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江山诗编论诗风研讨活动赛事三分之二报道

编辑推荐 江山诗编论诗风研讨活动赛事三分之二报道


作者:独舞 探花,12740.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51发表时间:2009-06-03 21:19:04

江山诗编论诗风研讨活动已进入了最后阶段,江山记者组对此作了跟踪一至六的采访报道,以及此次活动的三分一报道,详细内容请见:
  
   【跟踪报道】江山诗编论诗风研讨活动
   http://www.vsread.com/bbsshow.php?bid=8991&rid=64067 />  
   江山诗编论诗风研讨活动赛事三分之一报道
  
http://www.vsread.com/bbsshow.php?bid=8991&rid=67462 />  
   在第二阶段活动中,各路诗编、诗人、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经典的言论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研讨《解析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浅谈诗人的灵感与意境》、《浅析诗、词创作的质与量》,每一个人的诗观,都是很有见解很有独特。尤其是进入第五主题《浅谈诗人的灵感与意境》的活动,诗人们对此问题再一次掀起了高潮,研讨是如此的热烈,精彩!喜欢这样的氛围,喜欢这样的互动,让人融入其中,感悟着,思考着,学习着,进步着。
  
   我在想,如此热烈、互动的研讨氛围,如此独到、精辟的论述,是否也是来自参赛编辑,诗人,作者的灵感呢?
  
   今天为大家请到了84286888老师、jiangcunxue老师、白云岛老师、高和义老师,让我们走近他们——
  
   独舞:各位老师好!首先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我的采访,江山诗编论诗风研讨可谓是江山首次的一次大型的活动,有众多的诗编、诗人、作者参与,各位老师在参赛前有没有压力?是如何在每次命题前作了充分的,精心的准备呢?
  
   84286888:压力?说实话是没有。因为,我所涉及的[诗评]部分之讨论,都是我以前记在心或发在文章里的言语,只是因为忙没有系统地整理。
  
   jiangcunxue:首先感谢独舞老师给予采访,同时感谢东方先生给我们这个展现的舞台。
   有关压力!这个在诗风研讨还没开始的时候,我社的一位编辑蓝色风筝(现在已经创办了一个新社团)经常问我研讨活动开始了没有?我们怎么参加呢?
   确实一些现场的研讨活动很常见,而网络上对一个很严肃的文学概念进行探讨却不常见。为此我们不得不精心准备,我们社团从成立时候就开设了【天涯诗论】栏目,在每次命题出来之前我都将写好的发在社团里,作为交流。抛砖引玉。
   至于压力,刚开始还是有的,只不过随着研讨不断深化,参与者热情不断升华,压力也化为了动力。让我们通过研讨学到了更多!感谢采访。
  
   白云岛:我喜欢有人叫我老师,但我真心希望我能给别人一些什么启发或教导。——这经常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老师,——我不敢当,起码我害怕这种责任和压力。对于这个研讨会,我很高兴参与。——就算没有接受邀请我也会主动参与。因为我想喊出我的心声。至于压力,无从谈起,我认为,这个活动非常好,一是以此为交流的平台;二是有此学习的机会。写诗好多年了,对于有的命题肯定有过一些思考,不须多准备;而有的命题则对我是新的提问,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对此,如果我没有自己思考过的观点,我就抱着学习的态度,思考其他朋友的观点。总体的准备,我并不充分,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
  
   高和义:谢谢独舞老师的采访!
   讨论前,我没有感到有压力。自看到东方老师的全部命题后,感到这些题目对写诗的人都十分重要。抱着学习、参与的的思想,逐题做了一些梗概的酝酿。所以讨论时,结合自身的体会就畅所欲言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作参与交流。看了各位老师的跟帖受益匪浅,也更增加了信心和决心。感谢江山的这一创举!谢谢。
  
   独舞:对于东方老师的命题,各位老师有没有觉得太难?或者让你难以回答?都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此次活动的参赛者,个个都是言论经典,见解独特,各位老师是否觉得参加这样的研讨也是一种对自我挑战?
  
   jiangcunxue:我觉得这几个命题出的很成功。因为其几乎涵盖了诗歌艺术的所有的理论知识。至于其难度,当然各有各的看法,但我觉得不论难易,诗歌艺术是没有什么难易的。追求自然,便是诗歌的梦想。
   写诗论这东西本来就是要给别人看的,不管是读者,还是初学写诗的作者,我觉得这些对他们都会有一种引导作用,当然他们本身对诗歌也会有一种看法。当我们的所说和他们的所想达成一种共识的时候,我们的诗歌就有了希望。我觉得参加研讨是对自身诗风的一种提高。
  
   白云岛:命题,是一个启发思考的引子,我并不作为负担。我追求更多的是过程,是思考、精神追求的乐趣。
  
   高和义:对东方老师的命题,没有感到太难,大都是一些写诗词的基础知识。(当然自己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全面)打算在讨论中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的确,参加这样的讨论,确实是一种自我挑战,有些弄不太清楚的问题,就要去查阅相关资料,去认真思索。
  
   独舞:看见各位老师在第二阶段的第五命题《浅谈诗人的灵感与意境》里表现的很活跃,以自己独特的见解,精辟的论述引得了诗人、诗编、作者的共鸣,产生互动,提升了活动的氛围。那么,我想请问下各位老师,这些独特的见解,精辟的论述是来自精心的准备还是来自灵感呢?
  
