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字留香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留香】涤荡心灵的瞬间(赏析)

  【留香】涤荡心灵的瞬间(赏析) ————灵魂·眼睛·语言


作者:刘先银 童生,639.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36发表时间:2015-03-23 11:02:47
摘要:《画者兮》2015年3月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这篇评述是刘先银写的序言。

【留香】涤荡心灵的瞬间(赏析) 智慧总是蕴藏在心灵的深处,
   犹如打火石,
   越是激烈的碰撞,
   越能喷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
   --题记
  
   「凡为我的名撇下……的,必要……承受永生。」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
  
   取你的差遣,舍我的时间。取你的话语,舍我的情绪。
   取你的给与,舍我的所愿。取你的旨意,舍我的偏爱。
  
   2012年的秋天,读到胡耀兮的作品,由于以前大多看的传统艺术作品,她的作品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我审视着她的作品,初看这是新水墨的演绎,细观其实是中国工笔画的新解。这是中画绘画的元素,其使用工具也是简单的中国传统毛笔和宣纸。这位来自西南重庆的女子作品中充溢着一种神圣的、安静的力量。这让我想到了“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莫之能先。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老子》第七十八章)
   她作品中最突出的内在气质便是这如水的柔弱。
   听说重庆出美女而重庆美女的个性也是鲜明有质的,但胡耀兮好像这山城女子丛中开出的另一朵花,这朵花除了鲜明有质的个性外更多了一些如水的婉约。
   胡耀兮戏称自己为“东西”,“东西”者,非人非物也。我以为“东”者生发,“西”者鸟儿之归巢也。
   观近期她的自画像方才明白,这个“东西”是有来历的。
   我相信“东西”会成为一位舞动灵魂的画家。
   静下来读她的《神秘园》系列,我被带到另一个纯粹的精神世界,感受到由于无为而产生的生命能量,这是一个场,用她自己的话讲,这是一个精神磁场。而《时间系列》作品让我感受到时间的无始无终性,一切皆在时间中诞生,一切亦在时间中消逝。而生命也总会在春天的勃勃生机中发芽生长。
   《彩墨系列》《水墨咏叹》等等系列皆呈现了耀兮精神世界中的灿烂心情与生命过程中的灰色情绪。而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作品中始终蕴藏着柔软的生机。
   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它毫不掩饰地展现创作者的学识、品性、趣味、审美观和性格。而语言也同样展现创作者知识的深或浅、趣味的雅或俗、思维的文或野。对于一个敏锐的创作者来讲,善于利用所学知识,开启心灵的眼睛,捕捉世间瞬息万变的信息流动去创作,大胆设想敢于创新,这是难能可贵的。
   胡耀兮漫不经心地玩着手中的画笔……
   这对于一个有着8小时朝9晚5族来讲,谈何容易。她一直称自己为一位“画者”。一位玩着画着感悟着的潜心寻道之人。
   她寻觅着宇宙的能量信息,画面传达,语言述怀。
   一位自觉而虔诚的画者,笔墨传达心灵的感悟,画面渐渐呈现出曼妙的温润与心性的能量。她读着宇宙的絮语,在似懂非懂中将灵魂密码写在纸上,将心迹留在画间,在半梦半醒之中,玄舞着笔墨与时空对话…….
   犹如月夜下敲起非洲鼓点,时弱时强、时远时近……
   犹如老子对苍穹稀嘘而叹,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014年6月6日写《画者兮》评述于北京弘毅轩

