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儿时的年味(散文)

精品 【荷塘】儿时的年味(散文)


作者:晨爱 秀才,2662.1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58发表时间:2015-01-30 17:35:30
摘要:在过去困难的年代里,尽管年味对舌尖来说是非常清淡,但留给我的记忆却是那么浓郁,那么深刻、难忘。它体现了父母亲对儿女们满满的爱,贯穿了父母亲对家庭深深的情。那一点一滴,一事一景,如今回忆起来,仍像影片一样,历历在目,件件在心,令我感到那么亲切,那么温馨,那么楚楚动人。如今,那些转圈推磨的时代早已过去,吃的,穿的,在我看来,都是高档得无法再高档了,然而,在我心里,却永远忘不了儿时的年味,它饱含了父母的苦和汗,更渗透了父母的情和爱,令我永远难以忘怀,永远难以抹去……

红薯片,留住了我儿时的年味。儿时的年味,注满了父母辛勤的汗水;儿时的年味,饱含了父母深厚的爱怜。
   ——题记
  
   转眼,新年又将来到。大妹从广州给我快递过来了一箱自做的香肠,说是给我们过年吃。看到大妹送来的年货,听到一句“过年吃”的话语,触景生情,不由使我想起了儿时的年味,想起了儿时父母常挂在嘴边“过年吃”的这句口头禅。
   如今吃的、穿的,天天都有,样样不愁,可以说,时时都在过节,天天都在过年,平时与过年没有什么两样,没有什么区别,哪个还去盼望着过年,更少听人说这样东西留到“过年吃”,那样东西留到“过年吃”。
   在过去困难的年代里,尽管年味对舌尖来说是非常清淡,但留给我的记忆却是那么浓郁、那么深刻、那么难忘。它饱含了父母亲对儿女们满满的爱,贯穿了父母亲对家庭深深的情。那一点一滴、一事一景,如今回忆起来,仍像影片一样,历历在目,件件在心,令我感到那么亲切,那么温馨,那么楚楚动人......
   那时候,家里清苦,一年到头,有点什么好吃东西,父母总是要精心留着,耐心收着,叮嘱我们平时别奢望,留着“过年吃”。一方面,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们有个新鲜的年味;再一方面,来了个什么客人也有个好招待,更有点脸面,不然,就会如父母常说的:“如果家里什么都没有,来了个客人,你只有用脸去抵,那多不好意思呀!”
   儿时常听父母唠叨:“大人望插田,孩子盼过年”,也就是说,大人觉得插了田才有收入,才有盼头,才有吃的,而孩子们,一年到头,就盼着过年那点吃的和穿的。在我儿时的心里,总觉得父母亲一年到头,不为别的忙,好像就是专为过年忙,专为年味忙,而孩子们,不为别的盼,就是专为舌尖上的年味盼。
   记得在六、七十年代过年的日子里,我们吃得最多的就是薯片,也就是那些薯片满足了我儿时舌尖上的所需,给我儿时的年味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记忆。它可不是如今孩子们最不离口的,而又被一些专家们提醒说是垃圾食品的高档、精致,用机器制出来的土豆粉薯片,我儿时吃的那种薯片,是一种用油炸出来的红薯片,它不仅香脆可口,更是甘甜如蜜。
   那种薯片吃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艰难,那可是父母亲用一年辛勤的汗水浸出来的,是父母亲用那颗痛爱儿女的心煎出来的。
   因为我们全家都是吃居民粮,当时国家计划供应的大米不够,虽然经常也有供应红薯来代替,而往往那些供应的红薯也不能到位,又因很多红薯都是产自于北方,我们身居南方,供应的红薯经过从北到南的长途折腾,到手时基本只能吃一半丢一半,这样,父亲就想到开荒自种一些红薯,这样,既能满足全家人的日常所需,更能为过年增加孩儿们舌尖上所企盼的年味。
