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指间微凉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指间】过年(散文)

编辑推荐 【指间】过年(散文)


作者:吃嘴猫猫 童生,781.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88发表时间:2015-03-07 14:36:21
摘要:过了正月十五,年就过完了,余下的就是过日月。

【指间】过年(散文) 过了正月十五,年就过完了,余下的就是过日月。
   年是啥?传说中一种叫“年”的怪兽,怕红色,怕鞭炮(不知道要是传说中有奥特曼的话,“年”还怕不怕)。从农历历法来讲,“年”不过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节”而已。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从更高的一层寓意上,辛苦一年,正好趁春节期间休养生息,通过一定的仪式为来年开个好头。“年”正好起了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这些年最流行的一句话叫“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说明“年”还是一个举家团圆的时刻。
   有了这么多内涵在里头,过年就成了一年当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无论老人小孩,还是贫穷富贵,都不能忽视“年”的存在。
   其实,过年过的是一种心态。套一句广告词,即:你好它便好。
   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过年意味着美食和新衣。那是一个物质太过贫乏的年代,因此对过年的期盼尤甚。吃了腊八粥,我们就开始掰着手指头一天天地数,到了腊月二十三,祭了老灶爷,那年味就切切实实地浓了。扫房、做豆腐、蒸馍、下锅先后排上日程,一天比一天有诱惑力。大人们忙得转不过身,我们却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兴奋地横冲直撞,甚至不惜被大人训斥。我喜欢领着我的那群伙伴儿从东家窜到西家,比较各家准备过年的进度优劣,憧憬过年期间的计划安排。这样一天天地巴望着,一直迎来岁末的最后一天,我的兴奋也达到顶点。这一天里,我会跟在妈的屁股后面不厌其烦地问:“明天真的就过年了吗?明天就能穿新衣服了吗?”我无数次地将我的新衣服从柜子里取出来再放进去,恨不得时间的脚步快一点再快一点。我欢喜地跟在父亲和哥哥的背后,看他们将崭新的年画贴到每间屋子的墙上,还有红红的春联,威武的门神,最后将哥哥上山撇来的柏朵竹叶分插在门脑两侧。等一切就绪,天也就黑了。吃了年夜饭,就开始熬年了。大人们自然有着干不完的活,我却总是第一个睡着,直到大年初一清晨的鞭炮声将我从睡梦中唤醒。迫不及待地穿上新衣,吃了包有钱的饺子,从父亲手里领崭新的五毛压岁钱,于是,真正意味上的过年正式开始。
   初一,除了吃,便是玩,成群结队的。男孩子们不时零星地放着鞭炮,女孩子们则簇在一起品评各自的新衣。家里有自行车的,这一天可以特别让孩子学骑,并且如果摔跤了也不会担心受到责打。我和姐的车技基本就是靠过年慢慢练成的,当然,姐是哥教会的,我是姐教会的。那辆陪了父亲几十年的老掉牙的自行车,除了大年初一这一天,平时是连摸一下都不成的。
   从初二到初五,是串亲戚的日子。这个任务主要由我和姐来完成,而且我们非常乐意。近的不出村儿,远的有三四十里,妈给装上两盒麻片一瓶罐头,我和姐一家一家地串,乐此不倦地走。走亲戚的好处多多,不光可以吃上有肉片、豆腐、粉条的菜,亲戚亲的话,还能赚到几毛压岁钱。压岁钱中,往往以大姨给的最多。大姨家住的最远,我和姐得跑三四个小时的路程,但从小到大,大姨一直把我和姐当自己女儿来待,就算大姨不给发钱,我和姐也想去看她。
   农村有句话形容过年,说“过了初四五,少肉没豆腐。”的确,过了泡五,年基本上就算完了,既没工夫,也没心情。至于元宵节,顶多算个年尾巴,但有两样必不可少。一是家里有小孩的,十五得买灯笼打,而且若孩子是头一年过十五还必须得把灯笼给打燃了,这才吉利。二是十五晚上,无论住得多远,都务必要给家里去世的人送灯,除非这家彻底没有了后人。因此上,农村正月十五的晚上,打灯笼的孩子们都集中在村里的繁华地带,一边比谁的灯笼更亮更好看,一边等着到最后看伙伴们灯笼碰撞时的热闹。天上的明月高高地照着,孩子们的欢笑声脆脆地响着,团团的火红的灯笼暖暖地移着,还有村外山坡上点点的光遥遥地衬着,呈现出一片温馨祥和的气氛。
   许是少不更事,记忆里的过年总是美好的,以至于这种感觉一直温暖了几十年,直到我们长大成人,甚至成家立业为人父母。那年,依然一年一年地过着,但随着角色的转变,过年的快乐渐渐少了,责任和压力慢慢大了。
