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探访希腊圣山(散文)

编辑推荐 【雀巢】探访希腊圣山(散文)


作者:维吉周 白丁,81.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82发表时间:2015-03-22 16:54:48
摘要: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圣山,它的历史和现状,它的魅力和无奈,以及我曾经探寻的经历。

【雀巢】探访希腊圣山(散文) 您知道吗:世界上有那么一个地方,它是“世外的桃源”,人间的“孤岛”;它没有雌性的生灵,也鲜有时代的气息……虽然山清水秀,烟火绵延,却从来没有女人,也没有儿童;虽然那里有便捷的公路、定期的水上航班,却不能自由出入,而需要特别的申请,取得特殊的通行证。那里是一个“国中之国”,是男人的世界、修士的王国。它就是希腊的“圣山”,人称“修士之国”。
  
   【上篇】 希腊“圣山”——“修士之国”
  
   在希腊的东北部、卡尔基迪基半岛东部有一个小半岛,形如手臂般伸向碧波万顷的爱琴海。小半岛的面积仅360平方公里。在这个小半岛上有一座阿索斯山。山势奇伟、高峰耸峙,雄踞于半岛的东南部,顶峰海拔达2033米。这里典雅幽静,水秀山清。
   关于这个半岛,有一个神奇的传说:那是很久很久以前,这个半岛上居住着一位名叫阿索斯的大力士。在这里,他与海神波塞冬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搏斗,最后拼尽全力,将这座山推倒,压在波塞冬的身上。为了纪念这位降伏神灵的英雄,人们就用他的名字来称呼这座山。
   历史可以上溯到1000多年前的拜占庭帝国。当时帝国的首府君士坦丁堡与半岛隔海相望。这个风景秀丽的半岛就成了修道士们的隐居中心,人数多时达到几万之众,修道院也星罗棋布。除希腊人外,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和俄罗斯人也曾相继在这里建有修道院。于是,在这座阿索斯山上,一千多年来就居住着特殊的居民——修士和隐士,人们把这座山称作“圣山”。1927年它成了希腊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山上有20所修道院,由每院各派一名代表组成一个具有立法权力的议会和由4名僧侣组成的行政委员会治理这个“王国”。驻地设在卡里埃。
   进入这个“修士之国”就象进天堂一样难。游人需持希腊外交部的介绍信去卡里埃换取入境证。圣山的每个村口均有警察设岗,验证放行。女人是不准进入村庄的。早在公元1060年,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九世曾经颁布命令,禁止任何女人、雌性动物在此地生存。
   圣山居民除少数隐士外,多为修士。15世纪是圣山香火的鼎盛时期。据说,当时有40座修道院,每院修士多达千余人;而现在总共只有900余人了。修士自耕自种或以手工为生。他们任凭岛外世界翻天覆地,始终年复一年地伴着青灯,遵守着一成不变的教规:每天8小时祈祷,8小时劳动,8小时休息。隐姓埋名的隐士很少在村里抛头露面,但蓄须留发、身披东正教徒大斗蓬的修士,却常常蹑手蹑脚地走过村庄的中心或行走在弯弯的山道上。他们永远是那么严肃,那么沉默寡言。
   卡里埃交通方便,有定期的班船来往于卡里埃与希腊的海港达夫尼和萨洛尼卡之间。1963年庆祝圣山的千年大典时,修了一条从达夫尼到卡里埃的公路,从那时起,时髦的汽车便穿过姹紫嫣红的夹竹桃丛,在山路上蹒跚爬行。
   阿索斯山上屹立着一座座修道院。它们有的建在断岩绝壁的洞穴之中,唯一的通道是悬在30米高处的两条铁链;洞穴的入口处黑暗而阴森,但里面却很宽敞。也有的修道院隐蔽在浓荫的山谷之中。而大片的草坪上,多姿多采、风格迥异的殿堂、塔楼,把半岛点缀得十分美丽。
   拉乌纳修道院建于公元963年。它座落在山头之上,是最古老、最富有、最有权威,也是唯一未曾遭遇火灾劫难的修道院,因而也最完整地保存了拜占庭时代的建筑艺术。这种古老的建筑艺术配上马其顿绘画学派的精巧壁画,真是古色古香,浑然一体。那圆形的拱顶,多姿的圣像,令人叹为观止。其他的修道院在遭受火灾后几经修葺,因此,从拜占庭时代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在这里都有充分的反映。
   半岛上有修士开设的商店和客栈,免费提供膳宿,但游人照例要作适当的馈赠。各寺院均藏有圣画、圣具、圣经、名雕、神像、古抄本以及金银珠宝等珍贵文物,每当游客来朝拜时,修士们便恭敬地拿出来展示一番。这里还盛产希腊著名的“圣山牌”葡萄酒,味道浓郁醇香,十分可口。希腊北方各城市的旅游中心都组织“圣山游览”,但游客并不进山,只是在半岛与圣山之间的分界处略作窥探,或者乘游艇在500米之外绕山而行,远远地一睹山上的景物。
   尽管这里居山面海,水秀山青;尽管这里古木参天,柳暗花明,但却没有儿童,没有女人,不免使游人心情沉重,不愿久留。然而,那一代又一代的修士却在这里虔诚地唱诗诵经,把一天24小时中三分之一的时光消磨在东正教单调的祈祷声中。
  
