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流年】儿事点滴(随笔)

编辑推荐 【流年】儿事点滴(随笔)


作者:风雨 秀才,1454.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22发表时间:2015-05-09 20:51:17
摘要:当敲完这最后几行后,我希望儿子听到我千里之外的助威:努力吧,儿子,我们将与你一起努力,我们将为你喝彩,加油!

一、衣事
   每次到成都,见到的都是一个新的儿子。模样还是那模样:黑黑的,瘦瘦的,眼睛双双的,鼻头大大的,耳盘宽宽的;个头却是日渐长高:看来,用不了多久,就会赶上我。新,还有一些内容:比如,话没以前多;比如,换衣服要关门;比如,睡觉背对着我;比如,去书店也翻小说;比如,逛街很少要零食;比如,买东西自己做主;比如,发型比较新潮;比如,与我讲道理……
   当然,更让我觉得新的,是他的衣着:越来越前卫,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品牌,越来越小年轻。
   最初的变化来自品牌。
   儿子到成都后的第一个国庆节,我去成都,带着儿子逛春熙路。春熙路是我再熟悉也不过的地方了,二十多年前,当我才二十来岁时,就在这里逛过去逛过来地不知逛过多少次。但春熙路从来都只是我看热闹的地方,不是我买东西的地方。
   那天很奇怪,逛着逛着,我心血来潮地与儿子走进了春熙路的李宁店,给他买了一件200多元的李宁运动上衣。看着儿子很高兴的样子,我心里也有说不出的高兴。
   其后的变化来得很快。开始,听儿子的奶奶打电话回来说:只要有可能,儿子就穿那件有一个不规则的“L”标识的上衣。渐渐地,儿子再也不要我们给他买衣服了,他总是自己想方设法从我们手里拿钱,自己去买。
   不到一年,儿子已经成功地将以前的衣服全部淘汰。他总是穿着那仅有的一两套耐克和阿迪达斯,在天寒地冻的十冬腊月,也舍不得脱下。我说:给你买件羽绒服?他说:我不冷!而最初的品牌,则早被他悄悄送给了堂弟。或许是李宁不规则的“L”没有耐克的“∨”圆润自然。
   紧接着的是流行。
   在小城里,我看到过许多儿子那样的小年轻,穿得怪模怪样的。体恤一定要长得完全包住臀部,衣襟直掉到大腿旁;再热的时候,也总是穿一又看上就流汗的运动鞋;如果是穿衬衣的话,那一定是紧紧地裹住还没有发育完全单薄的身子,瘦腰上一根根的肋骨好象马上就要钻出衣服来;裤子要么是紧身的牛仔,要么是宽大得找不着北的运动装,裤管总是很长,不是翻卷着悬在鞋上,就是拖在脚后跟下面扫地。
   每次看到这样的装束,我就会不自然地涌出一阵子不理解,甚至在鼻子里还轻轻地“哼”上一声。
   但当我在小城里“哼哼”地鄙视那些小年轻的时候,儿子却在成都一天一天慢慢地变成了这个样子。T恤长长的,一年四季都是运动鞋,裤管要么翻卷要么拖地,衬衣紧身,肋骨突现。开始,也是看不上眼,总觉得怪怪的。但多看几次,觉得还是那么回事,至少不很讨厌。再后来,如果他不那样穿,我反倒觉得怪怪的:一次,我到成都,儿子穿着在学校参加演讲的西装,我越看越觉得不顺眼,找了一件可以包住臀部、衣襟直掉到大腿的T恤给他换上,才找到了一点当父亲的感觉。
   真别说,儿子那小年轻的穿着,让人看上去特别青春,特别儿子!
