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品萧红

编辑推荐 品萧红


作者:清纯芳心 秀才,2496.6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99发表时间:2015-04-29 13:24:02
摘要:在这初夏的午后阳光里,我一直在警告自己,要平静下来,因为萧红老师对我的鼓舞是那样的重要,我不能因为我的情绪,误品了萧红老师的文章。我手中的这本《呼兰河传》里面收集了萧红老师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一句一句地品读,她的品格也跃跃于纸上,让人不由自主地醉在她的文字里、醉在她的人品里。

我从图书室里借了一本萧红老师的《呼兰河传》,放在我的书案上三个礼拜没有动了,这本书就静静地躺在那里,自此之后,她每天都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期待着我去翻阅她,而我只要看她一眼,心情就汹涌澎湃起来,难以平静:为萧红老师为了反对内战,号召爱国文艺工作者,发挥进步作用,创作优秀作品,积极行动起来,为祖国解放,民族独立而斗争而难以平静;为萧红老师一生颠沛流离、命运多舛、才气横溢而苦难重重难以平静;为萧红老师能得到中国大文豪鲁迅先生的赏识而难以平静:萧红老师可以在鲁迅先生家里自由出入,可以在鲁迅先生的书房里一呆就是半夜的人。这样的一个才女,短暂的一生,留下的仅有的文章,是多么的珍贵呀!因对她的崇拜,让我无法安静地品读她的文字。
   初读萧红老师的文章,是儿时学的那篇《火烧云》,那是不谙世事,对萧红老师更没有了解之意,于是将她搁浅在记忆里,直到几年前的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那时,我在文学的道路上,已经连爬带滚多年了,为了能与文为友,我放弃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一心一意地醉在文字里,不管我怎么努力,却没有入住到文学的殿堂楼阁中,在硕大的文坛里,我只能成为文学的一个爱好者,一个打酱油的人……
   沉浸在书海里的我,渐渐的失去现实中的生存技能,除了文字,我颓废了一切能力,变成了一个无能之人,生活也陷入了窘迫状态,更不要说文字能给我带了什么大富大贵了,就连最基本的一日三餐也解决不了。生存是一切动物的根本,虽然我精神食粮丰富,但是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却是极大的匮乏,常常是饥肠辘辘地行走在字里行间,饥饿让我倍感失落,一度我想放弃文学,放弃我的理想……我的心情极度郁闷。这时萧红老师无意间、在她的文字里姗姗而来,她的一生困难重重,但她从来就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用饱满的精神去面对她生活的苦难,坚持用手中的笔去挽救一个民族,她的爱国与创作精神大大地鼓舞着我在文学道理上前进下去。
   认识萧红老师,还是品读她写的《回忆鲁迅先生》,后来我是从女儿的初中语文阅读上,读到丁玲老师写的《风雨中忆萧红》,还有一篇我忘记作者是谁了,但是题目和内容却是记忆犹新的,那就是《暴风雨中救萧红》,读完这篇文章,让我心里颤颤巍巍了好一阵子,也让我进一步了解了萧红老师一生的生活状况,她的一生短暂的只有31一个年头,却造就了她一生的辉煌,她与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并称民国四大才女,然而萧红老师的命运是民国四大才女中最为悲苦的一个,也是最为传奇的一个,她原名张迺莹,1911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里,幼年丧母,少年时期,为了反对包办婚姻,萧红老师逃离家庭,与中学同学同居怀孕后被抛弃,困于旅馆,困窘中萧红老师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了报社的萧军,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她的命运并引发她的文学创作,使她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
   命运是最会戏弄人的。萧红老师也逃不过命运的戏弄,她极力反对包办婚姻中她的未婚夫——汪恩甲,在1931年的2月份,汪恩甲追她到北平,于是他们就纠缠不清。几度分分合合之后,萧红老师“在走投无路、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与汪恩甲一起到道外十六道街东兴顺旅馆同居。半年后,萧红怀孕,临产期近,由于汪恩甲没有足够的钱(欠下的钱相当于5万)交给旅馆,弃萧红而去。萧红困居旅馆,处境艰难,险些被旅馆老板买到妓院,只好写信向哈尔滨《国际协报》副刊编辑裴馨园求助,裴馨园与孟希、舒群等文学青年先后到旅馆看望萧红,裴馨园多次派萧军到旅馆给萧红送书刊,两人日久生情,互相爱慕。
