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记忆中故乡的小年(散文)

精品 【雀巢】记忆中故乡的小年(散文)


作者:苏庸平 秀才,2451.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07发表时间:2015-02-07 11:07:50
摘要:唉,弹指一挥四十年,历历往事如风烟。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故乡的现在还和我记忆中的腊月二十三一样吗?我当年燃放的那棵桃树也许早就不在了吧?故乡的村庄里,腊月二十三那天,爆竹声还在京杭大运河的河岸上回响吗?那奔腾的河面上还荡起浪花吗?

按中国的传统民俗,农历腊月二十三这天叫做过“小年”,我还是到黑龙江来以后才懂得的。在我的故乡苏北,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叫做过“祭灶”。所谓“祭灶”,就是祭祀“灶王爷。”因为家家户户一年到头每天都要吃饭,吃饭就离不开锅碗瓢盆“灶王爷”。“灶王爷”对于一家人的生存起到了很大的贡献,所以,在一年即将到头的时候,要过年了,首先得给灶王爷放在首位,因此,就提前一个礼拜先给灶王爷过年——祭灶。
   我清楚的记得,在苏北,人们过祭灶也不全都是腊月二十三,关于哪一天过祭灶,苏北还有个民谚:“官三民四皇上二十五”。也就说,当官的人家是腊月二十三过祭灶,平民百姓人家是等到当官的人家都过完了祭灶,到了腊月二十四再过祭灶,皇族人家是腊月二十五过祭灶,说是帝王之家要等到全民都过了祭灶,把过年的物品都准备好了,皇上再代表普天下的民众去祭灶,让全国的人民都能在下一年里得到灶王爷的恩赐。在我家乡的诸多人家,有的人家是二十三过祭灶的,有的人家是二十四过祭灶的。我家是腊月二十三过祭灶,估计我家说不准祖上的哪一辈子哪个朝代有人做过官,不然怎么是二十三过祭灶呢?可是在家族的历史上却又没有确切的文字可考,我小时候就这个问题还常常纳闷,也因此问过我的祖母。我的祖母当时是我们家族里辈分最高、年龄最大的老人了。我不止一次的问:“奶奶,我们家祖上的哪一辈子做过官?做过多大的官?不然的话我们怎么也是腊月二十三过祭灶呢?”我的一连串的问话,祖母每次都是摸摸我的头,微笑着,最终也没有回答过。那时候,祖母已经年近九十的耄耋高龄了,双目失明,瘫痪在床,都是下代人侍候她。她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头脑清晰,也许因为她没有文化,我家族的祖上究竟有没有做过大官的,她也不一定能知道,她毕竟没有历史的概念。老人家虽说年纪大了,已经不能自理了,但床铺、衣服都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直到九十二岁那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中午,她老人家盍然一觉,与世长辞了。那一年,我十三岁。至于我家为什么腊月二十三过祭灶,直到现在便也没有人告诉过我,我也没再向家族中的任何一位长者询问过。
   我也曾暗暗地想过,或许我家的上辈子说不上哪个朝代有过什么人做过大官;姑且没有,也许有什么亲戚在哪个朝代做过大官,也或许我们家的祖辈有的人大概爱慕虚荣,自己没出息,也就死皮赖脸的跟着亲戚沾了光——腊月二十三过祭灶吧!可是到我只一辈子,已经确确实实地无法考证了。唉,家里不管是上代还是下代,有人做过官也罢,没有人做过官也罢,或者将来的下一代能不能做大官也罢,都不用去考证和设想了。即使是我的祖先有过做官的人,作为我,又有什么可以感到荣幸的呢!要是像现在这些做官的这样腐败透顶,我作为下代人或者上代人又有什么可以荣耀的呢?!那秦桧的后代都羞于姓秦,不也是个很发人深省的例子吗?我的祖上或者将来的下代要是真有个做大官的,还说不定是个清官昏官呢!真的要是在下一代或者下几代真的出了个做大官的人,那要是个贪官,被“反腐败”弄到牢狱里甚至杀头,遗臭万年是必然的。不管是做官也好,平民也罢,能在有生之年做一点对于社会有益的事就足矣。我倒是赞成“堂堂正正做官,清清白白做人”这句话。
   不过,我的父辈在解放前夕也真的曾经做过几天地方官,至于他做地方官的时候究竟有过什么好处我不知道,因为那个时候我还未来到人间,但是,我知道他就因为做过这个地方官自己一点好处也没捞着,解放后尤其是文革期间吃透了苦头不说,还让整个家族鸡犬不宁,弄得我们这一代受到了株连,那个年头,我们这些“狗崽子”出门在大街上走路,都要矮人一等,用当时的话说:“在树底下走路都要防止树叶子落下来砸坏了脑袋”,我的同龄人的命运都比我好,我那时简直就是被社会淘汰了的垃圾,不然怎么会离乡背井,抛弃了祖业,跑到这遥远的北国边陲呢!要不是邓小平先生力挽狂澜,我们这些被政治唾弃的人也许到现在也不会有出头之日!
