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古镇变奏曲(散文)

精品 【荷塘】古镇变奏曲(散文)


作者:湖北武戈 进士,10570.3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93发表时间:2015-04-29 20:32:42
摘要:古镇因名柳汇集而得名柳州,又因天子渡口得名上津。据说,那些南来北往的古镇先民在迁到古镇时,从家乡带来品种不同的柳枝,分别寄插在家门口或河边、路边,以寄托他们的思乡之情。那柔媚无骨的杭州柳,金丝倒挂的苏州柳,四季长青的黄州柳,粗枝大叶的泰州柳,从天南地北迁徙而来,在这里觅土生根,把古镇装点得郁郁葱葱。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长堤柳浪,不仅抵御了咆哮的洪水,也成了古镇居民夏天纳凉的好去处。


   【一】
   这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它像一颗镶嵌在群山中的巨型宝石,时时闪烁着摄人心魄的光芒。
   古镇位于秦岭地槽东部,从下古生代震旦纪开始下沉,直至泥盆末纪回返,伴以火山活动地壳上升,于是褶皱成山。到了上古生代,陆地又沉,重入沧海,二迭纪期间,地层又升,褶皱褶成梳子状,东南向拉长,西北向断裂,大水小水不断流,把这儿切割得远近高低各不同……
   古镇的西北边有一条流金淌银的金钱河,那条河使古镇成为地理上最为推崇的典型的依山带江结构;那河水从陕西漫川逶迤而下,在古镇的北边拐了一个弯儿,逗留出一片宽阔的河滩后,像是被什么力量牵引着一样,极不情愿的扭扭捏捏地向西奔去……
   一千多年前,不知道是明朝洪武年间的哪位官员看中了金钱河东南这片宽阔的沙滩,不惜动用大量的民力、物力和财力,在这里筑城设郡、安营扎寨,硬是在群山之中镶嵌了一颗光彩夺目的宝石,使这里成为连接古都长安的码头重镇,也使这里成了名闻遐迩的天子渡口。
   《水经注》云:“丰乡水西南合关衬水而南入上津。”惜墨如金的郦道元还意犹未尽地注释:“接秦之水,水澈见底,云绕鹤飞,仙境叠翠。”明末版《郧西县志》记载,上津古城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明嘉靖三年告成。由于战事纷乱,糟蹋的快,嘉靖七年做了第一次修补,到了明末,部分城垣毁于战乱,清顺治年间,又进行了一次大的修复,这次修复一直延续到嘉庆七年才算完成。
   靴型古城墙像是一个神秘的符号,记录着古镇的身世,讲述着一个久远的故事……
   古镇的历史早已名垂史册,古镇的风俗民情,却演绎在古镇移民的行为习惯中。
   古镇因名柳汇集而得名柳州,又因天子渡口得名上津。据说,那些南来北往的古镇先民在迁到古镇时,从家乡带来品种不同的柳枝,分别寄插在家门口或河边、路边,以寄托他们的思乡之情。那柔媚无骨的杭州柳,金丝倒挂的苏州柳,四季长青的黄州柳,粗枝大叶的泰州柳,从天南地北迁徙而来,在这里觅土生根,把古镇装点得郁郁葱葱。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长堤柳浪,不仅抵御了咆哮的洪水,也成了古镇居民夏天纳凉的好去处。
   古镇建县,比郧西县城要早1000多年。历史上,上津古镇曾14次立县、6次建郡、2次设州,在每一次的历史变迁中,上津这个天子渡口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镇人因了这段光辉的历史,便不自觉地把自己看作是城里人,他们划地为城,骄衿得让人生妒。
   大集体时期,古镇有一对老夫妇到大坝河去看望插队落户的知青女儿,回到古镇便逢人告己地贬作大坝河的亲家:“难怪乡下人会那么穷啰,一个个饭量大得要命,那都是吃穷的啵。他们乡下人一顿能吃一大碗豆渣外加三碗苞谷糁糊涂饭,我们只屑三碗豆渣一碗糊涂饭就吃得饱饱儿的。”
   三十年前,古镇人大多也是依靠提篮小卖聊以度日,同样也会显露出“前门来客,后门借粮”的窘态。那时候,除了几户开着商铺和旅店的老住户稍显宽松之外,古镇内并没有多少富裕人家。
   那时的古镇人就盼着有客车从古镇经过。每有客车经过古镇,客车的前后左右便围满了提着竹篮叫卖麻花、油条、发馍、烧饼、花生、瓜子、香烟、汽水的古镇居民,但凡有旅客将手伸出车窗外面,那些叫卖食品的古镇人便兴奋的不得了,纷纷将东西往旅客的手上塞去,那种情景很像是当地百姓慰问解放大军,让人徒生许多感慨!
   直到二十一世纪,困窘了若干年的古镇才又一次活泛起来,古镇人的日子也才真正滋润起来。没有了税费负担的古镇人,不仅把自家的日子经营得红红火火,也把古镇的经济搅动得风生水起,城里城外,一派繁荣。用古镇人自己的话说:“最近这十来年,那才叫人过的日子。”
   是的,不光是古镇人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他们家里用的,身上穿的,嘴里吃的,还有屁股坐的和晚上睡的,都比过去几十年上了几百个档次。老城里的居民若不是舍不得那些古色古香的民居,真恨不得把老城改造得跟新安街一样富丽堂皇。
   说到新安街,那也就是近十年来的新生事物。
   “古镇的变化,得亏了县委县政府和纪道清、尚政国这两届镇党委书记的大手笔描绘。”曾经目空一切的古镇人,也有了一份感恩的心态。不由得他们不感恩!古镇上津的老少妇嬬都清楚地记得,近两届县镇党委政府为了把古镇打造成鄂西北的边贸口子重镇,多方争取资金,加大建设力度,硬是将古城外围建设成明清仿古的新安街,使上津古镇有了新的内涵。
   刚刚修葺的古城墙,焕然一新的新安街,飞架南北的金钱河大桥,还有那日渐繁华的市场经济,又让古镇人有了新的骄傲的资本。但是,古镇人放眼四望之后,不再自我陶醉了,也不再瞧不起乡下人了。他们十分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经济大潮中的危机,暗地里铆足了劲头,决心同吃苦耐劳的乡下人比拼一番。于是,陕西煤窑、山西铁矿、西安建筑、天津板厂和其它劳务市场中也有了古镇居民的身影。
   古镇,这只藏匿在鄂西北深山中的凤凰,在沉寂了千百年之后,终于摆开了腾飞的架势。
  