   渐渐地,我也有点品牌意识了。
   见到那个很圆润自然的勾勾,我知道是耐克;见到那个中间有隔断的三角形,我知道那是阿迪达斯;见到一男一女互相靠着坐在那里,我知道那是靠背……儿子淘汰下来的那些宽大的长T恤全都流到了我这里,我穿着,很舒适,很合体,很洋气,觉得有一个品牌在支撑着我,走起路来腰也直得多,步子也轻快得多。
   但我并不完全认同儿子的一切。
   我不会像儿子那样穿紧身的衣服,我不愿暴露自己已经开始发福的身体;我也不会像儿子那样穿裤管要么翻卷要么拖地的裤子,我觉得裤管高出鞋底一厘米最合适;我更不会象儿子那样让T恤包住自己的臀部,衣襟掉到大腿,我总是将T恤也罢衬衣也罢的下摆扎在裤腰里,使自己显得更精神更年轻一些……
   看着一天一天成熟起来的儿子,我真有点不敢相信:他的衣着竟然也能影响到我?!
  
   二、钱事
   儿子小学毕业,为了让他享受到我能承担的更好的教育,下了很大的决心,将他送到远离家乡的成都读书。
   刚入学时,规定:每月400元的生活费,50元的零花钱。我问儿子:够不够?儿子满脸兴奋:够了,够了。我知道儿子兴奋的原因:他能够每月掌管50元钱的开销,和他小学时最多就是几元钱的情况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一个工薪家庭十来岁的孩子,自己能有那么大一笔钱在手里,自然是很兴奋的。
   生活费由儿子的爷爷或奶奶到学校去缴,零花钱直接给儿子。当我第一次将一张50元的大票拿给儿子时,儿子怯生生地说:爸爸,我要一张二十、一张十元、两张五元、十张一元的。我和妻子忙乎了好一阵子,才达到儿子的要求。儿子喜孜孜地将那一叠大小不一的钞票整整齐齐地放入我给他买的皮夹子,将皮夹子揣入裤兜,拍了拍,很满足地笑了。
   儿子上学一个月后,我到儿子所在的城市里去看儿子。一天,我和儿子一起去逛书店,我给自己和儿子买了一大摞书。到收银台付款时,收银员问:有没有三元零钱?我掏了掏:没有。儿子在旁边拉拉我的衣襟,掏出皮夹子,一边说:爸爸,我有;一边从皮夹子里掏出三张小毛票。我看儿子那皮夹子里,还有一张二十、一张十元和几张一元钞票,更有一叠说不清是多少的角票。出了书店,我对儿子说:现在坐公交车是上车一元,你那些角票找奶奶换成一元的吧。儿子说:坐车的有,这是在街上上厕所时用的,上一次厕所要二角钱。
   第二天,我带侄女和儿子上街玩。侄女读走学,天天早晨上学、中午回家、午饭后又上学、天黑再回家,虽然学校离家比较近,但一天几趟地跑,还是挺费劲的。我问侄女:想要什么?二爸给你买。侄女说:自行车。我们到车行去,给侄女选了一辆。侄女高兴地推出来,骑着沿街一路急行,一会儿又返回不到我们面前。我知道儿子也想要,便对儿子说:你每周星期五回家,如果想骑,叫爷爷、姐姐带着你骑就行了。儿子有些不情愿,但还是点点头:要得。
   国庆假满,我们快回家时,儿子悄悄地找我:爸爸,我想买辆自行车。我说:不是说好了吗?儿子说:我节约零花钱,自己买,不要爸爸的钱。见儿子有自己的计划,我当然不能再阻拦:好吧,你自己凑钱买吧。果然,元旦我再到那边时,儿子已经有了一辆赛车。我不相信儿子有那么钱,能买一辆赛车。一问,才知道,是儿子托他在那个城市读大学的族叔买的一辆二手车。虽然是二手,但质量却很好,性能也不错。
   其时,我对自己的儿子特别满意,觉得:这孩子,还可以,还知道节约,知道打理自己的零花钱,知道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初一暑假快结束、儿子离家即将上学时,儿子找我:爸爸,这学期的生活费和零花钱是不是涨点?我问他:为什么?他便给我算了一笔帐:每天早、中、晚三餐的开销,牛奶、晚点又要多少。总之,400元是有点紧张。他又说:从这学期,我就不要奶奶来接我了,我自己回家,以前都是奶奶给车费,现在全是自己掏,而且,还要买一些资料和书。我想:只要是用于买书,也是好事。便决定生活费涨到每月500元,零花钱每月100元。没多久,儿子打电话回来说:爸爸,我办了一个卡,以后就把钱打在卡上。
