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月光如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月光】年味(散文)

精品 【月光】年味(散文)


作者:一泓夜雨 秀才,2759.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32发表时间:2015-02-03 10:52:23
摘要:我站在喧闹的街头,平静地品味着新年特有的味道,走过几十个春秋了,对新年也不会如孩童时代般充满期待了。但新年毕竟是中国最传统最重要的节日,我也不能熟视无睹,为了表示我对这个节日的重视,今天,我就静下心来,简单地介绍介绍,富有我们客家人传统特色的新年习俗。

春去秋来,四季更迭,在平淡如水的日子中,一年又走到腊月了,岁末又至。走在大街上,音像店传来喜庆的贺年歌曲,沿街商铺里,贺年礼品,糖果,红红的中国结,大红灯笼渲染着新年的气氛,年味儿越来越浓了。我站在喧闹的街头,平静地品味着新年特有的味道,走过几十个春秋了,对新年也不会如孩童时代般充满期待了。但新年毕竟是中国最传统最重要的节日,我也不能熟视无睹,为了表示我对这个节日的重视,今天,我就静下心来,简单地介绍介绍,富有我们客家人传统特色的新年习俗。
   ——题记
   记得小时候,为了迎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在腊八节过后,父母总是最忙碌的,也源着那些不知道流传了多少代人的规矩章程来办事。在小年后,家里就开始大扫除。当时,我们住的是瓦房,父亲会用梯子爬上屋顶,把猫扒开的瓦片,重新放好,以便年后雨季来临时,房屋不会漏雨。再把房前屋后,里里外外打扫干净,以全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一年。那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经济也比较困难的。新年到来时,母亲得想方设法地用很少的钱,置办最必要的年货。当时,交通基本是靠走的,买东西得走路到镇里,然后,用扁担挑着,或是用双手提着东西走路回来,很不方便的。妈妈总是说,春节人来客住的,情愿平时自己节俭点,也一定要买好新年糖果,食物之类来招待客人,所以,得提前买好,要不然,客人来了,再走路到镇上去买就很麻烦了,也很费时间,更显得我们家小气,寒碜了。母亲还有一个不言而喻的潜在意思,就是过春节,准备的东西多点,来年一家人就会丰衣足食的意思。现在,我们幸运地迎来了好时代,新社会走到今天,别说城里了,很多农村地方,到处是商场超市,要买什么,只要有钱,就很容易买到了。童年时,盼着过年,就为那一套新衣,以及平时极少品尝的糖果,现在,糖果的品种越来越多了,其他新年食物也让人眼花缭乱了,可我再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不知道是我的味蕾变了,还是糖果的味道变了,又或是我的心态变了?
   人到中年,越来越喜欢回忆往事。记忆中,童年时除夕的早上,父亲早早起来了,他用糯米粉煮成浆糊,吃过早餐后,他就开始忙着贴春联,贴窗花。我们姐妹们,就跟前跟后,做他的下手,递递工具等。中午,母亲摘来柚子叶,烧一锅开水,把柚子叶揉碎放进水里。蒸汽弥漫时,柚子叶的清香味儿,也氤氲在屋里,沁入心脾的清新,是除夕特有的味儿。母亲舀出一盆水放凉,然后用新的毛巾,把家里安放的神像与香炉等器具擦洗干净,再放回原位。下午,我们必须要用母亲煮的柚子叶水洗头洗澡,穿上新衣服,寓意是清除污垢,除旧迎新。这个习惯现在还用的,只是现在都用热水器,我就把柚子叶揉碎放在盆上,象征性地洗洗脸就算了。我还是特别喜欢柚子叶煮水那种淡淡清香的,不仅仅是掺杂了童年的味道,而是用这水洗澡后,浑身感觉清新无比,比名贵香水还好闻呢。到了晚上,吃团圆饭时,餐桌上的肉类非常丰盛,这在小时候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除夕的晚餐绝对是一家人大快朵颐的时候。母亲一定会做一条鱼的,寓意是年年有余,为来年取个好意头吧。晚饭后,长辈们就会给我们发红包,我们一群小伙伴们,就到处去串门,整个村子就热闹起来了。到了零时,我们就会各自回家,与父母一起放鞭炮迎接新年财神,忙完后,再去睡觉休息。
   大年初一,这是春节的第一天,孩子们起床后,看见长辈要问新年好。母亲要准备茶点了,摆起案头,点起清香,先给祖先奉新年茶。然后,家里当媳妇的要给公公婆婆奉茶,老人喝了茶后,要把提前准备好的一个红包发给自己的媳妇儿。今天是大日子,也是母亲最清闲的一天了,除了做饭吃,什么事都不能干的。地板脏了也不能扫,也不能倒垃圾的。寓意没什么特别,就是说一年到头都在干这些家务事,新年的第一天,就歇着吧,也不能去给亲戚拜年的。这一天对于习惯了忙碌的农村人而言,是非常休闲的,喜欢清静的妇女们就与邻居一起,喝茶嗑瓜子,聊天打牌等等。爱热闹的孩子们,就成群结队地踊到祠堂里,因为今天,村里的青年才俊都聚在一起,去祠堂参神的。所谓参神,就是舞着醒狮,敲锣打鼓,放着鞭炮,一群人簇拥着醒狮,一路舞一路跪拜着进祠堂。祠堂是古色古香的三进厅,青砖绿墙,琉璃飞檐,配着五彩斑斓的壁画,富丽而庄严。墙壁有主厅,次厅,还有客家人祠堂特有的天井。天井是四方形的,客家人有个说法,就是以水为财。祠堂的布局,也注重这点,主厅次厅的门口,都向着天井的,下雨时,四方屋檐的雨水就会滴落在天井里,四方代表东南西北,寓意四门归井,四水归一,意思就是说把东南西北的财源聚在一起。祠堂的主厅供奉着祖先灵位,点燃着清香蜡烛,醒狮在祠堂里前后左右跪拜后,就在正面的祖先灵前三叩九拜。然后,慢慢地舞着醒狮,带着队伍倒退着出祠堂,倒退的过程,也是一步三跪拜,意思不言而喻了,就是尊重祖先,不能背对着先人。
