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周至民俗史上的“活化石”

编辑推荐 周至民俗史上的“活化石” ——辛家寨镇高店堡的水陆道场法会


作者:清风徐来 秀才,229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566发表时间:2015-03-11 15:41:14


   2015年2月26日至28日(农历正月初八、初九、初十),被誉为周至民俗史上“活化石”——五年一届的辛家寨镇高庙村的第七届水陆道场法会(俗称打醮)如期举行。高店堡的水陆道场法会历史悠久,虽无文字记载,但法会的来历、要求、步骤及举办方式,代代相传,至今不绝,五年一届,会期三至五天。今年法会规模空前,各类文娱演出节目众多,精彩纷呈,吸引了周围10万余人前来观赏,为今年的春节增添了祥瑞和欢乐。
   一、悠久的历史
   打醮之俗可溯及先秦。宋玉的《高唐赋》中已有“醮诸神”的记载。以后各朝各代,这种延请道士通过祭祀消灾求福、超度亡灵的仪式绵延不断。清代顾张思的《土风录》卷二“打醮考”载:“黄老之学,本于清净自然,地狱天堂,何尝言及。黄冠辈见僧获利,从而效之,送魂登天,代天肆赤欠,谓之练度,可笑甚多,如罗天大醮、平安大醮,名目不胜记述,即今之打醮也。”据《昭明文选》指出:“醮诸神,礼太乙”。而《隋书》中指:“夜中于星辰之下,陈放酒脯、饼饵、币物,历祀天皇、太乙,祀五星列宿,为书如上章之仪以奏之,名之为醮”。意思所指“醮”就是祭神的意思,其原始的目的,是古代农民百姓对天上神佛的庇佑,表示感谢,或祈求平安而举行的隆重祭典。祭典乃通过道士、和尚为媒介与鬼神沟通,这个活动称之为“醮”。打醮名目繁多。而醮亦分有平安醮、瘟醮、庆成醮、火醮等四类。有祈求平安的“打平安醮”;有驱瘟疫、除天灾、许愿打醮;有收成好,打醮酬谢;有丧葬,请道士打醮。打醮时,要设斋道祭祀,道士击鼓诵经,甚至有举行演戏娱神诸活动。太平清醮是一种保平安的“平安醮”。此后道士为人设坛念经祈祷叫“打醮”。于汉末道教盛行之后,逐渐衍变成“僧道设坛祭神”的专有名词,其原始意义,主要在于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最后成为祈神酬恩和施鬼祭魂合而为一的民间祭典活动或传统节日,黄土高原上人承袭了这种习俗,五年一届的辛家寨镇高庙村的打醮,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演化而来,代代相传,直至现在。
   二、神奇的传说
   高店堡的水陆道场法会(俗称打醮)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据村里已故儒学大师侯士彦(享寿94岁)回忆:他小时候就见村里的打醮活动,那时听大人讲明朝洪武年间(又一说相传清代光绪年间)村东滨临泸河,每年夏秋之交,河水大涨,汹涌澎湃,洪水漫及城墙,村里人极为恐慌。迷信的村民就大声喊道:“龙王爷,求求您,快将水退去,马上就给您献上牺牲祭品!”一会儿从城墙上就把一头剔去猪毛的大肥猪从城墙上扔下洪水中。这下还真灵,两个时辰之后,洪水退去,胆大的村民就在城门外洪水中打捞从山里漂滚下来的木头或者小一点河捞柴。有一年村民在打捞河捞柴的时候,突然看见数口装饰华丽的大箱子,从浪头漂流而来,大家顿时兴奋不已,纷纷议论道:
   “这一定是某大财东家的箱子,说不定里面装满了值钱的东西!”
   “金银财宝很重,不会漂在水上!”
   “也许是其它珍贵的东西!”
   “说不定是人!”