   说远了,跑题了。还是回到过小年的话题上来吧。
   苏北我的故居就在京杭大运河的岸边,是个不大的四合院。腊月二十三这天,正好是离我家最近的那个集镇逢集。每年的这一天,我的父亲以及我故居的村庄里的乡亲们,都要到集镇上去购置年货了。接近年关的逢集叫做年集,有时候大人们也带着小孩子去赶年集,我就跟着父亲去赶过几次年集。腊月二十三这天,那集镇上的人熙熙攘攘,摩肩擦踵。记得父亲从集上回来,除了过年要用的一些必需品——油盐酱醋以外,还要给我买一本《黄历》,里面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八卦,有十二生肖属相,有什么吉凶忌日,有一些古老的小故事,有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小知识,有新年的春联,有一些关于过年的灯谜,那《黄历》就是我过年时抓紧要看完的一本书了。另外还会给我买一些鞭炮——那时候我们这些儿童们是没有什么玩具的,过年过节放几个炮仗玩玩,也就算这一年当中最大的乐趣了。
   腊月二十三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在堂屋的供桌东侧,贴上一张新买回来的铅印的灶王爷——大红纸上面用雕版印刷一个黑色的长胡子的财神图案。贴好以后,在灶王爷的两侧贴上一副对联,上联是:“上天言好事:”下联是:“下界保平安”。意思是,灶王爷在人间劳累了一年,这一天要走了,这一年里,他最能了解人世间的衣食温饱,最了解民情,这天要到天上去向天神汇报去了。所以,主人希望灶王爷到天神那里,一定要多多的说主人家的好话,不要说坏话,回来以后,要保佑主人家平安无事(这些都是我小时候祖母讲给我的)。过“祭灶”这天的中午,饭菜做好以后,全家人先不吃,开饭前,要把饭菜端到供桌上,点燃两支蜡烛,烧上一炷香,全家人跪在供桌前,磕头祷告,祷告的无外乎都是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之类的话。一家人给灶王爷磕完头,到大门外燃放一挂鞭炮后,才能开始吃饭。我家的每年腊月二十三中午吃饭前也是如此,全家人虔诚的跪在供桌前烧香祷告以后,我就拿着一挂鞭跑到大门外去燃放。我先把爆竹挂在门前的桃树的树杈上,手里拿着一根燃烧着的香,我把香伸过去点着了爆竹的导火索,然后立即躲开,随后那挂在桃树上的爆竹就噼里啪啦的响起来了,孩子们都远远的捂着耳朵侧着头斜着眼睛看着。每逢过祭灶这天中午的吃饭以前,家家户户燃放的鞭炮声在大运河的河岸上惊天动地的传响,河面上的航船上的艄公此时也会忘记了摇橹,停住了驶船的号子,侧耳向岸边了望,奔腾的京杭大运河的河水在响亮的爆竹声中荡起了浪花。过祭灶,对于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来说,也是一年中唯有的的一点乐趣。
   记得我十来岁时一年,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苏北的农村极其困苦,靠政府的救济粮过日子。那一年的腊月二十三,地方上的干部在中午吃饭前都要到家家户户去看看吃的什么饭。看到谁家这天要是能吃上上好的饭菜,甚至有白面馒头,白面饺子吃,过年后发放救济粮的时候可能会不给或少给。苏北过祭灶是要必须吃饼的,大多数人家吃不上白面饼,都是红薯面烙的饼。我家当时的生活还算是较为富裕的,中午时分,母亲把烙好的白面饼放到桌子上,一家人都坐在桌子前准备吃饭了。父亲让我到门前去放鞭炮,我刚把鞭炮挂在桃树杈上点响了,一个地方上的干部就走进了我的家门,直接进了厨房,我也跟着走了进去。然而,我却没有看到桌子上原来摆放的白面饼。我却很纳闷,等到那个干部走了,母亲才又悄悄地从灶门前把白面饼拿出来。我幼小的心里似乎懂了,母亲是怕被那个干部看到了,影响春天我家的救济粮啊!这年的祭灶我们家连一盘菜也没炒,没有什么可以祭祀灶王爷的,就在供桌上点了两支很细的红蜡烛,在香炉里点了一炷香,我和父亲跪在供桌前,我听到父亲说:灶王爷,今年年景不济,没有什么好东西献给你的,就给你磕一个头吧。还望你一定要“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呀!然后我也学着父亲给灶王爷磕了几个头,才回到厨房里去,全家人手里拿着一块白面饼,喝着母亲做的萝卜汤。就算是过了小年。这是我有生以来记忆最深的最艰苦最寒酸的一次过小年。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打破了那些旧俗,家乡过祭灶的习俗也荡然无存了。