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乡土情结(散文)

编辑推荐 【春秋】乡土情结(散文)


作者:长竹 秀才,1335.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08发表时间:2015-04-30 09:18:35
摘要:散文

(一)
   走过多少名山大川,常倾慕他们的秀美,但每当看到的太行山,总会荡起一股激情。看过长江的浩瀚,黄河的波涛,曾心潮逐浪高,但每当看到潋滟的浊漳河水,总感到分外的温馨。听过多少方言土语,也赞美过他们的奇妙特色,但每当听到浓浓的乡言,立刻倍感亲切,尤其在异地他乡。其实,外面的山水人物都优胜过我们这个山区贫困小县,但对榆社独特的情愫总萦怀于心,这大概就是乡土情结?
   生于浊漳岸畔的农村,吃着小米南瓜长大的我,童年在南河底老家的记忆里,听懂了羊咩牛吼,看惯了黄土高坡。到少年上学时,也只是在县城、社城小城镇的教室里,从书本上初解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文明,知道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疆土的多姿。那时我常遥望着包围县城的大山遐想: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精彩?
   (二)
   参加工作后,有机会不断走出大山,饱看了祖国的青山秀水南北风光,领略了内地边塞风土人情。每到一处都会荡起激情澎湃,令人留恋向往。北国内蒙茫茫的草原上,点缀着牛羊群,奔驰着骏马,骠悍的马背民族在蓝天白云下拉响马头琴。西行到古长安,望着秦陵唐殿城楼,看着秦代兵马佣,将思绪带回远古千年,为中华古老文明赞叹。当乘车南下,山青青,水悠悠,椰林苗寨,水塘荷花,鱼米之乡的景色也像山水一样雅秀,引发画家诗情。东临大海,眺望水天一色,碧水浮白帆,心扉也为之开阔。走进蓬莱如入仙境,心旷神怡。还有上海的高楼大厦,苏杭的小桥流水,燕赵的豪气,中原的雄风……走到哪里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哪里好呢?实在难说高低。尽管外面千般好,每当爬上太行山回到榆社,就像投入母亲的怀抱,踏实、安宁、舒适、温馨。
   我也曾换角度思索,也许自己观念陈旧,乡土味太浓了,比榆社强的地方太多了,可为什么总忘不了家乡?我的一对儿女都曾上大学,住八人房间,真是五湖四海南北省市的同学都有。我曾与孩子们神侃:你们是哪里人?家乡如何?不论来自南方北国,城镇乡村,说起各自的家乡都情真意切,重彩描绘,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我又问他们:你们认为哪里最好?毕业后想到什么地方就业?他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但答案却出奇的一致:都爱自己的家乡,认为哪里也不错,各有特色,就像一桌十大盘菜,各有各的味道,难说哪里最好。至于就业,地方让位于事业发展。
   我终于读懂了祖国、家乡、母亲的含义。不论生在高原水乡、闹市深山,那里有自己儿时的脚印、童年伙伴、少年同学、父老乡亲和酸甜苦乐的记忆。那里的山水融入你血液,人文铸就你气质,甚至肤种、发色、形象。一方水土一方人,那里的沃土生养哺育了你,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谁不爱自己的母亲?
   (三)
   回眸家乡榆社,贬褒不一。从上往下看,是有很大的差距。榆社没有上海的楼厦高,没有草原的牛羊多,没有江南的水土肥,没有平原的公路直。山露石头水土流,河溪断续不长流,商贸资金难于留,优秀学子常外流。没有矿源,黑灰白煤都从邻县运,没有菜吃,西瓜白菜都从太谷买。就连旅游景色也不吸引人,冬天的庄稼汉在太阳下袖手观天。榆社人没有“野心”和冒险精神,守在家里伺弄几亩黄土地,即使打工,也放不开长线,围着家乡转,脱不开贫困。刚从国家级贫困县拔出脚来进入省级贫困县算是进了一步。
   而从下往上看,榆社紧跟社会的步伐,尽管他走的很艰难。在解放初,县城窄窄的街道两边挤排着土木结构的低房,开着些小店作坊。要说工业只能数算铁木业铺。就这样子也是在日寇飞机炸平县城的废墟上建起来的。在“大跃进”的年代里,革命老区翻身解放后激情奔放的一代人,用箩筐和手推车建起了海金山水库、双峰水库,开通了走出大山的太长公路,县城十字街附近有了二层楼房、百货商店,有了带“工”字的加工厂。快速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迎春大街延长拓宽,街边楼房竞秀,就连职工、居民的楼群也随着政府办公大楼节节升高。化肥厂—榆化总厂、六个分厂,胶丸厂—一分厂、二分厂,榆社电厂—一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工业的发展看跳跃的数字,人民的生活看装潢的住宅、丰盛的饭菜、方便的公路铁路交通。回顾60年代前,有限的土屋、不足饱腹的供应粮、大货卡车拉客人,这吃喝住行的对比巨变书写着发展的历程。
   再从发展的眼光看,榆社人随着思想逐步解放,走出大山求发展,引回资金创大业,榆化总厂的“双百工程”,榆社电厂的三期工程,遍布全县的乡镇企业、民营工厂,新的理念引发出巨大的发展动力。“漳河”优质产品走下太行,迈出山西。漳源新一代儿女跨出国门到东瀛、非洲去挣日元、美金。迎春大街两边排列的各式饭馆不断争上档次,街上川流的各式车辆,与日更新品牌,居民小区楼不但增长高度,而且浓妆艳抹越来越俏丽。公路高速,铁路提速,一切都在快速发展,争与世界接轨,发展中的榆社大有希望!