   “不管怎么样,把箱子捞上来再说。”
   两个时辰过后,几个勇敢的村民撑着船,冒着生命的危险,终于把箱子抬到了村里。大家仔细一看,箱子呈杏黄色,镂花金铜包角饰品,大圆镂花扣锁,外加三把铜锁,箱子正面画有唐太宗迎接唐三藏西天取经图,图画纹条粗细相间,色彩浓淡相宜,构图巧夺天工,立意清新高远……村里里长召集村中乡绅及贤能者商议,这么珍贵箱子里边肯定有贵重物品,如果有失主沿河找来,必须归还人家,否则人家告到官府,我们这些侯门望族的名节难保呀!最后大家商议一致决定,将箱子抬到东庙由主持保存,这三把锁子谁也不能打开,这口神秘的箱子便进了东庙被封存起来。三个月过去了,也没有人来找,但村里有不时有人传说,在夜深人静时,东庙周围有鬼哭狼嚎的声音,随后村里接连有三位有名望青年人暴病去世……后来有位和尚到村里化缘,看到东庙有紫气瑞祥之兆,要求村里找人祈福祷告,村里方能安宁,并说了洪水捞箱子一事,村民大惊,问箱子从何而来。和尚答道:村东滨临泸河,洪水从上游冲来,从箱面图画来看必为寺庙之物,不信请打开看看。里长召集村中乡绅及贤能者商议后,打开箱子一看,每箱都存放着佛教道教73副神轴,道教神像道风仙骨,童颜鹤发,超脱凡俗,清净儒雅……佛教佛像慈眉善目,气宇轩昂,打坐莲台,淡出红尘……所有画轴鬼斧神工,精细典雅,令人叹为观止。里长询问这些神佛画像卷轴该如何处理时,和尚答道:这是南寺之物,要探宗寻源,看南寺主持如何回答吧!
   里长派人到南寺探源,南寺主持带领众和尚到高店堡看箱子,在箱子底部拿出一帧黄表,燃起大蜡,上了香,黄表上显示一段文字,大意是:有缘人接到箱子,不得推诿,全村每家捐出一个竹竿和一张新席,然后村里能工巧匠仿照寺庙用席搭成神棚,将所有神佛画轴供奉于神棚,请僧道打醮念经三至五天,祷告祈福,村民将安居乐业,平安幸福。随后村民立会供奉,按照佛教和道教的分次,搭棚挂灯,焚香供奉起初三年一祭,解放后村民为了隆重举行实行五年一小祭,十年一大祭延续至今。过会期间烧香拜佛、诵经、唱大戏、物资交流,水陆道场又称水陆法会是为了超度水陆空三界一切鬼魂,普度众生,又称《法界圣凡水陆普济大斋圣会》是中国佛教文化的特产。文革期间,神佛画轴损毁殆尽。仅遗留响石、明代香炉、古钟各一口。打醮在文革期间一度中断,到了1988年初又开始兴起。1988年在侯士彦、张正芳、赵生芳、田养兵、侯起森、王高社、侯成虎等人的倡导下,高店堡动员村民捐资,聘请民间宗教画大师马百令先生组织数位民间画师开始有序恢复水陆道场神佛画轴,1988年正月初七,高店堡打醮正式恢复,四乡八镇的善男信女,儒雅俗人,参禅敬神,听经悟道,规模空前。打醮的头一天,基本上是做些准备工作,神头们会在一起商讨打醮的各项事物,打彩门、垒灶堂。起天坛,请各路神仙。设鬼魂坛,接四方鬼魂与本家的孤魂野鬼。各家都收拾好自家房屋,准备接待会上安排的客人和前来看热闹赶会的亲朋。之后每五年一届,流传至今。
   三、多彩的民俗活动
   高庙村的水陆道场法会是我县一项著名的非遗项目。它是周至民俗活动大融合,集宗教祭祀祈福、民间社火、戏剧表演、物资交流及文化艺术为一体综合大型民俗活动。现就具体活动简介如下:
   (一)搭神棚:水陆道场法会高庙村神头们根据街道情况,首先在村子街道东西两头各搭一座彩门,彩门宽10米,高15米,整个彩门用柏树枝叶装饰,顶部三角形支架上有一巨大的红色方斗,斗里插有一面写有令字五彩神龙旗。两面大门上贴上红纸金字的大对联。今年西大门的对联是“反腐倡廉随人意政通人和祈福庆升平,八项规定顺民心国泰民安打醮歌盛世”。东大门的对联是“紫气东来敞开放博怀科技兴村高唱致富歌,佛光西照舒发展宏志政策惠民乐赋幸福诗”。然后是搭神棚,即用苇席和竹杆在村里路边,或村内公共场合搭起各种彩棚。彩棚内供各种“神位”。棚外两侧遍插翠柏枝叶,用黄纸写对联,横楣上高悬红灯笼,横额上写有“城隍神”、“拷绞棚”、“孤魂神”、“送子娘娘”……等字样。棚内还悬挂着绘有各种图案的“神轴”。在在村子正街中央一带,大雄宝殿神棚,长100米,宽50米,中间用苇席隔开,朝东悬挂道教神像画轴,朝西悬挂佛教神像画轴,彩棚还是神社“供品展”的场所。人们将供奉各种神的供品陈列于彩棚的神位前,有荤供、素供、果供、全供,名堂繁多,实为民间烹调技术的大比赛。民国时期,村里彩棚内供给神灵的”全供”长达十三个木方桌,十分壮观。
   (二)迎神轴:迎神是高庙村的水陆道场法会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村民敲起锣鼓,和尚敲着法器,由神头带领打醮的队伍在村里一路上逢庙便进、遇神就拜,沿途的人们纷纷庙里香炉上香。人们会在排起长长的队伍,敲锣打鼓到存放神轴庙宇迎神,神头举行冠浴之礼,敬告神灵,选择壮实青年四人抬一箱,向神棚抬去,沿途两侧洒下用蜡烛或者是油灯做成的长长的路灯,然后到村口迎请各路神仙鬼神、本村亡故祖先的灵魂以及屈死冤魂到设好的天坛、地坛就坐,观看打醮,受人供奉,人神共庆,一同打醮保人们平平安安。
   (三)水陆道场法会:高庙村的水陆道场法会第二天是打醮最为热闹的一天,周围村民的人们纷拥而至,各家各户都住满了香客亲朋。上午9时,开始了迎宝、敬献贡饭,一日三贡(给神坛上敬供的面花等食品),在吹吹打打的鼓乐声的带领下,恭恭敬敬块大雄宝殿前,供宝、献饭,场面甚为隆重。只见人们规规矩矩的跪在地上,把贡品献饭顶在头上,一盘一盘的向前传递,旁边道士做着道场法事,一旁的唢呐狂叫呼喊着,成百上千的人们把经堂窑围了个严严实实,一盘一盘献饭整齐有序的被贡献到神案上。和尚在经堂上、天坛念经祈福,二十四小时都会有信徒守护。首先是“扬幡”,成千上万的人们在和尚的带领下,和尚在前面手拿法器口中念念有词,打醮的人们手拿彩旗家什相互簇拥着跟在后面,一步一步、一圈一圈,一遍一遍,就这样不停的围绕神棚祈祷。村里耍社火、游打蜡、送纸火、收布施……到了下午,晚上龙灯竹马及大戏表演,特别是放焰口使打醮逐渐进入高潮,热闹非凡……
   (四)祈娃娃:祈娃娃习俗其实是父母企盼新人早生贵子,家中人丁兴旺,同时对儿子、儿媳也是一种督促和提醒。它反映了人们对家庭兴旺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做法也是一种心理暗示,既有利于身心健康,也能让人心想事成。祈娃娃者多为一些久婚不育的人,也有一些性急的婆婆,为儿子置办婚事后不久就去祈娃娃。她们一般希望儿媳第一胎就能生个男娃娃,有了男娃娃的家庭则会祈求生个女娃娃。如今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很多家庭干脆祈求生双胞胎。祈求完毕,老人会从送子娘娘神像前拿走一两个小泥娃娃,并在泥娃娃的脖子上系一根红线,表明泥娃娃已是自家的一员。有意思的是,这时还要给泥娃娃取个名字,男孩多为“孬蛋”,女孩多叫“妞妞”。然后郑重其事地对泥娃娃说:“奶奶带你回家啦!”还要告诉泥娃娃家在哪里,爸爸叫啥名字,妈妈叫啥名字等。还有祈娃得福,生娃后还愿的,整个神棚前香火茂盛,鞭炮齐鸣。