   1932年8月7日夜,松花江决堤,洪水泛滥市区,由于萧红欠旅馆的钱太多,旅馆仍然不让萧红离开。萧军趁夜租了一条小船,用绳子把萧红救下来,萧红得以摆脱困境,到裴馨园家暂住。不久她住进医院分娩,孩子生下后因无力抚养而送人,后夭折。出院后,萧红与萧军住进道里新城大街(今道里尚志大街)的欧罗巴旅馆,开始共同生活。因没有固定收入,二人仅靠萧军当家庭教师和借债勉强度日,生活非常困苦。”这是萧红老师生平事迹的统一版本。
   性情中的萧红老师,纯真、善良,让她成为大智若愚的人物,对封建社会的反抗,对爱情的憧憬,对婚姻生活的自由向往,使她大胆的去突破附加自己身上的一切约束,因为她是富家女,虽然从小不是娇生惯养,但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这种生活习惯剥夺了她的生活能力,使她在生活方面不能自食其力,不能自强自立,不能自尊自爱,使她顺水推舟地成为生活的弱者,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她依附在男人身上的一大半原因是生存,是为了吃饱饭,于是才演绎了“萧军救美”的一幕。
   她与萧军生活在一起的日子,是她成年后最幸福的一段时光了,虽然贫苦一直围绕着他们,但是两颗热爱文学的心,在物质匮乏中积极向上的对待生活,他们从来不睥睨生活,“生活原本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她笑,她就对你笑,你对她哭,她就对你哭。”然而人生也是一道双面性的风景:有快乐就有痛苦,有幸福就有不幸,有爱就有恨。她与萧军之间的恩恩怨怨,我们只能是道听途说。我们不能去评价萧红老师感情生活的对与错,因为我们不是当事人,我们体恤不到他们的心情,和事态发生的轨迹。
   许多人看了萧红老师的生平事迹,不由自主地觉得她轻浮,动不动就和男人同居,这种不自爱的行为,在如今开放的时代里都会被谴责的,那个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年代里,倔强的萧红老师多多少少都会承受着一定的压力。其实我们没有深入到萧红老师的生活中,不了解她的生存状况,再从她离家出走之后,她一直生活在贫穷之中,所以对她的轻浮之说,只是皮浅之谈。“女不教,母之过。”造就萧红老师悲惨的命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 她幼年丧母,虽然有继母,但是继母不会对她过多地进行教育。而是她与祖父相依为命,隔代亲,祖父对她何等的放纵。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她的童年一半是娇惯,一半是放养,习惯成自然,慢慢地养成了她任性、倔强的性格,这两种原因造成了她的命运。
   萧红老师一生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她从十九岁离家出走,这一走便再也没有回头,也从此过上了颠沛流离、贫困潦倒的生活,辗转中国大江南北。这个惊世骇俗的女子,却成了鲁迅先生的学生,1935年,在鲁迅先生的支持下,发表了《生死场》,这是萧红老师以萧红为名的著作之一,《生死场》以沦陷前后的东北农村为背景,真实地反映旧社会农民的悲惨遭遇,以血淋淋的现实无情地揭露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了东北农民的觉醒与抗争,赞扬他们誓死不当亡国奴、坚决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鲁迅先生在为《生死场》所作的序言中称赞萧红所描写的“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生死场》的发表,符合时代的要求,呼唤民族意识的觉醒,对坚定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斗志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萧红在作品中大胆地反映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抒发了她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战乱时期,“面对国土沦丧,民族危亡,萧红创作热情高涨,毅然加入抗战的文艺队伍中,挥笔写下多篇以抗日为主题的作品,《天空的点缀》《失眠之夜》《在东京》《火线外二章:窗边、小生命和战士》等散文的发表,对宣传推动人民抗战起到积极作用。”在民族生死存亡的之际,萧红老师这样一个弱女子,一个在个人感情屡次三番受挫折,接连二三怀孕之后被男抛弃,让她成为生活的弱者,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她显得如此的勇敢、果断,用自己手中的笔,唤醒一个民族的反抗力,激发了抗日战争爆发力,八年抗战取得了胜利,新中国成立。
