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梧桐】霜叶红于二月花(评论)

精品 【梧桐】霜叶红于二月花(评论) ——浅说《晚秋》的现代主义艺术手法


作者:晚霞晓文 进士,6591.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201发表时间:2015-02-22 19:54:13
摘要:按照文艺创作理论的原则,一部文学作品所采用的艺术是手法是需要根据作品思想内容的需要而决定的。依据这一原则看江南铁鹰的小说《晚秋》,从表现手法到结构布局,从情节安排到人物性格塑造等方面考察,都明显地带有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在通常的情况下,写文学评论,如果不了解某位作家所采用的某种表现手法的思想特征,也就很难准确把握这类作品的艺术性特征,就象不了解火药的特性就看不出焰火绽放的特色一样。

【梧桐】霜叶红于二月花(评论) 初看江南铁鹰的小说《晚秋》过后,作品中的女主“晚秋”的形象就一直萦绕于怀,如鲠在喉。作品于2014年11月被江山推为绝品,我再看小说《晚秋》,当时正是“晚秋”过后,突然想到其时枫林似火,层林尽染的景色,以为作者将题目作《晚秋》颇具深意。于是,思绪被触动,觉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与此时心境相应,与文也相符,便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个标题,几番琢磨,就写出以下文字,以释不吐不快之怀。
   按照文艺创作理论的原则,一部文学作品所采用的艺术是手法是根据作品思想内容表达的需要而决定的。依据这一原则看江南铁鹰的小说《晚秋》,无论是从情节安排到人物性格塑造,还是从表现手法到结构布局等方面考察,都明显地带有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在通常的情况下,写文学评论,如果不了解某位作家所采用的某种表现手法的思想特征,也就很难准确把握这类作品的艺术性特征,就象不了解火药的特性就看不出焰火绽放的特色一样。为此,我们有必要对现代主义文学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且说现代主义文学
   1.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又叫“表现主义文学”,是欧美一些国家20世纪初至30年代盛行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这类作品中的人物都往往是不同现实生活里的变形或变态,故事情节往往弥漫着荒诞不经的色彩,充满着梦幻童话般的氛围。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是一个异化了的现代人的象征。作品一反再现生活的真实的传统,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环境对人生的压抑,凸显人性的扭曲。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虽然是扭曲、错位,甚至散乱的,故事情节虽然荒诞不经,但思想蕴含却是很深的。
   2.江南铁鹰小说《晚秋》中的现代主义手法。作者借用现代主义这一手法,以20世纪70年代中国动荡时期为背景,以主人公“晚秋”的命运发展为线索,以浔阳镇人几十年的生活情态为题材,表现坚贞爱情,真挚亲情,一衣带水,两岸一家亲,骨肉不离分的重大主题。深刻地揭示了在那个人性被扭曲,黑白被颠倒,是非被混淆,人们话语权以及爱的权利被无端地剥夺的时代,人们为了表达真性情,传递真情感的信息,迫于时代的非常压迫,人被迫异化为街灯这一深刻的哲学内涵。
   下面,就江南铁鹰小说《晚秋》的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做一点肤浅的探讨。
  
