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朗读,让生活诗意栖息(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朗读,让生活诗意栖息(散文)


作者:一声轻叹 秀才,1593.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05发表时间:2015-02-14 22:55:51
摘要: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觉到:朗读,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让业余的读写生活充满情趣、让对孩子的教育多了温馨少了训教。朗读,让精神家园天空晴明,草长莺飞。朗读,让生活诗意栖息!

【荷塘】朗读,让生活诗意栖息(散文) 与赵介平老师相识,是在上海的一次学科带头人培训班上,那一节是朱震国老师做讲座,谈到语文课的朗读,随堂叫起一个学员来读《马说》,他字正腔圆、铿锵顿挫的朗读,赢得所有在场学员的热烈掌声。一篇文言文,竟可读出如此韵味,这让同为语文老师的我自叹弗如。这个声音富有磁性的老师与朱震国老师的讲座一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事隔四年,学校进行暑期培训,主题为“书香校园”建设送读下乡活动。赵介平老师与他带领的团队对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培训,范例引导、面对面交流、互动式实践,传播着朗读的魅力、朗读的力量、朗读的快乐!那神情并茂的朗读、绘声绘色的讲解,在传递一种情绪:我朗读着并幸福着!朗读着就可以幸福着!参加培训的老师被感染着、感动着,朗读的魅力如一朵朵花,粲然在人们的心房绽放,美丽且芬芳。
   说起来上次也不能算相识,因为这一次,我才把赵介平这个名字,与上次朗诵《马说》的人联系起来,也只在这次才面对面的讲了几句话,也只在这次,我得到《朗读的魅力——语文教师实用指南》这本书,一本厚厚的,有着海蓝色封面的书。
   与以往不同,从前我总是一旦得书非一口气读完不能罢休,这次是先识人后识书。所以,我就慢慢地读、细细地品。
   书名正题目为“朗读的魅力”,我想它更多的是让读者感受朗读读的魅力,而非仅仅为技法。然而,作者在此目的之下,也还是想通过自己的讲述,给渴求朗读提高的学习者一些具体的方法,给他们以一些实质性的帮助,而非空谈理论,所以,副题为“语文教师实用指南”。怀着这样的揣度,我开始细心阅读这本书。
   我是语文老师,打开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序《朗读的魅力首先应该在课堂》。序言从课堂谈起:林觉民的《与妻书》,因教师沉静动情的朗读,学生“都不约而同地低下了头,寂无人声的教室里响起一片唏嘘”竟至“放声哭泣”,这样的课堂不用太多的讲解,通过声音传达出一切。语文不正应该是这样的吗?曾无数次在朱震国、韩军、窦桂梅等名师的课堂上感受到朗读给课堂带来的生命力,无数地神往这样的课堂。而作者赵介平老师也谈到他自己多次以朗读为特色的课堂,在省内外甚至国家级的课堂比赛中获奖。语文课不正应该如此吗?语文原本就该有这种力量,它可以让人读得哭、读得笑,读得拍案而起、读得扼腕叹息。这正是语文课的魅力!这也正是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所无法企及的魅力!而能让语文课焕发这样的魅力,朗读应该是重要的一种方式。
   然而,我们现实的语文课堂却不尽如此。正如作者在序言当中所说:朗读之于语文教学,似乎仍处于“说起来重要,用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作为教师,我们何尝不知朗读的重要,但却也有说不出的苦衷。