   【二】
   古镇的苏醒,不光是人的意识的苏醒,最主要的是她的传统文化的苏醒。
   令古镇人没有想到的是,那些曾经被作为“四旧”受到过猛烈批判的传统文化,如今竟然成为古镇的文化名片:上津二黄、上津剪纸、上津高跷、上津花灯、上津凤凰舞和上津民俗,无一不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无一是古镇的金字招牌。
   上津毕竟是有着千年积淀的文化古镇,那些铬刻着时代印记的传统文化,一律有着古代州郡的风姿,让人看着养眼、听着悦耳、读着怡情、玩着开心。
   到过上津古镇的游客,不仅赞叹那座历经千年风霜的古城池,也会由衷地赞叹那些有着古镇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洪大嫂随意地拿起一张纸,在手中三折两折,七剪八剪,就能剪出一幅牛郎织女鹊桥会的美丽图案。赵老汉操起二胡,便能随意唱出一段委婉动听的西皮二黄:“我本是二八女情窦初开/哪有个贞洁女不爱贪玩/没想到俞老四移情别恋/撇下了张二女独上竹山/牛郎星隔之在天河东岸/织女星又隔在天河西边/七月七架鹊桥夫妻相会/奴与哥两相隔不得团圆/若有人上竹山劝哥回转/我情愿送客人路费盘缠。”聆听此歌,如见其人。我们的眼前仿佛走来了一位愁容满面的思春少女,不,她分明是一位凄凄艾艾的民间怨女!那如歌如泣的相思之苦,震撼着每一个听众的心魄!
   古镇的传统文化名片,不仅使古镇名声鹊起,也使古镇上津名闻遐迩。来自国家作协的陈建功、梅洁、田珍颖、王剑冰、李秉银等文坛巨匠,在游览了上津古镇之后,无不撰文赞叹:上津古镇,当真是风景画中的风景!
   古镇上津在经历了若干风雨苍桑之后,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
   古镇上津的华丽转身,得益于叶战平、胡俟这两届县委书记的开拓精神,更少不了纪道清、尚政国这两届镇党委书记的接力拼搏。他们通过官方的、民间的或与文化团体、生产企业合作的方式,新建“金钱河大道”,重现“长堤柳浪”美景,编辑出版《上津古城文化丛书》,开发“天子渡口”等观光、休闲项目,更换一批匾额,彰显古城韵味;改建一座博物馆,展现古城风貌;复修一批古建筑,有计划分步骤地修复或重修古城墙、古戏楼、山陕会馆等既有本地特色、又有他乡风味的古建筑,使多种元素浑然一体;挖掘一批民间艺人,把津城故里的铜匠、画工等或将失传的传统技艺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力求地方特色文化传承有人。
   福银高速的全线贯通,使古镇上津占据着承东启西的战略高地。上津这座古城不仅成了古镇人的骄傲,也成了鄂西北的脸面。
   古镇内外三万四千多城乡居民再也不敢坐井观天、沾沾自喜了。他们不希望看到国内许多游客千里迢迢慕名而来,又匆匆忙忙失望而去的眼神,他们希望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符其实,于是便放下架子求教于国内外诸多知名专家,最终决定把古镇上津打造成“中国的小长安”、“西安的菜篮子”、“十堰的后花园”、“湖北的迎宾站”。
   历经十余年的艰辛努力,古镇已不仅仅是屋脊上长满绿苔瓦松的古镇,也不再是涛声依旧的古镇,它以多元文化交汇的特点,成为全国保存完好的四大文明古镇之一,也成了湖北的口子重镇。
   古镇以它独特的韵律,变奏出一首铿锵有力的发展之歌,古镇人也将以崭新的面貌,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张名片撒向四面八方!