   记得那时候,每年一到开春,父亲就要赶时机把红薯一个个种在土里育苗,待到红薯苗长成一米多两米长的藤时,父亲就事先挖好几块土,打好种红薯的坑,又在每个坑里放下一抓火土灰做底肥,做好这些预备工作,就要开始下一步扦插种红薯秧子的工作。
   如果遇到星期日我放假在家里,也会主动帮着父亲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比方,剪红薯藤秧子,是我最拿手的。父亲认为那是我能做好的事情,就不用担心,经常放心大胆地让我来完成。我也真的不负所望,依瓢画葫芦,每次都帮父亲干得一毫不差。
   一次种红薯,又逢星期日我在家,父亲还是要我帮他剪红薯秧子,我按照父亲的要求,把红薯藤分别剪成一尺来长的小段,再剪去每一小段底部的两三片叶子,一根红薯秧子就定型了。
   接下来,父亲就把要剪好的红薯秧子挑到地里,准备插种。
   记得那天种红薯前,天空乌云密布,地上一片黑漆沉沉,看样子天马上就要下大雨了,见此情形,母亲对父亲说:“孩他爹,这天看样子马上就有雨来了,今天就不要去种了,地里离家又远,如果下起大雨来,走都走不赢。”我也附和着母亲劝父亲暂时不要去种了。可是父亲却说:“这你们就不懂了,越是快要下雨了,就越要赶在下雨之前把薯秧插下去,这样,薯秧才能吸收足够的水分和养料,到时的红薯才能结得壮,结得多。”
   父亲说完,戴着一个斗笠,挑起一担红薯秧子,风风火火地往地里走去。看到父亲那执意的样子,我没再多说什么,也拿了个斗笠,跟在父亲的后面,准备到地里去给父亲做个帮手。可是,父亲见我跟着,又拼命阻拦不准我去,说:“女崽,不用你去,到时下雨了不要淋得感冒了,你天天还要上学,感冒就麻烦了。”我不听父亲的,心想,多一个人多一双手脚,总要起点作用,于是,我就和父亲一块走到了红薯地里。
   父亲看我既然跟着来了,就安排我把箩筐里的红薯秧子拿出来,一根一根地,分别摆放在每一个预种红薯的坑里。我摆好一根,父亲就跟在后面蹲着把薯秧子插好到每个坑里。我的工作非常顺利,既不要弯腰,更不要下蹲,我站在箩筐边拿起红薯秧子,一根一根就像投手榴弹一样,远远地对准每个坑投掷过去,不用多久,三下五除二,“呼噜呼噜”一阵子,两个箩筐里的红薯秧子就被我搞定了。
   只见父亲蹲在地上,两只手忙个不停,一蔸一蔸地,仔仔细细地把薯秧种在每个坑里,既要把土扒过来遮住薯秧,又要在薯秧旁边的土上面压一压,种好一蔸薯秧很费劲。而且,父亲每种好一蔸薯秧,又要蹲在地上往前挪动一步种下一蔸,就像那些练功夫的人走矮子步一样,辛苦极了。
   “爸爸,就要下雨了,我也来帮你种一些吧。”我的任务完成了,就央求帮父亲插种红薯秧。
   “不用了,你在一旁看着就行了,不要像上次种大蒜一样帮倒忙。”父亲一边手忙脚乱地插着薯秧,一边对我说。
   父亲平时做任何事情都是一丝不苟的,他宁可自己辛苦,也不喜欢别人插手帮忙,生怕做得不如他的意。
   “呵呵,那次是你首先没把技术要点传授给我嘛!怎能怪我呢?”我想起了那次帮父亲种大蒜的事来,就笑着对父亲说。
   记得那一次,也是个快要下雨的天气,见父亲一个人呆在地里种大蒜还没回来,我赶快拿起斗笠,送到地里。眼看大雨就要下来了,我有心想帮父亲把大蒜快点种完好早点回家,经过父亲的同意,我动手帮父亲把大蒜一起种好了。
   不久后,父亲种的那一部分大蒜,绿葱葱的全都长出来了,而我种的那一小部分,连一丝影子都没露。父亲怀疑那些大蒜是不是烂了,不免用手去扒开一些来看。