   年初二是开年的日子,一年从这天正式开始了,记忆中,父母总是在凌晨三四点就起床忙活了。起床后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点燃两发鞭炮,寓意是开门见红,今年的日子,必定能红红火火。然后,把鸡鹅杀好,整个放在开水里煮熟。在天蒙蒙亮时,就虔诚地提着三牲酒品,恭恭敬敬地到祠堂拜祖先。当时,村民们都是争先恐后去拜神的,用客家人的话来说,就是先到先得,先拜先发。于是,到了凌晨时分,村民就陆续起床开门放鞭炮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在村子里震耳欲聋,好不热闹哟。在天还没有完全亮起来时,祠堂里就烛火通明,清香缭绕,村民们互相打着招呼,笑逐颜开地问着彼此新年快乐,一派瑞气祥和的节日气氛,迎来了开年灿烂的红太阳。当然了,拜神只是一个传统的仪式,或者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来解释,只是个迷信的说法而已,可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们是需要依靠坚定的信仰,来支撑饱满的精神生活的。或许拜与不拜,并不能改变什么,但这正是昭示了农村人纯朴的情感依托,与对未来生活美好的追求与无限的向往。神佛在心中,心诚则安宁,这样的精神信仰,于当时那个大部分靠土地刨日子的时代,靠天吃饭,旱怕涝忧的村民而言,是心灵空间的拓宽与扩展,是精神信念的点燃与坚守。特殊的时代,造就了特殊的民众特色,凡人者,信则有,不信则无,凡信者,则心诚也。
   年初三,开始走亲戚礼尚往来的拜年了,在拜年上也是很有讲究的,先长辈再到平辈。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尽可能所有的亲戚都走一趟。平时大家都忙于生计,为生活东奔西走,各忙各的,新年难得团聚在一起。如果你不来我不往,就再浓的亲情也会淡了,再厚的情谊也会疏离了。还有,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在这一天,什么朋友亲戚家都可以去,但是,不能回娘家。据说这天回娘家,会让娘家流年不利的。也许这也是迷信的说法,但对这事儿,可以不信,但应该怀有一颗敬畏之心,能避免则避免。初四以后的日子,也无限制了。随心所喜地继续着还算是新年的日子。到了初五六,记得小时候还有这样一个说法,就是:年初五六,有酒无肉,年初七八,拜年挨骂。意思就是说,到了年初五六,基本上家家都回到正常生活了,吃平时的饭菜,有酒无肉了。如果你到了年初七八再去给亲戚拜年,就会惹来他们的责骂了。因为那个时代,农村家庭普遍经济困难,物质匮乏,到了年初七八,家里都没有好菜好酒来招呼你了,你的到来,会让他们陷入一种难为情,又无奈的尴尬境地,所以戏说成挨骂了。
   到了年初十,是客家人流行已久的传统节日,灯(丁)日。家里在过去一年里,新添了男丁的村民,需要在这天,扎个五彩斑斓的花灯,挂在祠堂,以表示感谢祖先的托福之意。然后要相约组成花灯队,到新婚不久,还没有生育孩子的新媳妇家庭去闹花灯。所谓的闹花灯,在我们这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了,最初是流行于我市英德县沙口镇的民间舞蹈。闹花灯从中原地区传入,沙口镇的清溪,红峰等村庄均有此习俗。其中以清溪村为主。客家话“灯”与“丁”同音,每逢年初十,闹花灯的花灯队,从黄昏开始出发,一路上敲锣打鼓,鞭炮隆隆,穿街过巷。每到一家,便会高声叫喊:“送灯{丁}来了,送灯(丁)来了,快来接灯啦,快来接灯啦……”寓意是,送灯{丁}进这个家庭,今年内要添男丁了,所以这个活动,很受村民们的欢迎。无论跑到哪家,主人家都会烧鞭炮,热情地来迎接花灯队的,然后,随喜抓一把糖果,封个红包利是,给领队的头儿。到了半夜子时,闹花灯的队伍算是结束了,大伙儿把红包里的利是钱拿出来,无论多少,都悉数交给村长,纳入村里的总帐收入。等到村里需要花钱时,就拿出来用,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
   春节的最后一个重要日子,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在元宵节,我们客家人不但要吃汤圆,还有表演凤舞与春牛舞的习惯。所谓凤舞,又名双凤舞,流行于我市城区与市郊,因为清远市(简称“清城”,又名曰“凤城”),每逢元宵佳节,均有凤舞表演。凤舞表演主要以道具为主,用打击乐伴奏,加唢呐{代替牧童土笛}吹奏引子及过门。打击乐起着烘托渲染的作用,使整场面气氛颇为抒情,欢快,热烈。春牛舞最初是随着中原文化的南移而传入广东各个区域的,并广泛流传。舞“春牛”在每年元宵节进行,表达了人们对“春”的期望和祝愿。农民耕田种地,是离不开牛的,而元宵节过后,就要开始田间劳动了。春牛舞的寓意是,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它最大的特点是生活气息浓厚,动作简单,多为生活动作以及牛的习性的模拟,生动自然。表演者打扮成牛的模样,从事农事活动的场面形象逼真,基本上是农村真实生活的再现。演员随着锣鼓,音乐的节奏走“圆场步”,“小碎步”,和“十字步”,很容易掌握和运用。每到元宵节这一天,舞春牛的队伍,在白天敲锣打鼓,舞着春牛到附近关系较好的村子拜年,先在村里的大地坪集中表演,然后到每家每户拜年贺岁。一般而言,客家人热情,注重礼尚往来,所以各村均有舞春牛队,互相往来拜年贺元宵,所以,这一天,各个乡镇村落都有舞春牛队沿途活动,非常热闹的。
   现在,这些本应该很熟悉的家乡风俗,传承已久的传统文化,已被新世纪的人遗忘了。很多只能留在童年的记忆里,难得一见,过年也删了很多繁文辱节,一切从简了。腾飞的发展,经济的开发,让陪我走过童年岁月的老家变得村非村,城非城的。而我却是一个非常怀旧的人,在人生匆匆流去的四季里,一直在刻意的保留着,那一片远去的记忆。花开花谢,轮回交替,又一个新春佳节来临了,又一片沉睡的记忆复苏了。
  
