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缘春天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缘】品味上海(散文)

编辑推荐 【文缘】品味上海(散文)


作者:荷叶漂水 秀才,1168.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85发表时间:2015-05-14 07:39:34
摘要:还没来得及晕电梯仅用40多秒就登顶金茂大厦,在尖塔楼层转着圈向下望去,我不清楚是在人间还是升到空中,那璀璨的灯光是人间灯火,还是天空的繁星?那让游客不间断拍照的“星光”,是改革开放成果最雄辩的证明。以后,再给学生讲改革开放,讲浦东开发区,依凭的绝不只是水中月、镜中花的一张照片,是站在金茂大厦尖塔向下看大堂的深邃,是望向四周的绚烂“烟花”;是我回顾金茂大厦游时发亮的眼神,激情澎湃的表情。

【文缘】品味上海(散文) 1988年“七月风暴”过后,班上智商超出其他同学一截的G某在意料之中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复旦大学,然后乘两天一夜的火车奔赴上海继续深造。就是许文强和冯程程演绎上海滩故事的上海了,我心微动,对上海升起丝丝向往。似乎我同学G某那样的一流才俊正络绎不绝地荟萃那里。
   不知何时,G某及非G某类的白领骨干精英们云集上海,那里寸土寸金,房价涨成天文数字,黄金剩女在街上一抓一大把。
   2010年世博会让各国集体亮相,一时国内外游客趋之若鹜。由于生命之神赐予我一种抵拒热闹的秉性,心里只有淡淡的、可去可不去的念头。
   当上海成为我们历史学科专题复习时绕不过的重要地点,近现代史一些重要事件流汇此地,东方明珠的照片在现代史教材傲然矗立,亲临该地一睹为快的渴望才推动我启程出发。
   2014年暑期,我报名华东五市双飞团回应了内心的愿望,10月份又有机会去苏州学习归程再次取道上海。
   两面之缘,略有印象。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上海,虽品尝两口,也想写出自己心中上海的味道。
  
   上海的郊区静悄悄
  
   7月26日
   傍晚,我们的旅游团从大气的浦东机场去往浦东开发区的一处宾馆。一路上,未见摩天大楼,也未见举袂成幕挥汗如雨,伴随我们的只有宁静、安详。路边的柳叶桃枝叶繁茂,绽放得妩媚而愉悦,安慰着远道而来的劳顿游客。
   导游用孩子般的好奇指给我们看飞逝而过的磁悬浮列车,它的速度让我初步认识上海经济的领先地位。在一路后退的平层楼群之中,偶尔隐藏一两座散发着古朴气息的传统民居,隐隐透露出上海拥有的底蕴。
   “传说中的一线大城市就这么肃静吗?”我质疑导游。
   “这是浦东郊区,还没有进入市区”。
   抵达宾馆,我突然发现正对着的路名曰“繁荣路”。难道抵达上海就立即重返故里?长春的家也毗邻一条车辆不停穿梭的繁荣路,这样的巧合,我对上海产生亲近之情。上海的“繁荣路”,2分钟没过一辆车,两旁的绿化倒是与长春有一拼。然其“繁荣”程度,比之于家乡的繁荣路,实在不敢恭维。
   傍晚时分,“繁荣路”靠宾馆一侧有俩卖比香瓜大不了多少的西瓜的小卡车停在那里,听他们说话的口音,并非出自上海的水土。果然,他们说是河南人,当我说以为他们是上海人时,他们说上海人不干这个。我想大概上海人都做大生意吧。
  
