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笔尖】该怨谁(中篇小说)

编辑推荐 【笔尖】该怨谁(中篇小说)


作者:疯妹 秀才,1025.4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267发表时间:2015-03-10 13:37:58
摘要:半辈辛苦忙匆匆 , 一脚踏空水付东 ,人生多少遗憾事 ,不应只留笑谈中

【笔尖】该怨谁(中篇小说) 我急急地往家里赶,正好妈也刚从外面买菜回来,差点和她撞了个满怀。
   “你风风火火的干什么?都老大不小了,走路还没个正经。”妈摸着被我撞痛的手说。
   “妈,我刚才碰到小刚的邻居宋婆婆了,她告诉我说小刚被抓走了。”
   “小刚,哪个小刚?”妈一时还没反应过来。
   “就是赵奶奶的孙子呀,小时候不是还放在咱们家,您帮着带过他一个月的吗?”
   “哦,怪不得他奶奶都很久没到我们家来了。为什么被抓知道吗?”妈有点漫不经心,她好像预料到了似的。
   “听说是吸毒,好像还贩毒。”
   “啊,这么严重吗?”这让妈妈有点意外,“去年我碰到他奶奶,说他已经结婚有孩子了,怎么还会做这种事呢?”
   “听说女的已经跑掉了,也有说离婚了。”
   “作孽呀,作孽呀。”妈妈一连说了好几个作孽。我知道妈说的作孽是什么意思。
   这个故事说起来还要从小刚的爷爷奶奶那一辈说起。
  
   一
   以前没实行计划生育,说是人多热气高,力量大。一般都是怀了就生下来,小刚的奶奶一连生了六个孩子,一个男孩隔一个女孩再一个男孩又是一女孩,在我们这里叫做花生,两年一个。虽说是生了这么多,可是前面四个都是家里的老人带大的,只有最后一个儿子也就是小刚的爸爸和最小的女儿是赵奶奶自己带的,因为那时她的婆婆已经不在了。
   文革前,小刚的爷爷是一家国营工厂的采购员,奶奶是一个菜场的临时送菜工。别看这工作名义上不好听,却很实惠。那时什么都是计划供应,菜场的蔬菜数量有限,居民买菜很早就要去排队,去晚了就只能买到一些老菜帮子。小刚的奶奶可以利用工作的便利买到一些价廉物美的新鲜蔬菜。再加上爷爷搞采购,经常出差到外地,也能带来一些便宜的特产。所以日子比一般人的家庭还是要好很多,就是三年困难时期,他们也没受到多大的冲击,别人家都勒紧裤带,他们只是菜里的油水比原来少一点,饭还是管饱的。小刚的爷爷还有一个哥哥,小刚叫他伯爷爷,虽然家里只有五个孩子,而且是四个女孩一个男孩,生活却有些窘迫。
   就在小刚的爸爸才读小学不久,文革开始了。小刚的爸爸就不用上学了,哥哥姐姐都在学校闹革命,小刚爸爸当时只有八九岁,什么也不懂。他就和比他还要小两岁的妹妹呆在家里,小刚爸因为个头长得高,有时会帮妈妈一起去推车子送菜,妈妈一高兴也会赏他点零用钱。他就用这钱到街上去挑那喜欢的买来吃,于是对钱就有了特别的钟爱。再大一点就学会了做饭、买菜。他的爸爸也就是小刚的爷爷虽然是淮北人,因年轻时在江浙一带闯荡过,烧得一手江浙口味的好菜,小刚爸爸也慢慢学到了一点。
   文革中上山下乡,小刚奶奶的六个孩子中先是四个大一点的都先后去了外地,他们有的是到农村,有的是到农场,后来又分别从农村和农场上调到外地的工厂。等到小刚的爸爸和最小的妹妹长到十六七岁的时候也下放了。直到文革后期下放的政策有点松动,小刚的爷爷就退了休让小刚的爸爸顶替回了城,接着又用病残的理由把小刚爸爸下面的一个妹妹也搞回来了。身边有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这样小刚的爷爷奶奶觉得后半辈子不愁没有依靠了。于是对于其他几个还在外地的孩子就当他们不存在似的。小刚的爷爷有时还会利用出差的机会顺路去看看这些不在身边的子女,奶奶则以每天忙着送菜为名,从来不闻不问。即使这些孩子回家探亲,她都嫌人家呆的时间长了,而且还要交粮票和伙食费。就是这些孩子带了对象回来,她也是看一眼后就忙她的去了,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示。她觉得这些人在那些个穷地方,反正以后也靠不到,就让他们在那里自生自灭吧。过年了,这些外地的儿女都要拖家带口回来团聚,这更是给她出了个大难题。她是十二分的不愿意。但这些人偏要回来,他们认为,这里是他们出生成长的地方,他们虽然离开了家乡,但总应该带孩子过来和这些堂兄弟表姊妹团聚团聚认识认识吧,万一以后长大了在哪里碰到了,别一家人不识得一家人啰。她也没办法,就叫老头去张罗,自己懒得去管。
   其实爷爷也不希望这些人回来,但他比奶奶会做人,面上还是显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有时还会亮出拿手绝活,烧点好吃的菜招待这些人。所以爷爷的口碑在大家的心目中要好些。
   小刚的爸爸顶替了父亲的岗位后,单位上知道他会炒菜,就把他分在食堂。分在食堂好是好,有吃有喝。但地位很低。工厂嘛,工人阶级,政治思想好、有技术的当然是最吃香的,也很讨女孩子的青睐。在那以革命为时尚的年代哪个女孩子会找一个炊事员做男朋友呢。他想换一个工种,好的工作轮不到他,别的他又不喜欢。再说这整天上班下班的守时间心里也有点憋得慌,他从小可是自由自在惯了的。他有个堂哥比他要大七八岁,文革中是个逍遥派就经常带着他干些偷鸡摸狗的事。他们白天睡大觉,晚上就像游魂一样在四处飘荡。那时住的都是平房,厨房是几家共用的,他们会跑到人家的厨房里,打开人家的菜橱子,看到有什么好吃的,比如红烧肉,红烧鱼什么的端过来吃就是,吃完了又把碗放回原处。或者把人家挂在屋檐下的腊肉、香肠偷过来,躲到一个什么地方自己加加工,也可以美美的享受一下。人家没想到是他们,还以为是被猫拖走了。不过做这些事都是堂哥的主意,因为堂哥家比他们穷,肚子里老像缺少油水,小刚的爸爸不过是起一个助手的作用。他只是觉得挺好玩,挺刺激的。
  