   84286888:关于《浅谈诗人的灵感与意境》这个命题,我要表述的还是我曾说过的那几句大实话:千万不要相信写诗会有什么规律可循,千万不要以为读了几摞[诗学理论]就能把诗写好。诗,是生命被岁月揉搓出来的悲欢离合。它是一种阅历,一种刻骨铭心的情感,要想精彩地,诗意地诠释这种阅历和情感主要靠天赋和悟性,要不然,这个世界的诗人会多如牛毛。当然,我自己也算不得什么诗人。这,就是我的几句大实话,正确与否,欢迎大家与我交流理论。
  
   jiangcunxue:这个问题很好!精心准备是必须的,因为“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对于诗歌研讨我曾经看过许多谈论诗歌理论的书籍,有的写得很好。我从中汲取了许多营养,希望通过这次机会和专家作者交流心得。当然,写诗论我也是在书桌上完成的,与写诗一样需要灵感地触发。呵呵,可以告诉大家一个私人的秘密——我是读一些优美诗歌来寻找写诗论的灵感的。
  
   白云岛:这个过奖了。如果确有其事,我想应该算是灵感吧。
  
   高和义:对第二阶段第五命题的讨论,我是以自己过去所学的知识和实践感受体会所做的表述。是这次讨论引起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感谢江山的这次讨论。
  
   独舞:84286888老师好,你在第五命题里的54楼所说:“如果说过端午节是一首诗歌,那么节味儿就是这首诗歌的意境,吃棕子,挂艾蒿,用雄黄酒涂额求福,划龙舟时擂响的激越鼓点......都是促成节味儿的关键词,而“节味儿”更是平常百姓过节的审美意境,用心品味,发现它远远超越了任何一位大师的经典诗句。”我想请问你为什么会突然想到用端午节来作比喻呢?是不是因为正值此端午时节,灵感突发闪现呢?
  
   84286888:首先声明,我把端午节和诗论搅和在一起,并不是什么灵感突发闪现,而是[就汤下面],为这个命题提供一个参照物或者说是一个背景。这一天不是端午节的话,生活中还有许多可参照的实例,比如说,一个姑娘出嫁当新娘子的那一天,她在幸福中流露出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用心品味,又有哪一位大师的经典诗句能把这一切诠释表述到位呢?
  
   独舞:我是一个诗歌门外汉,对于一些理论上的定义向来觉得深奥,一时不容易吸收和消化。我个人很赞赏84286888老师端午节的这样比喻,让人容易吸收消化。简单的比喻,寓意却深远,用心品味,发现它远远超越了任何一位大师的经典诗句!各位老师是否也赞同84286888老师这样简单的比喻呢?
  
   jiangcunxue:84286888老师的比喻很恰当。比喻本来就是诗歌常用的一种手法,没有比喻,可以想象我们的生活便是一团遭(比喻在生活世界里就是一种梦想)还能渴求诗歌带给我们什么呢?当然比喻如果更让读者不理解,甚至写诗歌的人事后都忘记了在他灵感的瞬间捕捉的“难题”,那么诗歌情愿不要比喻。直接说话不就得了,这样诗歌就缺少了一种“生活的浪漫!”
  
   白云岛:其实,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诗人。当诗的门关上之后,才有所谓的门外汉。对我而言,我的诗门,一直是打开着的。朋友们,都可以随时来拜访。
  
   独舞:在命题六《浅析诗、词创作的质与量》里,jiangcunxue老师说“诗歌引以自豪的便是其语言精美,凝练。”;白云岛老师说“在当今社会,当前网络的这个环境下,长的东西,喜欢的人不多,一般看见长了,都是直接保存在电脑上,以后再看(其实会慢慢忘记掉,一般都不会再看了)。”那么我想,诗歌的质也就是浓缩中的精华了吧。可是为什么很多时候,短的诗歌不被认可呢?各位老师在编辑审核一首优秀的短诗时,会给于加精么?
  