   但只坚持了一学期,儿子便开始经常打电话回来找我要钱了。一会说是班上要交什么班费,一会说是又订了什么资料,一会说是学校收补课费,一会说是参加奥赛,一会说是同学聚会,一会说是外出游园,一会说是要送生日礼物……每次,想着小儿子一个人在远远的学校里封闭着,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虽然很是拮据,也还是照常给他打过去。
   到了初三,情况便愈演愈烈:每月都要打一两次电话过来。虽然每次都是50或100,但一个月的零花钱,也多是二、三百的样子。
   这时,我才想起教育儿子:要节约,不能和学校的同学们攀比,在那所学校里,我们的家庭是比较穷困的,能不开支的尽量不开支。每次电话里,我都要给他算我们家里的收入和支出帐,让他自己算算自己花了多少钱。不过,虽然一方面在教育,在算帐,但另一方面还是很迅速把钱打过去。因为,在这样的时候,我总是想起自己十三四岁在外读书时的困窘与穷苦,总是想起那时自己对钱的企盼和希冀,总是想起找父母要钱时的羞惭与愧疚,总是想起自己等待汇款过来时的焦灼与急切,总是想起收到父母给我寄的钱时的兴奋与激动……
   每次到那边,我都要和儿子谈钱的事情。每次,儿子都是很懂事地点着头说:我晓得,我没有和他们攀比。每次,儿子都很诚恳地说:我就是那样,手里有钱就想用,没钱也就算了。每次,当我问:卡上还有多少钱?儿子总是给我一样的回答:没有。不管怎么教育,但一看到儿子的皮夹子空空如也,除了饭卡、学生证、建行卡外,一分钱也没有,就觉得揪心。
   更有几次,我听说儿子回家很晚,便打电话去问:为什么不按时回家。他说:没钱坐车,走着回来的。我更是心里一痛,觉得自己对不起儿子,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
   好长一段时间,我领工资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儿子花钱的速度。儿子打电话回来要钱时,我不得不声色俱厉地训斥:只知道要,你算一算,你一月要花多少钱,现在没钱,不给你打。但训斥结束,冷静下来,我还得给他打钱过去。我总不能让我的儿子在遥遥的他乡吃不饱、穿不暖,我总不能让我计划不周的儿子没钱坐车、走着回家吧!
   我一直不理解儿子为什么会由一个一月只零花十来元钱的小孩变成了一个一月要花几百元零花钱的半大小伙子的。
   一次,儿子的爷爷在我教育儿子时插了一句话:不要寅吃卯粮!我听着总觉得这句话太耳熟,想了好久才想起,那是二十多年前,我父亲经常教育我的一句话。
   原来,我读书时,就是个乱花钱的人,就是个总想方设法找父母要钱的人,就是个只顾自己花着痛快不管家庭能不能承受的人。看来,儿子这乱花钱,就是我遗传给他的。
  
   三、情事
   一直,儿子在我心目中是个懵懂小子。虽然他一天天地个头上窜,身体长壮,声音变沙,嘴唇也黑黑的。但他总是电话里很温顺地听话,一口一个“是”;放假回家后很顽皮地往我和老婆的床上挤,早早地睡下不愿离开;激动时很忘情地抱着他妈发嗲,那样自然,那样“小孩”……
   所以,当一些与我同龄的父母为子女早恋揪心时,我对自己的儿子很放心:那小子,还是个懵懂少年,不知情为何物,不晓恋是什么。
   但最近一年,儿子却出乎我的意料:早恋了。
   当儿子的老师打电话给我说:你儿子最近老和一个女同学在一起,一点也不避老师,下课还手牵手的;那女生很主动,总是往你儿子身边凑……听到这些,我的第一感觉竟是有点高兴和骄傲:看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儿子比我有吸引力,有人喜欢不是什么坏事。高兴骄傲过后,我立即表态,对老师说:他还小,不懂事,请你好好教育、管理,我们也一定加强教育。
   但怎么教育呢?回想起自己十六七岁时,对异性的那种神妙莫测的感觉和可望不可及的苦闷,我很理解儿子的感受。但理解是一回事,现实却是另外一回事。儿子虽然已经十六岁了,但还在高中,如果沉溺过深,肯定影响学习。
   儿子并不承认他与那位女同学是什么早恋,说:我们只是喜欢在一起玩,而且总是好几个同学一起玩。原来,儿子班上排练一个英语节目,儿子是男主角,那女同学是文艺委员,在一起的时候的确比较多。那女同学也许有点喜欢儿子,但儿子却很现实地说:不可能,她准备高中毕业考“托福”出国。我放心了,开心地逗儿子:长得如何?成绩如何?如果你要找,也给我找个漂亮的,成绩好,般配的。儿子不好意思叫了声“爸爸吔”,便没有了下文。