   上海的这些是正常的
  
   7月27日
   我们上午从上海去南京,初步浏览上海市容。
   导游说,到南京需要5个小时,当然这是预计的最长时间,如果通行顺畅,4个小时也可能到达。鉴于上海是拥有6000万人口的一线大城市,不得不多预计出一个小时,以免不能按时到南京遭游客抱怨。
   上海交通拥堵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导游用三个正常来说明。在上海,塞车是正常的,走错路是正常的,被交警罚款是正常的。既然在小城市“非正常”地发生的事情在上海“被正常化”,那么“路怒”一族想必在沪并无施展粗蛮的空间吧。
   上海人还有一种生活习惯也属正常,那便是人们喜欢将衣服、床单、尿布等晾在窗外。导游说上海人出门喜欢购买竹竿,用于晾衣物。如果不是身临此城,我还真不清楚上海人的这一习俗,我认识的去过上海的人或读到的介绍上海的资料对这一习俗一致忽略。
   导游介绍了他为此遭遇的尴尬。一次带一个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岛国的旅游团来上海,一个刁钻的游客指着那些晾在窗外的床单和尿布问导游:“那是什么?”
   导游委婉地回以上海人的习惯。但是对方觉得没有达到他发问的目的,接二连三地追问同样的问题。当意识到他“醉翁之意不在酒”,一种受辱的感觉激起性格温顺、身高1.68米、带近视镜说吴侬软语的杭州导游借来北方人的血性,生硬的回了他一句“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
   为此,导游遭到了那位匪夷所思的游客的投诉,导游并不后悔,“投诉投诉啦,投诉我也不在乎他了……”导游传给我们一种叫“气节”的精神品质。
   生活习俗根植于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与气候,上海人的做法是适应环境的选择吧,生活习俗不适合以行政的手段干预,理解他们吧。
  
   伸出双臂拥抱繁华
  
   7月30日
   从乌镇重返上海,安排的是两个夜游项目,黄浦江夜游和登金茂大厦。出于对晕船的恐惧,我放弃了据说如在天堂般的黄浦江夜游。
   我选择了登金茂大厦。它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地上建筑88层,在旁侧100多层的大楼崛起之前,它曾是上海第一高楼。早有耳闻陆家嘴是上海浦东开发区设立之后发展起来的国际化金融中心,我们初中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第9课)醒目地配一张黄浦江畔由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和金茂大厦引领的建筑群的照片,让学生感受浦东开发区的发展速度。
   还没来得及晕电梯仅用40多秒就登顶金茂大厦,在尖塔楼层转着圈向下望去,我不清楚是在人间还是升到空中,那璀璨的灯光是人间灯火,还是天空的繁星?那让游客不间断拍照的“星光”,是改革开放成果最雄辩的证明。以后,再给学生讲改革开放,讲浦东开发区,依凭的绝不只是水中月、镜中花的一张照片,是站在金茂大厦尖塔向下看大堂的深邃,是望向四周的绚烂“烟花”;是我回顾金茂大厦游时发亮的眼神,激情澎湃的表情。
   7月31日与10月26日
   两次造访外滩。某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外滩是上海地标性建筑,不到外滩,其严重程度等同于没有到过上海。
   7月的外滩游人如潮。想在江边找个缝隙钻到栏杆前无障碍地观望,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占据有利“地形”的那撮人向对岸望什么呢?对岸的东方明珠塔及簇拥着它的高层建筑?荡着缓缓清波的一泓江水?江上似乎静止却在前行的货轮?
   那些没有受地利眷顾的人们索性在江边走来走去,有的行色匆匆,有的闲散信步,有的惬意徐行。人们之间也成为互为观赏的风景。
   还有看不见的风景,那就是裹挟着水汽的黄浦江边的微风,时而掀动女孩子们的秀发与裙裾。
   10月末的外滩热情稍减,最凸出的表现就是依靠栏杆变得容易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扩大了两成。
   坐在路边石牙上有意无意地注目人群,一对穿淡蓝色长裤T恤情侣装的外国老夫妻相互搀扶着慢慢地踱步,按照老妇人的状态走走停停。老先生身高估计有1.90米,而孱弱的老妇人头顶只接近他的耳垂。老先生略微俯身、用长臂拥着老妇人的后腰,为她筑起一道安全的铜墙铁壁。稀疏白发和不再强健的腿力告诉我他们不会低于80岁。七老八十的时候能如他们二位这般执手相携,体贴关切,在异国他乡的江边感受欢乐的气息,怎能不令路人羡煞。
   登金茂大厦前,导游导引我们逛城隍庙,买纪念品,品上海小吃,排队买他推荐的蟹黄包。城隍庙的熙熙攘攘与百物丰茂向我诠释了中国第一大城市应有的繁华、富庶,也目睹这座城市吸引着各色皮肤、各色头发、各色眼珠的外国人前来观光购物。
  
