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有女不嫁沈三白

编辑推荐 有女不嫁沈三白


作者:西窗先生 秀才,1372.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87发表时间:2015-03-27 14:24:01

芸娘觉得自己是在对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所以,她为能嫁给沈三白而感到此生无憾,或许是芸娘感激于沈三白的那句“非淑姊不娶”的誓言,使她倾尽所有的爱与温情于他,从而成就了沈三白的“完美”。其实,沈三白身上是有几处明显的“硬伤”的,但在芸娘的眼里,“爱,没有瑕疵”。芸娘对沈复,一往情深,因爱成痴,不可药救。“有爱就幸福,休论其他”。可是,芸娘有了爱,就真的很幸福了吗?
   一、沈家大院
   婚姻并不是两个相爱之人搭伙做饭搭伴生活,一只锅上吃一张床上睡那样简单的事,它是包括双方父母家人在一起的两个大家庭之间如何共容共处的大事。婚姻是大事,“任性”不得。若草率行事,小则影响二个人的幸福,大则影响两个家族的安宁,所以,婚姻大事,定当慎重!很早的时候,乡下有姑娘要许人家,女方会私下派人到男方家里摸底细,俗称“察人家”。沈三白值不值得嫁,先得到他家里去“察察人家”。
   沈复之父沈穆夫是一个非官非吏的幕僚,其母陈氏,生于书香世家。因沈穆夫长期在外从事师爷职业,所以,家资尚丰,虽比不得钟鸣鼎食,连骑相过之豪门大贵,但也宽屋大厦,呼奴唤仆,衣食不匮。沈三白以生于此般“衣冠之家”,感到非常幸运,认为那是上天对他的“厚爱”。但是只要细察沈家父母及其家人的为人,才能感知沈三白的“无奈”。沈父沈母表面上装成有慈悲情怀的仁爱模样,已有二女二男四个子女,却还喜欢认“义子”、“义女”。沈父有义子近二十人,沈母也有八九个义女。给外人的感觉是非常有爱心的,其实,这一切都是假象。从他们对自己的亲儿子沈复和媳妇芸娘的所作所为来看,沈家父母是多么的虚伪和冷寞。沈穆夫是沈家的老大,是沈家的天,沈穆夫打一个喷嚏,沈家就会刮三天阴风,令人不寒而栗,所以,沈父就成了名符其实的“独夫”。芸娘能书能写,被沈父视为家书的专撰者,可是沈母对这个侄女兼媳妇不放心,把芸娘代写家书的资格给取消了,沈父不知内情而起怨心,随后加上沈复之弟沈启堂的阴损,让沈父暴怒,看到沈复夫妇就头疼,芸娘第一次蒙受不白之冤而被驱逐。沈母对芸娘也无半点体恤之心,仍为芸娘暗地里为其公爹纳妾一事心怀不满,面对芸娘“母丧弟亡”,无依无靠的境地,不为芸娘说半句好话,冷漠地让芸娘夫妇客居在外。沈穆夫是一个固执的“封建卫道士”,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做事武断,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为他纳妾就可以,为沈复纳妾而结盟憨园就不行。他还偷阅芸娘写给沈复的私人信件,发现媳妇对他和他夫人的称谓有些不敬而大发雷霆,以至于不顾当时芸娘卧病,不念孙儿孙女已长大,第二次把芸娘夫妇赶出家门。沈家父母对芸娘,困不安慰,穷不救济,病不探望,死不允归葬,完全不把芸娘当成家人,甚至还不如路人,全是冰山雪海,无一丝亲情在心。这样薄情寡义的父母,能不让人胆颤心寒?更令人恐惧的还有沈三白的弟弟沈启堂。沈三白头上是二个姐姐,出嫁了,对沈家影响不大。沈父沈母情冷如霜,芸娘夫妇对此已无所望。弟弟启堂不仅毫无手足之情,而且因其歹毒,使芸娘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启堂者,歹人也,其人刁钻刻薄,阴损狡诈,自私自利,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芸娘受其害,沈复亦受其害。沈启堂一肚子的坏水,因其要结婚先逼芸娘夫妇从沧浪亭迁居米仓巷。接着求芸娘为其向邻妇借钱作为担保,借钱不还却诬陷芸娘而导致芸娘夫妇被逐出家门,当芸娘被二次赶出家后,启堂想尽办法不让沈复与家里联系,沈穆夫去世后,沈复为尽人子之义而回家奔丧,启堂暗地里唆使他人到家里向沈复讨债,想逼走沈复而独霸家产,沈复最后是“一人来一人去”,分文未取,只得寄居寺庙。启堂独占家产后,葬父时却还向沈复索要丧葬费二十两黄金。沈启堂是好事未做一件,坏事却做尽。沈复夫妇遇上这样的父母和手足,何能谓为“天厚之”?!谁愿意把姑娘嫁进这样的没有一点人情味的虎狼之家?
