得到。或许,这样的“红学”方是接地气的“红学”?《蒋勋说红楼》也只说80回本的《红楼梦》,高鹗的后40回不在蒋先生要说的范围。
   《红楼梦》真的是处处都可以找得到值得研究的内容的呀,这也是为什么红学研究已经到了似乎拿着高倍显微镜细细观察的境地了。只是,这样细微到了每一个字的研究终究是可怕的,是不?而且,对于那种阵营分明的研究,我更是觉得矫情,就算镇日将“颦儿颦儿”挂在嘴巴上,果真去到了大观园里头,只怕颦儿压根儿连看一眼都不屑的罢?要知道,北静王爷在颦儿嘴巴里都是“臭男人”,更何况其他男人?自作多情向来是文人的一个特点。不过,也不打紧,曹雪芹早已经想出来了一个绝妙的词儿:“意淫”。意淫一下林妹妹总是可以的罢?真真罪过,唐突了颦儿了呢。当然,对于读书笔记似的“红学”文章,看看便罢,喜欢呢就多看两眼,不喜欢呢,也实在不必要费了眼睛的,假若再坏了心情,岂不是庸人自讨,实在不犯着的呢,是不?

共 29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对于一部作品的解读,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尤其像《红楼梦》中国四大名著之首的巨著,吸引着无数读者为其痴狂。陆续诞生了诸如,“索引派”、“探佚派”,甚至刚刚兴起的刘心武的“秦学”这些学派的研究……它们无一不在说明着“爱屋及乌”的道理,因为喜欢《红楼梦》,所以对有关的“红学”就加以关注。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列举不同门类的“红学”观点,以及背后的现象,阐述了自己对它们不同的看法……当然,更重要的是最后作者明确表明了自己研习“红学”的观点,喜欢就看;不喜欢,离远!文章语调轻松活泼,语言流畅,观点明确,是一篇不错的杂文论点文章!【编辑:上官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风        2015-01-30 15:46:28
  自诩也是看多了一些“红学”研究,还真第一次听到霍国玲的观点,曹雪芹和恋人合伙毒死了雍正,哈……甚是可笑
回复1 楼        文友:依湄湄        2015-01-31 12:03:49
  這姐弟兩個不知道是不是研究方向轉了?呵呵,也是,他們怎麼想到呢?
2 楼        文友:蓝璎珞        2015-01-31 21:14:27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红楼的粉丝,当属世界第一,是个大漩涡。我不过看了三次,每次自己的感受完全不同。估计这些研究红学的纷争是争不完的。我们只能按照自己的喜好批判接受,本着对曹雪芹呕心创作的尊重,尽可能跟他隔着时空交汇一下灵魂吧。闲读书,也得有自己的主见,喜欢读者的独立思考,自由富有辨思的行文,读来轻松而有感悟,学习了!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回复2 楼        文友:依湄湄        2015-02-07 13:07:18
  謝謝。問好!
3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5-11-05 11:19:41
  【读后】
   1、喜欢红楼梦,没有理由;喜欢红学,需要理由。
   2、他构建的一个世界,叫大观园,各色人物穿着考究,行走在他的梦里。他赋予林妹妹以眼泪,宝姐姐以冷香丸,贾宝玉以通灵宝玉,他将所有的梦与情感都倾注其中。这样一个曾经存在的生命,在某个历史瞬间,在某个寂寞的角落,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却干着一件伟大而不求回报的事情。想想都令人感动。
   3、喜欢这样的杂谈。“爱屋及乌”人之常青。
   4、感谢你对我关于《浅谈贾雨村》一文点评的回复,很喜欢那种对贾雨村的认识!有些人物只是随大流被动的跟着历史走而已。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