   二
   时代的脚步已跨入八十年代,文革已结束了几年,禁锢在人们思想上的枷锁正在被悄然打开,社会上的闲散人员逐渐增多,这其中有从下放知青点回流进城的黑户,也就是说,他们原本也是这座城市的,因为下放户口被城市注销了。现在再回来是任何计划供应都没有的,更不要说找工作;也有的是劳改或劳教释放犯,哪个单位也不敢接收他们。为了生存,他们只有依靠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有的就在路边支个小摊,卖点瓜子、香烟和一些日用品,因为他们成本低,比起国营商店居然还便宜,很受居民的欢迎,生意很好。在有了本钱之后,他们就在某个不被人注意的角落,搭个小棚。在有条件了又把这小棚逐渐扩大,做买卖也就有了一个固定场所,同时也给自己解决了住的问题。别看这不起眼的棚子,若干年后,在城市改造拆迁中,这棚子可就成了他们的私有财产,要拆除的话是必须给他们补偿款的。当然这是后话。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这些搞单干的除了地位有点低以外,钱可是赚的比有单位的人多多了。小刚的爸爸这时就开始动心思了,特别是看到他一个发小牛牛,因为打架劳动教养,成了家长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哪知出来后,凭劳教释放证干服装个体头几年连税都不用交,多爽呀。当时政府把这叫作“给出路”政策。他堂堂的一个国营职工,拿到的收入只能当人家一个零头,而且还没有自由。于是他也想出来找一份事自己单独干,当他把这个想法跟家里商量时,爸妈是坚决反对。他妈说:“现在搞一个国营指标你知道有多难那,多少人用钱买都买不到。在国营单位工作就是公家的人,钱虽然少一点,但有保障,每月到时带上图章一磕工资就到手了,而且生病住院什么的也有报销。”奶奶一辈子没有成为一个正式工,她都恨得痒痒的,现在怎么会同意儿子从单位上出来?他爸也说:“那些在社会上自己单干的人,人家叫他们什么?二贩子。窝罐里。说多难听有多难听,搞得一家人都抬不起头来,做亏了血本无归都有可能。”
   但小刚的爸从小到大就喜欢钱,钱是人的胆嘛。可上班就那三张“工农兵”(那时十元面值用的是工农兵的头像),连抽的烟都是最次的。一心想多赚钱的小刚爸不顾父母的反对,决心要自己作一把主。他觉得自己长得高大,一米八的个子,一只手可以把一桶水拎起来,一身的力气用不完。在单位上就是干得再好,大家工资都是一样,多一分钱都拿不到,很没劲。于是每逢休息的日子就到市场上去转,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事。有一次消息灵通的牛牛告诉他,市里最近在城郊那里建了一个很大的水果批发市场,建议他可以先做做水果生意。说来也巧,他到那里碰到一个原来在一起的知青点插友,就说好两个人合伙做。为了慎重起见,开始他只说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干干。俗话说,水果不烂,赚千赚万。从批发价到零售价,价格可以翻一番还要多。有时一天赚的可以抵他半个月的工资。这样过了三个月,他就干脆离开了原来的单位,一心一意做起了水果生意。
   他的心开始没那么狠,比别人卖得稍微便宜一点,于是就比别人卖得快。干了两年下来差不多就成万元户了。小刚的爷爷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觉得儿子这条路走对了。过年时那些外地回来团聚的兄弟姐妹看到他生意做得这么好表面上也夸他不错,是家里首先富起来的人。但心里却想,哼,还不是得了天时地利的便利,起码亏了不会没地方吃饭吧。他们只有教育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以后考回老家来。这些孩子觉得这大城市确实比自己那穷乡僻壤要好玩得多,一个个都在心里立下了这个志向。
