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清明】父亲,您在天堂还好吗(散文)

编辑推荐 【雀巢清明】父亲,您在天堂还好吗(散文) ——写在父亲离世8年之忌日


作者:秋绪 童生,909.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16发表时间:2015-03-26 09:25:46
摘要:时间虽然会流逝,我却忘不了你—-父亲!忘不了你那声容面貌,忘不了你那一生悠长的坎坷和心事……

【雀巢清明】父亲,您在天堂还好吗(散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父亲他去到天国已整整8个年头了,然而有一种景印它已深深地刻在我脑中。
   这天正好是春末,是个春夏相交之日。我永远的记得那一幕,我同妻子围坐在病中躺在家中床上的父亲身边,父亲他当时微闭着双眼,带着一脸的笑望着我们,示意着我拿笔和纸给他,想写下些什么。可他握笔的手不听使唤,最终未能写下一个字,然后就那么含笑地永远地离开了这人世。父亲他走了,时间是2007年5月6日早晨7时整(农历3月20日)。他走得是那样的安祥,走得是那样的匆匆,走得是那样的放心,他就那么永远的离开了他的儿女和亲人,终年79岁。
   那一幕离别的哀泣似乎亦近亦远亦幻亦真,是那样的苍凉心碎。
   春已去,夏刚至,也许父亲他找到了一个最合理的去处;也许神灵们与父亲有约在先,他得驾鹤仙去,而让他的子孙们必需洒泪为酒,撮土为香,将他送往仙隐的地府,而让他安祥于幽谷黄岗之处,回归于生命的安宁。
   父亲带着弥留时的微笑进入到了另一个天府之国,他的一生就像一颗小草,默默无闻,是那么地不被人注意,也没有什么惊人之举。生命从吐芽到展绿到最后的回归大地,经历着人生中的风风雨雨,也带着不尽的遗憾。他的身后也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物质财富,唯有的一栋旧瓦房还是祖上传下来的。但他留给了后人做人的品德,做事的准则,处事的原则。而这些高尚的品德和做人的风范就是我们这些后人享用不尽的财富,而这些特殊的财富也将惠及到他的子孙后代,并永远地种植在他后人的人生梦田,然后开花、结果……
   父亲1929年8月出生在一个农民世家,一生留给人的印象是那种诚实、忠厚、勤恳,好善施德的人品。乡亲们对他的评价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大好人,老实人;单位对他的评价是:一位正直的忠于职守的国家好干部,一个为民着想的好党员。
   父亲的一生可谓命运多坎。他少年时就失去了父亲,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那种孤儿寡母的无助日子,生活在那种江风剪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乡村。这种家庭的不幸和寒苦生活现实,并没有击倒他,让他丧失立志的信心,相反,使他更坚定了对生活的向往,对人生的追求。这种无助的日子,生活的苦难揉合着良好的家风与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使父亲打小就养成一种自立图强的进取个性。也正是这种极其艰难的家庭现状,人生逆境,从而铸就了他一生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性格和为人厚道的秉性。
   父亲是在10多岁时,就走出家门,担当起了男儿责任的。为了谋生,他小小的年纪就去到了当地的小镇银行当了一名学杂工,从此拉开了他肩负着自食其力的序幕,开启了他人生迈出的步履。由于他的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加上他做人厚道诚实,品行端正,让那些整天与钱打交道的同事们对他刮目相看,以致他在做了几年的学杂工后,就被当时的银行领导看好和器重,认为他是个有出息的人,很快就被举荐到了县城的银行去。父亲去到县城的银行后,还是做着学杂工,打着帮手,可不几年后,他很快就由一名勤杂工转为了正式工,开始了他一生从事金融工作的历程。
