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鲁山碎笔

编辑推荐 鲁山碎笔


作者:逸潇 童生,552.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17发表时间:2015-02-05 12:24:49


   在这里,我有必要介绍一下。(只当是演员表,下面的故事他们“出场”的时候读者不至于感觉唐突。)常松,是我们的带班,是个很有组织才能、懂技术、爱钻研、内心极为上进的未婚男孩。甚至在我眼里,简直就是个“工作狂”。很会精打细算过日子,又很懂得交际处事混朋友。在这个群体里,数他年龄小,却是最让我佩服的人。我经常有意无意观察他处世生活的细枝末节。这几乎是我与生俱来的天性。
   彦军,淳朴、木讷,不善表达,不喜与人沟通。这里所有的人都喜欢听歌唱歌,唯独他对音乐没有感觉。而我天性喜欢唱歌,在这里,因为他的阻碍,我的歌喉几乎生锈。他甚至常常说我的唱歌是在制造噪音,常常泼我冷水。可是因为他的忠厚,与世无争、吃亏是福的品性让我舍不下这份友谊。我想,每—个和他初次谋面的人,都会产生喜爱、叫人放心的感觉。我和他有十多年交情了吧。我早已认定,他是我朋友圈里最为温馨的港湾,跟他相处,是一种很幸运很甜蜜的感觉,可以大大咧咧放下所有的疲惫和伪装。
   李扬,和常松同岁,同一个村的未婚男孩,也是初次干工地活。用常松的话说“李杨和你一样,工地活啥都不懂。因为他最近在家无事可做,我们从小就是很好的哥们,我就把他约工地上了”。
   王亮,和常松认识几年的工地伙伴,曾经斗嘴、打过架的伙伴。摩摩擦擦,好好恼恼相处至今。也许好哥们、铁交情都是“斗”出来的,呵呵。
   也是王亮的随口鼓励,让我有了写这篇文字的冲动。
  
   二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适应了这个群体。我发现,人世里本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人坏人之分,没有绝对意义的讨厌,绝对可爱的人。只要你真诚、深入的了解了一个人的生存背景、性格、兴趣等的来龙去脉,你就会统统的喜欢、接受世上每一个人。最初的可爱或者讨厌都是那么的浮浅、不可信。
   我发现了这个可喜的变化。我和工友们的关系越发的好了。若当初,我会说出他们好多的缺点,甚至在我的观念里几乎把某一个、两个列入“黑名单”,有恨之入骨、永世不想往来的念头。
   可是,现在让我重新打量,让我痛痛快快写出他们种种缺陷、可厌可恨的地方,还真是难事。仿佛十五的月亮,圆满漂亮,没有缺痕和阴影。对于王亮、李杨,当初我是不看好的。这两个人我感觉性格太尖锐,极为不好相处。
   先说王亮吧。我第一感觉就像刺猬,不论谁靠近他,都会弄你个遍体鳞伤,他都会嗷嗷大叫,把你斥责得体无完肤——饭菜不可口了,谁动他的东西,拿他卫生纸了等等,问题多的让人不胜其烦。动不动摆出一副江湖痞子的架势:你找事不是?信不信我弄死你?——这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那面孔,那眼神,仿佛立马和你翻脸,拼个你死我活似地。
   我老觉得,他的脸孔就像六月天忽晴忽雨,一天翻脸无数。也许他天性是个不受窝囊气的人。我看不出他身上有一个人最基本的忍耐和度量。常常为某一句话不顺耳、不顺心就顷刻爆发。反正我感觉跟他说话处事如履薄冰,生怕枪走火似地,内心祈求安静、平和。
   我曾每每悲叹:常松啊常松,你咋弄个这玩意?
   刚开头,因为我技不如人,我常常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在一些小毛小节上忍让着他的猖狂霸道。我觉得伙伴们也像躲避瘟神一样尽量不和他发生争执。遇着他发火喊叫的时候,大伙都“嘿嘿”一笑了之。偶尔只有我和李杨爱和他较真、斗嘴。用常松的话说,他是我们的“杠神”,你们斗不过他的。
   后来我终于控制不住自己,在心里对自己说:我怕你个鸟!
   某一次我做饭。买的馍和平时一样多,可是那天可能大家伙都饿了的缘故,顷刻间馍吃完了。大家都没有说什么,只有他铁青着脸喊叫:今天谁买的馍?我想,这不废话吗?明知我做的饭,你说会是谁买的馍?我结结实实的回敬了他。那天我抱定要和他斗个鱼死网破,我也早想看看这个“霸王”骨子里到底有几斤几两?我决心要捅捅这个马蜂窝看他奈我何?
   我们“血雨腥风”的斗了好一阵。他的气焰不再嚣张。大家伙也极力劝阻。最后不欢而散。
   我也决定从此不再搭理他,也想自己不再有与人斗嘴的烦恼,渴望过一种安静的生活。
   可这是个“不长囊气”的家伙,麦秸火脾气——来得快、去的也急。风雨过后就像什么事没有发生一样,照样和你说话。可是我倔,不想搭理他。弄的他好几次尴尬无趣,我也于心不忍,不好意思再沉默,就公事公办勉强敷衍着他。
   中间我回家一趟。把在鲁山的一些鸡零狗碎的情感,还有常松写在QQ空间了。回来后。某次大家伙聚一起喝酒。我们彼此话都多起来了。尤其是我,防备已久的心门迅速解冻。我在欣赏王亮:他总是我们聚会里的“主角演员”——一贯如此。他总是人群里的兴奋剂,开心果,仿佛缺了他,气氛一定不会热烈、痛快似地。
   我发现这家伙还真有点江湖人的口才和见识。我突然喜欢他的“变脸”翻云覆雨,喜欢也理解他的所谓“江湖气”了。看他一高兴,就忘乎所以的忆起了当年,说他十四岁离家出走跟着马戏班闯天下,还会跳霹雳舞,说着说着就比划起来,看着还真是那么回事。街舞一类的灵动活泼我一向就极喜欢。我不由自主夸了他:你可以称得上“八百样”了,可以和赵本山、小沈阳什么的上春晚了。
   我夸人从来发自内心、直截了当。他看出我的真心,就更显得洋洋得意起来。后来当剩下我们俩的时候,也许是酒酣话多,似乎都意犹未尽,我像发现了人才似地极力赞赏他。谁知他说“你也不赖呀”。我说“何以见得”。他说“你的文章啊”——我惊异。我的文章他怎么知道?我们俩不论手机号码,还是QQ都不曾有过联系。他谎称在“附近人群”加我的。看了我写的鲁山、常松的东西。他问我什么学历?是大学还是中专?我说“你太高看我了,我是初中啊”。他一直不信。
   最后他说了让我很窃喜的话:你知道吗,我原来一直瞧不起你,把你只当个小工看待,自从看了你的文章后,我对你突然刮目相看了。他笑嘻嘻的仿佛带点央求似地口吻对我说:把我也写写吧。我说没问题,你等着吧,我把你发在网上,让你飞机上吹喇叭——名声远扬,呵呵。
   并且我们从此“约法三章”,以后不再斗嘴,和平相处。
  