   (五)进大蜡:由村堡或庙宇为单位给过庙会村子送大蜡,蜡体呈宝塔形,由三个倒立的圆台垒接而成,每个圆台的上面有蜡盘,蜡盘外有蜡芽装饰,其形状如卷曲了的莲花瓣,蜡体周围全是精雕细刻的飞禽走兽和花草蔬果。蜡体的中间是铜制或竹制的蜡杆,里面放置点蜡时用的棉质蜡芯。标准大蜡重60斤,蜡体高1.2米,外径90厘米。最精美的大蜡,会在蜡体四周用五色彩线缠绕,如五彩祥云伴随。庙会祭祀时供奉大蜡还配有专门扎制的蜡亭,蜡亭用纸扎做成,四周装点着花鸟、走兽,套置在大蜡外面,把蜡体衬映得更加美观漂亮。今年有高庙的徐团荣组织善男信女高举50多面龙凤彩旗,敲着锣鼓,鞭炮齐鸣,为村北的地藏王菩萨庙、文魁庙、白衣菩萨庙进香,最后绕大雄宝殿神棚一周,为各位神灵进完香后,将大蜡放在大雄宝殿神棚前大院,供游人参观。
   (六)送纸火:有庙宇或村堡给神灵送的一种纸扎。分软硬两种,前边均有招魂的帆。软纸火有镂空剪纸做成大型圆筒状,装饰有彩纸飘带,分十层,每层装饰有彩制作成花,五彩缤纷,引人注目,然后用竹竿挑起,给庙会送时,一般用十二竿或二十四竿。硬纸火:用竹竿、芦苇扎成骨架,用彩纸、泥塑做成九层宫殿、人物等,类似亭子叠加在一起形式纸火。今年高庙村的崖头堡、高店堡七八队及尖角堡分别高举50多面龙凤彩旗,敲着锣鼓,鞭炮齐鸣,绕村子一周,送到东庙后火化。
   (七)放焰口:放焰口,道佛两教都有的仪式,为一种根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而举行的施食饿鬼之法事。该法会以饿鬼道众生为主要施食对象;施放焰口,则饿鬼皆得超度。亦为对死者追荐的佛事之一。焰口,另称为焰口、面然。是指地狱里的饿鬼,其体形枯瘦,咽细如针,口吐火焰。以生前悭吝之故,遂有此一果报。放焰口乃是对饿鬼施水施食、救其饥渴之苦的一种佛教仪式。放焰口时,都先要搭建布置好坛场,坛场规模大小不一。一般,焰口坛场都会选择在较为空旷的场地,“务令宽广,仍戒喧杂”,做到无污秽、无荤腥、无杂物。坛场中央为焰口台,供奉太乙救苦天尊等主神位。左边为孤魂台,台上安奉斋主祭祀的九世父母及已故亲友的亡灵牌位,还悬挂有书写放焰口原因的黄榜。右边为阎罗台,挂有十八层地狱鬼王的画像。所有台前的供案上,都摆放有鲜花、香炉、水果、水盂、斛食、长明灯等六种必备供品。香、花、水果主要用于供奉拔度鬼魂的天尊,灯、水、斛食主要用于赈济被超度的亡魂。坛场外左边高插十八面杏黄旗,是高功法师招役神将的号令旗;坛场右边高插十八面招魂幡,为高功召唤各路饿鬼、游魂前来赴法会之用。坛场内,神像赫赫,灵位森森,香烟袅袅,灯火熠熠;坛场外,旌旗猎猎,幡影飘飘。斋主亲友,神情肃穆;高功法师,仪表端庄。神秘玄妙的宗教氛围,渲染了天人合一的终极理想。坛场中央的焰口台设有高功、提科、表白三主位,他们都是道行比较高深的道士,高功诵经,提科念咒,表白说文。在一阵深沉、低回、略带忧伤缠绵的思灵曲后,身着五颜六色八卦道袍的高功们,首先带领经忏道士到各坛绕坛一周,然后回到焰口台,参拜救苦天尊,并向天尊报请职位,大意是说,自己是玄门弟子,修道有年,受无极上道,奉行祭炼科事,恭请天尊垂慈,大赐恩光,施食普度。具职完毕,礼官上香,高功念说表文,经忏道士们同声应和,放焰口道场正式拉开帷幕。接下来,高功双手捧香,同全体经忏道士,俯首恭立于救苦天尊像前,念诵宝诰,诚邀上天各路神仙降临焰口大法会,聆听真诰秘文,品尝斋宴佳肴,共度冥界幽魂。仰启降临法会的诸路神仙上至三清四御,下至酆都阎罗,各级别、各阶层的都有。仰启众神的目的,是由高功代理诸路神仙说法念咒,普度众生。高功每诵一段经文,礼请一路神仙,道士们就要击打奏响手中的乐器,并有节奏地随声附和,而且韵律要慢,声调要低沉,以引发斋主的悠长哀思,引起强烈的心灵共鸣。相传放焰口道场火红的烈焰,给阴阳两界带来了光和热,折射出地狱无情,人间有爱。最后,回到坛场,道士们把作为供品的糖果向人群抛洒,众人争抢带回,以示功德圆满。经忏道士同念救苦诰,放焰口道场圆满结束。
