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山水】最后一个绑杠人(小说)

精品 【山水】最后一个绑杠人(小说)


作者:扰之 秀才,2874.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30发表时间:2015-03-27 15:49:52
摘要:我们组的村民组长张海林找到我时,我正在河套里,抱了一抱苞米秸往回走。苞米秸是干的,是去年秋天跺在河套的。

我们组的村民组长张海林找到我时,我正在河套里,抱了一抱苞米秸往回走。苞米秸是干的,是去年秋天跺在河套的。河套离我们家不远,天气干旱,放一年也不会被水冲走。我腋下夹着干苞米秸,另一只手掐着腰站住,说,我腰疼呢,去不了啊。
   组长说,去不了也得去,不行就在棺材前搭把手吧。现在人都打工走了,没人。
   不是用滚杠拨上三轮车就行吗?
   卖炕席的睡土炕,抬棺材的死路旁。绑了一辈子的杠,自己死了没人抬,我想了想,给老人留个念想,大家也能理解。我再去邻村跑跑……
   那有人绑杠吗?
   还有两个小伙子呢,好歹的绑吧。
   嗯,老头儿子还没有回来吧。怎么那么不小心,煤气中毒呢。
   回来了,接到电话就回来了。
   放人抬也好,棺材往车上挪,死人在里面得滚几个个。死都不得安生。我回家和老婆一说,老婆急了:你都五十多数的人了,组长不知是咋想的?一抬棺材就找你……
   我说:现在棺材少了,都是骨灰盒了。
   头几年,你抬有十个吧。
   嗯。我点点头。
   组长的爹老的时候,想摆酷,满村子找年轻人,就是没找到,一赌气,就学了安井文。组长那个恨啊,组长没恨别的,就恨天气干燥,庄稼都旱死了,打不了粮,谁还在家里干耗着……只得讨好那些上了岁数的、在家闲置的老人说,前有车后有辙,就像安井文那样吧。
   村里埋人不抬棺材,把棺材翘到三轮车上,是从呆子安井文开始。人们之后有句骂人的话,你好,死了没人抬,就像安井文。时令正是正月,打工的汉子们都在家耍钱扭秧歌,一划拉一车。开始,组长也找来了很多抬棺材的人,绑杠人在安井文的房檐头挑了两根比棺木长的刺槐小杆儿,刺槐在乡下人家随处可见,结实扛压,因为棺材老沉了。还挑了两根两米长的横木头。他要绑好一个长方形的框架,用来托棺材用的。那绳索怎么绑得牢、绑得住都是有说道的。当然,我看过几遍,也学不来。那可是绑杠人的绝活。在框架的横木的四面还要绑小杠。一面绑上一条扁担。就叫“八杠。”扁担也在小横杠上游荡。统称“游荡杠。”抬起棺材来,晃晃悠悠地,比较灵活。省力。“八杠”就是一个角要两个人抬,共八个人。
   我在电视里,看过抬棺材的,都是八个人抬,很可能是虚假的。抬起棺材,人们都说,死沉、死沉的。就是空棺材不沉,要是棺材里装了死人,当然就沉了。在乡下,一般都是人死了,先入殓,把死者放进棺材,就是火化,也把棺材带里面的死人抬到挖好的墓穴,再把死者搭出来,放到殡仪馆的担架上,用被子遮着阳光,放入殡葬车里。乡下如今处处水泥路,甚至都修到山下,安井文死,人们是看人下菜碟,提出不用人抬了,放三轮车拉。
   电视上显然是瞎扯了。八个人抬个朽木棺材或许抬得动。
   最轻的棺材和最瘦的死人,也得前面八个人,后面四个人,叫“十二杠。”
   多数,都“十六杠”。
   “十六杠”,框架四面要各绑两根小“游荡杠”。每面要四个人抬。这就要求绑杠人有高超的技艺,尽管这样,我抬棺材时,也被压过。抬棺材压一头,一个角挨压,走到坟地都要挨压。还有,绑杠人,在支客喊一声“起灵”前,喊抬棺材人(在乡下称举重人)把棺材放在大杠的适当位置,再选好高矮对象,尽管搭配得当也难避免挨压。那时,挨压就喊人,大家都和和气气,互相帮忙,也没有出外打工的,就像当时的人家盖房搭屋一样,互相帮忙不要一分钱。
