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微型小说 >> 老树 老屋 老人

精品 老树 老屋 老人


作者:沃土不说话 白丁,6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39发表时间:2015-04-24 17:44:47

(一)
   用黄土筑起的三间小瓦屋,就搁在黄金沟垴儿的半山坡上。
   好多好多年以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还撑着这几间破瓦屋,使老屋还显得有点儿生机。可如今这百年的小瓦屋,在残风苦雨中变成了一个巨型的荞麦夥子。
   老屋的屋顶上,瓦片歪歪倒倒,不成规矩,瓦沟里落满了腐败的树叶,一遇雨水,只好任其横溢,那些野草种子随风飞到那屋顶上,生根发芽,繁衍后代。先出头的橼子也早已烂掉了。
   老屋的墙壁是用黄土筑起来的,自然抵挡不住雨水的冲刷,墙壁上层层沟壑,象是老屋的主人的泪的痕迹。
   老屋的门窗也都破烂了,正面看去,两扇窗子,象一双无神的眼睛,日夜注视着远方,时刻保护着它的主人,两扇木门半掩着,象是等待着它的主人回家。门前的稻场上,长满了杂草,把老屋衬托得特别矮小,一片荒凉的样子。
   老室是空的,早已没了它的主人。
   老屋很孤独,尤其是在这座深山里而又没有人烟的地方,老屋就更为单调了,但它还是无奈的厮守在那里。
   老屋的正大门前,往前跨十步远,站着一棵两人合抱的大榆树,它是老屋的守护神。老屋不可侵犯。
   老屋门前的那棵老榆树,已有五十多年的高龄了。但它昂首挺立,枝繁叶茂,默默地守护着这座老屋。
   老树也确实显得老了,因为它饱尝风吹雨打,历经天寒地冻,它怎能不老呢?
   老树是老妪的大儿子春生种的。
   (二)
   一九五八年冬,春生要去参军,临走的前一天,他就在他的门前种下了这棵树,树种完了,春生拉着娘的手说:
   “娘,俺去参军,你要是想俺了,就看看这棵树吧!”
   老妪说:“你安心的去吧,等你回来了这树就长大了。”
   这年冬天,春生参军走了,听说他是到东北那边当兵去了。他所在的部队是铁路工程部队。
   春生在部队,每个月都要给他娘写一封信,除了问娘身体咋样,家里生活咋样外,再就是少不了要问一句他种的那棵榆树长的好不好。
   老妪收到儿子的来信,总要拄着拐杖下河找识字的人给她念,然后又请人给春生回信,把她要说的话都写到信里面去,回信的时候,老妪给她代笔的人一遍一遍的交待,就说她在家里样样都好,榆树也长得好,让儿子放心。
   老妪的小儿子名叫青山,从小没念过书,天天在后山上放羊子,虽然很温顺,但大脑是个木疙瘩,就是天塌下来,也不关他的事。
   那年春上,他在后山上放羊,肚子饿了,就大把大把的摘山上的马桑果吃。他不知道那种野果子是有毒的。
   到了傍晚,青山放的那十几只羊子自个儿跑回来。羊子“咩咩”地叫,却不见了青山。
   老妪四处喊叫,没有回音,然后又打着火把到后山上去找,她站在高处,放开嗓门大声呼喊:
   “青——山噢青——山,青——山噢青——山…….”老妪的嗓子喊哑了,却听不见青山声音,只有从山谷里传来老妪自己的回音。那声音好凄凉。
   老妪感觉到有一种不祥之兆。
   第二天天还没亮,老妪再到那山上,在一棵硕大的马桑树下找到了青山,但青山却永远的睡着了…….。
   (三)
   青山死了,老妪心如刀绞,悲痛万分。但她没有把这个噩耗传给她的大儿子春生。
   青山的死,使老妪精神上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从此以后,她天天坐在门前,凝视着那棵渐渐长大的榆树,她想,小儿子没有了,唯一的希望,就只有大儿子春生了。
   生产大队的支书,想到老妪一个人可怜,就安排大队民兵连长把老妪送到公社养老院去。老妪听说了,就“呜”的一声哭过去了,民兵连长看到这种情景,不知东西南北,只好给老妪做做思想政治工作,然后悄悄溜了。
   老妪守着那棵榆树,榆树守着那座老屋,她们相依为命。
   春生在部队根本就不知道屋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还是照常给老妪写信,信里照样问一些家里的情况。邮递员把信送到生产大队,大队会计把信送给老妪,然后拆开念给她听。
   可老妪是麻木的,没有一点表情,她再也不交待给儿子回信的事了,只是痴痴的望着大队会计的脸,一言不发。大队会计回去后,就以老妪的口气给春生回信,说家里一怎么好,二怎么好,让春生在部队安心当兵,不要牵挂家里的事。
   转眼间,四年时间过去了,老妪是怎么过来的,是可想而知的了。
   (四)
   一九六二年农历七月天气,地面上的空气还是热乎乎的,两名着军装的首长来到公社,给公社党委送来了一个红头文件,是春生被授予革命烈士的文件。
   春生那支部队在修铁路打隧道的一次重大工程建设中,因为地质原因,隧道一处坍塌,一次活埋了七个工程兵战士,其中春生也不幸遇难。
   两位首长对公社的一位副书记说,春生是一名优秀的战士,一惯表现出色,他的不幸,我们心里很难过。
   首长又说,我们工程连对七名遇难的战士报请上级党委批准,批准他们为革命烈士,希望地方政府照顾好春生的家庭。
   第二天,公社党委派一名副书记和一名武装部长,带着老妪生产大队的支书、主任、会计等一杆子人,到老妪家去看望慰问她。
   到了老妪家门口,只见老妪痴痴的坐在门凳儿上,脸上毫无表情。大队主任到老妪屋里拿来几只木凳子,放在门外的场子上,让上级领导坐定。
   老妪依然没有表情,去的这杆子人没有一个愿意先把春生牺牲的消息告诉给老妪。这种气氛,简直让人压抑。
   “大婶子,这是公社来的领导,还有我们大队上的干部,我们是来看你的。”村支书只好先开口说话。
   “哦,多谢侬(你)们了。”老妪开口说话了。
   来的公社领导和大队干部相互望了望,还是没有直奔主题。
   “大婶子,今天我们来有一个事要对你说,希望你冷静。”公社武装部长试探着对老妪说。
   “么事?你们说吧。”只见老妪一惊。
   “你们春生在部队为国家建设光荣了。”武装部长终于把这个不幸的消息说出来了。
   “光荣好啊,这是你们当领导调教的好,我这个当娘的高兴啊!”老妪不知道“光荣”是什么意思。
   在坐的几个干部相互对视,无话可说。公社副书记心里很难过,干脆把话挑明:“大婶啊,是这样的,春生在部队为国家搞建设牺牲了,也就是说他死了。”
   “什么?春生死了?这是谁说的?你们怎么能这样唬我呀?”老妪一千个一万个不相信。
   大队支书接过来说:“大婶子,我们没有唬你,春生真的死了,昨天他们部队首长专门到我们公社送的信,大婶子你可要节哀啊。”
   “我的儿啊!我要我的儿啊!我怎么就这样命苦啊!……”老妪几声就哭得人死不知了……
   (五)
   春生为革命牺牲了,老妪的门头上面挂着一块鲜红的牌子,上面写着“革命烈士家属”。
   没过多久,地区的报纸上登出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这样写的:——《人民的好儿子春生为革命建设光荣牺牲》。
   以后的日子,老妪是以泪洗面。
   再以后的日子,常有一些干部模样的人到老妪家去,偶尔还有学校的学生举着红旗到老妪家去做好事。好一段时间,去老妪家的路上基本上没断过人,很是热闹。
   但老妪多的时候是坐在门凳儿上,毫无表情地注视着门前的那棵已经长成了的榆树。
   看望革命烈士家属的热潮很快就过去了。
   以后的日子,老妪还是老妪,但她越过可怜了。
   以后的日子,那棵榆树越长越大了。
   再以后的日子,那座小土屋就成空的了。
  