   我所在的县方言浓重,虽说也努地运用普通话,但事实上,自己也长期处于方言的环境当中,老实说普通话已越来越不标准,对于课文的诵读也失却了应有信心,很多的时候只是读一读,或者运用多媒体来代替自己的朗读,即使也能起一些作用,但与教师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比起来还是逊色了很多。最主要的关于朗读的艺术,语文教师也属于求教无门,我就亲耳听到很多语文老师将《岳阳楼记》中的“其喜/洋洋者也”读作“其喜洋洋/者也”。从学校角度来说,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在课程改革的推进当中,学校重视教学设计,重视学生活动,可是如何提高主语文教师的朗读能力,学校做得真的很少。教师自己也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一技能,加上考试这块也难考量,慢慢也真的到了文到“读”时方恨羞。
   这本书在开篇并不以布道者的身份开始教大家各种朗读的技法。全书共十九章,分为上编、下编、中编和余编四个部分,体系上分为识、学、用三类。真正说到技巧的只有四章,从停连恰切、轻重得当、语气具体四个方面来指导。那么其它大篇幅是什么呢?我觉这也正是这种书的特点。所以,它并不只是一本系统讲授朗读技巧的书。这是我喜欢它的地方。
   上编识中有两章:一是说古道今看朗读,二是朗读究竟是什么。其中一个实例很让我感动。作者讲了一个故事,说是一次在农村培训的时候,一位方言较重的的教师问他:“像我这样的教师也能朗读吗?”我自己也曾有过这样顾虑,总觉得朗读一定得普通话标准,音色美的的人才可以做。至于自己,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朗读还是避而远之的好,不要献丑的好。但是作者对这个普通话水平测试还不到80分的教师说,为什么不能完全可以朗读?诚恳的交流,打消了那个老师的顾虑。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念出来。书中重点对“用普通话”与“有感情”入情入理地进行了独到的解释,娓娓道来,如话家长,听来有一种恍大悟之感。一些不问似乎知道,一问又茫然不知所从的问题,也在作者的叙述中一一明了。例如:朗读,读什么?在我看来,读什么?那当然就是读文中一个个的字词了呀,这个字词构成了句,一句一句地读出来就成了段,最后把每一段读完就是读完了一篇文章。难道不是吗?作者并不着否定或肯定你的观点,但他却巧妙地让你懂得:朗读,要读篇。然后加实例加以佐证,让你心悦诚服。
   中编朗读学,自然是跟作者学朗读的技巧了,但作者却是不紧不慢,先用了四个章节来谈“并不着急读出声”。读这一块内容,时不时地会有些碰撞到自己思想的东西,俯首即是。一些看似寻常的语言,却有着振聋发聩的力量。由此谈到诵读的统帅与灵魂,用实例来谈,让我们渐渐懂得“朗读目的的明确在于不断地深入作品,不断地推敲,不断地体味”、“朗读目的的明确,既有对作品的评价意义,也有对现实的认识意义经过深入作品。”、“经过深入作品,体味推敲,不断明确,朗读目的才能确定下来,这样确定下来的目的,是灵魂,是统帅。”
   看起来不谈技巧,但实质处处为提高技巧,这也是本书的精妙之处。例如“今天星期天”这一简单的句子,如何读出感情?呵呵,要我说呀,这样的句子怎么读都读不出感情,就一个简单的主谓句,无论如何讲究停顿、节奏、音调都读不出什么感情来的。作者不急,给出两个情境:
   其一,一个被学业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中学生,平时早起晚睡,疲劳至极,好容易到了星期天,学校又没安排补课,想睡懒觉,不料父母亲又早早叫起床——洗脸、吃饭、看书……该中学生眼也不睁,嘟哝一句:“今天星期天!”
   其二,一对小夫妻,平时各自忙自己的工作,难得一起逛逛街,好容易到了星期天,妻子提议上街逛逛,丈夫又想借星期天做点自己的事,妻子不高兴了,嘟哝一句:“今天星期天!”