   二、情节离奇而不离谱
   《晚秋》之所以被推崇,以我之见,是因为它以全新的视角,匠心独运地设计了一个个离奇的情节,并且巧用街灯,突破窠臼,不落俗套,让一盏窗外的路灯,从第三人的角度观察人物,剖析社会,抒发情感。其独特之处可以见证如下:
   1.避实就虚,移花接木
   在这方面,作者采用逆向思维,打破惯例,将人异化,象征性地寄托于街灯,以此见证主人公几十年的峥嵘岁月。
   如“街灯隐隐约约看见一个十分熟悉的人影。它已经在6号对面的街边上站了30年……”“从晚秋新婚第三天的黄昏开始,她每天都会呆呆坐在这个窗户下面,静静期待、期待新婚的丈夫归来,这样一等就是30年。”晚秋30年的风雨人生,街灯全都知根知底。
   按常理,具有人的感官,并且能够表达所见物象,感知人情世故的,到目前为止,可能只有“地球人”才具有这一功能。而作者却采用移花接木的手段,将这一特异功能赋予了街灯,让街灯有了灵性。这一情节,从表象看,是荒诞无稽的,而在那个人性被扭曲的年代,“爱”被定义为“小资情调”,男女“恋爱”成了人类的原罪,异性相见被认为是授受不亲。因此,要近距离目睹女主几十年的风雨岁月,只有托付与街灯,才不会被“革命”。在这个意义上说,街灯这一意象是那个时代典型化的产物。在那个非常时期,这也许是唯一能接近女主的“人物”,这是最高明的窥测女主的视角,也是最适宜的表现手法。
   2.街灯的定位
   “街灯”这一意象是作者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闪光点,是全文的第二主角,全篇因街灯这一意象而锦上添花。具体体现在:
   1)情节靠街灯推动发展
   我将《晚秋》从头至尾梳理了一下,全文有25处出现过“街灯”的“身影”。
   比如文中从女主第一次出场“街灯隐隐约约看见一个十分熟悉的人影”起,一直到故事结束的第二十五次“街灯也焕发了青春,天天看着对面6号里的人们幸福地生活着……”
   文中只要主人公一出场,街灯就出现在女主的视线里,或者女主一出现,街灯的眼里就有女主的身影。街灯与女主唇齿相依,女主的喜怒哀乐,行为举止都与街灯休戚与共。对于小说情节,街灯为文章穿针引线,过度照应;对于女主,街灯为其彰显清白,愤愤不平。从全文结构的角度考察,可以说,全文情节的发展,街灯功不可没。我们有理由说,没有街灯,小说难以结构成文;没有街灯,情节难以向前推进;没有街灯,就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甚至没有《晚秋》这篇精彩的小说。
   2)人物靠街灯鲜明、丰满
   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考察,我们可以看到:a.女主与丈夫肖罗河结为伉俪的婚礼到肖罗河随军败走台湾的30年;B.女主矢志不移为之坚贞守节望眼欲穿,写一大箱子情书倾吐爱情;c.在大动乱中的屈辱人生;d.遇到钱尚宇的十几年感情纠葛;e.80年代义子肖中华回乡寻根等情节。这其中的情节的安排,每一个细节的布置,都因为有街灯的见证。正因为有街灯的见证,女主的节操才可以令人信服;女主的守节才可以感天动地;女主的屈辱经历才能触动人心;女主与钱尚宇之间才可以免除男女授受不亲之嫌;以致于最后肖中华回故里的大结局才能圆满。在这个层面上说,女主的形象正是借助于街灯的作用或者烘托,才得以光彩照人,耀然纸上。
   3)戏剧冲突靠街灯推向高潮
   从作品的结构考察,街灯有助于作品的戏剧冲突。通过街灯:a.人们了解了女主的身世;B.本来将终身托付于军官肖罗河便可以从一而终了,结果国军败绩,肖罗河败走,夫妻劳燕分飞;c.好不容易盼到解放,当上了人民教师,结果遭遇“大动乱”;d.在苦苦挣扎之中,咬牙坚持便迎来“拨乱反正”的时来运转;e.恢复自由,政治上大解放之时,义子从台湾归来完成大团圆。女主的这些坎坷经历,结构上这些跌宕起伏,戏剧冲突都是通过街灯的作用才得以实现的。
   4)主题靠街灯得以深化
   作者精心设计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街灯”,这从手法上说是创新,但从深刻的思想性这一层面讲,完全是出于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试想,在那个非常的年代,思想被禁锢,言论被限制,人性被扼杀,感情被压抑,人权被剥夺……人们的思想要交流,情感要表达,人与人要交往,社会活动要参与……在人们的这些基本的社会活动和社会需求完全被禁止的情况下,也许只有让希望寄托于“物”,让“物”,“街灯”来参与社会活动,或许“街灯”就是异化为了的“我”,以此来代“我”抒发情感,代“我”传达七情六欲。因为街灯无罪,街灯无忌。于是,街灯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在文中见证了主人公30年的人生风雨。这样就可以突破时局、时空、政治、人伦等限制,真实地展现人物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在这个意义上说,街灯观物、阅人、表情达意等细节虽然离奇,但它是迫于时局,出于表达之需,便是合乎情理,离奇而不离谱的神来之笔。
  