   “啊呀,我女崽太不会做事了,大蒜都被你种倒了,把人家头朝地,屁股朝天插在土里,这怎么能长得出来呀,待它长出苗来,还要转个180度的弯。”父亲回来一边诉说,一边又自觉好笑。我听了,虽觉不好意思,但父亲的风趣话又逗得我不免笑了起来。
   父亲讲了讲,笑了笑,也没太在意,接着又对我说:“今天我若不去把它掉过头来重新种一下,你种的那些大蒜,就算以后长出蒜苗来,也会像根葱一样细,因为它经过那么艰难的历程,七弯八拐地长出来,在土里就消耗了那么多养分,还有什么能量供应它长苗呢?”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从那以后,我学到了种植大蒜的方法,那可是书本上没有的。
   我心里想,这次插种红薯秧,绝不能像上次种大蒜那么马虎了,我跟父亲说:“这次的薯秧是我剪的,知道那头在上,那头在下,绝不会再把它们屁股朝天插了。”父亲见我好说歹说,于是,就同意我帮他一起插种薯秧。
   我非常小心地按照父亲的插法,用心地插种着。见我那么细心,父亲当即就表扬我说:“嗯,这还差不多,比我还种得好一些。”父亲又顺便对我说:“做什么事都要多看、勤学,还要专心,不要图快,要图好,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那是我第一次跟着父亲种红薯,后来下了一场很大的雨,待我和父亲冒雨把红薯秧子插完时,早已淋得成了两只落汤鸡似的。之后,母亲怕我们感冒,熬了很多姜汤,还要我接连喝了几天。
   跟着父亲做了几次地里活,让我深深地感到,东西,吃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想捞到一点快活吃的还真是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
   到了红薯收获之后,够忙的就是母亲了。
   那时候,母亲每天都没有个好觉睡,一天到晚就围着蒸红薯、刮红薯片、晒红薯干,忙得团团转。一大堆大堆的红薯,经过母亲的手,洗洗、蒸蒸、晒晒几道工序,变成一大把一大把的薯片,留着过年用油炸。
   母亲除了要做很多薯片,另外还要做一些米片。
   米片,是我和弟妹们儿时最喜欢吃的一种食品,它脆得根本就不须你用牙去嚼,甚至,放一点在没长牙的宝宝嘴里,你都不用担心会卡住,因为,那是一种用糯米做的,切得像两三张纸一样薄的小圆片,用油炸得很脆,又极易溶化的食物。
   由于那时候的粮食紧缺,其做工又很繁琐,这种稀有的米片,哪怕是在过年,我们也只有幸尝一点点而已,却不可以尽兴,因为,那是母亲专为父亲过年准备的。
   由于父亲的臼齿掉了不少,有上颗没下颗,有下颗又没有上颗,牙槽对不上号,放在嘴里的食物挪来挪去,总是找不到咀嚼的目标,只有无奈地把食物挪到前面,靠那几颗门牙磕来磕去。这样,因为食物咬不碎,嚼不烂,只有囫囵吞枣。
   没有嚼烂的东西自然就没有味道,因此,父亲常说吃什么东西都没有味,还不如不吃,免得糟蹋东西。所以,父亲历来都是日子好的时候,光吃点饭,日子苦的时候,就喝点粥,其余的东西,他只有看一眼。母亲常心疼地对我们说:“幸好你爸爸体质好,挡得住,不然,怎么受得了。”
   母亲平时很体贴父亲,在后来日子宽裕的时候,母亲总是希望父亲多吃点东西。有时吃鱼,母亲常常自己不吃没关系,首先就要选出肚皮上的那一块鱼,把鱼刺挑得干干净净,再夹放进父亲碗里,母亲常说鱼肚皮那块的鱼刺又大又少,好挑一些,其它的鱼肉刺既小又多,怕挑不干净,卡住父亲的喉咙。
   过年了,母亲为了让一年辛苦到头的父亲,能和全家人一样,在一起也有点东西粘粘牙,满足一下舌尖上的欲望,有个喜庆的气氛,更有个喜庆的年味,于是,要不辞辛苦,特意为父亲做那种米片。那时过年不像现在,现在即使不过年,那柔软的糕;精细的饼,品种繁多,应有尽有,哪怕你满口没牙的人,也不会愁舌尖上没有年味。