共 32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有内涵散文。一只“藏匿在鄂西北深山中的凤凰,在沉寂了千百年之后,终于摆开了腾飞的架势。”描写的这么有趣,怎能让读者不急忙去拜读?作者对于家乡有着炽热的感情,从古写到今,很有历史感。让人纵深了解了上津古镇的变化,“刚刚修葺的古城墙,焕然一新的新安街,飞架南北的金钱河大桥,还有那日渐繁华的市场经济,又让古镇人有了新的骄傲的资本。”之后,作者也很客观的看待了古镇人的思想一意识,钱袋子鼓起来了,自我陶醉了,看不起乡下人了。“历经十余年的努力,古镇已不仅仅是屋脊上长满绿苔瓦松的古镇,也不再是固步自封、涛声依旧的古镇,它以多元文化交汇、战略地位显著的特点,成为全国保存完好的四大文明古镇之一,也成了湖北的口子重镇。”这是当今发展中的古镇。一篇有着很浓郁的热爱家乡情感的精美散文,值得品茗细读,倾情推荐共赏!【编辑:清风淡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430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5-04-29 20:44:27
  感谢作者赐稿给【荷塘】!问候作者!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2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5-04-29 20:45:03
  很有意味的描写古镇的散文,欣赏,学习了。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3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5-04-29 20:46:16
  在鄂西政府网上也见到了这篇散文,写的美啊!问好!【荷塘】有你更精彩!期待你佳作连连!祝你创作愉快!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4 楼        文友:一声轻叹        2015-04-29 22:13:23
  古镇古今,一篇家乡宣传佳作!
听风起,看月明,雪惹窗棂…… ——一声轻叹
5 楼        文友:天龙        2015-04-29 22:16:22
  祝湖北武戈老师在荷塘写作快乐、佳作频出!!
6 楼        文友:陕西派        2015-04-29 22:17:40
  学习古镇文化,赞赞赞。
7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5-04-29 23:22:36
  感谢编辑老师和各位朋友的点评,本人将努力撰写对得起大家的文章。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8 楼        文友:天龙        2015-04-30 20:39:41
  祝贺佳作斩获精品,期待更多精彩哦!!
9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5-04-30 22:57:33
  感谢编辑老师的推荐,谢谢!我将努力创作,争取多岀精品。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10 楼        文友:红尾狐        2015-11-02 15:54:33
  文化底蕴深厚,喜欢湖北武戈兄的文字。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