   (九)书画展:今年古会“张地君故乡书法展”,张地君展出了自己近年来创作得意之作100余幅,并当场为故里村民免费义写书法作品30余幅,赠送张地君书画集100余本,参观者络绎不绝,为古会增添了靓丽的色彩。(张地君,现代书法家。1951年生,陕西周至人,号秦川孺子,字红土村人,笔名雪野。张地君自幼喜爱书法,数十年如一日利用业务时间刻苦练习和钻研楷书、行书、草书、录书等工法,兼取历代各家之长,结体稳重而用笔灵活多变,铜划铁钩,有一定创意,曾获中国世纪大采风展二等奖,国家电影百年大展佳作奖。2010年书法作品16幅及画像被国家邮政局出版邮票发行。2011年在昆明举办迎新春书法作品展,作品被众多收藏家及同道、战友、朋友等爱好者收藏。今年,张地君书法作品一书即将出版发行。)
   高店堡的水陆道场法会从道光年间到现在已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剔除出了迷信色彩,由农村普通的打醮具有迷信色彩的民俗活动逐渐的发展到具有宣传政策、物资交流、活跃春节期间文化生活大型综合的民俗活动,成为周至祭祀民俗活动中的“活化石”。村头彩门上的对联宣传了党的政策,表达了民意。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到会个体商贩达1500余家,促进了物资交流;县文体局派人到会场全面录像、拍照,记录了古会的整个经过。到会表演节目有秦腔戏剧、杂技表演、社火竹马、龙灯旱船及青年男女表演扭秧歌、广场舞……传统与现代交融,民俗与文化交融的大文化氛围。随着习总书记对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视,政府对我县民俗文化的支持,高店堡的水陆道场法会一定会跨越历史,去粗取精,推陈出新,适应新时代,在民俗文化的发展中一定会成为周至仍至全国民俗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

共 638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字记录了流传已久的乡俗有何而来,记录着人对乡俗的一种秉承之心,记录着历史言传下来的佳话,记录着当地民众对习俗的信仰。古时,封建的思想封闭着人们的思维,乡俗的兴盛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由于历史的久远这种乡俗成为一种文化在民间得以延续,成为一种展示文化的平台,成为一场壮观的道场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篇章文笔细腻,解读详尽,有着一定的文化价值,好文,共享!【编辑:阳媚】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阳媚        2015-03-11 15:44:41
  欣赏友友精彩文笔,第一次知道道场因何而来,可见乡俗文化是值得关注的一种民间文化!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