   84286888:我认为,一首诗成功与否,不在于篇幅长短,而是要看作者是否为诗赋予了灵魂。顾城的[黑眼睛]短吗?全诗就那么两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首诗短吗?你能说这不是一首厚重得令人窒息的好诗吗?
  
   jiangcunxue:我社团的一位编辑云折柳先生就非常支持精美的短诗,曾经建议我将社团投稿注意事项声明欢迎这类作品,我欣然接受这种好的建议。我们只有这样去提醒作者去凝缩诗歌的精华。独舞老师说的为什么很多时候,短的诗歌不被认可呢?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受到小说的影响,认为诗歌也要给我们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故事!但是注意诗歌的使命不在于这个,而在于“言志”,抒发情感。可以这样理解“诗歌是生活的圣经”。
   在编辑的时候,我会更加关注短诗的写作。
  
   白云岛:诗的好坏,无关乎长短;并不是根据长短来判断诗的好坏的。推荐与否、加精与否,都是编辑的偏见。我作为编辑,也在尽量克服自己的偏见;也有的编辑在努力发扬偏见。不管是社团还是系统,江山的加精作品导向,存在不少问题。编辑和推荐、加精,关乎发展导向问题。尤其对新人的创作影响非常大,——而这些新人,是诗歌发展的未来。
  
   独舞:高和义老师好,看了你的“质和量在诗词创作中的取舍或轻重关系”的四点个人理解,其中②质高量少――谓“少而精”,但过少也未可取。我记得北岛有一首诗歌《生活》,其内容仅一个字“网”。在你的心目中这首诗可不可取呢?我还记得徐志摩的《沙扬娜拉》原先是共十八节,后来徐志摩再版时删除了前十七节,仅存最后一节,并加了一个副题:赠日本女郎。你认为该不该删除前十七节呢?
  
   高和义:“但过少也未可取”--我的意思是指:一个诗人他拥有作品的总“量”(篇数),如果只满足于几篇精品而不前,也不可能发挥他的全部能量,应该争取质高多产。不要满足于“少而精”。那里可能我没有表达清楚,特作说明。问候独舞老师!谢谢!
  
   独舞:高老师这么一说明,我明白了,是我没有渗透理解的,呵呵。各位老师能谈谈对北岛的《生活》和徐志摩的《沙扬娜拉》这两首诗的质与量么?
  
   84286888:
   沙扬娜拉
   ——致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这诗是简单的,也是美丽的,其美丽也许正因为其简单。诗人仅以廖廖数语,便构建起一座审美的舞台,将司空见惯的人生戏剧搬演上去,让人们品味其中亘古不变的世道人情!诗人在再版时拿掉了前面17个小节,只剩下题献为“赠日本女郎”的最后一个小节,便是我们看到的这首玲珑之作。但如果不拿掉前17个小节,可想而知,那就显示不出这首玲珑之作的穿透之功力了。
  
   jiangcunxue:只谈徐志摩的《沙扬娜拉》,因为我是他的粉丝。沙扬娜拉一首用简介的语言道出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别离。“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一句经典,令人回味!
  
   白云岛:北岛的《生活》和徐志摩的《沙扬娜拉》,这些诗作,存在非常典型的名人效应。这个问题不好定论。
  
   独舞:呵呵,在此次研讨活动中,各位老师认为自己发挥的如何呢?有没有信心去取得最后阶段的胜利呢?
  
   jiangcunxue:对于这个问题,我本人觉得非一言两语能够说清的,甚至可以说成一本书了!我觉得暂且不能拿出更好的东西出来,就引用了一些!还请各位见谅!
   我会继续关注下面的命题,也祝愿江山文学网江山诗风研讨圆满成功!
  
   白云岛:我胜利了,我胜利着。
  
   高和义:对于这次讨论,我认为是一个难得的宝贵学习机会,一定自始至终积极参入,虚心学习,诚恳交流,充实自己的诗词知识,提高诗词的创作水平。感谢各位朋友!
  
   独舞:再次非常感谢84286888老师、jiangcunxue老师、白云岛老师、高和义老师在百忙中抽时间接受我的采访,辛苦各位老师了!现在研讨活动已临近尾声,进入了最后阶段的第七主题,记者组将继续为大家跟踪报道,为大家呈现出参赛者的精彩言论和风采。祝各位老师和所有的参赛老师在最后阶段的研讨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祝江山诗编论诗风研讨活动圆满成功!
  
  
   以上由江山系统记者独舞报道
  
   2009.6.3.

【编者按】有益的探讨。想来这样的探讨会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并因此获益。“诗,是生命被岁月揉搓出来的悲欢离合。它是一种阅历,一种刻骨铭心的情感,要想精彩地,诗意地诠释这种阅历和情感主要靠天赋和悟性”,赞成并欣赏。【编辑:夏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邬海波        2009-06-03 22:11:50
  这诗是简单的,也是美丽的,其美丽也许正因为其简单。诗人仅以廖廖数语,便构建起一座审美的舞台,将司空见惯的人生戏剧搬演上去,让人们品味其中亘古不变的世道人情!诗人在再版时拿掉了前面17个小节,只剩下题献为“赠日本女郎”的最后一个小节,便是我们看到的这首玲珑之作。但如果不拿掉前17个小节,可想而知,那就显示不出这首玲珑之作的穿透之功力了。
   解绎得到位。
以真情打动读者,用灵魂感知世界。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