   二、芸娘之死
   芸娘自始至终都想做一个好媳妇,“芸作新妇,初甚缄默,终日无怒容,与之言,微笑而已。事上以敬,处下以和,井井然未尝稍失”。可是,像沈家这样的家庭根本就让她做不成好媳妇。她做任何事都兼顾姑翁的感受,“恐堂上不许”,但堂上父母对她只有苛责没有宽容。芸娘被沈家驱来逐去,颠簸苦困,历尽艰辛,最后奄奄而逝,客死他乡,魂飘山野。
   芸娘之死缘于其血疾,而血疾之病,始因其弟亡母丧,悲痛过甚之故,而使芸娘血疾大发,病情加重的有两件事。一是憨园负约,二是阿双卷逃。这两件事对芸娘的死有重大影响,“自此梦中呓语,时呼“阿双逃矣”,或呼“憨何负我”,病势日以增矣”。
   芸娘欲为夫婿纳妾,“美丽韵者”憨园成既定人选,芸娘与憨结盟姐妹,以翡翠钏为定情之物,后,憨园为“有力者”夺去,芸娘“终以受愚为恨,血疾大发”。芸娘夫妇从锡山盟姊华夫人处搬出,赁居邗江时,华夫人赠一名叫阿双的小奚奴去照顾芸娘的生活起居,阿奴忍受不了芸娘家的穷苦,深夜携物卷逃,使芸娘担惊受怕,致其病势日益严重。沈复外出筹钱归来,芸娘却坚持不必延医用药,最终病逝。芸娘之死从客观上应追究憨园和阿双的背信弃义,但憨园之所以为有力者夺去,那是因为他人以千金作聘,且许养其母。而阿双卷逃时,沈娘家里穷得只剩下“两肩担一口耳”。假如沈三白有钱也可以“以千金作聘,且许养其母”,憨园便可成其美妾而了却芸娘心愿。假如沈三白富有,能让阿双过上好的生活,阿双也不至于要深夜卷逃。假如沈三白能让芸娘过上衣食无忧的优渥生活,芸娘也不会拒绝看病吃药而延误病情。所以,与其说芸娘是“病”死的,还不如说芸娘是“穷”死的。虽然芸娘用爱粉饰了沈三白的“穷”。但芸娘的“爱”最终还是“穷死了”!
   一个善良聪慧心怀挚爱真情的女子,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了极其坎坷悲惨的一生,实堪“浩叹”!有未嫁之女,岂愿让其跳进此坑?
   三、沈复之“硬伤”
   沈三白,人物丰俊,情趣高雅,品诗论赋,裁盆插花,访山问水,崇尚自然,性格直率,为人豪爽,芸娘为沈复所迷而沦为情痴,一生唯沈复马首是瞻,急沈复之所急,想沈复之所想,冶于情而醉于爱,困苦不言,贫穷不怨,温婉可爱为天下最。人言“恋爱女人,智商为零”,芸娘与沈复唱随二十三年,芸娘便恋爱了二十三年,至死,芸娘仍于恋爱之状态中不曾醒来,临了仍言“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谁知,沈三白实不是一可托终身之人!
