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行吟湘西(散文)

编辑推荐 【雀巢】行吟湘西(散文)


作者:张昱煜 秀才,2470.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67发表时间:2015-02-05 07:51:19
摘要:湘西的神韵,靠眼睛看,靠耳朵听,靠心灵去感悟……在湘西,如果可能的话,怀揣着小小的善良,感知着淡淡的温暖,聆听着岁月的风铃,和相亲相爱的人优雅地老去,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雀巢】行吟湘西(散文) 一、一个人的芙蓉镇
  
   当薄薄的余晖舔着飞檐翘角的吊脚楼,一点点隐入大山的时候,最先看到的是“天下第一漂”巨型招牌,再看到的是厚重而光滑的石板路,下了车,与背着背篓的土家族妇女并肩而行,美女导游笑着说:“芙蓉镇到了,不过,古镇小,古街短,当地的村民也不多,可没有电影里的名气大,你们不要失望呀!”,其实,境由心生,心情好,看什么都是入眼的。
   芙蓉镇原名王村,位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境内,是土家族聚集的古镇。因古华的小说《芙蓉镇》改编的同名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得名。大导演谢晋让人们知道了湘西这块璞玉,同时,这部电影也造就了中国电影史上两个有名的人物------刘晓庆和姜文。芙蓉镇是秦汉时期酉阳城旧址,是一座有土家族特色和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古镇,是猛洞河水道旅游的门户,宋祖英用一首歌《家乡有条猛洞河》,把猛洞河、把芙蓉古镇唱到了四面八方。
   我们入住的酒店是吊脚楼结构,雕花的木窗,泛着油光,四周有木制的围栏,楼房四周都是阳台,吊脚楼柱子是莲花瓣图案,黑褐色的瓦,密排着,屋脊和飞檐用砖瓦巧妙地组合的漂亮图案。放下行李,独自就出去了。旅游,我喜欢“独乐乐”,不喜欢“众乐乐”。舒心漫步,一花一闲趣,一景一缕情,想看的,就多看一会儿,不想看的,就走马观花。最怕的是要跟着导游逛,好像用一根无形的鞭子在抽赶着自己,连一点遐想的时间都没有。
   顺着旅游指示牌,第一站,我来到半边街,半边街高擎的石质牌坊,衬托着古镇的年岁和古朴。正面石柱上凸刻的对联是:半边牌楼半边街,半农半商半柜台。反面的对联是:半山半水半牧渔,半截裤子半边鞋。通读一遍,对联上的这十个“半”字,饶有味道,看在眼里,旋即就全刻在心里了。
   踩着高低不平的石板路,我寻找隐藏在牌坊后面的吊脚楼。七八个店家,悠闲地聚集在一起“侃大山”。店门前新劈的柴火,堆放的整整齐齐,散发着清香,肥硕的鸡鸭摆着身子,欢快地行走在脚边,竹篓里背着娃娃的大姐,一手拿着青菜,一手拎着用稻草捆扎的熏豆腐,赶着回家做晚餐。夕阳一点点变幻着颜色,忽然,一大群家燕从左边的屋檐飞到右边的屋檐,停息片刻,又“噗哧”一声,从右边的屋檐飞到左边的屋檐,在空中划着优美的弧度,“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近与远,静与动,过客与主人,木楼竹韵与袅袅炊烟,让人有种恍惚的感觉,如此景致,遇见,就是福气,就是缘分,就是融合。燕过斜阳,山抹微云,站在古街中间,我的心豁然敞亮了。
   和叼着烟袋的阿公聊天,问及当年拍摄电影的情况,他饶有兴趣地说:“那时候,有好几百人在这里拍《芙蓉镇》,就在石板街上,往下走不远就到了。”说实话,在芙蓉镇,我是不怕迷路的,我的眼里,小巷是温暖的,石板路是温暖的,吊脚楼是温暖的,土家族的织锦是温暖的,连鸡狗的鸣叫,也是温暖的。