   三.以无情写有情
   以无情写有情,是《晚秋》的又一特色。作品中,作者安排了“街灯”十余次次对女主动情的细节。这些个细节,看似无稽之谈,却体现了作者匠心独造。下面我们随意举几处来看看作品中“街灯”的“情怀”。
   1)“它可能需要先弄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一盏街灯,能不能去爱一个女人。为了这件事儿,它曾经和始终支持着自己的街灯杆子,做过几次深刻的讨论,结论挺明确,如果街灯杆不支持它,怎么也不会托了它30年。”如前所述,这街灯是一个异化的“人”,街灯这第一次的探讨,看似不知所云,其实,作者是用的象征手法,“结论挺明确,如果街灯杆不支持它,怎么也不会托了它30年。”这象征女主的爱情是有坚实的基础的,托它30年的灯杆暗喻主人公的爱情基础深厚,牢不可破。
   2)“因为爱,街灯关心着晚秋整整30年来的一切喜怒哀乐。”在这里,街灯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物”,浓烈的感情已经抑制不住而直抒胸臆,完全是一个知情懂爱的“人”了。30年如一日,“关心着晚秋整整30年来的一切喜怒哀乐。”
   3)“街灯义愤填膺,却又无能为力。”这里,人格化的街灯义愤填膺,怒火中燃,却又无能为力。这哪是街灯?完全是血气方刚的伟丈夫之举!
   4)“街灯看着好心痛。”伟丈夫也有心痛之时,爱在心里,痛在心头……
   5)“这段对话听得街灯想哭,可街灯哭也没有眼泪可流,最多只能眨眨眼睛。”是啊,石头也会开花,铁人也会落泪。真情所在,感人至深。
   6)“灯觉得自己在拼命晃,快站不住了。”喜从天降,美好的结局,太出乎意外,街灯也禁不住激情奔涌。像这样的描写,在文中一共有12处之多。当读到街灯的这些动情之处,不得不让人心旌摇曳,泪眼婆娑。不禁让人联想到“无声胜有声”这个词。在这里,作者的神来之笔就在于,以无情的街灯象征有情人:肖罗河、钱尚宇等有情有义的男人。同时,也以此反衬女主晚秋终始不渝,至死靡它的坚贞高尚的情怀。
   此物虽无灵,情真也相思。作者这种以无情之物情溢于怀,让无性灵之物极具性灵,让无情动真情,产生的却是无情胜有情的艺术效果。让人禁不住产生出一种“街灯不是无情物,伫立红尘也生情”的感叹,使艺术效果倍增,产生出以一当十的艺术张力。
  
   四、《晚秋》的艺术特征
   1.卡夫卡曾说过:"不断运动的生活纽带把我们拖向某个地方,至于拖向哪里,我们自己是不得而知的。我们就像物品,物件,而不像活人。”作者深动地描写了动乱时期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疯狂,变态等社会现象。在那个动荡年代,混乱的思维方式操纵了“人”,把"人"变成“物”的奴隶,使人最终也变成了"物",或者说"非人"。
   2.这种“异化”是那个特殊年代普遍的社会现象。江南铁鹰的《晚秋》则把这种普遍的现象通过街灯拟人化这种独特的方式典型化了。作者描写的“街灯”在“红色风暴”的压迫下从灯变成"人",并且具有“人性”,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荒诞无稽的,但是,通过“异化”这样的象征手法,揭示的正是在那个人性被扼杀而为异化的、统治人的力量同人相对立,妖魔化的思想操纵着人,把人变成盲从的奴隶。人成了不能支配自己命运的奴隶,只能是人云亦云的工具,也就是无爱的"非人"了。受制于他人的"非人"和其他动物有什么两样?这样说来,通过街灯传递“爱情”的信息也很自然了。
   3.作者把那个特殊年代的社会现象升华为生活的哲理,而这“升华”即把《晚秋》艺术大堂中的两块“砖石”,现象和虚拟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高雅为平凡,把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情节安置在最平淡无奇的日常所见之中,让荒诞无稽与入情入理、虚幻与现实这两类对立的因素结合成一个整体,展现出一幅童话般的,非现实的、是是而非的现实中处处可以见的生活真实。正因为作者具有高超的技法,才独辟蹊径,把虚幻的离奇,荒诞无经的现象和现实的本质真实结合起来,就构成了江南铁鹰的绝品小说最独特的亮点。这就是《晚秋》根本的艺术张力,也即是江南铁鹰小说特色的核心所在。