   【下篇】 寻访希腊圣山
  
   早就听说希腊北部卡尔基迪基半岛上的阿索斯山是一座“圣山”。一千多年来,山上居住着特殊的居民——隐士和修士。那些隐姓埋名的隐士和身披斗蓬、浓须长发的修士,映衬着修道院里拜占庭时代的建筑艺术和马其顿学派的精美壁画,使它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与现代文明隔绝的一处奇特景观。
   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我根据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就希腊“圣山”写过一篇千来字的短文叫《希腊圣山----修士之国》,登在1980年1月28日《人民日报》第8版的《国际副刊》上。那时,希腊“圣山”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希望能有一天亲到现场看一看。
   说来也是天随人愿。1996年初,我被任命为驻希腊共和国大使馆的陆、海、空军武官。在我到达希腊首都雅典,上任后,我又听说了关于“圣山”的许多传闻。朋友告诉我,希腊军方在几年前还组织驻雅典的各国武官乘海轮作过一次环卡尔基迪基半岛的旅行;后来,保加利亚的武官还曾单人独骑进入半岛,探秘访奇,在山上呆了三天三夜。这些新闻旧事引起了我更加浓厚的兴趣,使我决心要去看个究竟。只是我初来乍到,工作尚未展开,探秘访奇的事还是过一阵有机会再说吧。后来又听说外交官们进入半岛要经希腊外交部的批准。尤其我们当武官的,头上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一举一动都十分敏感。在有的国家,武官离开首都10公里,都要向驻在国的外事部门备案。我不想找这个麻烦了,好在里面的情况我都大致了解,半岛就不进去了罢;不过乘海船环半岛一游,即使是远远地窥探一下半岛的风貌,的确还是我所希望的。
   1997年的初春时节,我携夫人和我的两位朋友利用使馆内部过春节的假日,驱车驶过希腊中部的平原和北部的山区,在萨洛尼卡市过夜后,第二天折向东行,中午时分来到了卡尔基迪基半岛颈部的一个小镇。车行至此,前无通路。人迹渺渺,寒风瑟瑟。下车一打听,原来我们来得太早了一点。春寒料峭之时,海上风高浪急,航班难以开航,游客亦未到来。环游半岛的海上航班是每年的5月至10月开通。看来这次坐海轮远眺“圣山”的希望是没有了。于是我们步行往前,走过泥沙的小路和干枯的河道,来到海边。站在岩岸上向半岛眺望,只见山峦叠翠,海岸蜒绵,半岛笼罩在淡淡的雾霭之中,充满了神秘和静谧的色彩。折回来,我们又来到半岛与大陆的交界处,但见一道高高的铁丝网把“圣山”与外部世界隔绝起来。铁丝网前面立有一块黄色的告示牌,上面用希、英、德、法、俄等五种文字写道:
   “此处乃阿索斯山:
   1、禁止女人进入;
   2、未经特别许可的船只不得靠近;
   3、未经批准的任何人不得在此停留。
   任何违反上述规定者将严惩不怠。
   阿索斯山圣区”
   没有办法了,欲进不能,欲停不许,只有趁天尚未黑下来之前策马回程。
   虽然我仍然未能踏上半岛一步或坐海轮环游半岛以远眺“圣山”,也未能探寻到半岛上的秘密,但已经到了“圣山”——“修士”之国的边境,远远地、然而是久久地凝望着它,这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吧。
   或许我也真该心满意足了。
  