   有了钱以后,心就大了,胆子也壮了。小刚的爸爸不甘心卖水果了,卖水果不仅很占地方,而且卖不完会烂,那时水果的保鲜技术远没有现在这么多名堂。在做水果生意的时候,他结识了一位卖肉的朋友,知道这肉行里更赚钱。就问他这卖肉的生意怎样一个做法有些什么行规。原来这个卖肉的父亲文革前是肉类联合加工厂,简称肉联厂的职工。改革开放,猪肉价格放开后,便自己做起了卖肉的行当,后来自己年纪大了,又把摊位交给了儿子。现在听到小刚的爸爸向他讨教,就说,我可以告诉你,但有一点,你不许在我的地盘卖。小刚的爸说好。这位就教他首先要会识别肉,这小刚的爸爸是懂的,他小时候买菜烧饭时就在小刚爷爷的传授下学会了;然后又教他怎样去打点杀猪点的老板,才能拿到好肉,而且每天要起早,半夜三更就要去排队。得到这些经验传授,小刚爸一改以前睡懒觉的习惯,很兴奋的每天忙碌着自己选择的这份工作,因为现在有了比以前卖水果更多的进账。
   他的卖肉摊位设在离市中心很远的郊区,在那里租了一个简易店面。开始的时候生意并不好做,因为他初来乍到,那时公家的菜市场也没有完全拆销,大家对公家的东西更相信一些,就是买私人的也是找老熟人买。但是小刚的爸爸因为有了做水果生意的经验,知道服务态度是第一的。他对每一位到他那里去买肉的,首先要对猪的各个部位作一番介绍,让人了解猪的哪一个地方吃了是补什么的,怎么烧好吃,而且人家指哪里他就割哪里。有的人需要猪腰、猪肝、猪肚,都可以事先预定,他会帮你留着。有些老人腿脚不方便的头天跟他打了招呼,等他忙完了会给人送去。这样大家口口相传,他的人气很快就旺了起来。
   有一天来了个四十多五十不到的妇人,因为摔断了腿,开始是家里人轮流请假照顾,后来好一点了,她就拄着根拐棍硬撑着自己上街来买点骨头熬汤。小刚的爸爸得知了这一情况,就说:“阿姨,以后您不要自己来了,你说什么时候要,带个信,告诉我地址,我给您送去就是了。”其实光听这话就让人已经感动不已了。小刚的爸爸不仅把她要的骨头送到她家里,还利索的把骨头洗净,然后装到一个钵子里放到煤球炉上,说:“您要炖的话,只要打开炉门就可以了。”等到家人回来,这妇人就把这事说给他们听,说这个小伙子很会体贴人。这家人家一共生有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子,但其中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还没成年就夭折了,所以现在把这两个孩子看得很重。她的女儿也到了待嫁的年龄,正在费心的为她物色一个如意郎君,希望这个未来的女婿既要对女儿好又要对大人好。她跟女儿说:“这个小伙子可以考虑,做事很细心,而且长得也很魁梧。”儿子说:“人家给你送了一次肉,你就要把女儿嫁给他,这叫占小便宜吃大亏。”母亲说:“你小孩子懂什么,我看他人确实是很好,我这么大年纪,看人是不会走眼的。”她爸爸说:“不要那么急嘛,一次两次哪看得出一个人来呢?再说,万一人家有了呢。”“我看没有,我都是看见他一个人在忙。有时有个老人会给他送点什么吃的来,估计是他妈。”母亲很自信的说。
   这时女儿早羞得跑到房间里去了。妇人的女儿在麻纺厂上班,也是顶替妈妈的指标。要两班倒,一个星期上白班,一个星期上晚班。知道了这个事以后,她就多了一个心眼,轮到上早班有时会故意弯到肉摊那边去远远的看一眼那个卖肉的小伙子。
   这样过了几个月,有一天,那个摆肉摊的小伙子没有来。有几个老太婆是他的老客户了还站在那里等他,以为他是不是睡过头了迟到了。老妇人的女儿心里也在纳闷。怎么这小伙子不来了呢,难道……?她想到是不是家里帮他介绍了对象,谈恋爱去了。
  
