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情感小说 >> 【雀巢】年饭(小说)

精品 【雀巢】年饭(小说)


作者:重庆霜儿 举人,3871.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76发表时间:2015-03-10 00:01:04

【雀巢】年饭(小说) 腊月二十九这天,天很冷,空气中漂浮着厚厚的雾霾,天地间一片浑浊。
   李老幺开着他新买的宝马行驶在山路上,脸色阴沉得可以拧出水来。他沉稳地转动着方向盘,心里却为自己新买的爱车被泥泞亲吻得一塌糊涂而躁得发慌。
   这是一条年久失修的土路,蜿蜒缠绕在群山半腰,一面是连绵的青山,一面是陡峭的悬崖。四周静悄悄的,不见车辆和行人,李老幺甚至感觉到整座山里只有车轮摩擦地面的声音,但是他依然不敢掉以轻心。路是单行道,弯道多,路面坑洼大,加上能见度低,得时刻提防前方突然出现障碍物。
   李老幺是在这山里长大的,但自打随着打工的大潮涌出村子后,就很少回来了。最开始是为了省路费;后来打拼事业则为了省时间;再后来父母相继去世了,自己又在省城买了房,则省了回老家的念头。渐渐的,老家在他的生活里,只是一个熟悉的代名词。
   这次,偶然听到大哥在电话里说,自从父母走后,一家人已有五、六年没一起吃过饭了……大哥没再多说,他却想起了很多。
   李老幺家兄弟姐妹六人,除了大哥,其它要么自己买房,要么跟着子女住在县城或者镇上。但是,大家就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各自奔波,日子一年年好了,人却一天天老了,亲情也一点点淡了。他心里涌起一种难言的苦涩,于是决定这个春节一定要回老家,和大家一起过个年。
   李家人口多,分散广,聚到一起也是不易的。虽然大家都对回家团圆充满期待,但有些在外地打工的,又跟他当年一样想省时间。李老幺花费很大一翻唇舌,才让他们改变主意。
   老老少少聚齐,满满当当五大桌。要在以前,吃个年饭得提前好多天就忙着操办。但是现在,生活富裕了,做年饭那繁琐事,就变得省事了。一个电话,一把票子,自然有酒店饭馆置办齐全。
   按照老家的风俗,年饭都是一家一天,轮流办。于是,从腊月二十四,二哥在酒店定的宴席开始,他们一家人浩浩荡荡,天天穿梭于各个饭店酒楼KTV茶馆。他们从镇上吃到县城,酒店一家比一家豪华,酒席一桌比一桌丰盛,酒水一瓶比一瓶昂贵,红包一个比一个厚实……
   可几天下来,李老幺感觉除了肚子里填满了油脂油膏,手机里存满了照片,心里却空空的。
   每每酒醒后,他躺在宾馆的大床上,把白天的经过回放,只有一种影像,并无半点惊喜——
   大家仿佛有意识地踩着点到酒店,寒暄几句,拍几张照,就等着服务员上菜。吃过饭,除了几个爱打牌K歌的一齐另找场地,其它人就一哄而散了。酒席上,当了爷爷奶奶的哥姐们佝偻着背围着侄孙转个不停,侄子侄女们口水唾沫满天飞地讨论的无非是楼盘、车子、职位、工资,时尚以及网络段子,而还在读书的孩子们则一声不吭地抱着手机独自呵呵傻乐……
   甚至,相互之间,表面亲热,暗地里却互相较劲。二哥的儿子扬扬当了两年包工头,一副财大气粗、目中无人的样子,其它几个背地里就直说风凉话。大姐家没车子,看到别人开着小车,她女婿马上不甘示弱地租了辆小车开进开出……
   年不是期望的年,年饭也失去了味道,李老幺很失落。昨天,正准备吃过晚饭就打道回府,不想多日来一直沉默寡言的大哥却发了话,要大家今天回乡下老家吃年饭。大哥的提议自然得到大家一致拒绝,理由多多,其实无非两点,一是体谅大哥家在农村不想让他破费,二来不想再给肠胃增添负担。不想大哥却发了脾气,说谁不回去就是看不起他。无奈,小时家里穷,大哥只上了两年学就回家帮着父母,拉扯大了兄弟姐妹。大家觉得亏欠他,不忍心拂了他的意,伤了他的心,只好勉强应承了。
   李老幺就想不明白了,其实大哥的儿子大兵也在镇上买了房,还多次让大哥到镇上住,干嘛大哥非要犟着呆在乡下?