   解读上海的历史
  
   7月31日
   这是6日游的尾声,但登机时间是16点45分,等同于赠送了我们一天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们以外滩旁的南京路为起点和下午的集合点,自己选择参观的景点。
   受所学专业的鼓动,我毅然决然地确定两个景点:上海博物馆和一大旧址,好在离南京路不远。我步行至人民广场,经志愿者指点找到到博物馆。
   坐在视频播放室,观看上海历史进程的影像片,从崧泽遗址走出的“第一人”到今天浦东开发区的领跑,它的发展折线凝结在10多分钟的演述中。
   简要梳理上海的历史脉络:有影响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为吴国地;战国时期则归楚国所有,为四大著名公子之一的春申君封邑,开始建城,“申城”名称由此诞生。后来申城几经变迁,地名多次更改,三国时期于佘山附近固定下来,更名为“华亭”。唐朝设县,华亭县北部的上海镇逐渐发展起来。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七月,具有标志性意义,朝廷批准上海镇建独立县。此日定为上海建城纪念日,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明代在华亭、上海地区设立松江府。清代设立苏松太道。
   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将上海列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随着中国近代史大幕的拉开,上海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衡量上海在历史上的分量,依我看,在古代史时期,上海只是扮演一个配角,能否当选最佳配角都不好说,低估一点,甚至都可以说是跑龙套的。在我印象中,只有一位励志的女汉子黄道婆站在那里,推动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
   近现代就不同了,在历史圈混久了,功力渐长,终于成为重量级的主角。
   上海扮演的一个超重要角色,就是中共一大的召开。
   从博物馆出来,经不断询问与指点,步行约30分钟到达红楼。这个小区静谧而舒适,适合人居,不知情者想不到曾发生一件轰轰烈烈、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永载史册的事件。
   在当年举行会议的客厅,目睹代表们坐过的椅子,用过的桌子,心潮澎湃,心灵激荡。学习历史,应该在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分析事件与人物的重要地位。因此,我将自己遣送回那个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灰暗时代。越是追思,越是震撼。一大代表们平均年龄是28岁,毛泽东的年纪。他们为了信仰聚在这里,指点江山,探索道路。信仰的力量不停地锤击我的心胸。我能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在心理重复教材的这句话: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我不擅长用豪言壮语表达感情,更喜欢代之以默默的点滴行动。可我毕竟也是长在红旗下的60后,成长背景赋予我的那种狂热蛰伏体内,也会在激情的呼唤下出来活动活动。不过,面对他们商议大事的场景,我也想说,有信仰有担当而且能一直不改初衷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的人,更加值得钦佩。
   10月26日再次重游上海,到了世博会保留下来的中国馆和呼声极高的沙特馆,给中国馆一个迟到的深情凝视,在沙特馆跟随6D技术进入那个神奇的拥有着全世界穆斯林渴望朝拜的圣地—麦加的国度。我们乘着月亮船时而跋涉广袤无垠的沙漠,时而面朝凉爽澄碧的大海,时而仰望深蓝辽远缀满星星的夜空,走出月亮船,一行人无不发誓将来有一天务必带直亲挚爱亲身体验这无法言传的奇幻之旅。
   上海举办世博会,是我国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的突出体现。
   我回到教材寻找依据:“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开放,浦东面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记。”据导游介绍,浦东设立开发开放区之前,在上海人心里,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而今,浦东在交通、经济发展方面进行了一场华丽的蝶变,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风水宝地。
   上海在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得我们九年级历史教师进行专题复习的时候尤其注重“上海专题”的练习。有一道历史短文写作题,集中了上海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运用这些历史知识写短文,成为我们历史教师和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