   没多久,老师又来电话,说:你儿子与那个女同学已经分手了,现在好多了。我虽然说了许多感激老师的话,但却认为:儿子根本就没有那回事,不存在什么分手不分手的问题。
   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专门在儿子身边照管他的爷爷奶奶来电话,说:你儿子在谈恋爱,每周六回家时都很晚,回家后也是电话不断,而且总是一个女生在找他,生活老师也说,在学校看见过他与她在一起,那女生在发脾气,他低着头在听训……我心情一下子不好起来,不管怎么,谁能乱训我的儿子呢?这小儿子,也太没男子汉气魄了,被一个小女生训!
   国庆,到儿子学校所在的城巿去了一趟。这回,儿子一点也不否认,老老实实地说:我喜欢她,喜欢与她在一起玩,班上的同学都在耍朋友。有没有没耍的?有啊,那是找不到的。
   听我父母说:那女生也是一个儿子一个级的,原来在一个班,后来分班了,不在一起,但就恰恰是分班后,他们才真正走到一起的;那女生挺主动的,星期六在家一天,总是要打好几个电话过来找儿子,不知说些什么。看着儿子很沉醉、很投入、很潜心的样子,我真的很担心:这样肯定会影响学习的!
   和儿子谈了很多次,但他不承认这会影响学习,甚至认为两人互相鼓励,有利于学习。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在天真幼稚的儿子面前,我真是黔驴技穷,无计可施。便只好退而求其次地要求他:得自己好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得有点男人气慨,得有自己的主见,不要人云亦云,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等等做人的道理。但效果不佳:我在那里说得振振有辞、口干舌燥,他在那里听得昏昏欲睡、哈欠连天。

共 897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个父亲为儿子写下的成长记录。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虚假的情感,不粉饰,不做作,一切都是那么真实自然,关于儿子的穿衣、用钱、恋爱、学习,点点滴滴,娓娓道来,字里行间,贯穿的是一位开明的父亲对儿子的悉心教育和关怀。中国历来有“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传统,做父亲的往往高高在上,用强权制服子女。文中的“我”却是一位通情达理、善于换位思考的好父亲。马英九说过:“父亲是一个银行,发行知识,支付爱。”“我”便是这样一个银行,不仅为儿子上学提供金钱保障,而且从各个方面引导他、爱护他,尽到了一个父亲的最大责任。相信在这样的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儿子一定会健康地成长,有着灿烂的未来。文章朴实,感情真挚,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温馨感人。推荐阅读!问好作者!【编辑:燕剪春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15-05-09 20:52:24
  又见风雨美文!感谢您对流年的大力支持!遥祝安康!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2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5-05-11 12:38:56
  充满生活气息的教育经。儿子与父亲的互动与较量,父亲的豁达与严谨,儿子的成长与进步。都栩栩如生。好文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