共 11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涤荡心灵的瞬间,作者首先以《圣经》里的话引领全文,再通过对友人的文章赏析,给我们呈现出一片十分耐人寻味的序言。灵魂,是一个人的精神。眼睛,是我们看世界的工具。语言,是我们沟通的桥梁。作者引经据典地将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令人读过之后,反复思量。问好作者,期待更多的精彩。【责编:慕容凌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慕容凌云        2015-03-23 11:08:25
  欣赏刘老师的佳作,期待下次也为在下的小说集捉刀。问好,遥祝一切安好。
慕容凌云
回复1 楼        文友:刘先银        2015-03-23 22:41:36
  感谢文友很简炼而犀利的按语。这篇文章是我欣赏和品味画家胡耀兮绘画作品所思所想和一些感悟感觉乃至信息的色空变幻。真的视而不见听之不闻,荡滌心灵的瞬间是能量的过程,眼睛灵魂的窗户打开。通透。
2 楼        文友:霓裳飘飘娟子        2015-03-23 21:15:00
  欣赏刘老师的精彩文章,慢慢品读,点赞!
3 楼        文友:刘先银        2015-03-24 05:41:50
  欣赏和品味画家胡耀兮绘画作品所思所想,感悟感觉,乃至信息的色空变幻。眼睛,灵魂的窗户打开而通透,真的视而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而荡滌心灵的瞬间是能量的过程,这是一种语言一种愉悦。
   第十四章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曰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诘④,故混而为一⑤。其上不徼⑥,其下不昧⑦,绳绳兮⑧不可名,复归于无物⑨。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⑩。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⑾。能知古始,是谓道纪⑿。
   [译文]
   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注释]
   ①夷:无色。
   ②希:无声。
   ③微:无形。以上夷、希、微三个名词都是用来形容人的感官无法把握住"道"。这三个名词都是幽而不显的意思。
   ④致诘:诘,音ji(阳平),意为追问、究问、反问。致诘意为思议。
   ⑤一:本章的一指"道"。
   ⑥徼:音jiao(上声)。清白、清晰、光明之意。
   ⑦昧:阴暗。
   ⑧绳绳:不清楚、纷芸不绝。
   ⑨无物:无形状的物,即"道"。
   ⑩惚恍:若有若无,闪烁不定。
   ⑾有:指具体事物。
   ⑿古始:宇宙的原始,或"道"的初始。
   ⒀道纪:"道"的纲纪,即"道"的规律。
    
   [引语]
   本章是描述“道”体的。在第六章和第八章,分别以具体的形象――山谷和水,来比喻道的虚空和柔弱。本章以抽象的理解,来描述“道”的性质,并讲到运用“道”的规律。在这里,“道”即是“一”。在前面几章中,老子所说过的“道”有两种内涵,一是指物质世界的实体,即宇宙本体;一是指物质世界或现实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这两者之间实际是相互联系的。本章所讲的“一”(即“道”)包含有以上所讲“道”的两方面内涵。老子描述了“道”的虚无飘渺,不可感知,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然而又是确实存在的,是所谓“无状之状,无物不象”。“道”有其自身的变化运动规律,掌握这种规律,便是了解具体事物的根本。
    
   [评析]
   超脱于具体事物之上的“道”,与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没有具体的形状,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它无边无际地无古无今地存在着,时隐时现,难以命名。“道”不是普通意义的物,是没有形体可见的东西。在此,老子用经验世界的一些概念对它加以解释,然后又一一否定,反衬出“道”的深微奥秘之处。但是“道”的普遍规律自古以来就支配着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要认识和把握现实存在的个别事物,就必须把握“道”的运动规律,认识“道”的普遍原理。理想中的“圣人”能够掌握自古以固存的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可以驾驭现实存在,这是因为他悟出了“道”性。下一章紧接着对此作了阐述。
取万物之魂灵,通阴阳之分割,得日月之精华。
4 楼        文友:成都蓉儿        2015-03-24 09:15:56
  因文字功底太浅,对刘老师的文章不能作出准确的评价,但只能从内心出发——喜欢不受打扰的看完你的每一篇精彩!
风雨人生,诚信最真!
5 楼        文友:纤指素心        2015-03-24 21:01:50
  听之不闻视之不见,若修到这境界,世界般如禅。
   问好刘先生,春安,诗意行走。
以我心,写我字。纤指一动,素语如馨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