  

共 28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极其厚重的作品,方寸之地凸现大气磅礴,让人读后荡气回肠、感慨万千!小说情节环环相扣、相得益彰,构思精巧,语言生动凝炼,仿佛是在一幅历史的画卷里鲜活地展现人间悲欢离合与沧桑巨变。倾情推荐阅读。【编辑:至简】【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425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至简        2015-04-24 18:07:49
  问好,期盼新作!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2 楼        文友:沃土不说话        2015-04-25 00:58:39
  感谢至简老师的鼓励!谢谢了!
回复2 楼        文友:沃土不说话        2015-04-26 21:00:50
  感谢老师的点评!我会不断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带有乡土气息的作品!
3 楼        文友:卫斯理        2015-04-26 14:33:22
  青山哟---清山,春生呀!春生……老人家失去两个儿子。看望烈士家属的热潮很快过去了……这是一个很厚重的小说,看了使人喘不过气来。问候作者,期待更多佳作!
卫斯理
回复3 楼        文友:沃土不说话        2015-04-26 21:02:18
  十分感动!十分感谢!
4 楼        文友:叶玲        2015-04-26 20:15:38
  很喜欢看止简老师的评语,几乎是一语道破文章的精髓。欣赏了,文章很不错。
5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5-04-26 21:46:04
  这是一篇很耐读的小说。故事的情节虽然跨度很大,却被作者用素描的笔法浓缩在尺幅之间,可见作者驾驭文字的技能相当娴熟。学习了!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6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5-05-02 09:22:05
  老奶奶的两个儿子都献身于革命,只剩下老奶奶一人独守老树和老屋。那两块“烈属光荣”的牌匾,只能代表着一种符号,它们没能改变老奶奶凄凉的晚景。对于我们这些安享幸福生活的人来说,是不是应该考虑着为老奶奶做寿点儿什么呢?呵呵,当然不只是这一个老奶奶哟!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6 楼        文友:沃土不说话        2015-06-01 15:29:00
  谢谢武戈的点评!有的东西是作者没想到的,只是顺着那条线凭着感觉写下去,结果就没去管它了。通过高手的点评,使我从中受到很大启发。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