   三
   还有李杨,我们也一直没有好好相处过。可能是性格差异吧,彼此都不喜欢对方。他唯独对彦军好。和王亮斗嘴归斗嘴,但还有点师徒关系似地烟来烟去。
   最近我发现李杨对我不再敌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猜想是有几次在住处、在常松面前我尽情歌唱,他也尽情附和,常常把他不很快乐的心也带动起来。有一次竟然动情的对我说:你唱吧,唱吧,我做你最忠实的粉丝。
   我终于发现了我们兴趣的默契之处。
   有时我俩在一起干活的时候,他常常显得沉默,不时的唉声叹气。当然有时也唱歌自娱解闷。我听常松说过他的身世。没了父亲,和母亲哥哥们一起生活。心灵深处肯定有许多别人不易理解的压抑和伤痛,在秘密、悄悄折磨着他。他偶尔跟我叹息:二十好几的人了,至今婚姻没有着落。我突然心生怜悯,想要安抚他。我对自己说:我不能再讨厌他,他也是人世里活得很苦、很不如意的孩子。
   他喜欢较真、抬杠。有时打个小小纸牌也会喊叫似地红脸动情。可是他是我们的“活字典”。在我们几个一起看书的时候,有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什么弄不清的典故,他总能给你一个完美答复。他一定是个博览群书的人。他语速很快,反应走路敏捷。七、八十年代的歌他几乎都有涉猎。这一点和我算是臭味相投。我们俩常常无意识地就唱到一块了。
   夜里被窝里手机阅读、搜歌,暗夜里屏光闪闪烁烁。他肯定是个网迷。他常常用网上流行的东西或者气息带入我们的谈话里。这一点他没有常松更现实。尽管常松也是下载歌曲、电影、钻被窝玩手机的“迷家”。
  