   李老幺正想着,车子驶过一个大水坑,引起一阵颠簸。老婆吓得紧紧抓住安全带,惊恐地瞪大眼,张开血红的嘴唇吼了起来:“喂,你当心点成不?路这么烂,把人都颠晕了……不晓你大哥发哪门子疯,年饭不在镇上办,非让人到乡下来,亏他想得出!我看哪,他不是诚心办年饭,是看不得人家比他强,故意整人……都怪你,城里好好的,非要回来过年……”
   李老幺昨晚喝高了酒劲还没过,加上一路上母女俩轰炸机一样吵,他昏头胀脑的。老婆这一通骂,他还没回过神,后排座女儿扬起IPHONE6跟着嚷了起来:“这啥破地方啊,连个网络信号都没有。爸,我们不去了,回家吧!”
   李老幺正想再给这对娇小姐打针强心剂,以免到了大哥家闹情绪弄得不愉快,电话响了起来。电话是二哥打来的,说他那当包工头的儿子扬扬不想回乡下吃年饭,让李老幺开车去接他。李老幺挂了电话马上给扬扬打电话,说了半天才做通扬扬的工作。刚挂电话,二姐又来电话,说二姐夫喝醉了酒起不来,城里车少,不回乡下了。李老幺又劝了二姐好一阵,并答应送完老婆孩子就去接,二姐才改变了主意。
   如此一折腾,车子就到了村口。
   这是一个四面环山的村子,青山绿水。但这些年,挣了钱的都迁移到了城镇,只有个别经济条件差点的人家和孤寡老人还住在这里,村子显得很荒凉。大片的田地荒芜,杂草蓬生,被霜风吹打过,显得一片萧索。间或一块绿色的庄稼地,点缀在其间,倒显出几分凄凉的美。
   从公路通往大哥家要过几个田埂,冬天雨水多,路面泛潮。下了车,李老幺在前面带路,老婆和女儿一步一顿地跟在后面,不时发出夸张的叫嚷声。“哎哟,老公,我的高跟鞋陷到稀泥里了,怎么办?这可是名牌啊!”“挖靠,这里还有一滩牛粪,恶心死了!爸,我不走了,你背我……”李老幺不吭声,甩开步子往前走。心里骂开了老婆:“这狗日的婆娘,才离开农村几年,硬把自己当城里人了。小时候,天天打猪草放牛砍柴挑粪,还不活蹦乱跳的?惯的,把孩子都惯坏了!”
   路边有几家同族的乡邻,上了年纪的长辈听到狗叫,都颤巍巍地走出家门,沙哑着嗓子跟李老幺打招呼。他们的面孔,在李老幺看来都苍老粗糙如核桃壳,只能凭着记忆中的印象称呼。然而,虽然这些年李老幺发了福,脸鼓了,肚子挺了,老人却能一口叫出他的小名。这令他很惊讶,也有些羞愧,这种矛盾,倒令他对村庄的记忆渐渐清晰,对村庄的情感也慢慢复苏起来。
   还没到家门口,大哥就抱着大兵超生的女儿跟到坝下来接他们。
   走进堂屋,门外的寒冷一下子被几个熊熊燃烧的火炉驱走了。大嫂系着围裙,像只快乐的鱼一样在厨房和堂屋里麻利地穿梭,她花白的头发,让李老幺想起母亲的模样。那些年,每到过年,母亲都要在厨房里忙好多天,生活不好,母亲却能变着花样弄出满满一大桌饭菜,看着他们吃得嘴角流油,自己却累得只在厨房喝清汤。
   李老幺看着堂屋墙上母亲和父母的遗像,不觉眼眶有些湿润。这时候,大哥的儿子大兵过来给他递烟,他才赶紧眨巴着眼睛回过神来。
   老婆一开始皱着眉头站在门口看马路,一边看一边抱怨李老幺瞎积极。大哥轻咳一声,慢悠悠地说:“不早,回家哪有早的?”老婆自知无趣,磨蹭到厨房,跟在大兵媳妇后面打起了下手。女儿还没进屋,就被大哥读初中的大孙子龙儿拉到后山摘柚子去了。
   李老幺看到母女俩倒也识趣,没耍脾气,才回头去接二姐了。