   父亲的勤勉与本份,得宜于他的寒苦出身和家庭环境,也成就了他在20来岁时就成了一个自食其力的人,让他能靠着自己的能力维持着他与自己母亲的生活。可这样的境遇好景不长,到了60年代,一场空前的经济遭遇让他陷入了去留两难的境地。那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正处在一个艰难的经济转折时期,而随之来临的“三年困难时期”爆发,让那时拿薪水的人月收入还买不起一斤芋头,不如种田人拿的工分收入高,这时就有许多端着国家饭碗的人受不了这种生活的窘境,多数人又都辞职回乡重操旧业种地去了。可父亲这时并没有因为待遇的微薄而放弃这份来自不易的工作,他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也坚信困境只是暂时的,终会有好转的时机。也就是凭着这样的执着和一种信念,他审势度时的留下了,直到退休才离开了他心爱一生的金融工作。
   在我的印记里,小时候眼中的父亲是风光和高大的。他那时背着一把长枪,负责去全县各乡的下设银行网点押钞,开始是步行,后来是坐“煤汽包车”,再后来是骑自行车,再再后来是开着边三轮摩托车。虽然工作辛苦,风吹日晒,却总是风尘仆仆,风雨无阻,我总是看到他一脸的高兴和精神抖擞,似乎没有一丝劳累的痕迹。有时他偶尔“押钞”途经老家回到家中,我总会躲在远处偷偷看他。对这个即熟悉又陌生的父亲,我心里总有一种崇敬感和惧怕感。我上学之后,父亲的工作更是忙碌,休假也少,我见到他的时间也随之更少。随着自己一天天长大,与他的沟通也少了,直到高中毕业,我与父亲之间也没有产生那种像别人一样很深厚的父子情深,但他在我心中的形象仍是高大和伟岸的,也是我心中最值得骄傲的好父亲。
   78年那年,我高中毕业,由于自己未能顺利考上大学,我想去继续复读一年,可由于家境条件差,父亲就没有给我去上学复读的机会。次年,我便选择了从军,成了一名军人。虽然在这些事上,我对父亲并没有更多的意见和看法,但心里总有一种不快,毕竟家中只有我一个男丁,而按照当地农村的习惯,父亲应该是支持我继续去复读考取功名。既是不让我去读书,也要考虑是否将来可按政策顶替他的班参加工作。可我内心并不知道父亲当时是怎样作出这种打算的,因为他只字未提。现在回过头来细想一下,我想父亲那时是在历练我这人,是在为我今后的成长道路作长远打算。他是在用一种与别人不同的方式爱着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期盼着我的内心动力喷发,做个有志走向社会的人,自食其力的人,可谓是用心良苦。也正是因了父亲这种“狠心”的爱,我才得以去到部队后变得内心强大起来,通过自己的发奋努力,获得了“优秀义务兵”的光荣称号,并争取到了自部队冻结士兵提干后,第一批推荐优秀士兵选送考取军校的名额,而让我有了一个争取考取军校深造的机会,最后,我通过了预考选拔,进入了复考,考取了南昌陆军学院,实现了人生华丽的转身。我想天下做父母的都是一样的,手心手背都是肉,每个儿女都是自己的骨肉,都是自己的最爱,只是爱的方式不同而已。
   父亲的一生可谓是平淡无奇和清贫,也没有什么过人之举。记得“文革”时他已是县银行的副行长,除做好银行工作外,他还时常被县委、政府派到偏远的农村去蹲点。可能是由于他自己出身农家的原因吧,每到一个蹲点的地方,他太知道农民的需求,懂得他们生活的艰辛,而乡村里的一些情景总是触动着他心中最为柔软的地方,这让他总是不以余力的致力在挂点的工作上,倾其心力的尽职尽责抓好农村的生产工作,解决好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父亲也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他自学的中医技术让他在农村蹲点时发挥了很大作用,让他的医技很好的帮助了一些村民治好了病,缓解了当时农村那种缺医少药,农民看不起病的现实。而他看病,也从不收别人的钱。为此,他与一些被他治愈的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感,赢得了人心,深受百姓爱戴。
   当时的年代,国家干部下村蹲点是件苦差事,也是一种政治责任。可有些人的蹲点却是件“致富”的好事。因为蹲点干部手中有权,掌握着许多物资指标的分配,这样一来,一些蹲点干部总会偷偷的假公济私往自家运东西,可父亲他却清廉得叫人不可理喻,不但见不到他往家里带一根稻草,还倒贴了许多薪水给那些需要帮助的村民。为这,我母亲与他产生了一生不可调解的矛盾。据说某年他在一个大队蹲点的时候,发现一户母子与他小时候的境况一样,便动了测隐之心,便开始资助他们娘俩,时常去看望,而且时间很长。母亲知道此事后,加上道听途说,便与父亲产生了不能解开的心结,直到父亲弥留的最后日子,母亲也未能原谅他,这也许是家父一生最大的遗憾和不幸。
