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月光如水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月光】人生知迟悔青肠(杂文)

编辑推荐 【月光】人生知迟悔青肠(杂文)


作者:丿乀 白丁,13.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34发表时间:2015-05-14 08:21:22
摘要:用幽默的笔调,以当前生活和历史角度感悟人生,点击人性。

人自降生之时即步入了生命之路,在这条路上你有什么样的背景和成长环境将造就你什么样的人生指向,这便是人的一个造化。但除此之外,人生于世还得有以下几“把子”,否则你便不一定活得顺心和精彩。
   “这人比鬼还精”,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听到的一句话。这话放在多少年前讲可能是贬义,但今天几乎是褒义了,因为这种人往往是人们崇拜的“偶像”。这就告诉我们,如今立身处事要“精”。人“精”了便懂“经”,懂“经”了便能在世面上混得游刃有余。“精”是与原则或老实相对而言的,记得本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认为“人要有基本素质,人是凭本事吃饭的”,只知道孬做事,一点不精,最后做了很多事却只有认可,没有承认。不仅如此,有一次终于做错了事,结果被批得一无是处。所以我从本质上确实是个特别迟钝特别痴呆的一个人,多少年来一直不知道立身处事的一些“别别窍”,直到勤勤恳恳干了几十年头毛掉光了胡子花白了老牙下岗了的今天才迷迷糊糊地明白了一些道理:做事不在于做好,在于“做人”,做得让该高兴的人高兴。这一点我远不如我曾经的一个同事,他干啥啥不行,但他懂经懂得比我至少早20年,所以领导对他很赏识,他就凭他的一张“巧嘴”得来全不费功夫的被提拔了。提拔后大家一致评价他“精”。
   好一个“精”啊,我翻读了一本昨天刚刚出土的老子的《道德经》续(共六章),书里开篇说“精可精,非常精”(第一个精是指“精圆、精悟,第二个精是指“精说、精喻”),深化了前《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的观点,预见了周及以后的未来几千年将是一个“谋事在于谋人”的情绪传承,这个传承就是“精”。他还预见了几百后将有一个与叫前本“道”不约而同的东西以“神”的面目在外陆植根并发扬光大。。看到这个我后悔莫及,不禁长叹一声。
   《续》的第二章将“精”的理论作了进一步延伸。书中说,很好地把握好分寸也一是种“精”,这要求我们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坚决不说;该争的争,不该争的坚决不争;该笑的时候笑,该哭的时候哭;做事时学会推、磨和撒谎,该推的推,该磨的磨,该撒谎的撒谎。
   三国演义是《老子续》的最好证实。历史上东周是“道”和“精”的分水岭,经过短秦的统一到大汉的大一统正式奠定了“精”的文化基因,这基因像种子一样萌芽,近四百年后到三国发展到了极致。以至于什么都没有什么原则了,以至于我们崇拜的孔明先生都将假哭发挥得炉火纯青。刘备更是高手,我永远感觉不出他的本领在哪里,但他的一个哭招确实哭出了江山。《三国演义》是小说,它将汉以来的“精”作为一道大菜炒了出来。《三国演义》呈现的说是智慧和智谋,其实是圆滑,是“精”。