   要说,最沉的棺材是二三四的。还是油打滚的乾松枕木的。特厚特硬特韧。二三四,就是棺材天是四寸的,梆是三寸的,底是二寸的。为什么棺材低那么薄呢?主要是接地气,死人也得接地气,只有接地气了,香火才能更加旺盛。这样厚重的棺材,绑杠人就得绑“三十二”杠,大横杠就要加长,“小游荡杠”就得多加两根。“游荡杠”上再绑扁担,扁担下面的绳子也是游荡的。一面密密麻麻的围了八个人,四面就是三十二人,绑杠的难度可想而知,是难上加难啊。但,绑杠人有娴熟的技艺,一面面认真地绑,每绑完一根游荡杠,都抬起脚,踏上去,双手拽着杠子,用力拉,直到拉结实为止,这不是闹着玩的。绑杠人知道,一旦绑不结实开了,会造成很多危险,一面人倒了,棺材往一面倾斜,会造成人员伤亡。如是有松懈的地方,一面长一面短,也会造成力量不均,棺材不稳,死者在里面翻身,对死人大不敬。
   我记得邻村有过出双殡的。在本村请不到那么多的抬棺材的人,就请了我过去,我看到绑杠人忙开了。方圆几十里就这一个绑杠人,他是去了这家去那家,完事后,东家会和抬棺材人一样,塞一包烟,都是两块钱的魔力、力士什么的,别无所求。
   绑杠的绳索太繁琐,没人学得去。就是绑杠师傅找支客人要了一两个小工帮忙,打下手,也学不会。有记忆力好的,也就记住了点皮毛。
   事情就出在那记住绑杠皮毛的小工手里。
   组长找了我,又是老邻旧居的,不得不去。呆子安井文死时,绑杠人还真给绑了杠,但,人们都欺负他人是个呆子,儿子又小不支事,都对安井文老婆说:坟地太远了,大家都不愿意抬,就放三轮车拉吧。于是,安婆子就掏了一百元钱给组长,组长找来一辆三轮车。大家把棺材底下放上大绳,七手八脚地一顿忙,把棺材推到车上。三轮车到不了坟地跟前,走到山边,大家又把棺材推下来,众人托架着,连推带滚地拉上了山。这期间,就少了排场,呆子自然是小家族,孙男嫡女披麻戴孝的人少,就免去了在车前每走几步就磕头的项目了。因为简单化了,所有人都不愿意这样做。谁都知道用十六人抬,那叫个风光呢。人死了,当大事……
   安井文的死,给山村用人来抬棺材,画了一个句号。
   组长的爹死,是在两年后。组长对我说,村里是找不到人,四十岁的汉子没几个,算上你还不够。你在县城打工,就帮我雇几个人来。
   我说,雇人?那你就都雇。家的人你给钱不给钱?这些年人们帮忙,哪有要钱的?
   组长说,都雇,就得很多钱了。
   我对组长不客气地说,你怎么就各路,不和人家一样呢。帮忙的人都撅嘴不说话,看着我们。大家都不同意组长翻案,本来几年来,都不用人抬了,谁还想挨压抬棺材呢?
   组长脸红红的,知道自己的官也就芝麻粒大,指使不动村里仅剩的这些老白毛们,指示不了这些青丝染霜的半大后生们,只有无可奈何,长叹一口气:算了。但组长还是转身对绑杠人说:还按照原来的绑,怎么也得抬上车,到山上,再慢慢抬下来。组长含着泪,看着披麻戴孝的孩子们,对大家说,还要我们给大家跪拜呢,也算尽孝了。绑杠人不敢怠慢,认认真真地挑选木头,找人各家借结实的扁担,借来一堆绳子。
   绑杠人虽然很长时间不绑杠了,但还是手到擒来。一会,就忙出汗来。绑杠人就一个儿子,娶了媳妇去了邻村单过,需要照顾卧床不起很多年的老丈人。把硬硬帮帮的绑杠人留在老宅。老丈人躺着床上多年,也习惯了,让他女儿一人伺候着,自己就出去打工了。阴间路上没老少,硬硬帮帮的人偏偏煤气中毒了,那是该着河里死,井里死不了。
   组长跑遍了上上下下七八个生产队,腿都跑细了,为了一个念想——纪念绑杠人。终于划拉够了抬棺材的人,大家都理解,知道组长是纪念最后一个绑杠人,都积极相应,所有在家的半大老头都踊跃参加,帮忙抬棺材。组长和一伙人风风火火地回来,一屁股坐在棺材头,呼哧呼哧地喘气。小憩片刻,急忙喊那两个跟绑杠人干过、懂点皮毛的年轻人,说:快,找木头、绳子,绑杠。十点起灵。一会打坑子的也该回来了。两个年轻人不敢怠慢,急急晃晃地寻找木头去了。组长兼支客的对披麻戴孝的儿子媳妇说:去小庙送浆水吧,临走让你爹吃好喝好。儿子媳妇和死者的亲戚们呜啊呜啊地哭着……端着水、水里带着米,去了山坡荒地。荒地上,摆了三块砖,一个门的形体,标志着庙宇。大家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念念有词:渴了喝水,饿了吃米……
   回来便扑到棺材前哭了起来……
   嗨,每每此情此景,总有闲话,不管你孝顺与否:活着不孝,死了乱叫。
   少顷,组长问了问在屋里缠哭丧棒、绞白幡的人,几点了?快了吗?
   人答:九点四十,不早了,我们快,就看你们的了。