   四
   彦军虽然为人忠厚和善。可他是个“歌盲”,不爱与人交流,精神、感情世界简直就是沙漠一般荒芜尴尬,让我常常大扫其兴。我戏称他是“冷水大侠”。
   而我喜欢唱歌,喜欢与人交流。管他是什么职位、背景来历,甚至不计较熟悉陌生。只要顺眼,聊得开心我就会靠近他。这是我的天性。
   王亮某天对我说了一句动情的话,他说马上我们就要分别了,你会想我吗?我异常惊异——这么粗豪“野蛮”的人怎么,也会说出这么情意绵绵的话来?我当然不会泼他冷水。我笑嘻嘻的对他说:想,想的我吃睡不香,呵呵!
   他的表情变得肃穆沉静起来——这可不是往日的王亮。他有点忧郁的对我说,他有两个男孩,他要不停的奋斗打拼。还说村上的人常常讥笑他,他不愿呆在家里,喜欢在外漂泊。说腊月二十回家,来年初六就要出门打工。
   当时,我一下子就笑不出来了。我突然嗅到了一股浓浓彻骨的酸楚,嗅到了做一个芸芸众生微小一员的酸楚。一瞬间我觉得,人活着无聊极了。我一下子想到了我自己。
   我此次出来,原本为透一口气。因为我呆在家时间太久。“家”的概念、“家”的监狱早已把我蹂躏的死去活来。早已羡慕打工生涯里可爱的酸楚,可爱的漂泊,可爱的天南海北、背井离乡、居无定所、迎接着种种意想不到的新鲜人和新鲜事,那种流浪的感觉充满诱惑,充满刺激,引我无数次梦里天花乱坠的完美着、编织着……
   几乎忘却了年龄,忘却了家庭,忘却了种种世俗眼光、什么生存法则、“套路”。我也一下子明白了我为什么发狂的喜欢陌生人,发狂的想“逃”……陌生环境那是没有熟悉,没有束缚,没有旧眼光打量你,浑身释放出一个无羁本色的自己,仿佛久远的童真、青春又附身上。我的人生啊,只有在陌生在流浪里苏醒、破土。很久以来,我就是个那个千篇一律“生存套路”之外活着的人。
   我从来不觉得我的孩子气,我的做梦一样的狂想心态有什么不好不正常?我对许多人都说过我是个“混子”,不照路,自由散漫,我行我素。他们几个都说我是个不折不扣的老男孩。
   我何尝像王亮所言计划过来年打算?只要此刻快意轻松就好,干嘛想那么远?人生、人世永远是苦涩的、仓促的、不停的生老病死循环着的。不停的滚滚红尘喧闹着更替着。看不到起源,望不到终点。能够适时的、静心、陶醉的享受一次是一次。能够适时的纯粹的做一回“自己”,是最明智的选择。(这种感觉或者醒悟,你可以参看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说了一句经典难忘的话: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说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相信路上的机缘,喜欢路上的‘萍聚’。那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美味,你可曾好好把握和享受?其实我明明知道我的来年肯定也是个大大的未知数在等着我。
   哎呀,你这个王亮啊,你干嘛把你的酸楚把生存的酸楚点醒,让我沉睡在‘老男孩’心态,沉睡在盼望回家过年的梦中多好!
   我好奇怪。当初我像逃离监狱一样刻意离家漂泊。每当别人想家,以及贪恋家的种种好处和温暖我总深为不解。
   可是最近,临近过年的日子,我发现自己归心似箭。我渴望早日回家。我想我的小女儿,想我年迈的父母,想我可爱的电脑,想我胡言乱语的QQ、博客世界。
   这两天,下雪了。对于雪我是又爱又恨。爱她的浪漫,顷刻间美化了人间。如今望着雪,狂喜,但不热烈,似乎习以为常,尽管这是今冬第一场雪。仿佛本应如此,没有什么稀罕似地。假如人们不去幻想的话,她本身不会有什么诗情画意的。
   因为她带来了冰滑的路面,很可能让我回家受阻。我在对自己说:你咋不能等我回家再下?让我安安全全回家,呆在家里、呆在温馨的电脑或者被窝里静静的、或许飘来点诗意的心情欣赏你呢?
  

共 45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描写了工作在一个集体中的同事,也是朝夕相处的好友。分析了几个经常在一起的同事的性格特点,既有在一起时候的娱乐,也有在一起时候的针锋相对。通过日常工作中和交往中,性格的磨合,相互间的适应和感化,关系也日渐融洽,甚至难舍难分了。文章描写详尽,人物刻画细腻,虽然都是生活工作中的小细节,却展现了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所思所想。欣赏。【编辑:紫气东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气东方        2015-02-05 12:25:12
  欣赏作者的文笔和细腻的观察能力。问好。
紫</span>
      </div>
      
       <!--回复评论-->
      	      <div class=
回复1 楼        文友:逸潇        2015-02-05 19:33:22
  非常感谢编辑老师推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