   再经过近两千年的锤炼,今天我们又感觉三国时代的人一点不“精”了。这是因为我们现在都是“人精”了。就拿工作上做事来说吧,现在最高境界就是能干事一定要学会不干事。因为你真不干事了,一段时间后人家就不会找你干事了,领导也会拿你没办法,久而久之就成了大爷了。没事干就好了,你就可以批评别人了,因为这个时候你有充分的时间去监督。不干事了,领导甚至更加关心你,因为他怕你,怕你“操事”。不干事了只要你安静,所有的人都会不说你坏了,领导甚至还可能感激你。特别是有一天,领导在紧急之中求你解燃眉之急,他放下身子求你了,这个时候就你做了,他会由衷地感谢你,会一辈子记得你的,甚至会请你喝酒的,你这就会被人评为“精”之“大精”,也就是“人精”。
   多少年来,这样的“大精”的境界我更摸不到边。我的一个朋友和我一样,他比我更惨,他按老套路干事干了一辈子,干得很有成效,但只有名声在外,没有成绩在家,干得除了关键的人不说好,人人都说好了,并被评上“某某好人”了,也没有得到提升(提升是被肯定的阳光标志)。好人有好报,那一年,他也遇到了人生的一个最好机遇。那是上面反腐反到他们单位,单位几个领导被一锅子端了,一时青黄不接,他平时不争不越不懒不推不说,且又是中层多少年,上级无所选择之时封了他一个副职。这是天降机遇,凭他的祖坟和我一样那是永远不会冒烟的。他上了副职,但他天生不会运作,只是想着干点真事,单位的钱不会用,来了朋友、同学经常都不知道做个人,以至于当时提他的那个领导和朋友们都对他失望,于是他越来越吃不开,以至于一直患了“妇科病”,现在已被一刀切在边上了。
   《续》的第三章说,“精”还表现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要“活络”,要“懂经”,善于“见鬼说鬼话”。这一点我更不行,我常常恨我的老祖宗,反问我的老祖为什么,为什么?就是在这反问和恨之中让我丧失了向身边学习的机会。
   说到“活老”、“懂经”,历史上大有人在,我认为其中的一个名人真值得我学习,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莲英李大总管。李莲英出生贫寒,7岁净身,9岁进宫当了小太监,进宫后很快得到大总管安德海的喜欢,随后又靠梳头得宠,进而将他的“精明”发挥到了极致。当时上海流行一种新式发髻,京城贵族妇女争相效仿,慈禧太后听说后也心血来潮,命人学会给她也来流行流行。可差了几个太监学习回来后,她都不满意。李莲英立即抓住了这个机遇,主动要求去学。他到了宫外后,不像其他人直接到“美发院”去学,而是悄悄地先到各大妓院观察最时髦妓女的最流行发髻,反复推敲琢磨领会,并不惜银两和妓女混熟,为妓女梳头悉心体会,终于学成满意而回。没想到回来后给太后梳完头后,太后对镜子一照,果然大赞说,那些一个个都不中用,真没想到小李子这么有一手。小李子一听这话,高兴得扑通跪下,一张会说话的嘴一张,说:“多蒙太后夸奖,不是奴才梳得好,是太后您的头型长得好啊!”太后一听这话,正眼看了看小李子,更加喜欢了,说:“以后我梳头之事就是你的了。”从此一个神州的一代太监就在这一梳一说之中诞生了。小李子得道后,不仅生前通过受贿敛财富可敌国,死后,大清政府还给予厚葬,墓中陪葬财宝极尽其享。不仅如此,他的大墓的牌坊中还赐于对联“通幽向明昭垂万古,大中至正巩固千秋”。——想想这历史上“为民请民”的张大人、李大人几个有他李公公的这样呢?想到这里,我都想回到那个时代,也来阉一回试试,当然这是笑话,我这不精的人阉了当然是白阉了。
