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雀巢】从禁放鞭炮想到的(随笔)

编辑推荐 【雀巢】从禁放鞭炮想到的(随笔)


作者:苏庸平 秀才,2451.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15发表时间:2015-02-17 11:20:58

【雀巢】从禁放鞭炮想到的(随笔) 眼看着又要过春节了,虽然国家提倡过文明的节日,尤其是为了节日的安全和控制环境污染,除了规定的时间和指定的地点以外,其余的时间和地点都要禁止燃放鞭炮。尽管这样,小年那天,偶尔也还能够听到稀零八落的鞭炮声。
   我不禁想起了我小时候过年的情景。小时候,文化生活枯燥,乡村里,过年的时候想看一场大戏都只能是个奢望。那时候连个收音机都是稀罕物,更不用说看电视,玩电脑了。过年的时候,给小孩子买几挂鞭炮,过小年、除夕夜,大年初一,初五、十五分别放一挂鞭,一群孩子在鞭炮声中看着谁家的鞭炮燃放的时间长,响声大,这就是孩子们过年的全部内容了。偶尔有别的村庄组织的“跑旱船”的队伍,敲着锣鼓家伙来到村里,村里的干部拿出一挂鞭来,燃放迎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把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聚来看热闹也就是当时农村过年的做快活的日子了。
   可是现在,文化生活极其丰富多彩,放鞭炮已经不再是什么热闹的事了。况且现在的鞭炮与过去的鞭炮不同,不仅是花样繁多,而且爆炸的威力也有了巨大变化,每年因为燃放鞭炮、烟花引起的火灾和伤亡已经提醒人们,燃放鞭炮有很大的不安全因素。基于安全起见,我家已经很多年不买鞭炮了。小孙子看到别人家放鞭炮,无动于衷,他专心玩自己的电脑;外面的鞭炮烟花对他来说没有一点吸引力,外面爆竹声声,他在电脑前玩自己的游戏,似乎没有听见一样。
   其实,过年放鞭炮主要是为了增加过年的气氛,让年味更浓一些,或者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没有更丰富的文化生活的一种娱乐方式。过年是中华民族喜庆的节日,倘若因为放鞭炮让孩子受伤了,或者引起火灾,确实破坏了过年的美好气氛,这几年环境由诸多因素遭到了破坏,空气中的AQI的等级逐渐下降,严重影响着人们生存空闲的质量,国家禁燃鞭炮无疑是一件好事。
   但是,过年放鞭炮,在我国是有着久远的历史的。也有很多古老的传说。
   爆竹,民间又称之为“爆仗”“花鞭”或“响鞭”等。每逢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会出来燃放爆竹。大街小巷,爆竹声声,映衬着人们的笑脸,使得节日的气氛也格外的浓烈。
   年夜饭前人们喜欢放一通爆竹,俗称“闭门炮仗”;到了子时,人们以猛烈的爆竹声来驱逐鬼怪,迎接新年;正月初一开门又是一通爆竹,称作“开门炮仗”,放三枚叫“连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禄、寿、喜”,放六枚叫“六六大顺”,放一串百枚小鞭炮叫做“百子爆”,让炸碎的鞭炮纸屑覆盖自家的门口,则被称作“满地金钱”。
   爆竹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古代,它是禳鬼的镇物,燃放爆竹,就可以驱除鬼怪。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在海底,但是每到除夕,就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就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有一年的除夕,人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他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進村子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浑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其中一件就是燃放爆竹。以后,每年这个时候,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燃放爆竹。这个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而燃放爆竹也成为过年的重要习俗。
   史料也记载了一个类似的说法。西汉东方朔在《神异经》中说西方的深山中,有一种长尺余的鬼怪,名“山魈”。它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它,人们才可得到吉利平安。据说山魈怕火、怕响声,于是人们就想出对付的办法,那就是把竹筒放到火堆里烧,让燃烧时竹节发出毕剥毕剥的声音,来吓跑山魈。这大概是最早有迹可查的制作爆竹的方法。
   六朝时,人们在过年燃放爆竹就已形成了习俗。南朝梁代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史记》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恶鬼。”这是后来“开门炮仗”的由来。
   唐朝初年曾爆发瘟疫,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后称为“爆竿”。火药发明并被广泛应用后,在宋朝,爆竹改用纸头筒扎火药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来点放,当时称为“编炮”(即鞭炮)。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从唐宋开始,燃放爆竹成为各地的习俗。后来,燃放爆竹不再单是过年时为了驱鬼辟邪,而且在喜庆时也可以燃放。
   传说也罢,传统也好,随着人类的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放鞭炮的习俗将会逐渐淡化,也许不久的将来会消失,被另一种更加文明更加喜庆的实物所替代。不过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有着渊源文化传统的古国,一个洋洋十几亿人口五六十个民族组成的这样一个巨大的国度,要想彻底把不文明的旧习俗一下子全部清除,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燃放烟花爆竹是古老的习俗,也是不文明的习俗,这并非属于非文化物质遗产,也并不是古老的传统习俗不能清除的问题。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过春节的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在除夕夜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而且各省市的电视台也都准备了丰富多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春节联欢晚会,人们的春节文化生活就绝不仅仅是放鞭炮了。不过,尽管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很丰富,人们过大年的旧习俗却没有多少大的改变,大年夜守岁是必然的,子夜时分,点燃一挂鞭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吃一顿年夜饭,就在爆竹声中从旧的一年走到新的一年里来了,似乎新的一年,带着新的喜讯踏着爆竹声来到了人间,全世界的华人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也都在庆贺这个日子,鞭炮声在地球上有华人的地方鸣响着,这样的传统在占世界四分之一的华人中何时能真正的取消呢?不燃放鞭炮真是一件难事。也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另外,全世界各个国家,在盛大节日和盛大的事件的时候也往往会燃放烟花,哪铺天盖地的烟花是否也会污染空气?再说,如果放鞭炮和烟花对于安全和把环境有严重的破坏,影响人类的生存质量,那么国家为什么不禁止生产呢?铲除爆竹烟花的生产才是禁止燃放的正确途径,不是禁止燃放的问题,如果没有了烟花爆竹,人们就是想燃放也无可奈何。
  