   十点多,雾霾渐渐散去,天空露出一朵红云。大部分人都陆续到齐了,大家互相寒暄着,也互相抱怨着。老大只是憨厚地微笑着,一脸的平和,甚至有些诡异。
   大哥家的房子很宽敞,两楼一底,是当年给大兵盖的婚房。房子建在老屋基上,周围是李家几兄弟的老房子。因为这些年大家陆续离开了农村,很少回来,老房子很破败,倒显得大哥家的房子充满了朝气。嫂嫂们说,那是因为大哥常年在家居住,人气旺。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在这个地方出生和成长,包括李老幺的女儿。但他们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生活,平日里几乎淡忘了这片贫瘠的土地。此时,大家或站在院坝里,或走到菜地边,或煨在火炉前,就着屋前的一寸土、一根草、一棵树、甚至屋内的一根板凳,都能找到一段共同的回忆。大人们相互诉说着往事,并不厌其烦地说给子孙听,孩子们自由地追逐打闹,而插不上话的女人们则到厨房吆三喝四地帮起了忙……
   一时间,整个院坝里都是饭菜的香气和笑闹的欢腾。
   不一会儿,大嫂端来一个簸箕,里面装满了猪头、鸡、鸭、鱼、肉、米饭、水酒、水果等。老大站起身端着簸箕,对众人说:“走吧,该上坟了!”。三哥赶紧从大哥手里接过簸箕,紧跟着,大兵背出一个装满了香烛纸钱鞭炮的大背篓出了门,一家人向李家祖坟去了。
   在乡下,过年吃年饭那天,开饭前,家家一定要准备好一份熟食、水酒、米饭以及纸钱鞭炮到祖先坟头祭拜,给祖先拜年。祭品也有讲究,只能是整猪头,整鸡,整鱼,整鸭等。而且祭拜时得从辈份高的开始,按长幼排序。
   以前,都是各房的男人祭拜,现在大家不在农村,年饭前祭祖这一传统仪式也就被省略了。今天难得聚到一起,大家都自发地跟着上山祭祖,几个年轻的后辈还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跟了去。
   坟墓分散在几个山头,他们爬坡上坎,依次先给祖祖、爷爷、奶奶上了坟,最后到了父亲和母亲的坟地。
   父母的坟墓挨在一起。坟墓被大哥打理得很整洁,大理石的山石显得很光洁,坟顶还铺了层厚厚的新土,但在枯枝败叶掩映下,却显得无比荒凉。大家的表情变得更加肃穆,连爱笑闹的年轻人也不自觉地噤了声。
   李老三放下簸箕,大家七手八脚地把供品摆到坟前,然后依次磕头,上香,烧纸……哥姐嘴里还念念有辞,跟父母问话,乐得李老幺女儿在咯咯直笑,恼得李老幺铁青着脸抬起了手掌。二姐夫见状,递过来一挂鞭炮让他点,他才恨铁不成钢地狠狠剜了女儿一眼,走到一边燃起鞭炮来。
   被点燃的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与其它山梁上坟的鞭炮声相呼应,整个山村都弥漫着年味。燃烧的浓烟迅速笼罩了山林的上空,空气中漂浮着厚厚的灰烬。大家站在不远处,默默地凝视坟墓,直到火光熄灭,浓烟散去,才拖着迟缓的脚步,伤感地一步步向山下走去。
   李老幺走在最后,他一步一回头,耳边依稀回响着母亲临终前的唠叨:“幺儿,有空就回来看看,莫忘了这是你的家!”他鼻子一酸,父母慈祥的面容又浮现在眼前,心里五味陈杂。
   回到家,其它人也陆续到齐了。大哥和大兵又端着祭品到猪、牛圈供了一圈,祈祷家畜兴旺。