   到这里无须多言,都能明白,“今天星期天”这个简单的句子,其实可以有丰富的情感在里面。在这个基础上谈朗读对作品的理解很重要,就比较容易了吧。这样说来,我忽然想到,我下载到的一些朗读音频,听上去的确是不令人满意,但人家的发音标准是无可厚非的,现在我明白了我感到的不满意,也许就是这些音频文件中的朗读者对作品理解不到位所致吧,他只是发音标准地读出来了。
   在中编中,作者还用了四章来从文体的角度谈如何读好,涉及到诗歌、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寓言、文言文、记叙文各种文体,使得阅读指导的方向位性与针对性更强。
   这本书还有一个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大量的实例,我觉得这些看得着,感受得到,甚至可以拿来在比较中一试效果的实例,于读者而言是最为实惠的。接下来请大家原谅我长篇累牍地列出所用的实例涉及到的课文:《生命,生命》、《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难忘的泼水节》、《诚实的孩子》、《瀑布》、《沁园春.雪》、《海上日出》、《念奴娇.赤壁怀古》、《风景谈》、《冰雪之劫:赞歌与颂歌》等等。
   这些实例有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也有一些课外名家名篇,从选用的角度来,有完整课时案例,有某几段的分析,还有个别的例子在文中多次出现反复运用。这些例子诗歌、小说、散文、寓言、文言文、记叙文各种文体。从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的良苦用心。
   我们在教学中似乎也一直在强调,甚至教学中也有着范读、个读、齐读、自由读等关于读的环节,教学设计中也在着初读再读三读之类的体现。然而,似乎总是觉得朗诵与我们的实际教学作用不是那么很大似的。书中这些范例,给我们捅破了这一层窗户纸,让我们看到朗读通向语文教学的阳光大道。
   例如,毛泽东《沁园春.雪》,其中一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如何读,先理解北国指的是哪里,有多大?然后是千里万里的关系,和这两句的实际意义,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当理解到位的时候,再读“北国”“千里”“万里”就读出些味道来了。还有“冰封”的静态与“雪飘”的动态之不同,如何用声音表现“封”与“飘”。一首《沁园春.雪》读出形象感、空间感、运动觉、对比感、递进感、总括感、并列感、精神的无比自由感等等,从“略输”、“稍逊”、“只识”的口气变化和“欲与天”比的豪情,到“俱往”“还看”的对比。不难明白,我们理解到位了,即使我们的普通话那么标准,也是可以读好的(当然,把普通话练标准那是最好)。照这样的思路走下去,学生不仅读得好,而且自然读得懂,还用我们老师那样费力的讲来讲去吗?这种体验式的朗读,带给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精神愉悦,这才是我们想要的、学生喜欢的语文课。
   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先谈“大江东去,浪淘尽。”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揣度作者的情感,进而用声音来表现。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调动想象,构成画面。一次一次的读,一次一次的体味,终于呼之可出。深入到作品的内里深入到作者的思想深处。在这样的课堂上,作者的思想,学生的思想,老师的思想,在激荡、碰撞、融合,这才是语文课散发出的浓浓的语文味儿!
   还有《散步》中的“又熬过一个冬天”,着眼点在“熬”还是“又”,这篇散文的思想是体现亲情还是尊老爱幼还是生命,引发阅读者们深思,在这样的引导下,去读去思去体味,最后顿悟释然心神领会。如果,把这种方法带进我们的语文课堂,那会一番怎样的天地!
   抱歉,我又说得多了。但我真的是忍不住。我还想说的是,这些朗读的东西,不仅仅丰盈着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我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用这样的思路来朗读那些我曾读过的诗文,用这样的方法来朗读我曾写下的东西,竟意外地感受到另一种美,另一种情致,别样的味道。我又作为一名家长,在《朗读的魅力》引导下,试着与孩子一起朗读他所学的课文以及一些课外的读物,用声音带孩子徜徉在文字的鸟语花香里。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觉到:朗读,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让业余的读写生活充满情趣,让对孩子的教育多了温馨少了训教。朗读,让精神家园天空晴明,草长莺飞;朗读,让生活诗意栖息!
   我深感拙劣的笔不足以解读尽《朗读的魅力》之精妙,更忧自己的妄言曲解了其书之功效。真诚地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够拥有此书,更希望这本书如一粒种子,让朗读在你我他、在越来越多人的热爱中,清新盛开芬芳一路!
   ......

