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燕缘(散文)

精品 【流年】燕缘(散文)


作者:江楼望雨 举人,397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06发表时间:2015-04-30 20:08:08
摘要:楼前花圃里的月季已经开过了一茬花,终于看到燕子了,尽管偶尔只有那么三、两只;它们今年来得可真晚!这乳白肚皮的黑色小精灵,灵动矫捷的身影辗转着尾部剪刀,画出一道优美的虚线,在楼前的空中掠来掠去,引导我无限的遐思。

【流年】燕缘(散文) 楼前花圃里的月季已经开过了一茬花,终于看到燕子了,尽管偶尔只有那么三、两只;它们今年来得可真晚!这些乳白肚皮的黑色小精灵,灵动矫捷的身影辗转着尾部剪刀,画出一道优美的虚线,在楼前的空中掠来掠去,引我无限的遐思。
   花间舞蝶和香趁,江畔春泥带雨衔。
   栖息数年情已厚,营巢争肯傍他檐。
   燕子恋旧,而且据说只与好人家为邻。谁家有燕子穿堂入户檐下梁上筑巢,那这家人家必定和睦。
   打小记事起,就被大人反复告诫:不可以伤害燕子!于是爱护燕子的观念就牢牢地印在心里。
   看着窗外的燕子,我祈祷:来我这里安个家吧!但它们好像并没有停留的意思,不知他们傍在谁家檐。
   想起了曾经租住在平房时那窝多灾多难的燕子。
   那是我从一所乡村中学刚调到县城的时候,学校没有多余的可分配给新来教职员工的住房,我只好在距学校较近处的一个村子里租住了一处民居;那是一个独门独院,四间正房,两间厢房;厢房是平顶,紧靠着正房的一个内间。平房顶上堆积了一些房东没搬走的杂物。其中有几根建筑用的钢筋,长长的,一大半担在平房上,另一小半顺放在正房的檐下;看来挺牢实,并不碍事。
   住进去的第二年,院子里的一棵苹果树上已经长出了拇指大的青涩果粒,燕子来了。它们在村子上空飞来飞去,没人去在意。有一天,我忽然发现正房檐下有两只燕子在忙活,一会儿飞走一会儿飞来。抬头仔细看,原来它们想在这里安家!星星点点的新泥已经布出了一个巢的底部轮廓,以那钢筋的端为依托。我当然很高兴,却也并没去过多关注。几天后,一夜大风雨,早晨开门,忽然看到门前台阶上一团乱泥巴,抬头一看,小燕子的半拉子居室工程全毁了,极可能是夜里的风雨晃动了顺在檐下的钢筋,小燕子辛辛苦苦垒起来的底巢经不起那晃动,脱落了。向四下望看,一只小燕站在平房边沿,呆呆地无可奈何,另一只飞来飞去似乎挺惊慌。我对老伴说:
   “坏了,这小燕子恐怕不会在这里安家了——咱们给它修起来吧。”
   于是让老伴照常去学校上班上课,顺便去我办公室打招呼,就说我有事晚去一会儿。
   爬到平房顶上抽动钢筋,使它的一端远离燕巢的部位,又找到一方木板和几只长钉以及铁丝,到房东那里搬来了梯子架好,将木板固定在小燕安家的那个部位;从地下收集起燕子垒过窝已经落地的那些泥巴,捏成一个碗状,粘贴着放在木板上靠墙的地方;下来端详一下,跟没受灾以前的燕子工程大体形状差不多。
   我对燕子说:“好了,继续您们的安居工程吧,现在万无一失。”
   我担心燕子丢开那半截仿制品而去。
   晚上放学回来一看,哈!仿造的巢穴边沿又多了一圈新泥,小燕子认可了我的代劳。
   两只燕子照常来来去去忙忙碌碌。
   人和燕子一样,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此后我不再留意它们。