   试题如下:有这样一座城市,她承载着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荣辱兴衰。坚船利炮使她被迫开放,日军铁蹄让她惨遭践踏……但抗争与求索的脚步在这里从未停歇;近代著名企业的创办,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共产党开始踏上革命征程……今天,长江流域的经济在这里腾飞,新世纪的外交盛会在这里召开,举世瞩目的博览会让她更加自信的走向世界和未来。
   请依据材料写出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中至少包含材料提及的六项史实,并就这座城市所见证的历史变迁,谈谈你的感悟。(3)史实准确,表达清晰流畅,字数200字左右。
   一位极具天才的年轻历史老师孟老师陪学生写了这篇短文如下:
   上海的沧桑巨变
   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屈辱。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1937年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上海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参加斗争并起到巨大作用;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上海还见证了新中国的崛起。改革开放后,1984年上海成为沿海开放城市;90年代设立浦东开发区,成为国际化经济中心金融中心;2001年,上海APEC会议召开,这是中国那时为止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迎接世界目光。上海一百多年来的沧桑巨变,见证了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探索和抗争,近代上海的屈辱说明落后就要挨打,今日上海的崛起则说明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她的天赋异禀、有能力把她拍在沙滩上的学生王资文的作品令全长春市的九年级把关教师自叹弗如。
   上海,一路走来
   上海,承载着中国荣辱兴衰,正一路走来。
   前行中,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把她开放为通商口岸,鸦片战争,烟雾迷绕。
   前行中,洋务运动后期,李鸿章在此创轮船招商局,洋务运动,求富如是。
   前行中,1921年,中共一大在此召开,中国共产党,江日初升。
   前行中,1990年,她的一部分——浦东开发区设立,如今已是国际化的经济金融中心,改革开放,春风送暖。
   前行中,2001年,上海APEC会议在此召开,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迈步新世纪,且歌且行。
   前行中,上海承办世博会,举世瞩目,世界眼光,中国气魄。
   上海,一路走来。有良好政策为基,她越走越好;有人民奋斗为力,她越走越远。一路走来,都不是坦途康庄,但只要不屈不挠,敢于探索,积极调整,就能找到自己最好的航线。
   一路走来,上海如是。
   写这样的短文,能否豪情万丈,与曾否接触上海应该有关。
   讲与上海内容的历史课,能否精神饱满,也与是否品味上海有关。
   千年中国看西安,百年中国看上海。
   我特意来上海,并非受到了繁华的引诱,十里洋场歌舞升平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实为更有激情的履职意识所驱动。
   依我喜欢清静的习性,不适合久居上海市中心,顶多在郊区停驻十天半月。但我理解青年人来此闯天下,求机会,只要不做王满银那样的“逛鬼”。
   导游说,四环以内都是外地迁入的移民,许多老上海居民只能在四环以外居住了。可以说,本地人和外埠迁入者共同打造了上海的今天。
   听说上海人有点瞧不起外地人,尤其是黑吉辽的人,作为一个遵规守纪的东北人,我希望上海人的清高可以减少一些,那样的话,方便的时候我还想多来几次。

共 596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品味上海】通过上海的郊区静悄悄、上海的这些是正常的、伸出双臂拥抱繁华、解读上海的历史四项主题的内容,将作为外地人的作者眼中的上海跃然纸上,呈现在读众面前。一切都是那么新奇,还没来得及晕电梯仅用40多秒就登顶金茂大厦,在尖塔楼层转着圈向下望去,不清楚是在人间还是升到空中,那璀璨的灯光是人间灯火,还是天空的繁星?站在金茂大厦尖塔向下看大堂的深邃,是望向四周的绚烂“烟花”;是我回顾金茂大厦游时发亮的眼神,激情澎湃的表情。一篇结构新颖独突的游记散文。欣赏佳作,感谢赐稿文缘,推荐加精。【编辑:雪灵】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灵        2015-05-14 07:43:02
  看了作者眼中的上海,很是感慨,也许是我去上海的次数比较多了,对上海的一些现象已经见怪不怪了。问候作者。
2 楼        文友:荷叶漂水        2015-05-18 08:04:51
  多谢编辑鼓励!
真诚
3 楼        文友:阳山岗        2015-07-30 20:35:15
  欣赏了~~~~~~~~~OK!
站在山岗看世界OK!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