   后记:
   上面汇集的是我的两篇小文章。上篇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登在《人民日报》《国际副刊》上的那篇千字文;下篇是我1997年从希腊离任回国后写的一篇短文。这两篇文章都收在我的诗文合集《天涯芳草》(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月版)中。它们的写作时间前后相差了近20年。而第一篇文章的发表距今已是35年之久了。当然,为了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这里稍微做了一点扩展。
   沧海桑田,白驹过隙。希腊“圣山”这个景点,迄今仍然不为许多人知晓。感谢新雀之巢文学社团,为我提供了一个可作宣传的平台。于是,我考虑将这两篇短文合起来,组成一篇旅游探险的文章,不是也别具一格吗。不错,我的上篇已经把希腊“圣山”的历史渊源、人文地理、风光名胜和盘托出了,下篇则对旅游的时间、路线、要求,做了明确的交代。这两篇文章穿越时空几十年、纵横地理几千里,读来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虽然最终未能到得“圣山”,却也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
   不是吗?
  

共 341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没有雌性的生灵,也鲜有时代的气息……虽然山清水秀,烟火绵延,却从来没有女人,也没有儿童;虽然那里有便捷的公路、定期的水上航班,却不能自由出入,而需要特别的申请,取得特殊的通行证”,一个只有男人组成的世界,已令人充满奇妙的幻想,一个“修士”的王国,宗教为这座“圣山”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而作者为我们揭开了这座“圣山”“面纱”的一角,虽距离遥远,难以辨明“他”的“容颜”,可是面纱掀起的刹那,我们也窥到了“他”清秀而又莫测的眉宇。作者写了这座山的名字传说,成为一个国家的历史,它的地理自然环境,主要修道院的情况,自己探访的经历。好像我在这里说的所有言辞都很无力,还是请读者透过作者的文字去探访那座压倒著名神灵——海神波塞冬的阿索斯山,去探访希腊这个由官方承认的国中之国。如果你和我一样是女子,那就不要有亲访的想法了,因为阿索斯山禁止女人进入,只能将作者的文字一读再读,自己去体会去想象了。推荐阅读。编辑:冰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柴英        2015-03-22 22:50:26
  “国中之国”,是男人的世界、修士的王国。它就是希腊的“圣山”,人称“修士之国”。世界真奇妙,周老经历广,见识多,没有亲身经历,绝写不出这么生动详实的好东西,被人民日报副刊刊登过,那是何等的有水平啊。真的有水平,喜欢。愿意看到周老更多的精彩文章。
  
2 楼        文友:维吉周        2015-03-23 11:06:46
  谢谢冰络先生的幸苦;谢谢柴英编辑的赏识。谢谢!
戎马一生,以笔为枪。
3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5-03-24 04:47:29
  在一篇作品中同时读到作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登载于《人民日报》第8版《国际副刊》上的记叙性散文和作者1997年从希腊离任回国后写的游记性散文,其间,穿越时空几十年、纵横地理几千里,读来一气呵成、浑然一体,虽然最终未能到得“圣山”,却也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这是何等的幸运啊!
   不瞒武官老师,月楼的确是第一次听说希腊的圣山——它没有雌性的生灵,也鲜有时代的气息……虽然山清水秀,烟火绵延,却从来没有女人,也没有儿童;虽然那里有便捷的公路、定期的水上航班,却不能自由出入,而需要特别的申请,取得特殊的通行证。那里是一个“国中之国”,是男人的世界、修士的王国。它就是希腊的“圣山”,人称“修士之国”。
   感谢亲爱的周武官,您给我们新雀之巢带来如此多的惊喜,真正拓展了我们的视野,这是多么美好多么珍贵又多么难得的一件事啊!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4 楼        文友:维吉周        2015-03-25 10:54:49
  谢谢社长。
戎马一生,以笔为枪。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