  

共 27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适时令的随想,表达了作者一份社会责任心。文章从禁放鞭炮想起,想到了燃放鞭炮的历史渊源,历史沿袭,想到了燃放鞭炮所表达的人们的期盼和愿望。一种习俗往往是一个民族的风俗的凝聚,是传统的,也应该是发展的。作者在文章里又想象展望了燃放鞭炮的未来“命运”,看出了作者历史的唯物的发展的眼光。随想不是随便想想,而是随着事物的发展规律的测想。推荐阅读。编辑:邵魁先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苏庸平        2015-02-17 11:27:37
  感谢邵魁先生在这春节即将到来的时候,编辑我的文章!辛苦了!献茶!并祝你健康长寿!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
用一颗真诚的心交天下真诚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 楼        文友:杨柳依        2015-02-17 14:57:28
  一下子就禁止生产烟花,恐怕比较难。就像明明知道吸烟危害健康,但还要生产香烟一样。
热爱文学和音乐
回复2 楼        文友:苏庸平        2015-02-17 15:34:20
  对呀,国家一边禁止燃放,一边有支持爆竹烟花企业的生产,以此获得更多的税收,与禁烟是一个道理,这绝不是明智之举!谢谢杨柳妹妹的到访!祝你春节快乐!阖家幸福!
3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2-17 16:41:20
  我是无法想象,不放鞭炮还是过年吗?沉寂的年三十跟平时又有何区别?但是,看到那么多人被炸伤,北京的空气再次被污染,心里也有许多不安。我主张,还是选择限放吧,确保鞭炮的品质感,让大家过一个欢乐祥和安全的大年!
   苏教授赶在春节前投放此稿,确如邵魁老师所言,应了时令,且文采飞扬,虽对放鞭炮持否定态度,依然可以强烈感受到年味儿渐浓的热浪滚滚而来。
   月楼给苏教授拜早年啦!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3 楼        文友:苏庸平        2015-02-17 17:12:23
  感谢社长在旅途中阅读此文!你的很负责任的留言很有分量!谢谢!
4 楼        文友:杨柳依        2015-02-18 00:12:05
  苏教授辛苦了。杨柳提前给您拜年,祝您身体安康,事事顺利,羊年喜气洋洋!
热爱文学和音乐
回复4 楼        文友:苏庸平        2015-02-18 07:43:30
  啊呀呀!杨柳子夜时分还没休息!谢谢!祝你新年快乐!
5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5-02-18 10:56:05
  今天是除夕,新春马上到来,祝你在新的一年里,体健文丰,心想事成! 老树拜年了!
男人的力量原夲就不是来自肉体,而是他的精神和思想的外化与延伸而已。
回复5 楼        文友:苏庸平        2015-02-18 11:32:33
  谢谢老树主编!让我用八百里燕山的浓浓春意去点燃你新春的灯笼!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