二十三这天,不管是富有的还是较为贫寒的人家,就是做两个家常菜,放一挂鞭了事。供桌上祭拜灶王爷的的事谁也不敢去做,那是“四旧”之一的“旧风俗”,必须彻底打破的,谁也不敢再想。后来我们举家北迁,远离了我的故乡。到黑龙江来这些年也没有见过谁家过过祭灶,更没有我的故乡那种古老的过祭灶的习俗,也看不到任何新的什么习俗;不过,腊月二十天,黑龙江的家家户户也都在这天过小年,都包饺子(我家不包饺子)吃,根本没有任何讲究的。中国之大,民族之多,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乡土民俗,各不相同,只有我家乡过祭灶的情景封存在我久远的记忆里。我有时候还很纳闷:故乡流传的“官三民四皇上二十五”过祭灶,黑龙江的家家户户都是二十三过,难道这黑龙江人的的祖上都是当官的不成?
   五年前的腊月二十三在黑龙江过的祭灶“小年”,当时我很凄凉,妻子卧病在床不能做饭,我被“逼上梁山”。不会做也不能不吃饭,可是也不会做什么特殊的,做了家常便饭:炖了一条三斤半的大鱼;用辣椒吵了一盘马肉;猪肘子、大白菜炖粉条;干豆腐炒青椒,还用黄瓜、猪耳朵、干豆腐丝、粉皮生拌了一个凉菜;外加一盘朝鲜族风味的小菜,也算是六个菜——六六大顺吧!
   中国之大,民俗众多,全国各地过小年“祭灶”的习俗也一定不尽相同。眼看着又要过“小年”了,我的那些朋友们,也许都在准备着过小年,你们的过小年准备好了吗?“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也在思念远方的亲戚,朋友!更思念我的故乡,大概故乡又恢复了过小年的旧俗了吧!
   今年的小年,我将在异乡和儿孙们一起度过,酒是什么味道,谁能知道?只有庸平我自己知道罢了!改一下李白的诗吧:“席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仰首望南天,举杯只一人”!
   唉,弹指一挥四十年,历历往事如风烟。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故乡的现在还和我记忆中的腊月二十三一样吗?我当年燃放的那棵桃树也许早就不在了吧?故乡的村庄里,腊月二十三那天,爆竹声还在京杭大运河的河岸上回响吗?那奔腾的河面上还荡起浪花吗?
   哦,我记忆中家乡的“小年”。
  
  
  

共 40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走遍天涯,最是故乡亲!”作者以朴实的语言回忆了故乡小年之景。风俗是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的人情特色,作者通过数十年前故乡小年风俗的详细描述,在对灶王爷祭拜的场景里,写出了旧时生活的贫穷清苦,亦写出了一家人收藏在清苦生活之下的浓厚的亲情。一段故乡小年的回味,从苏北故乡的灶王爷祭拜场里走到黑龙江的广袤丰硕土地中的饺子年里,淡淡苦涩的情绪,稍显无奈的语言,无不折射着历史的变迁,世事的沧桑,对故乡那难以割舍的情怀,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和缅怀。文字朴素,情绪浓郁。推荐阅读!编辑:垦荒者。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208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5-02-07 11:16:30
  浓浓的故乡情萦绕在苏老心头,感动着每一个读者。
回复1 楼        文友:苏庸平        2015-02-07 11:58:33
  大哥首先到访,理当敬酒,只因远在千里之外,只能敬礼了!小年的时候,你多饮一杯,就算是我敬你一杯了!谢谢!
2 楼        文友:苏庸平        2015-02-07 11:56:37
  感谢垦荒老弟辛苦编辑!寥寥几语就把文意概括出来,精当而又有深度,深为感谢!
用一颗真诚的心交天下真诚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 楼        文友:夏日清荷        2015-02-07 13:17:54
  看着苏老师写家乡的小年,似乎已经听到了那爆竹声声的喜庆呢!
   离乡游子心中的故乡,永远是温馨甜蜜,回味无穷的。好在那曾经岁月里的艰辛和无奈一去不复返,生活在如今的美好里,想必今年的小年又是另一番景致了吧!