   李公公是个阉类中会说话“懂经”并“老”有成就的人,历史上,在没阉的人之中,与李公公在这方面不相上下的人是1130多岁的五代时的冯道,这老人家在五代那么个战乱时代都能历俸后唐、晋、汉、周四朝十个君主,官拜将相二十余年,成了彪炳千秋的官场“不倒翁”。老冯和老李同样出生贫寒,但运气不错,在后唐明宗时被提拔为端正殿学士,由于他“懂经”,皇帝喜欢什么,爱听什么话他一本全知,很快被皇帝独喜。老冯特会说话,当时,贵族们喜欢狩猎,而狩猎时就会跑进农田,糟蹋百姓的庄家。于是唐明宗就下令禁止狩猎。冯道立即说:“陛下英明,连野兽都能感受到陛下的仁慈啊!”这大马屁我老人家听了都高兴,何况明宗皇帝爷。但当后唐大将石敬瑭一脚揣了老丈人端了后唐锅子建立后晋政权时,老冯又迎合了石敬瑭,并取得他的信任,得到重用。一次后晋主子这个被历史上评选为“儿皇帝”的石老大曾以用兵事情问到冯道,冯道说:“陛下历试诸艰,创成大业,神武睿略,为天知,讨伐不廷,须从独断。臣本自书生,为陛下在中书,守历代成规,不敢一毫之失也”(《旧五代史.冯道传》)。当时政权割据,朝代更替十分频繁,谁拥有兵权谁就可以当皇帝做老大,因此谁都害怕他人插手军务,老冯对此太清楚了,所以,当石大大问他军务时,他不仅圆滑地表达了自己回避军务的态度,又向大大表白了自己的忠心。所以石领导不仅喜欢他信任他,还在自己临死时将儿子托付于他。这个人精不仅在这方面一直讨一代又一代,一朝又一朝的皇帝喜欢,而且在其他方面还有另一面。有一次皇老大问到他一民灾之事时,他说,“谷贵饿农,谷贱伤农”,表现了十分关注民生疾苦的心情。以此他又得到老百姓的称赞。所以除了后来的司马光、欧阳修、顾炎武等一些站着说话不嫌腰痛的人骂他士大夫不洁身自爱和不忠外,真还没有什么太多的其他人说他不好,如此这样,冯老真是个大“人精”。
   看了上面的“人精”,下面再来看看真正的“懂经”的人精。这便是《西游记》上的“四师徒”,别看他们有的像猴,有的像猪,其实都“懂经”绝顶,师父作为老大一路上只知道“阿弥陀佛”,被妖怪抓了永远像羔羊一样等着来救,但他永远当着“领导”,他知道自己是公派的,职务是上级任命的,有上方宝剑,自己是不会有事的,个别的妖孽来了,一有徒儿们在,二是实在不行那个胖菩萨一定会来的,咱只管闭着眼睛“阿弥陀佛”就行了。更高明的是唐师父一般不轻意批评人,不得罪人。只是有几次要赶悟空走,其实他真的要赶他走吗?他是觉得悟空不听话,猴性野性都未磨掉,想通过念咒和赶出这肉体的和精神的办法磨平悟空,让他彻底听话,听话了,他的这个领导就更加领导了。其实他最终目标是实现绝对臣服。再说悟空这个人,他这个不怕,那个不怕,但在如来、观音菩萨以及师父面前还是毕恭毕敬的,因为他知道有的人得罪不起,否则他也不会叫悟空了。老猪别看他形象最差,但他甚至比其他几个还“懂经”,他小奸小滑不吃亏,碰到机会还近一下女色,虽然三心二意,但他也知道察言观色,该怎么做时就怎么做,尽管功劳占的不多,但却是这个QQ群不可少的一个人。沙僧永远是那几句话: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二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大师兄,师傅和二师兄都被妖怪抓走了!他要多平庸就多平庸,几乎没什么大的功劳,但他也知道自己凭本事没大师兄厉害,凭圆滑到不了二师兄,因此,他拿出他的一招“全心全意”,因此他从头到尾都挑着一担子,无怨无悔?这就是他的“懂精”,因此,他在三个徒弟中是唯一没有受到师父批评的人。其实纵横翻看西游全书,里面的妖魔鬼怪哪个不懂经的?妖魔鬼怪其实都是人的化身,是最懂经的人的化身,就是“人精”。吴承恩老先生正是借用这个笔法说出了心中想说的话,表现了心中想表现的人,真是老道,真是痛快呀!