   组长急忙去验看在棺材前,院外绑杠的小伙子,急赤白脸地喊:你们要麻利点,加把劲。两个人哼哈答应着,手忙脚乱的弄出来一身汗。组长看看“十六杠”快要绑完,又折回身,大步流星来到院落,喊了一声孝子,吆喝众人,快十点了,找针,开光。
   儿子拿着针,急忙交给媳妇,组长说,让媳妇对着棺材头前的一个用麻绑好的破扫帚,念叨。年轻人都不会,只有组长教她说:爹,开眼光,亮堂堂;爹,开耳光,听四方;爹,开手光,抓钱粮……
   开光完毕,组长瞅瞅院外,杠绳已经绑好,就喊抬棺材人快快拿来大绳,前面、后面兜着,大家帮助架住了,“忽——”棺材就起来了,捧出院落,放到绑好的大杠上。
   在这种情况下,非但组长,就是再大的官,也无法平静心中的波澜,何况此时,哭号声一片。组长心慌意乱,急忙喊住哭声,不是哭的时候,不许哭——
   急忙喊孝子举着白幡,由人架着,跪在棺材前几米处,孝子的前面放着一块石头。这个石头就是用来磕丧盆子的。
   组长让抬棺材人准备就绪。喊了一声起灵——
   “啪嚓——”有人在孝子头上推下黑瓦盆,一摔几块。架起孝子就走。
   后面抬起棺材就走。棺材一但抬起,立马就知道绑杠人的技艺是否娴熟,知道那边摇摇晃晃的省力,那边吱吱嘎嘎的压人……
   两个年轻人是头一次单独绑杠,忙里偷闲,自认为众多的绳索缠绕,那会有事?行至半路,有人喊扁担咯吱响,有人说小头比大头沉,有人就要干脆撂挑子。我腰不敢用力,只能帮助个小的,在后面扶一把,起不到多大作用。偏差太大,有人扶着扁担能打提溜,有人喊爹叫娘,不行了,不行了……都喊不出声来!
   “咣当——”“扑棱棱——”“妈呀——”一面的人扔下了扁担,另几面便叫苦连天,任由组长翻脸,棺材落地,人纷纷逃窜。棺材也是年久,风蚀雨淋,钉棺材的大钉被棺材猛然落地一震,棺材帮“框框”地掀开,飞出去半米,那绑杠老人从里面滚了出来。
   多亏人们逃得及时,不然非伤人不可。
   可是,人们对眼前的情景闹惊呆了:
   绑杠老人就是死者,在地上翻滚一下,竟然动了起来!
   诈尸了!诈尸了——
   有个上了岁数的老人,身体还很硬朗,也随其后,喊住大家不要慌,哪有人听他的?
   绑杠人残喘着,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跳僵尸舞。对老者小声说:扶我一把,让我起来。老者经多识广,知道他肯定是中毒接了地气,就像老年人扎大烟多了中毒死的一样,见着土见着凉风就缓过来一样。他是在地上放了一晚上、一个早晨了,当大家抬起来一晃荡,棺材一破,剧烈地震动,激活了心脏才复活的……
   人们都停下来,我恍然大悟:是他教出的绑杠人救了他一命!当然,也感谢我们组长的恩德,是他想到给绑杠人留个念想……
   三年后,绑杠人无疾而终。虽然之后,人们都用三轮车拉棺材、拉骨灰盒了,但对于死者,都要弄清死因,是否能粘粘地气,起死回生。
  
  

共 436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最后一个绑杠人】绑杠,是山村用人来抬棺材中最重要,也是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也因绑杠的绳索繁琐无人能学,人们便渐渐改用三轮车拉棺材与骨灰盒。绑杠的技艺也就随之失传。绑杠人的意外去世,人们决定再次用人来抬他的棺材,只因想以这种特别的方式来纪念这最后一个绑杠人。在组长的带领下,一切都井然有序地进行着。绑杠的环节是由略懂皮毛的年轻小伙来负责的,然而却因绑杠技艺不佳,致使意外发生。也因这次意外,绑杠人起死回生……一篇富有戏剧性的小说,通过对绑杠人以及绑杠过程的详细描写,道出了一些山村人的习俗,也反映出山村人的善良、憨厚、朴实的性格。文笔朴实,语言流畅,欣赏推荐!问好作者!【山水神韵编辑:贤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32800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贤子        2015-03-27 15:53:18
  老师的又一佳作,贤子学习了,编按不足之处还请谅解!问安!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