   (一)、沈复贪杯好色。沈复自言其《浮生六记》记录的都是“实情实事”,想必沈复也不会言过其实地对自己在书中披露出来的“实情实事”加以粉饰,而单就书中所记,沈复就是一个“贪杯好色”之人。沈复喝酒的身影在《浮生六记》中随处可见,在沧浪亭,在萧爽楼,在万年舟中,在旅游的途中,在筹钱的路上,和芸娘,和素云,和朋友,和同僚,和喜儿,处处都是酒气,人人身有酒香。男人贪杯好色,也许于当时的沈复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以启齿之事,他并不避讳。船女素云,性格豪侠,酒量大,深得沈复喜爱,和芸娘一起,三人共嬉舟中,暧昧放荡似狎妓。芸娘主动纳憨园为妾,沈复是明拒而暗喜的。在广州,十天不到就把货卖完了,却花一百多两金子与妓女喜儿缠绵四个多月。后来,朋友赠他一妾,他欣然受用而重入春梦。这些,足见沈复多情好色的本性。
   (二)、空谈误家。沈复是一名寒士,有文人的才情和天真,好附庸风雅,喜欢和一群同志论诗品画,畅谈古今,却穷得叮咚响。只知端杯喝酒举箸吃饭,不知开门七件事是哪般,更不懂柴米油盐酱醋茶何来?很多时候靠芸娘刺绣的手艺或典当物品或朋友的接济过日子,风流世间第一,无能古今无双。腹有诗书万千,变不成现银一文,端着一副文艺青年的迂腐的架子,文,文不上,武,武不下,虚荣了自己,害苦了芸娘。
   (三)、不谙世事。性格爽直,爱面好强,常是“打肿脸充胖子”。家里已是难以为继了,仍呼朋引伴,酒茶待客。芸娘为启堂担保而惹麻烦已是前车之鉴,他未汲取教训,因抹不开情面,仍为一友相保,其友挟五十金借款私逃,他又被人索债而追至家中,家父一怒,再次将他们赶出家门。沈父死后,启堂一使阴计,沈复便立马中招,三四千金之家产被启堂独占,沈复只得其父所遗图书、砚台、笔筒数件而已。芸娘死时,沈复是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承友人以十金为助,尽室中所有,变卖一空,方为芸娘成殓,却无钱归葬。后积得扶柩之费二十余金,又因一朋友度岁艰难,而倾囊借之。
   (四)、沈复最大的缺点就是,芸娘能做到美貌如花,沈复却不能赚钱养家。沈复一无功名荣身,二无长艺糊口,三无事业养家,“百无一用是书生”,说的就是沈三白。沈三白是一读书之人,可是他只把学识当成清谈的资本,却没能力把知识变成财富,变成他的晋身之阶。沈父恨铁不成钢,早就看出了他的不求上进,曾劝沈复说“汝守数本书,终非糊口计”,要他踏踏实实的学做幕僚,长点本事好养家糊口。沈复不愿参加科举,也不想通过科考求官荣身,在萧爽楼晏饮时,就有萧爽楼四忌之谓:谈官宦升迁、公廨时事、八股时文、看牌掷色,违禁必罚。他有读书人的迂腐与清高,后来,“见热闹场中卑鄙之状不堪入目”,幕僚都不想做了,就想易儒为贾去学做生意。可他生意也做得不怎么好。他贩过酒,却没赚到钱。和徐秀峰一起到岭南贩货,赚了些钱却大部分花在了嫖妓上。后到东海与人收花息赚些小钱,但不足以养家。沈复曾在生活极端困难,走投无路时,也在门口摆过画摊,无奈名气不大,求画人甚少,未能勉强度日。所以,沈复读书成不了功名,绘画成不了画家,做生意又成不了大贾,东奔西突,一事无成。女儿早早就送给他人做童养媳,儿子靠沈父养着,芸娘跟着沈复吃一辈子苦受一辈子穷,最后穷死。像沈三白这样的男人,谁忍心把女儿嫁他?!

共 38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林语堂先生曾经反复赞叹自己最喜欢最钟情的一类女人是芸娘,认为沈复和芸娘最为幸福美满。而此篇佳作之却作者独抒几见,娓娓道来,有理有据,细致精辟地分析了沈家的虚伪冷漠和沈复的诸多缺点,认为芸娘跟着沈复吃了一辈子苦受了一辈子穷,最后穷死——有女不嫁沈三白,像沈三白这样的男人,谁忍心把女儿嫁他?!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弱女子芸娘之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对沈家和沈复的严正批评,佳作戛戛独造,论点论据论证环环相扣,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震耳发聩的呐喊效果,诚拨云见雾光风霁月之佳作也!欣赏佳作,真诚遥握!欢迎赐稿!【编辑 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