   说到土家族,不得不说“土家族第一人”的田心桃,1950年10月,在共和国周岁庆典上,年方二十的土家女儿田心桃向周恩来、林伯渠和李维汉等新中国领导人力陈“土家族是一个单一民族”的观点,1957年1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对土家族作为单一民族的最终确认。
   在石板街上,贞节牌坊右手边第一家,就是当年拍电影的113号米豆腐店,门前,“正宗刘晓庆米豆腐店”的大招牌霸气而醒目。坐在长长的条桌上,吃一碗米豆腐,既是歇歇脚,也是打探一下当年故事的好机会。米豆腐是大米淘洗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浆,再加碱熬制,冷却即成。吃的时候,切成小片,将切好的大头菜、腌菜、酥黄豆、酥花生、葱花等加入,再放些汤汁。老板娘系着红围裙,做事干净利落,神似当年的米豆腐西施胡玉音。为提高小店的名气,他们把与大明星、大导演的合影用相框框起来,挂在店铺外面。
   里屋的音箱传来轻轻的歌:大河水多鱼儿多/ 对对鱼儿钻菱角/谁叫你生得菱角样/撑得我眼皮不能合/ 阿哥人小怪话多/哪有鱼儿钻菱角/鱼儿有心菱角重 /眼皮上面吊秤砣……听着歌,吃着米豆腐,心灵的罗盘在这里感应强烈,当读到姜文题写的“王村成了芙蓉镇,豆腐还是那个味”题词时,眼泪“吧嗒吧嗒”流了下来。当年,姜文扮演的“右派”秦书田的一句“我们要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悲怆而凄美,震撼而坚强,这无言的抗争,不是苟且,而像一把利剑,划破芙蓉镇的上空。
   第二天一大早,我又开始丈量着古镇的小街小巷。我来到当年《芙蓉镇》影片的批斗的广场,广场后面是一片大的荷塘,就是这荷塘,在电影里呈现出一片希望的绿,恰似芙蓉古镇的一枚胸花,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
   大瀑布一路泻下,水流汇集到这荷塘,荷塘以跳岩相隔,下面又有两个荷塘,从下面远眺,就是一个袖珍的“三叠泉”,我轻松地跳过第一道岩,第二道岩,又过一小石桥,下面是清澈的溪流,旁边的油菜花,开的正艳,远处的桃花光鲜如霞。“渔舟逐水爱山青/两岸桃花夹去津/坐看红树不之远/行尽清溪不见人”,独行在这世外桃源,眼前是干净的景色,心里也像水洗一般干净。
   吃着一元钱三种口味的灯盏糕,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暂时做了一回“芙蓉女”。在客服中心,一句广告词让我过目不忘------芙蓉镇,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于是,我就去最佳大瀑布观景点,瀑布高约六米,像一屛宽宽的珍珠帘子,又像一抹巨型的素巾,擦拭着低矮的吊脚楼,擦拭着如黛的山,擦拭着荷锄的土家汉子的额头,擦拭着织锦妹子的面颊。古镇挂在瀑布上,有了动感,瀑布簇拥着古镇,有了依靠。
   在古街尽头,战国时代楚王马希范与土司王彭世愁争战盟约所立的“溪洲铜柱” ,依然威严耸立,上面铭刻着2300多字,记载公元940年楚王与土司罢兵言和盟约,是研究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珍贵实物资料。如果说五里长的青石板路是古街的魂,那么,两傍顺坡而建的土家吊角楼的店面,就是古街的根,淳朴的土家民族风情更是十分迷人。其实,吊脚楼里的故事,与我,依然是一个迷,别说用一两天的时间感受古镇,即便是在这里住上一个月,对土家族、对土家文化的认识,都是肤浅的,土家族的“过赶年”、“哭嫁”、“崇拜白虎”等民俗,神秘而耐读。
   在“时光倒流”酒吧前,一个穿着土家族服饰,背着竹篓的阿婆,闯入我的镜头,她的小脚利落地丈量着古街,回头看我拍照,不急不气,微微一笑,让我的好奇心着陆了。“休向霜月问旧年”,倚楼听风雨,漫步石板路,在古镇,是一种放松,一种消遣,一种自在。眼前的阿婆不老,脚下的古街也不老,彼此的年轮交融着,传承着,守望着,期待着……