  

共 414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相当于一篇客家人春节习俗的说明文,纹理清晰井井有条地从过完腊八节开始准备新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充满了作者对童年过年氛围的欣喜与向往,其中有很多过年习俗细细地描述,比如:年前用柚子叶煮水洗澡、大年初一客家祠堂舞醒狮以及祠堂的设置格式,年初二的祭祖,年初三的拜年,特别是一个说法:年初五六,有酒无肉,年初七八,拜年挨骂。还有初十的客家传统节目:送丁灯,新添人丁的扎花灯去结过婚还没生子的人家送灯,这一美好愿望,再就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凤舞与春牛舞,这一系列的活动都表明民风的淳朴与乡情的炽烈。但是这些习俗都渐渐地被淡忘了,多少有些失落。现在全国都刮起拯救民族风,这也算是一种文化遗产吧,但愿这些美好的春节习俗能再凡人间。问好作者,强力推荐。【编辑:叶舞风】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205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舞风        2015-02-03 10:54:02
  欣赏作者沉稳细腻的文笔,细细地述说中让我知道许多客家的习俗。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2 楼        文友:叶舞风        2015-02-03 10:54:32
  很高兴在月光遇到你。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3 楼        文友:风恋落花的孤独        2015-02-03 11:15:32
  领略客家文化,夜雨老师细腻的描写,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沉醉其中。再加上叶老师精彩点评,读完后还沉迷于欢乐的气氛之中,不错,欣赏佳作。祝贺文章编按双丰收。预祝美文加精。
用文字慰藉心灵,放飞梦想。
4 楼        文友:一米月光        2015-02-03 21:21:33
  客家人的年味不一样哦,非常讲究,而且规矩也挺多,有机会去感受一下客家人的风俗习惯,领略那里的人文风情!欣赏一泓才女不一般的才情,喜欢你的文字和你与世无争的个性!
5 楼        文友:一米月光        2015-02-05 08:50:41
  恭喜一泓美文成精!
6 楼        文友:潮仙        2015-02-05 09:39:40
  我却是一个非常怀旧的人,在人生匆匆流去的四季里,一直在刻意的保留着,那一片远去的记忆。花开花谢,轮回交替,又一个新春佳节来临了,又一片沉睡的记忆复苏了。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7 楼        文友:        2015-02-05 10:48:57
  作者描述了新年的过程,描写了年味的特点,家乡的习俗,文笔细腻,入微而精彩,很有味道的文字,欣赏佳作,问好夜雨老师
希望认识更多优秀文学作者,老师,文友,一起学习,互相欣赏
8 楼        文友:我吉祥如意        2015-02-08 13:21:06
  恭喜一泓散文成精!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