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雨中游采石矶

编辑推荐 雨中游采石矶


作者:鸿雁悲秋 布衣,180.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83发表时间:2015-04-30 19:18:30

今年清明连续三日雨纷纷,最后一天实在闲不住了,便带着妻子、女儿驱车就近到马鞍山,雨中游采石矶。早先只知采石矶是唐公李白衣冠冢,我曾在三尺讲台满怀激情地教过几首李白诗,所以一直想来看看,无奈妻子对赏“荒草一青冢”索然无味。
   我们到采石矶时,雨比出发时更大、更密,下车撑起伞,在保安指引下,我们来到了山脚,只见一山平地拔起,郁郁葱葱,纵使雨声簌簌,鸟鸣叽喳,仍给人一种悄怆幽邃之感。这座山西北临浩荡长江,三面为牛渚河环抱,犹如一只硕大的碧螺浮在水面,因此得名翠螺山,山西麓像一巨人伫立于江中,此处悬崖峭壁便是采石矶。我们擎伞慢步踏石而上,女儿跑在最前面专注路边各色小花小草,妻紧随其后,专注于女儿一举一动,生怕滑到摔跤。此时,山间烟雨斜织、雾霭缭绕,我仿佛看到李白身着长袍,腰佩利剑,捋须拾阶而上。转念一想,李白登临时定然没有石阶,或许挥剑斩棘,孑然一人,劈木踏草而上。这使我猜想,古人游历山川览景可能是其次,重要的在于那份独特的情和境。李白曾多次登矶游览,每次览物之情定然不同,只可惜传说他着宫锦袍泛舟赏月,最后于三元洞跳江捉月,落水而逝。不过我倒更愿意相信李白是骑鲸而去,登天而仙。
   沿阶而下,有一天然石洞,洞傍山临江,嵌在崖壁间,这便是三元洞,又称三官洞,洞内上下两层,洞中有洞,可通大江。站在洞口,滚滚长江近现眼前,江水拍击洞边崖壁,浪花飞溅,令人眩目。关于这个洞有两个传说,一说清康熙年间,僧人定如云游,悦此清幽绝俗,遂率众僧供奉天、地、水三元神位于此,遂得名三元洞。另一说,湖南三秀才乘船赴京会考,途经采石忽遇狂风骤雨,幸得神仙保佑,方才化险为夷。后三人皆金榜提名,为官一方,为报神仙救命之恩,捐资就洞筑楼,改名三官洞。依传说,洞中现既供奉神灵,又有模设古时科举考场场景,三个小房间,三尊铜人雕塑,手握毛笔,定神答卷。房外两尊铜人塑像,一文一武,文手握长卷,目视考生;武手攥长剑,怒目瞋视,大有作弊者将立即斩首之势。此景让我浮想,倘若此处真是李白跳江捉月之石,未免让人更加悲哀,李白纵使才华横溢,但他不走寻常路,不以科举博取功名,想以才气获得赏识,步入仕途,当他接到皇上诏书,更是欣喜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然而洒脱不羁的李白终不能像徜徉山水间一样自如官场,只能连声感叹“行路难、行路难”。女儿对这几尊塑像很感兴趣,追着我问个不停,我敷衍说道:“这就是古代的期末考试”,女儿做了一个鬼脸说:“这也太严了,考试还要被关起来”。
   顺着山势,有一段长且陡的台阶,台阶尽头便是李白衣冠冢,冢基用青石垒砌,形为圆笼屉状,四周有石栏圈围。周围松柏簇拥,草木葱茏,寂静幽清。冢前立一汉白玉大理石碑,上镌隶书“唐诗人李白衣冠冢”,这是书法家林散之手书,字体飘逸、张扬,内含风骨,那点滴撇捺间仿佛能窥见李白浪漫、随性、空旷、豁达的个性。唐的另一位诗人白乐天曾写李白墓诗“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看着眼前这静静的荒垅,在霏霏细雨中,我不禁想起“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些气势磅礴的李诗,我似乎顿悟了“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隐者留其名”的真谛。当年那些排挤倾轧李白的达官显贵也许不会想到,死了连尸首都寻觅不到的李白,数百年后,人们竟然瞻仰凭吊他的一冠一衣。
   再向上就是采石矶的制高点三台阁。三台阁,传统建筑常见名称,三台是汉代对尚书、御史、谒者的总称,即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采石矶的三台阁只是个仿古建筑,据说真正的三台阁修建于明朝崇祯年间,灭迹于战火。新建的三台阁高五层约30米,阁体呈方形,琉璃覆项,飞檐翘角。我走进阁中,收起雨伞,便看到两侧墙壁上刻满了古今圣贤登阁之感,其中余秋雨的《登三台阁记》才气袭人,他以眼前滚滚长江水着笔,从古到今,表达了诗人们与长江的渊源和邂逅,东去的大江曾激发了多少诗人豪情,谱写了多少灿烂诗篇。屈原在长江源头怀石沉沙,李白于长江之尾骑鲸而去,遥相呼应的不仅是诗情,更是多舛的命运。据说登临三台阁,可南望天门中断,西眺大江奔流,东睹古镇采石,北看九华风光,而此时此刻,雨依旧任性地下着,远处的群山被烟雾笼罩,放眼望去水天一白,虽然看不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美景,但我没有遗憾。想象李白当年登山远眺肯定没有这样的楼台,但他看到了滔滔东逝江水的浪漫与随性,抒发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人生豪情;我雨中登山远眺,虽没有春光明媚,不能倚楼送目,远眺似练长江和叠峦翠峰,不能欣赏“极目楚天舒”的画卷,但却让我看到了“烟雨莽苍苍”的雄伟景象,这滴滴答答的春雨,这烟雾缭绕、朦朦胧胧的群山更切合采石矶的特质和李白的浪漫情怀,也似乎符合我撑着伞,静静赏景的心境。
   余秋雨说:“采石矶的魅力在于它扼住了亚洲第一大河的咽喉,对万里长江作了一个文化总结。”但我说:采石矶的魅力在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于一段段美丽神奇的传说,在于每一个游览者的览物之情。
   雨中游采石矶,少了游人如织的喧闹,多了宁静与思考。

共 208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游记,作者把采石矶的特质和李白的浪漫情怀,融合在一起,有历史沉淀,也有作者的思考;有古代的传说和故事,也有串烧的古代史诗。人们,尤其是文人游历山岳江河,除了能把景致描写得惟妙惟肖之外,更多的是即时的感触和联想的思考。作者因此提到了余秋雨,其实,立场不同自然感受不同,体制内的人只好如是说了,丝毫没有把真正的心情感触透彻地说出来。作为大众,当然会说“采石矶的魅力在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于一段段美丽神奇的传说,在于每一个游览者的览物之情。”欣赏,拜读。【编辑:欣雨文萃】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欣雨文萃        2015-04-30 20:02:45
  很有独立观察和思考的文章,拜读。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