共 43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介绍课堂朗读教学的散文,朗读,让生活诗意栖息,这又超越了教学范畴,因为朗读的好也是一种陶冶,一种享受。散文介绍了《朗读的魅力》一书,以及自己对本书的推崇与狂热。课堂的朗读的确是语文课的一大趣味亮点,先声夺人,以声感人。语文学的不仅仅是一篇篇文字,文字是语言的载体,语言是情感的载体。人类的语言是美的,智慧的,人文的。一篇篇文,不能说每个字认识就会读,要再现语言之美,要读出感情,读出感动,感动别人,也感动自己。所以,不仅是教学,不仅是学生,普通读书的读者都应该热爱朗读,学会朗读。可以说,朗读让课堂更有魅力,让阅读更有深度,让生活更有诗意。散文情感倾向明确,话题值得提倡,有益的好散文,推荐共赏!!【编辑:陕西派】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陕西派        2015-02-14 23:00:07
  教学是一门大学问,而语文朗读教学也是一门学问。
2 楼        文友:陕西派        2015-02-14 23:04:19
  不朗读,人的大脑就会越来越笨。
回复2 楼        文友:一声轻叹        2015-02-15 19:30:38
  朗读让生活诗意栖息么,呵呵。
3 楼        文友:陕西派        2015-02-14 23:06:12
  感谢赐稿,祝写文愉快,佳作连连。春节快乐。
回复3 楼        文友:一声轻叹        2015-02-15 19:29:44
  感谢陕西派的采用与辛苦编辑,你精美的编者按给拙文增色添彩,感谢你。深入而细致地进行解读和诠释,“朗读让课堂更有魅力,让阅读更有深度,让生活更有诗意”这样的观点很精辟,值得思索与学习。再次感谢~
4 楼        文友:天龙        2015-02-15 02:19:16
  好一篇充满智慧、给人启迪的精彩评论性散文,值得细细品茗!!
回复4 楼        文友:一声轻叹        2015-02-15 19:32:04
  感谢天龙社长的谬赞,惭愧得很。水平有限,写得不好,社长见笑了。
5 楼        文友:鱼在游        2015-02-15 02:49:33
  一声轻叹老师真是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好老师!问好!!!
回复5 楼        文友:一声轻叹        2015-02-15 19:33:16
  惭愧,惭愧,谢谢鱼在游来访,对于朗诵的确是喜欢。
6 楼        文友:天龙        2015-02-15 03:56:06
  好一篇见解独特、令人启迪的精彩解析散文,值得细细品味!!
回复6 楼        文友:一声轻叹        2015-02-15 19:34:14
  再次感谢社长光临,给你捧茶了~
7 楼        文友:鹿明文        2015-02-15 06:48:38
  老朋友一天一篇美文往出晒,不过年了?而且一篇篇都是.这么有深度、富哲理、受启迪的好文。收手吧,过完年精彩继续!
回复7 楼        文友:一声轻叹        2015-02-15 19:35:28
  哪里呀,我这也是练笔了么,你们个个出手就是精品,我也得好好练习了呀。祝新春快乐!
8 楼        文友:晨爱        2015-02-15 08:59:11
  “朗读,让生活诗意栖息”,好见解!朗读,才能让学生记得牢,理解得深。欣赏、学习美文!问好老师,新年快乐!
晨爱
回复8 楼        文友:一声轻叹        2015-02-15 19:36:58
  谢谢晨爱的点评,朗读在语文教学当中在解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是我自己朗诵的水平也不是很高,所以非常急切地想要学习呢。
9 楼        文友:蔺忙珠        2015-02-15 15:58:50
  见解深刻独到,欣赏轻叹老师美文,问好老师,新春愉快,事事顺心,美丽常在!
回复9 楼        文友:一声轻叹        2015-02-15 19:38:17
  谢谢忙珠,你的文笔才是让我钦佩羡慕与学习的呢。
10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5-02-15 21:24:35
  有诗意的生活才让人感到值得阅读。拜读妹妹的诗作后,大受启发。问好!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