   晨雾中,我阅读着古镇风景,也融入画面中,笙歌散尽游人去,一个人的芙蓉镇,让我暂时把整个世界给忘了,感觉很惬意。
  
   二、凤凰古城,一支悠远的洞箫
  
   “吊脚楼上绘丹青,烟雨虹桥歌灵动,一步一景诗意路,凤凰仙子抱古城”。从凤凰古城回来,我的脑海里,还回味着沱江水,石板路,吊脚楼,以及那霸气的酒吧,质朴的卖鸡毛毽子的阿婆,背着小竹篓的卖花男孩。
   “为了你,这座古城已等了千年”。烟花三月,我披一身柔风,来看古城,我不想让内敛而灵动的小城,等的太久。
   从沈从文的书里,我读着古城,心里想,一定要去看看。
   从黄永玉的画里,我看到小城,心里想,一定要去瞧瞧。
   从宋祖英的歌里,我聆听小城,心里想,一定要去寻寻。
   新西兰诗人路易艾黎曾说过:在中国有两座美丽的小城,第一是湖南凤凰,第二是福建长汀。凤凰古城在湖南湘西自治州西南,是中国第10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原名镇竿,始建于宋嘉泰三年,全城1.8平方公里,有300多处古民居,20余条街道,10余条巷弄,古城墙,古跳岩,古井,古祠堂,像小城的活化石。她又是苗族、土家族的聚集县。春天里,临近暮色,我带着外籍诗人的旨意,来寻这颗湘西边陲的珍珠,来看看这座让我魂牵梦绕的古城。
   凤凰古城的夜色是灵动的,斑斓的,壮美的,像月点江心的一颗珠,像山抹微云的一幅画,更像一支遥远悠扬的洞箫。踩着石板路,我的眼睛被一个个小店的招牌吸引着,张家姜糖铺子,苗家腊肉铺子,不二家牛角梳铺子,正宗昌隆老字号银器铺子,物品摆放整齐,进了店,买也好,不买也罢,全是一个缘分,恬静而悠闲的店家,不像是在做生意,倒是像陪伴滴答作响的时光。
   我被一个别致的店招牌吸引了:“人在驴途”四个字,用大红的富贵牡丹的土棉布剪制而成,背景是蓝印花布,两旁的灯笼也是用大俗的花棉布做成,一种舒服而静谧的感觉,不请自来,我连忙举起相机,把这独一无二的匾额定格在镜头里。
   吃完臭豆腐和香豆腐,我来到一个老婆婆的摊位边,买了一对手工绣制的大红凤凰图案的坐垫,坐垫四周有精美的花边点缀,典雅而不张扬。老婆婆是苗族人,戴着精美的银饰,对襟的蓝土布中长衣,袖口镶着挑花的长条云彩花边。她不紧不慢地经营着各色坐垫和鸡毛毽子,我一边夸她的毽子做的精致,像一朵朵绽放的花,一边问她毽子怎么卖,她这才微微地抬起头,笑着说:“你看你看,我还没扎好哩,你明天再来买吧。”轻柔的语气里,向我透露着这样一个信息:即便是一个小小的鸡毛毽子,也要一丝不苟地扎好再卖给客人,多从容和实在的买卖呀。
   踏着千年的石板,我轻轻地穿过虹桥,寻着吹箫的玉人,寻着当年的明月,寻着青箩拂行衣的意境。下了湿润的台阶,沱江两岸的酒吧店铺,在霓虹灯的点缀下,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流动风景画。
   “晚风无力垂柳懒,情长却忘沱江短”,我轻轻地摇动着镜头前的弱柳,叠加着江对岸灵动的霓裳,以及远处静谧的夜色,此刻,我成了一位立等可取的高超画家,又成了一位吟诗作赋的归隐诗人。水里吊脚楼的影子,如烟如梦,微风拂面,吹来油炸粑粑的香味,此刻,融入古城的气息里,我成了她千年来一直等待的旅人。我把自己暂且看当成是“眸子清明如水晶”的翠翠,“慢慢吃,慢慢喝,月白风清好过河,醉时携手同归去,我当为你再唱歌”,是翠翠悠扬的歌声,点缀着沱江的夜色,还是我轻声的低吟,亲近着傍山的美景,此刻,我掀开古城的衣襟,我聆听古城的骊歌新阙,不愿归去。
   清晨的凤凰古城是一截静美的好光阴,游人少了,古街像一个从甜梦中醒来的苗家妹子。穿过湿漉漉的石板街,我不再是匆匆的旅人,我把自己当成是来凤凰古城串门的芳邻。在沈从文故居,北门城楼,熊希龄故居,万寿宫,卧虹桥,我被精美的木雕、石雕吸引着,在沈从文故居,我抚摸着先生用过的大理石写字桌,看着先生的手稿和书籍,手捧着沈从文精选集,也想沾沾大师的文气仙骨。