   院内树上的青苹果已经老大了,忽然有一天我发现房檐下那个小家庭里有了极细微的叽叽喳喳声音,两个燕子好像更为忙碌,飞来飞去。每回来一次,便能让人看到巢的边沿向上伸出的三、四个娇黄色镶边丫丫张开的小嘴巴,急切地叫着。那大鸟在巢边一落,把喙向那丫丫里某一个一放,立即又飞走。大鸟一走,小丫丫便闭上等候下一次爸爸妈妈的来临。
   一窝小小的生命在成长。小燕的叽喳声、大燕的呢喃声成了每天放学回家后耳边不可或缺的美妙。每听到那声音,心底便感熨贴,一天的疲劳便消失无踪。
   那是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在院子里收拾东西,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儿——那两只燕子只有一只飞进飞出忙着给雏儿喂食,另一只却落在巢边的木板上,时而趴下时而站起来,摇摇晃晃,痛苦地频频叫着;每次摇晃便须伸展一下翅膀以支撑平衡。仔细看去,一只腿膝盖以下丢丢荡荡,晃来晃去,显然是断了。这是怎么回事,会受这样的伤?我搬过梯子要上去捉住它看看,它却猛一窜飞走了——看来它还能飞。
   我只好等待,看着另一只飞来飞去给雏儿喂食。
   傍黑天,那只受了伤的也回来了,一边一只趴在巢的边沿,守护着巢里的雏儿;我看准了那只受伤的在右边。
   我决心给它医治。
   老伴说:“还是不要吧!闹不好会给它更大的伤害。”
   我说:“我仔细一些——这样它太痛苦了!”
   先设计好了医治方案,准备了医疗用品。把室内的电灯换了一个瓦数最大的灯泡。然后我一首拿着手电,静静地爬上了梯子。
   手电光下,两只大燕子可能醒了,因为我看到它们睁开了眼睛。我迅速而轻柔地捂住了那只受伤的,另一只倏地飞了出去,小燕子叽叽喳喳叫了起来,手电光下好像很惊慌。我没管它们,迅速下梯,回到室内。检查了一下燕子的腿,是骨折了,但外皮没破。把预先刮薄的牙签,让老伴帮忙剪出短短的两截,端正好了燕子的伤腿,用牙签条逼住两边,然后细心缠上了医用胶带;怕胶带日久脱开形成腿上的牵绊,特意剪短。轻轻试了一下,挺牢固。于是再上梯,回到燕巢的旁边,把那燕子轻轻放到巢里小燕的身旁。没承想手一松开,那伤燕便一展翅也飞走不见了踪影。
   这一夜我没睡好。
   第二天早晨,不见大燕的影子,只有四只小燕在惊慌地叫着等待喂食。
   这一天我一边处理着工作,一边想着那些小燕,心神难定。
   下午放学铃声一响,我架起车子急急回家。
   进了院子,悬着的那颗心一下就放了下来,暮色苍茫中,我看到两只大燕子都在:一只在房檐上站着,显然是那只好燕,因为它腿上看不到胶布;另一只趴在窝的边上,腿在身子底下,看不到伤腿的情况。
   “回来了就好。”我想。
   几天的时间过去了,有些忙,没顾得上去想那燕子。
   星期天,忽然想起来了,它怎么样呢?于是搬个椅子坐在树下看书,等待燕子的出现。
   两道黑色的闪电飞过,我看到它们了!一前一后落在巢的边沿,同时把喙伸向丫丫叫着张开的四只嘴巴中的两只,略一停顿,又飞走了。我分明地看到,那只缠有胶布的腿立着,只是小爪子微微有些蜷曲地接地。
   据说燕子每年可繁殖两窝,我没能等到第二窝燕子卵出世,因为我搬进城里去了。那是学校分配下来的首批房改福利房,就在学校的后边一墙之隔。
   搬家那天,我借了一辆卡车,又让一个当班主任的同事从班上派了几个男生给我帮忙,这个同事是我以前在另外学校的学生,而且我给他当过班主任。几个人来来回回往车上搬运着家具以及细物,每次经过院子,几只燕便穿梭一般在头顶上空掠叫着,有时甚至碰到人的头发,在耳畔扇起一阵小风。一个学生说:
   “这里的燕子一点也不怕人哈!”