   那种米片做起来很繁琐,首先要把糯米磨成粉。现在,磨粉都可以用电动磨粉机,开关一按,机器一动,不管你要磨多少粉,顷刻之间,不费丝毫力气,米就变成了粉,就连我自己家里也有一套多功能榨汁碾磨机。那时候,想磨点米粉真是太难了。
   记得那年,我和母亲端着两三斤米,到一个有石磨的人家里去磨粉,我和母亲又是推磨,又是筛粉,忙乎了一个上午才算完事。
   粉磨好了又要做成一个个长条的粑粑去蒸,蒸熟了又要晾它几天,等到半干时,母亲就小心翼翼的把它切成很薄的米片,不能切厚了,厚了,油炸不脆,父亲的门牙咬烂。然后,又把切成的米片置放没太阳的地方阴干,母亲说不能爆晒,否则就会开裂变成碎片,一肚子力气就白费了。等米片阴干了就留着等到过年用油去炸。
   那时,为了舌尖上的那点点年味,父母亲一年到头含辛茹苦的劳累,琐碎繁杂的操作,不知要消耗多少体力,费尽多少精力。尽管如此,我却从没听父母亲道过半点苦和累。
   有时,我看见母亲为了准备那点年货,没日没夜,觉都睡不好,就问母亲辛苦不,母亲常说:“我不辛苦,辛苦的是你爸,他把东西从外面弄回来,我在家里加工加工,有什么辛苦的。”并说:“只要有东西回来给我加工,我不嫌辛苦,俗话说‘辛苦捞来快活吃’嘛!”也确实,那时为了能给孩子们舌尖上赚点吃的,只愁劲没处使,特别是为了年味,父母更不会去想到麻不麻烦。就是再麻烦,父母心里也是觉得甜滋滋的。
   再后来,父母家里日子宽松了一些,自己家里又置办了石磨,还要磨豆做豆腐。过年除了炸薯片,炸米片,还要炸油豆腐。那些在现在看起来不屑一顾的土特产,为我儿时的年味,增添了难忘的色彩,那些年味,在我儿时的舌尖上扎下了深深的根基。
   如今,那些转圈推磨的时代早已过去,吃的,穿的,在我看来,都是高档得无法再高档了,然而,在我心里,却永远忘不了儿时的年味,它饱含了父母的苦和汗,更渗透了父母的情和爱,令我永远难以忘怀,永远难以抹去……
  

共 47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作者通过妹妹的一句“过年吃”的话语,触景生情,不由得便想起了儿时父母常挂在嘴边的“过年吃”的口头禅,想起了儿时的年味。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平日里,生活清苦,即使有点好东西也不舍得吃,总要被父母耐心收着,只待过年时用来招待客人,也为孩子们寡淡可怜的胃里增加点新鲜的味道。由于物质贫乏,国家供应的粮食有限,为了满足全家人的日常所需,更是为了增加孩子们舌尖上期盼的年味。父母亲不辞辛劳,开荒自种红薯,在收获时节又不厌其烦地蒸煮晾晒,只待过年时候用油炸好,便成为一道美味可口的“薯片”了。作者曾亲眼目睹并亲自参与了劳动过程,深深的体会了父母艰辛的劳动中饱含的对子女深深的爱,浓浓的意。作者看似在回忆儿时的年味,实际是在怀念父母、感恩父母。该篇散文,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叙述紧凑自然,值得细品慢读,倾情推荐共赏!【编辑:蔺忙珠】【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131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蔺忙珠        2015-01-30 17:37:28
  感谢晨爱老师赐稿【荷塘】,【荷塘】因你的参与而更加精彩!