   (四)
   每当提起祖国,总会想到五千年文明史。每当说起家乡,总想寻求辉煌的足迹。可是理性客观思考,历史兴衰有它的客观条件和必然规律。华夏史上曾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兴盛拓展,也曾有五代十国的战乱灾难,满清王朝的腐败辱国。提起榆社,会想起石勒的雄风,文峰的文明,但更多的是沉默。其实这些并不是决定因素,现在世界上称霸的美国不是也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吗?我们有共产党的领导,有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跟随毛主席打江山的一代漳源儿女,也一定能重振雄风,崛起腾飞!
   有的人信心不足,总把眼光瞄向“背影”处,近比不如周边的左权、武乡、太谷县,远比沿海、特区、发达县更不在一个档次上。为此长吁短叹,以灰色的笔调涂抹榆社,而且提不出丁点积极建树,看了让人泄气沮丧。就像前段县委教育改革中,有的教师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外县好些的学校去上学,回头对本县教改说三道四,这类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唯物主义者承认客观,尊重现实。榆社戴着“省贫”的帽子落后是现实,同时必须承认客观条件,比较速度首先要看在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榆社土山旱河干梁,身居大山无矿产,就是气候也比太谷差一个“节令”的条件,与平原鱼米之乡、甚至交通枢纽沿海特区相比,无异于不同量级的拳击运动员对垒。平衡是相对的,差距客观存在。地区差别,城乡差别,本身就给我们提出了不同档次的要求,无需大惊小怪,要正视困难,提高信心。
   榆社条件差,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我们不能因为家乡贫穷就嫌弃她,丑化她,做美梦逃离她。甚至在数落耻笑母亲的同时青睐富婆。“不怕倒了运,就怕挛了兴”。如果让这种疫情蔓延,家乡真的无望了。此情此景使我想起了日寇侵华时,气势汹汹声称“几个月结束支那战争”。面对外敌,有的人头脑发热,认为大中华打败日本可速胜;有人悲观失望发出了亡国论调。是毛泽东写出《论持久战》,实事求是,科学分析,历史验证了他“三个阶段”的战略的正确性。“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要提高勇气”。前辈人在极端贫穷困难的条件下,以红缨枪、土地雷敢于同日寇的飞机大炮抗衡,以热血和生命谱写出太行精神。后辈人也一定能以时代精神迈大改革步伐,脱贫致富,拉近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在现时的改革大潮中,也浮现出一些渣滓污染新潮。危害社会的不良风气,一些干部的腐败现象确实存在。人们对买官人的水平,对一个个半拉子“形象工程”,对假大空作势深恶痛绝。这些社会毒瘤一定会被法制的手术根除。就象在抗战中的汉奸败类一样,人民群众在抗击日寇的同时惩治了汉奸,取得最后胜利。我们在与贫困斗争得同时反腐倡廉,同样能够走向小康之路!