   另一个学生说:
   “农村的燕子不怕人,都这样!”
   这里其实算不得农村,不过楼房暂时没接过来。我笑笑。
   装完了最后一车,我也进了驾驶室。房东跟我告别,向我摇手,我也向房东摇手,然后向着天空,那里有一群燕子在盘旋。
   “再见了,小燕子,一定要好好儿地,祝你们幸福!”
   我想,燕子们听得见我心中的话。
   转眼近20年了,那一窝小燕子一定繁衍成一个庞大的家族了吧?路过曾经租住过的民居村子,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早已和市区接到了一起,完全没有了村头垂柳门前花的模样,“情已厚”的栖息旧地是找不到了,它们还会回来吗?这几年,空中来来去去穿梭的燕子是越来越少了。

共 28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栖息数年情已厚,营巢争肯傍他檐。”自古春燕与人亲厚,愿与好人为邻。“我”就是这样一位有心的好人。20年前,“我”与老伴租住民居房时,得以与燕子亲厚。“我”为新燕修巢,“我”为伤燕疗伤,“我”因它们而牵肠挂肚,于是,朝夕相伴,情愫暗生,在村头垂柳门前花的民居里上演了一个燕缘故事。追忆性散文,情节简素,文字朴实,却温暖动人。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生态的关注与担忧。与自然相守,与飞鸟为伴,单纯而快乐地活着,这是多么自然而奢侈的生活啊!我们拥有过,但却成了渐行渐远的记忆。生活真情酿美文,意犹未尽。推荐共赏。【编辑:芦汀宿雁】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50502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5-04-30 20:12:25
  一篇忆旧的亲邻故事,通过简劲有力的文字和真切细腻的情节,带出了人与生灵间的和谐与美好。
   颇有梭罗的味道,问好江楼老师。
   按得不到之处,请老师海涵。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1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5-05-01 10:05:36
  谢谢大雁的精心按评,愿美好长留心中。
2 楼        文友:晓文        2015-04-30 20:56:41
  散文语言干净利索,温婉凝练,叙事张弛有度,意蕴深厚。
   江楼老师对小燕子的呵护,让人动容,足见老师有一颗宽厚仁慈的心。
   散文结尾含蓄却有深度,彰显作者对往昔的怀念,更是对自然生态的关注。
   一篇非常有意义的文字,晓文很喜欢。问好江楼老师,五一节快乐!
恰好你来,恰好我在。
回复2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5-05-01 10:07:25
  晓文:看到燕子,心中总有一种温馨的感觉。
3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15-04-30 21:00:01
  燕子,独具和美之风,喜欢亲近人类。姿态温文尔雅,不带鹰类戾气,凸显谦谦君子风度,让人类喜欢。声声呢喃,轻歌曼舞,洋溢着似水柔情,人类向往燕子式的生活。燕子为典型益鸟,以蚊蝇等昆虫为食,不享人间烟火,鲜与人类争夺生存资源,得到强大人类的喜爱和保护。
   燕子的生存方式,总是裹着秋寒而去,携着春风而来。虽远隔千山万水,也阻不断它思乡的情怀。归来总是那么高调,叽叽喳喳欢悦不已,好像在诉说着别后的思念。去时却又是那么悄悄然,似乎不愿让家里人分担愁绪。从这方面看,燕子的性情高洁、浪漫,欢笑中很有城府。人类可以参照燕子的生活方式,过轻松快乐的生活。
   作者历数与燕子的情缘,与燕子的相处,任凭岁月年轮更迭,依然念兹在兹并心拳拳地描述,彰显作者对燕子的怀念和纯洁的思想情操。如今,燕子少了,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关心,引起阅读者思考。
回复3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5-05-01 10:16:46
  谢谢洞天君诗一般的评论。随着城市的扩大化,乡村的城镇化,以及农药的普遍化,空气的雾霾化,燕子数量锐减,悲哀啊!但社会物质生活总要升级,如何解决这矛盾呢?咱们也只能写篇小文,留下些许回忆。
4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5-04-30 21:03:30