   在鲁迅先生的引导和推荐下,萧红老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风,矛盾先生在《呼兰河传》序言中这样写道:“《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这不像之外,还有别的东西,一写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有讽刺,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萧红老师的文风“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其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非情节化”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
   文如其人,文品就是人品。从萧红老师的字里行间就能看到她的直率、坦诚,善良,童心未泯,对封建社会的憎恨。小说《叶子》以她特有的童心观照世界时对这个诗意世界不加雕饰的语言描绘,给读者感觉像是在读童话,又像是在读散文,但是故事情节告诉我们那是小说,“这种直率的语言又表现出自然的特点,因为直率,不用伪饰、矫情,就更显得这种语言没有着意雕琢的痕迹,自然而然。”
   孟子曰:“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用在萧红老师身上是再所不过了。她一生颠沛流离,命运多舛,就连死后的骨灰也一分为二,一份藏于香港浅水湾,另一份至今下落不明,她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她临走之前写下了这样的话: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她一生是无助的,孤独的,更是寂静的,但也是积极向上的……
   在这初夏的午后阳光里,我一直在警告自己,要平静下来,因为萧红老师对我的鼓舞是那样的重要,我不能因为我的情绪,误品了萧红老师的文章。我手中的这本《呼兰河传》里面收集了萧红老师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一句一句地品读,她的品格也跃跃于纸上,让人不由自主地醉在她的文字里、醉在她的人品里。

共 39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萧红是张爱玲等四大著名才女之一的观点不容置疑。对于其代表作《呼兰河传》等作品,自其问世以来,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比如就说她这部代表作,全书没有以人物为中心的情节,甚至也没有面目清晰的人物,不少读者认为这是这部作品明显的缺陷。但也有像鲁迅、胡风这样的大家,认为那些缺陷恰好正是这部作品特别的地方。作者在这篇《品萧红》中,没有对女作家进行自己过多评价。只是把对著名才女的人品和文品的仰慕尽皆流露到笔端,表现了对才女命运深深的同情和婉惜,以及才女一生同命运抗争的坚强对自己人生的激励作用。从本篇构思来看,初看题目,就可知作者不会直接将我们带入被品作家的文集中。使这篇名为品读的文章与一般的文章品读不一样。果然,作者开篇就披露了自己品读前的心情。随后仍然是转辗对萧红的生平和事迹进行了一些介绍,以及萧红性格形成的一些原因等等。虽然这些介绍用了一定篇幅,但整个文章结构并不呈头重脚轻之势。作者对女才的崇敬心情都在这样“品读”的同时,“她的品格也跃跃于纸上,让人不由自主地醉在她的文字里、醉在她的人品里。”【编辑:红尘无泥】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尘无泥        2015-04-29 13:28:04
  对作家的认识,还得像作者一样,亲自去品读他(她)的文字。作者一句一句地读才女的文章,可见真有品读的发言权。也可见对女作家是怎样的尊重和推崇。
回复1 楼        文友:清纯芳心        2015-04-29 21:25:00
  老师辛苦了!遥祝老师幸福快乐!
2 楼        文友:红尘无泥        2015-04-29 13:32:21
  萧红一生是不幸的,在四大才女中她是最不幸的一个,同时又是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在她短短的31个春秋中,有像《生死场》、《呼兰河传》这样有一定影响的作品传世,也算得一个幸运儿了。
回复2 楼        文友:清纯芳心        2015-04-29 21:28:13
  是的!英年早逝的她,也算是幸运的。
3 楼        文友:桃李人家        2015-05-03 09:46:12
  醉在她的文字里,醉在她的人品里。我被你的文字感动了。
以诗书为伴,以文字为乐
回复3 楼        文友:清纯芳心        2015-05-04 16:33:36
  谢谢友友的光临!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