   (五)
   文峰塔,榆社醒目的标志。去年偶见一本《文峰》杂志,熟悉的“文峰”封面,浓重的乡土气息使我兴奋不已,并不是因为它质量有多高,内容有多精彩,而因为它是本土文学,说身边的人,写身边的事。就象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即使他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聪慧貌美,但亲切的感觉别有滋味。我虽笔拙,也情不自禁地提笔为他撰稿,情感很快融入乡土气息。今年又加入了榆社诗词协会,参加了《漳源诗词》首发式。看过多少诗篇,唯漳源诗词倍感亲切。因为她散发着母亲特有的芬芳。也曾写过多少诗章,唯有漳源最流畅。因为我太熟悉漳源了,她是我生长的地方。诗词燃烧起激情,激情迸发出的诗词,令漳源诗人—遍遍吟唱家乡,家乡如此多娇。引乡亲豪杰竟折腰,为榆社腾飞插上精神的翅膀。
   《文峰》、《漳源诗词》这两株在改革大潮中破土而出的幼苗当为时代鼓与呼。箕邑文友应给她阳光雨露,精心呵护,使她茁壮成长。然而也有人同样瞧不上眼,横加指责:质量不高,内容不好。似乎只有榆社的刊物丑化榆社才高级。“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我想起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我们的文学艺术是为了工农群众服务的,要深入群众和生活的精神仍然没有过时。现在叫“三贴近”,以好的作品教育人、感染人、鼓舞人。作品内容的健康向上是所有报刊杂志的前提和原则,否则诗文再好也适得其反,误导帮倒忙。
   在刊物的水平方面,读者的文化水平不等,欣赏能力不同,刊文的深浅有别宜与雅俗共偿。如果只有深奥的古词和朦胧的佳句,榆社能读懂的人有限。任何事物成长均有个过程,榆社乡土文学一定会逐渐提高质量,受到乡亲们的青睐。
   古老的文峰塔正在修整换新装,这枝象征榆社古老文明的巨笔,饱蘸新时代色彩,蓝天书大风,必将绘出一幅壮丽的新榆社蓝图。

共 375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全文分五小段,她们共同诉说着一个情感,描绘着一幅蓝图。 一:尽管走过万水千山,尽管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情结却根植于“我”的内心深处。 二:家乡一如母亲的怀抱,哪怕她还处于贫穷;外面的世界纵然五彩缤纷,却哪有母亲般温馨怡人,试问,世上有几人不爱自己的母亲? 三:贫穷中的榆社,正兴起建设家乡的浪潮,从刚解放的一片废墟到如今电厂、楼房和走出去的优质产品“漳河”,再到上档次的宾馆饭店,无一不在说明发展中的榆社大有希望。 四: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作者以信心十足地语调,用抗战时期的艰难来证明,和平时期家乡的建设,纵有万般条件限制,但只要铲除腐败,齐心协力,榆社一定会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走向康庄的明天, 五:以榆社文峰塔为名的刊物《文峰塔》和《漳源诗词》,有人横加指责,而作者则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给予了肯定,赞赏《文峰塔》和《漳源诗词》是榆社文明建设的两株精神大树,她像一只巨大的彩笔,正与建设中的榆社人民共同描绘着榆社未来美好家园的蓝图。 纵观全文,主题突出,立场鲜明,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是一篇难得的鼓舞人心、激励家乡建设充满阳光的好文字。推荐欣赏!【编辑:永铭家珍】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恋        2015-04-30 10:25:06
  热爱家乡的情感,讴歌家乡闪光的岁月,展望家想美好的未来,尽在洒脱而流畅的笔墨之中!这是一篇充满阳光、充满豪情、大力弘扬赞美家乡、建设家乡正能量的好文章!欣赏、学习了!问好,保重身体,写作辛苦了!
刘恋
回复1 楼        文友:长竹        2015-04-30 23:59:50
  多谢刘恋!问好!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爱家乡是爱心,并非嫌贫爱富。如在抗战时,爱家乡的人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爱权钱的人汉奸干活,保命发财。今天亦然,爱家乡的人劳动奉献,爱钱财的人贪腐外逃!对家乡爱的程度,在标示人品的份量......
2 楼        文友:榆州黎明        2015-04-30 11:12:36
  要辨清快发发展好还是慢发展好,榆社适合慢发展,不适合开工厂尤其是化工类工厂,适合绿化养殖等,保持榆社一方净土,原生态环境!感谢你对家乡的赞美,一样深爱着家乡榆社这片美丽的土地!问安常老!
回复2 楼        文友:长竹        2015-05-01 00:13:04
  问好黎明!谢多阅文指点!家乡发展快慢受诸多因素制约。关键是对家乡的爱心。当年庄稼汉不嫌土八路军装备弱而奋起打鬼子,也有畏敌强而曲腰与其"共荣"者。有爱才会为之尽瘁,人不能学猫,谁给它吃食它给谁摇尾巴......
3 楼        文友:水银月亮        2015-04-30 22:41:38
  从不同的角度和高度全方位地展示榆社的地域、文化、政治、经济风貌,表现了对榆社的无限热爱。榆社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水银月亮
回复3 楼        文友:长竹        2015-05-01 00:17:05
  谢月亮关注!这己是旧稿了,现在看就不如意。待出书时再加工。
4 楼        文友:长竹        2015-04-30 23:47:14
  家珍编辑好!这是前几年的稿。故乡的爱永恒!第五节有所指,有人渎诉榆社,故转了笔锋。榆社是穷,但我深恋他,善良有爱心的人都爱自己的故乡,加起来就是爱中华!
长竹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