  曾经很偶然,我也观察过很久的燕子,江楼老师所说的,我大多见过,这是不一般的缘分。人和小动物和谐相处。真的好幸福。
   感谢江楼老师的分享,祝福。
回复4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5-05-01 10:19:12
  回忆中的和谐。但愿会能建立起新的和谐。
5 楼        文友:风逝        2015-04-30 21:21:42
  读先生的文,读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读出了先生心中那份仁慈的情怀,也感受到了您对昔日旧邻的殷殷思念。
   燕子只与好人家为邻。诚然。
   祝福先生,五一快乐!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5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5-05-01 10:23:35
  风逝老师,你们学校那一带燕子多么?我这里只看到三两只,有时就停在楼前楼后的树上,不知它们落户谁家檐。
6 楼        文友:蓝璎珞        2015-04-30 21:40:43
  以为师父的师父要写燕剪春光的故事,却原来的的确确是一段春燕与人亲厚的追忆。黑色的闪电是燕的风姿,一夜没睡好是人的牵肠挂肚。人与自然能如此情厚于柳前花下,这尘世何必避,自然日日悠然有真意。问好二哥,五一快乐!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7 楼        文友:蓝璎珞        2015-04-30 21:42:24
  应该是师父的师父的铁哥们,二哥的好兄弟!问好佳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回复7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5-05-01 10:38:41
  哈!您被那个“江”字花了眼睛,此江非彼江,此江难比彼江。那个“师父的师父”江比这个“师父的师傅的铁哥们”江名字少了一个字,写出来的文不知比这个“师父的师傅的铁哥们”写的东西沉厚馥郁了多少倍,那个“师父的师父”是个地地道道的才子,这个“师父的师父的铁哥们”不过是个老书呆子。(开玩笑玩绕口令,别见怪哈!)
8 楼        文友:阳光下的红叶        2015-04-30 22:08:53
  看到先生这篇文章,我就忽然想起了小学二年级学过的那篇课文《小燕子飞回来了》,想起了课文中那个拿着笔写字的孩子秋生。(有的版本叫秋成,居然还有的版本叫小顺子。)
   燕子是恋旧的鸟儿,如果没有意外,它们会年年月月选择回到同一家屋檐下做窝,小时候最喜欢看它们站在院子中的晾衣绳上唧唧哝哝地唱歌。
   先生的这篇文,语言灵动清新,语调活泼有趣,字里行间,充满着善良和温暖,是一篇非常让人欢喜的作品。
   因为红叶的小名就叫“燕子”,所以,我对先生的这篇文,又更多了一层亲近之意呢,感谢先生的精彩分享。
   缤纷四月,春光无限,红叶遥问先生,身体康健,万事安好。
做一个简单的人,平和而执着,谦虚而无畏。
回复8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5-05-01 10:43:24
  小燕子:缤纷四月,春光无限,冰城也看到燕子了吗?你也写写吧,写写自己。
9 楼        文友:五月小丫        2015-05-01 09:17:13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家的燕子也飞回来了,我每天看着它们机灵的身影,心中说不出的愉快!朋友,小丫遥祝节日快乐!
回复9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5-05-01 10:45:06
  小丫,谢谢光临!燕子落户的人家是好人家。
10 楼        文友:紫枫        2015-05-01 11:19:32
  无可奈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以后恐怕很在见到这似曾相识了
回复10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5-05-01 13:28:45
  谁知道呢?也许,会建立起新的生态平衡?但愿不要使后代只在故事里知道燕子。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