   这边,饭菜已经陆续端上桌。陈旧的八仙桌上,摆满了杯盘碗钵,盛满了各种家常的菜肴。除了大鱼大肉,还有几样祖传的拿手菜。
   也许是上山走一圈把前几天积压在胃里的库存消耗了,斑驳的饭桌和笨拙的餐具,居然没有影响人们的食欲,纷纷迫不及待地围到了饭桌上。由于餐具不太富裕,大嫂只摆了四桌。于是,年少的自然地把座位让给年长的,没坐上桌的要么站在桌边,要么蹲在火炉边,要么挤在厨房里。但是,在堂屋正中上首位,却自发地空着两个座位,那是留给李老幺父母的。
   时钟刚指向十二点,大兵就带头点燃了铺在坝子边的鞭炮。一长串震耳的鞭炮声,和远处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相融合,响成了一片……
   大哥带头给两个空位斟满酒水,夹满了两老生前爱吃的菜,并且虔诚地行完礼。才举起酒杯,憨厚地笑着说:“过年了,恭喜发财!”于是,大家在一片笑声中举起了杯。
   几杯老白干下肚,老大的黝黑的脸膛泛起了红光。他停下筷子,咂咂嘴,深情地说:“我晓得你们对回乡下吃这顿年饭有意见,你们能来,我很高兴。我为啥要让大家回来吃年饭呢?一来,看到你们在酒店铺张浪费我心里不好受。尽管你们花了很多钱,点了山珍海味,可是,总感觉不如在家里自在;再说,你们虽然都在外面落了户,但莫忘了,你们的根在这儿,空了,还是该回来看看;还有,我们祖上传下来的风俗,这些年快没了,那些看着封建迷信吧,其实是好的传统文化。如果这些没了,那过年还有啥意义?孩子们还有啥亲情观念?再说,这样在一起,我感觉这才是一个家……所以,我老早就谋划着,让大家回乡下过个年……”
   大家都静默了,没想到平时老实巴交的老大,一下子能说出这么多的话,而且句句在理。想想平时,大家为生活忙碌奔波,有谁好好坐下来吃过一顿饭,说说心里话?虽然走出了大山,但为了活得人模人样,为了那张老人头,成天计较、拼博,早忘记了自己的本真。
   “啪啪啪”,李老幺率先鼓起了掌,跟着大家都鼓起掌来,几个屋子都是掌声。
   老大有些不好意思地举起酒杯,来:“干杯!”
   “干!“
   一个个举起手中的酒杯,激动不已,几个年轻人赶紧用手机录下了这个场面。
   没了在酒店的拘谨,大家变得很随意,不时地相互夹菜,碰杯,很是亲热。
   大哥家的饭菜虽不及酒店的精致,却特别开胃,尤其是野山菌、干豆角、腌萝卜、和野侧耳根,更是成了争抢的稀罕之物,没一会儿功夫就吃了个精光。而大嫂做的家传特产霉豆腐、烟熏香干、魔芋豆腐等,更是一道风景。年幼的孩子一边贪婪地吃,还不停地问大人是什么珍稀之物。
   吃完饭,大家没有像往常一样急着回家,而是恋恋不舍地留了下来。妇女们帮着洗碗刷锅,热闹忙碌;男人们围成一堆聊起了家常,其乐融融。孩子们则在大兵的带领下,端着浆糊贴起了春联,放起了响炮……
   一种久违的亲切和怎么自在让李老幺感觉自己又回到了童年,心,不再浮躁,而是那么宁静祥和。他从大嫂那儿拿过钥匙,带着老婆女儿去看了自己的老家。房子虽然因为常年没人居住而显得很破旧,却被大嫂打扫得干净整洁,一切都如他当年居住的样子。
   李老幺不禁动容地对老婆说:“老婆,今晚我们不回去了,就在老家过年。”
   老婆偎依在李老幺肩膀上,点着头温柔地笑了。
   这时,女儿风一样从门外跑进来,大声嚷嚷说:“爸、妈,我不回去了,我要跟龙儿他们一起放烟花!”