   父亲的一生,不像多数为人父的人一样,是那么善于替心的经营着自己的家庭,操持着能给儿女留下点什么,不夸张的说,他的身后可用一贫如洗来概括。他除了能把家支撑下来外,其他的连一片瓦都没置办,也没有利用手中的特权解决一个子女就业,可谓一生清贫,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清廉之人。
   在陪伴父亲弥留的最后16天时间里,我一直守在他的身边,虽然县城、省城的医院都住进去了,然而最现代的医疗技术也未能挽住他的生命。想起与父亲在一起的那最后十六个日日夜夜的朝夕相处,我总有许多的感慨和心酸。是啊,人的生命是那么脆弱,人这一生又是那么的短暂而又事事难料,然而,生活中的是是非非又是那样的曲曲折折,亲情的情结又是那样的松散难结。而他在弥留之际所说的那些话,总是时而地在我的耳边回荡缠绕,生命的底线也让我知道了,也明白了什么才是人生,什么才是一脉相连。也让我懂得了淡泊名志的一生才是最有成就的一生和最为轻松快乐的一生。
   时间虽然会流逝,我却忘不了你—-父亲!忘不了你那声容面貌,忘不了你那一生悠长的坎坷和心事……
   安息吧,父亲!
   那寄往天堂的哀思是真挚而美的,你的子孙定会看到那翠色的无花果的花朵,泛着青冷的光泽,是那样安祥,是那样静谧的永远开在我们的心里。
  

共 35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29年出生的父亲,一生应该经历了太多磨难、动荡和艰辛,但从作者的记叙中,却感觉老人家出世不惊、稳妥安详。在金融部门工作几十年却能清正廉洁,对待儿孙不娇惯,任世事磨练他们,对待没有血缘关系的弱者却出手相助,关怀备至,以至引起亲人的不满,甚至得不到家人的谅解。但多年之后,身为父亲唯一的儿子,作者一定是理解并尊重当年父亲的做法的。清明将至,和作者一起缅怀父亲。推荐阅读。编辑:天海蓝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绪        2015-03-26 09:45:35
  谢谢蓝蓝编按的辛苦编辑!向您敬茶!
我以我笔写我心,轻描淡泻酬知音。
2 楼        文友:雀巢长弓牧野        2015-03-26 10:52:22
  淡泊一生,仰俯无愧,慈父如山,山在那里。平凡的父亲,或许未能成就一座世人景仰的丰碑,却是孩子心底那座永远翠绿的青山。问候秋绪!
回复2 楼        文友:秋绪        2015-03-26 11:04:31
  谢牧野老师的点评,淡泊一生的父亲在我的心中永远是高大的!他教会了我做人做事。
3 楼        文友:浪子冰凌        2015-03-26 13:20:07
  父爱如山,筑成了孩子的脊梁。谁策划的这个征文?满目萧瑟,让我哭了又哭!
在文字世界里,在自由与孤独之间,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国王。
回复3 楼        文友:秋绪        2015-03-26 14:42:18
  感谢冰凌到访!谢谢你的点评!问候安康!
4 楼        文友:竹林子        2015-03-27 22:24:07
  父亲是儿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父亲是儿心中的歌,长歌一曲祭亲人!
骨子里流淌着农民的血液,虽久居城市,却念念不忘生于斯长于斯的黄土地。
回复4 楼        文友:秋绪        2015-03-28 02:08:03
  谢谢战友的跟评!问候安康!
5 楼        文友:指间年华        2015-04-16 12:11:57
  清明,就是一个怀念的季节,总让我们不由想起了那些逝去的人,总是,有一捧哀思欲寄。
   问好秋绪!
指间年华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