   随着年关将近,事情越来越多,忙完单位的,还有家里的。双方的老人要提前考虑,半大的孩子得安排妥当。屋子的里里外外,墙角旮旯,积了一年的尘垢要一一清理。毕竟一年中最为盛大的节日,置办年货必不可少。扫呀,洗呀,买呀,做呀。一遍一遍,一趟一趟,出来进去,进去出来。待我们累得腰酸背疼腿抽筋,兜里的钞票山穷水尽,也就到了年底,来了除夕。传统的程序必须要走,对联还是要贴的,鞭炮还是要放的,年夜饭还是要吃的,春晚还是要看的,压岁钱还是要发的,亲戚还是要瞧的。发生的变化不过是对联大了,鞭炮长了,年夜饭丰盛了,春晚难看了,压岁钱翻番了,瞧亲戚成了负担了。年味还是一样的浓,不一样的是过年的心境越来越淡定。
   初七上班,国家的统一规定,但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不过十五,年就没有过完。所以即使上班,也常常心不在焉,何况政府要与民同乐,元宵节的系列活动自然让年味再延长几天。
   十四晚上是焰火晚会,它叫我回想起十多年前在东沙河头一次看焰火的情景,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当时的场景毫不为过。那一朵朵绽放在夜空中的五彩绚丽的奇葩,令下面的人海爆发出一阵阵的惊呼,以至于好几年后仍叫人津津乐道。靖华西路两侧是灯展,引来了万人空巷,举家带口前来欣赏。它叫我想起多年前县城举办的首次灯展,猪八戒背媳妇儿的造型逗得人们哈哈大笑不忍离开,还有会跑的小汽车,敲鼓的玩具熊,让小孩子赖在大人的肩头上瞪大了眼就不下来。更有一种很神奇的机器(后来才知道那是啥玩意儿),竟然能把面前的人影给弄到电视机里,而且还带动作,这让大人小孩都为之震撼,一拨一拨的人潮涌来涌去,跟前的人舍不得走,外边的人急着想进,那种心情和欢喜是现在任何人所不能体会的。十五上午有社火汇演。在十五的活动中,社火应该是最古老的一项。我曾记得小时为了看社火,跟着一家家社火队跑了一天,旱船、高跷、狮子、背台。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背台,把两三岁的小孩儿化妆打扮,然后绑在高高的一根杆子上,由一个人背着,小孩儿有扮孙悟空的,有扮官家小姐的,还有扮黑脸包公的,反正有很多。人们最爱看孙悟空翻跟斗,下边背的人一耸肩,上边的孙猴子就翻跟斗,观众就一阵喝彩。其次还有高跷、舞狮子,都能引来很多人围着看。我不喜欢耍旱船,咿咿呀呀的唱,根本不知道唱的啥。可惜现在的社火虽然还有,但都退化的没有味道了。
   今年的正月十五,天气异常地晴好。儿子大了,有自己的玩伴,不需要我在身边。母亲老了,身边离不了人。我牵着母亲的手,沐浴在阳光下,一路慢慢走向灯市,白天的灯没什么好看。还没走到灯市的尽头,母亲便累了。我随她到广场,一边休息一边看人。坐在人工湖不远处的石头上,周围到处是三五成群的出来休闲游玩的人。老人们牵着孙辈儿,父母亲抱着婴儿,情侣们挽着肩膀,天上有风筝不时飞过,小贩们兜售着手推车里的糖葫芦,远处的游乐场快节奏的音乐响着,孩子们在巨大、漂亮的气床上蹦跳,最前方的大屏幕上播放着两会近况。我坐在母亲旁边,一边翻着手机一边听母亲唠叨她说了很多遍的陈年旧事。母亲的白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沟壑让她的脸充满了睿智和安祥。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母亲热了,脱掉鞋子,我找来一张广告纸,将它垫在母亲的脚下。听着听着,听不见她絮叨的声音了,我一看,呵呵,母亲睡着了。我忙摇醒她,说:“妈,该回家啦!”
   就这样,一天一天,于是便积攒成了一月。一月一月,于是又积攒成了一年。一年一年,最后就过完了一辈子。岁月静好,安然若素,也许就是过年的最高境界吧。当我白发苍苍、步履蹒跚时,面对过年这段特定的日子,会是另外一种什么心态呢?让我们珍惜现在,拭目以待吧!

共 31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岁月静静地如风,轻轻地来过——这是我在“岁月静好?爱亦蔓延”的文章里敲下的句子。只是这岁月里的年味,却令作者由小到大,直到那年里的躁动的心由不安分的盼望到理性的恬静。年,什么是年呢?文章告诉了我们年味更深的一层含义——岁月静好,爱亦蔓延。文章不仅写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吃、穿等风俗习惯,也将年味里的心情附着了传承的爱意,可谓新颖。【编辑:付欢春】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付欢春        2015-03-07 14:37:30
  老师笔下的年味,我都经历过,感觉就在眼前。问好!
文字,犹如我的一位知心挚友。十来年如一日,她在我的脑中盘旋,在的我手中卷写。随着我走过春夏秋冬,在我的粗茶淡饭中,总不忘文字。
回复1 楼        文友:吃嘴猫猫        2015-03-09 09:23:30
  写付老师恰如其分的点评,问好!
回复1 楼        文友:吃嘴猫猫        2015-03-09 09:24:21
  谢老师的点评,不好意思,上面打错字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