共 456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品以现代主义文学的文艺理论为指导,对江南铁鹰的小说《晚秋》进行了深入的研读,提纲挈领似的将原著的艺术手法进行了梳理、解析、归纳,重点扣住作品运用的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的特征,以及原著作者开拓创新的写作技巧,尤其是作者把那个特殊年代的社会现象以“异化”的手段升华为生活的哲理,把虚幻离奇,荒诞无经的现象和现实的本质真实结合起来,构成了江南铁鹰的绝品小说最独特的亮点展示给读者。最近,梧桐社团有好些个作者在尝试用这种手法进行创作,相信此文对读者了解现代主义特点,以及习作者运用此种手段创作,应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欣赏朋友的优美文字,梧桐文苑欢迎您继续赐稿支持。倾情推荐广大读者朋友欣赏。【编辑:彩石桥畔】【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237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彩石桥畔        2015-02-22 19:55:43
  深入的研读,提纲挈领;精辟理论,值得学习;社长的评论很有借鉴意义。
回复1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5-02-23 06:57:59
  谢谢彩石辛苦编按,精彩评点。奉茶,问好,祝愉快!
2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5-02-22 20:40:51
  深受感动地读到了晚霞为铁鹰那篇《晚秋》所写的赏析。写得非常深刻,剖析十分到位。晚霞的赏析切入点并不是晚秋而是街灯,这恐怕只有晚霞才想得到,看得到这“街灯”才是文眼所在。既然晚霞已经看出来了,铁鹰不妨和盘托出。这部小说最初构思时的题目就是“街灯”,直到发文最后一刻,我才改成了“晚秋”。为什么要改,第一“晚秋”更具有小说特质的诗情画意,而“街灯”用做标题,会破坏了我刻意要隐去的那种“异化”甚至可能会造成抢戏的效果。毕竟所有喜怒哀乐还是晚秋。第二,晚秋另有一种表意,就是晚秋尽管已近冬,同样会有美好未来。来暗示晚秋会有幸福晚年。我不能不承认,晚霞切入非常精准,铁鹰的确只有利用街灯的特殊性,才能完成整篇小说的情节布局和人物塑造的需要。
回复2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5-02-23 06:59:03
  呵呵,谢谢江南总编精彩美评。问好,祝愉快!
3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5-02-22 21:02:08
  对原著和评论,只能说“学习”两个字。
回复3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5-02-23 06:59:49
  感谢何社一路支持,互相学习。问好,祝节日愉快!
4 楼        文友:那拉格格        2015-02-23 06:55:19
  拜读社长晚霞晓文的赏析文章。我还没看过主编的晚秋,一会去拜读一下。你的赏析很精彩!
回复4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5-02-23 07:01:14
  欢迎格格到访,感谢一路支持。问好,祝节日愉快!
5 楼        文友:沉鱼        2015-02-24 09:18:17
  我也读了江南老师的《晚秋》,写作手法独特,主题深刻,情节感人。社长这篇评论更让我对这篇作品有了更深的领悟,问好社长。
沉鱼
回复5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5-02-24 10:52:09
  谢谢沉鱼到访,精彩评点。奉茶,问好,祝节日快乐!
6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5-02-27 11:24:47
  恭喜晚霞此文终成正果了。
回复6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5-02-27 13:54:27
  谢谢总编,让你费心了。问好,祝创作愉快!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