   “好!”李老幺和老婆异口同声地说,说完两人相视一笑。
   这时,不知哪家的小孩子又放起了鞭炮,断断续续的鞭炮声由远及近,很快响成了一片……

共 547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场年饭,满满五桌,从腊月廿四吃到腊月廿九。从镇上到县城,从酒楼到饭馆。一派豪华丰盛,一众浩浩荡荡。成年晚辈们讨论着楼盘、车子、职位、工资,时尚,还在读书的则一个个抱着手机独自快乐。李老幺没觉着多少亲情,反倒是吃出了寡味和失落。一向沉默寡言的大哥要求大家回乡下老家吃年饭,遭到一致反对。大哥发了脾气,大家只好勉为其难。老屋里墙上的父母遗像,山上祖坟前的祭拜、磕头,大嫂做的家乡土菜,却让一家老小感到了浓浓的亲情和眷恋。一路上嘀咕抱怨的李老幺妻子和女儿也嚷着不回城了,要在老家过年。作者用浓郁的小说语言讲述了一个简单却充满温情的故事。生活富裕了,真正的亲情和温馨还是只有在家乡的老屋和粗茶淡饭里才能找到。无论我们跑得多远,家乡总是我们的根。推荐阅读。编辑:大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310003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大慰        2015-03-10 00:02:00
  可以看出,作者于小说语言上是下功夫推敲的。“脸色阴沉得可以拧出水来”、“随着打工的大潮涌出村子”等等都是很生动的遣词造句。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
回复1 楼        文友:重庆霜儿        2015-03-10 16:20:14
  感谢编辑老师深夜编按,你辛苦了,给你敬茶!老师的编按很精准,向你学习。遥祝编安!
2 楼        文友:庐陵竹        2015-03-10 09:24:51
  幺妹,要得,好看的小说撒。
未曾出土先有节,待到凌云也虚心!
回复2 楼        文友:重庆霜儿        2015-03-10 16:20:59
  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哦!
3 楼        文友:浪子冰凌        2015-03-10 12:17:24
  小人物的年饭里藏了一段岁月,属于失落的味蕾和亲情,属于农村城市化不能言说之殇。
在文字世界里,在自由与孤独之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国王。
回复3 楼        文友:重庆霜儿        2015-03-10 16:21:40
  感谢老乡留评!给你敬茶,问好!
4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5-03-10 16:41:01
  物资丰富了,亲情淡然了,悲哉!
回复4 楼        文友:重庆霜儿        2015-03-12 15:38:39
  谢谢邵老师留墨!给你敬茶。愿我们的亲情和民俗都不会因为生活的富足和时代的进步而疏离。遥问编安!
5 楼        文友:杨柳依        2015-03-10 20:33:43
  霜儿妹妹,先占个位置,空了再慢慢欣赏你的佳作。
热爱文学和音乐
回复5 楼        文友:重庆霜儿        2015-03-12 15:40:32
  依依姐姐,新年好!看到你真开心,抱抱!遥祝安安!
6 楼        文友:杨柳依        2015-03-12 17:29:05
  霜儿妹妹这“年饭”煮得很够力,品来唇齿留芳,回味无穷,好吃!期待更多美味佳肴。哈!
热爱文学和音乐
回复6 楼        文友:重庆霜儿        2015-03-14 14:34:36
  感谢依依!霜儿拙作,实在不颜见故人啊,谢谢不嫌弃!这段时间懒散了,得依衣姐鼓励,一定会打起精神,追着姐姐的足迹前进。遥抱!
7 楼        文友:指间年华        2015-03-13 12:28:16
  霜儿,我找到你了。
指间年华
回复7 楼        文友:重庆霜儿        2015-03-14 14:31:07
  哇,偶像,咱们这些散兵游将,见个面实在不易,抱住不放……
8 楼        文友:宏声        2015-03-18 20:04:29
  这《年饭》作者随和、自然,使文章像天空飘飞的彩云,像高山飘下的瀑布,美文!美文!作者的语言真熟炼!向作者问好!祝作者写作愉快!
回复8 楼        文友:重庆霜儿        2015-03-24 07:58:32
  谢谢大哥慧阅!好久没写过字了,手生,找不到感觉,真正是颓废了。得向大哥学习,笔耕不辍。祝你春安!
9 楼        文友:寞寞王子        2015-04-06 14:39:02
  重庆霜儿的文字,总是很亲情很感人......
回复9 楼        文友:重庆霜儿        2015-04-07 13:47:29
  谢谢王子,你的文字很美,咱一起加油哦。
10 楼        文友:潇洒哥        2015-04-08 17:12:58
  文友霜儿的《年饭》写出了乡下的年味!拜读了。
回复10 楼        文友:重庆霜儿        2015-04-08 23:48:04
  谢谢朋友留墨!感谢悲阅拙作!霜儿给你敬茶,遥祝安康!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