回复1 楼        文友:晨爱        2015-01-30 18:19:55
  感谢老师用心、精准的编者按!老师辛苦了!敬茶问好!向老师和文友们学习!荷塘因你而更加美好!
2 楼        文友:蔺忙珠        2015-01-30 17:38:32
  很亲切的一篇散文,让人不由得也想起儿时过年的情形。
回复2 楼        文友:晨爱        2015-01-30 18:20:54
  谢谢老师感言!!敬茶问好!向老师和文友们学习!
3 楼        文友:蔺忙珠        2015-01-30 17:39:31
  问好晨爱老师,开心快乐,身体健康,佳作不断!
回复3 楼        文友:晨爱        2015-01-30 18:22:21
  感谢老师的美好祝福!也祝你工作顺利!心想事成!
4 楼        文友:陕西派        2015-01-30 18:03:03
  也就是说,改革开放初期的样子了。
回复4 楼        文友:晨爱        2015-01-30 18:24:09
  感谢老师给予我鼓励、支持!敬茶祝老师一切安好!
5 楼        文友:陕西派        2015-01-30 18:03:44
  恭喜签约,祝写文愉快,佳作连连。
回复5 楼        文友:晨爱        2015-01-30 18:28:07
  感谢老师的祝福!我区区小作能有个地方栖息就心满意足了,别无他求。我看好“江山”!看好朋友们!愿自己在这个大团体里将得到不断的升华!祝好!
6 楼        文友:赵亚亚        2015-01-30 18:57:43
  年前是一天,日子是天天。因为日日劳作,年味记忆犹新!祝贺你签约!
回复6 楼        文友:晨爱        2015-01-31 08:40:23
  感谢亚亚老师惠顾!更谢祝福!向老师们学习!敬茶问好!
7 楼        文友:旷达人生        2015-01-30 20:03:12
  年味里包含了作者对父母的感恩。新年将至,愿天下所有的父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我不希望在文字中迷失自己,我更希望在文字地堆砌中,证明自己。
回复7 楼        文友:晨爱        2015-01-31 08:41:18
  感谢到访!感谢鼓励!向老师们学习!敬茶问好!
8 楼        文友:宏声        2015-01-30 20:17:55
  读了这篇优美的文章<<儿时的年味>>,使自己也回到那个岁月里。当年盼过年,过年吃好的,穿新的......文友的文章写得真实感人啊!向文友问好!
回复8 楼        文友:晨爱        2015-01-31 08:47:39
  感谢宏声老师远道而来,承蒙老师多次鼓励,不胜感激,敬上一杯热茶聊表心意,祝老师新年快乐!万事胜意!向老师学习!!
9 楼        文友:夏雨荷        2015-01-30 23:01:18
  学习过晨爱姐的文章,让我回想起以往浓浓的年味,儿时农村生活很穷,但过得很开心。问候姐姐!
经历是一种领悟,更是一种财富。
回复9 楼        文友:晨爱        2015-01-31 08:51:36
  谢谢雨荷妹的鼓励!谢谢问候!祝小妹工作顺利!佳作连连!向你们年轻人学习!年轻就是资本,永远是我学习的老师!!
10 楼        文友:酋黄        2015-01-31 11:52:12
  问好晨爱老师,祝贺真情文开花结果!
挥鞭赶四运,拈笔集华彩
回复10 楼        文友:晨爱        2015-01-31 15:37:57
  谢谢老师的问候!我应向老师多多学习!祝老师一切安好!!
共 19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