   走了几条小巷,又穿过长长的古街,我来到虹桥,登上虹桥的二楼,推开精美的木雕窗户,此刻,古城呈现给我的是一幅别致的“清明上河图”。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峦,披上淡淡的薄纱,沱江两岸,是鳞次栉比的店铺,江的左边河畔,有一群衣服光鲜的妇女在浣衣,江的右边,掌船的艄公已经竖起了桅杆,吊脚楼的影子和远处的青山,巧妙地叠加在一起,就像我的春天和翠翠的春天,也巧妙地叠加在了一起。凤凰古城,一吐久蕴的芬芳,等着我的亲近,等着我的遐想。
   当我的足音从凤凰古城响起,当我的目光阅读着一幢幢古色古香、风韵万种的吊脚楼,当我的双手抚摸着厚重的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当我轻叩锈迹斑驳的门环,当我小心地迈过古跳岩,当我欣喜地穿上苗族、土家族服装,佩戴着叮当作响的银饰,当我听着沱江轻轻的船桨声,吃着软软的沱江鲜鱼,一不小心,在凤凰古城,我做了一回幸福的旅人。
   在湘西,如果可能的话,怀揣着小小的善良,感知着淡淡的温暖,聆听着岁月的风铃,和相亲相爱的人优雅地老去,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共 46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用神奇的彩笔向我们展现了湘西那古老和美丽的风景与人文,令人神往,令人陶醉。因《芙蓉镇》而得名的王村,虽然并不大,但湘西的风景风俗却那么丰富而典型。图案优美的吊脚楼、半边街高擎的石质牌坊、高低不平的石板路、竹篓里背着娃娃的大姐、叼着烟袋的阿公、“土家族第一人”的田心桃、当年拍电影的113号米豆腐店,以及广场、荷花、大瀑布、溪洲铜柱等,犹如一长卷“湘西清明上河图”,让人目不暇接、一饱眼福。对凤凰古城的描写,不仅丰富,而且灵动:暮色的斑斓壮美流露着灵动,店铺物品的整齐丰富显示着悠久,广告牌的新颖奇特彰显了民俗,老婆婆如花绽放的鸡毛毽子歌颂了古城人的淳朴善良……到此,我不禁叹服作者高超的文字笔力,而且钦佩作者渊博的占有,从古到今,从自然到人文,从文学到历史,无一不晓。这也正是此文如此丰富多彩、深刻震撼的又一个渊源吧?推荐阅读。编辑:野鹤闲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5-02-05 08:20:48
  想起湘西便想起了《边城》,想起了沈从文。
2 楼        文友:野鹤闲云        2015-02-05 12:07:57
  编辑此文的始终一直贯穿着激动,感谢作者奉献美文。
3 楼        文友:张昱煜        2015-02-05 12:53:19
  感谢如此称职的编辑老师,感谢有这么好的网络平台,让我的文字晾晒出来,我手写我心,欣喜中!感激中!
己心温暖,则世间温暖!
4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2-05 13:22:23
  优美的文字,清澈的心灵,最是适合栖息在这个叫做凤凰古镇的地方。可惜,我还没有去,就已经被众多的这样的文字迷醉了。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5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5-02-05 19:18:57
  凤凰古镇和芙蓉镇,一定是湘西的两张名片,自以为去过祖国东西南北许多地方,但唯独没去过这两个地方,据说它们都己经商业化了,少了些古朴和安静......
男人的力量原夲就不是来自肉体,而是他的精神和思想的外化与延伸而已。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