   三
   时间都过去一个多月了,大家慢慢的把这小伙子都快忘记了。突然有一天,大家看到肉摊又重新开张了。这时妇人的腿也好了,她走到小伙子面前问:“怎么这么久没来呀?”

共 30712 字 7 页 首页1234...7
转到
【编者按】半辈辛苦忙匆匆,一脚踏空水付东,人生多少遗憾事,不应只留笑谈中。这首打油诗高度概括了小刚以及其父母在小刚教育成长中的得失与感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岁月,给一些人发展和成长带来这样那样的影响,但这并不是他们沉沦的理由。因为同时代的人中,出类拔萃的比比皆是。作品通过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思想上的枷锁悄然打开,市场经济逐步推行,给小刚的爸爸等带来了发家致富机遇,但他们由于过分追求经济收益,发财之后又沉迷女色,抛弃了小刚妈妈和小刚,不但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还造成了小刚对爸爸,对社会的仇视。职高毕业后,小刚为了生存,居无定所地在城市里飘荡,边打零工边和社会上的一帮无业人员瞎混,并且染上了社会上的许多恶习,吃喝嫖赌样样在行。结婚后有所收敛,但好景不长,最终小月忍无可忍,丢下孩子乐乐,一个人跑了。自由的小刚禁不住狐朋狗友的引诱,染上了毒瘾,最终铛锒入狱……作品对复杂的社会进行入木三分的描绘,用小刚童年的苦难,艰辛的成长,成年后的放荡,凸显出一个孩子到成人过程中父母教育的重要作用,作品的主题正如标题一样,令人警醒,发人深思。十分精彩的作品,推荐共赏!【编辑:航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你猜        2015-03-10 15:44:54
  很精彩,疯妹的作品就是与众不同。祝好。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回复1 楼        文友:疯妹        2015-03-10 16:57:52
  谢谢你猜老师的来访和鼓励。祝新年心想事成。
2 楼        文友:疯妹        2015-03-10 17:00:24
  谢谢航社辛苦的编辑和之前精到的指点。祝航社新年更上一层楼。
3 楼        文友:潮仙        2015-03-12 10:12:16
  何况身边还有那个一直跟了他十多年的女人。那时,乐乐将由谁来对他负责?乐乐未来的人生路又该怎样去走?当然他也还没有厘清,事情到了这一步又该怨谁呢?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