小小职员,爱好摄影,喜欢写字
回复3 楼        文友:苏庸平        2015-02-07 14:41:37
  一转眼又有二十多年没有赶上在故乡过小年了,我想,现在生活好了,人们都很富裕,故乡的小年一定更好!谢谢清荷!
4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2-07 13:26:34
  本想发动一次以过年为主题的征文的,但考虑大家这阵子太累了,歇歇吧,结果,看到苏教授们的作品,浓烈的年味和浓郁的思乡之情在整个雀之巢氤氲着,竟觉得自己还是错了。
   弹指一挥四十年,历历往事不如烟——她还在作者文字的河面荡起浪花,一浪接着一浪。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4 楼        文友:苏庸平        2015-02-07 14:45:43
  是的啊!过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喜庆最有情结最盛典的节日,我们不管这一年有怎么样的收获、成功或者有什么不愉快,都会在过年的时候忘得一干二净,期盼的是新的一年里有新的希望!眼看着春节就到了,遥祝月楼社长阖家幸福,新的一年里我们的雀巢更有新面貌!
5 楼        文友:小泥儿        2015-02-07 13:40:53
  四十年不忘乡情,从小离开,花甲依旧情怀深重,你的文字留给我的是深深的感动,小年快乐,春节不远,真希望岁月的脚步慢一些。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回复5 楼        文友:苏庸平        2015-02-07 14:39:19
  是呀,二十多年前的冬天我回故乡去,正值春节,到家的那天是腊月二十二第二天又是小年,看到下一代的孩子们在村头放鞭炮,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童年,眼泪噙满了眼眶,但是那些放鞭炮的孩子都不认识我,我怅然想起了贺知章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唉!转眼间又二十年过去了,乡情依然如故!谢谢你的留言,很亲切!
6 楼        文友:浪子冰凌        2015-02-07 15:08:36
  为了寻找静,我们躁动不安,就像,我们背井离乡,只是为了回家。
在文字世界里,在自由与孤独之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国王。
回复6 楼        文友:苏庸平        2015-02-07 15:46:01
  谢谢您!我的朋友!谢谢你的阅读和留言!祝你新年愉快!
7 楼        文友:空中白雪        2015-02-08 04:17:30
  远离故乡的苏弟,血管里流淌这亲人的血,骨子里烙下了对故乡的眷念。故乡的亲人,故乡的情,故乡的习俗是他心中不朽的放歌。记忆中故乡的小年,文字朴实,描写细腻,情感真实。感动读者,引起共鸣。其中有些情景仿佛就在我的眼前。记得父亲在世时,年年不忘腊月二十三要把子女们叫回家,过一个讲究的小年。我也曾问过老人家,为什么邻居家二十四过小年,我们家二十三过小年?老人家的回答也是君三民四皇二五。于是就会听他说祖上有谁谁谁在朝廷里当过官。哎,如今再也找不回过小年的氛围了。
回复7 楼        文友:苏庸平        2015-02-08 07:38:37
  姐姐家也是二十三过小年啊!!其实我也认真地考究过,“官三民四皇上二十五”并非是真的,仅仅是民间的一种习俗而已。至于祖上真的做过什么大官,那真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华民族这种传统的民俗能够千百年地流淌在历史的长河里,每到腊月,家家户户都能把一家人聚在一起欢欢乐乐地准备着过春节。要说过年,进入腊月二十三就算是开始过年了,这也就像是西方的圣诞节一样,不是一天就过完了的。中国人只有过了元宵节了,这个年才算过完了。我走过了中国很多地方,大致都是如此。在此之际,遥祝姐姐春节愉快、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8 楼        文友:杨柳依        2015-02-08 11:40:35
  苏教授的文章,语言平实朴素,风格厚重沉稳,在沧桑世事的叙述中,饱含着浓浓的深情。
热爱文学和音乐
回复8 楼        文友:苏庸平        2015-02-08 14:32:39
  谢谢杨柳依依朋友的来访!你的文章很有力度,内容充实,文字简练而清秀,很有可读性!
9 楼        文友:落霞与天使齐飞        2015-02-09 11:23:00
  感谢苏庸平文友赐稿,您的此篇文章已被新雀之巢文学社团的微信公众账号选择推送给文友共赏,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账号“quezhichaorongshuxia”后在可“查看历史消息”中查看。
仁者乐山山如画,智者乐水水无涯,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
回复9 楼        文友:苏庸平        2015-02-09 14:33:53
  谢谢天使!祝你新年愉快!
10 楼        文友:孟宪莉        2015-02-13 15:56:16
  记忆中的小年,永生难忘,欣赏佳作,问候朋友!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