   由于《道德经续》的出土晚,所以懂“经”方面一直没有专门的教科书,历史上历代的懂“经”之士大凡都是上代揣摩出来的,是家庭教育的结果。父母懂“经”,子女一般懂“经”就早,几岁的小孩甚至比几十岁的人都懂“经”。我在这方面同样弱智,当然这罪不在我,得怪我的父母。比如在单位上领导一个眼神便要心领神会,马上知道下一步怎么做,并且做得领导特高兴,这一点我却永远不行,有的事偶然也聪明了一回,知道领导意图,但知道领导的路子不对,却不会去做。这一点大宋的老岳像我。老岳一个农民出生的人运气不错,年龄不大就成了大宋的将军,没有他南宋的朝庭就顶不住。赵构老大需要老岳,更需要江山,赵老大需要老岳抗金,但不需要他彻底打败金国,彻底打败了,自己爸爸、哥哥两个老皇帝回来,自己往哪儿搁?但老岳偏偏不懂“经”,凭着自己的一点能力,一天到晚叫嚷着“直捣黄龙,迎回二圣”。老赵也设法暗示于他了,他还是不懂“经”,就连那个今天还在杭州岳墓向老岳长跪的秦某人也好意地暗示过他,他依然不懂“经”,既然这样,那只有“风波亭”了。老岳死时才39岁,人生路上本该更好,但却中年谢幕了。其实那时的老岳很简单,既已功成名就,这时的赵老大叫你干啥你就应该干啥,多想想主子在想什么,还有和那个秦某人处好关系,不要老把背上的“精忠报国”当回事儿,那他就会颐养天年,再不会最后落得个断子绝孙了。
   老岳的如此不开窍实在让我感到悲叹。但很久很久以前还有一个比他更悲叹的人,他就是那个姓屈的跳江的人。如果说老岳是不开窍地被杀了,那老屈却是不开窍地自杀。你看他一辈子就知道这样哀叹: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翻成现代文是:唉,那些贪图利禄的小人啊,你们就善于投机取巧,方圆和规矩你们可以统统抛弃;近邪恶,弃法度,竞相以苟合求容作为处世准则。这个人真是愚蠢之极啊,时代变了,自己不能与世推移,就知道怨天尤人,悲乎!小时候我不懂事,天天被家长逼着背他的这东西,正是这些东些也害了我,本来我的家庭背景就不好,又受了他的毒害,真是后悔莫及啊!
   《续》的第四章说,“精”的境界是能屈能伸,能上能下。最著名的是韩信,在没办法的时候,钻裤裆就钻裤裆,留得种子在,会有那一天。果然韩信成韩信了,成就了一代风歌“大丈夫能受袴下之辱”,成了一个男人心中的英雄,女人心中的偶像。在韩信家的家谱上,“袴下之辱”一定是褒义的,但其实几千年来钻裤裆的一定千千万万,成韩信的也只有韩信一人。譬如前文提到的那个石领导可能家谱上的记载就不一样了,虽然他当了皇帝。这哥们其实受的辱比钻裤裆不小些,但他的问题是他原本是唐的女婿,他的老丈人是皇帝,但他还不甘心,居然亲手杀了自己的老丈人,认了那个比他小十岁的契丹小皇帝为亲爸爸,自己改朝换代做了皇帝。为了开创基业,能屈能伸,老石做到了。只可惜,他后景不长,又被后面的兄弟给端了锅子。他如果能像大唐李世民那样杀了哥哥开创了大唐盛世和大唐300年,我们今天的“砖家谑者”都会赞不绝口的。由此可知,这一章的含义是,“精”的境界是能屈能伸,只要后头有些辉煌就行了。

共 641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大度,直爽,直言不讳,我喜欢。这就是随笔的原风格,作者引古论今,道尽天下英雄,还通过西游记点化人性。就这一点,足可以看出作者豪迈的人格风范,和独有的个性神韵。人自降生之时即步入了生命之路,在这条路上你有什么样的背景和成长环境将造就你什么样的人生指向,这便是人的一个造化。多么经典的语言造诣,和独特的个人观点。文章深邃层次分明,语言独具视角,且独居个人观点,引古论今,有理有据。这就是作者独特的妙笔之处。也是文章最深远的寓意。感谢作者妙笔成文,欣赏拜读。问候学习,力荐共赏,与大家一起分享。【编辑:风恋落花的孤独】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一米月光        2015-05-14 08:50:25
  欣赏佳作,感谢特别的文友献给月光如水特别的文字,哈!
2 楼        文友:透明枷锁        2015-05-14 09:08:44
  佳作欣赏,有思想,好文采,拜读学习了。
3 楼        文友:丿乀        2015-05-14 09:21:47
  非常感谢风恋落花的孤独编辑老师的辛苦编辑和鼓励,今后还请多方指点,让我有新的提高。
4 楼        文友:无声笛        2015-05-14 10:31:05
  呵呵,不懂精,不悔才怪呢,欣赏一撇一捺的美文,问好作者!
5 楼        文友:一米月光        2015-05-14 10:47:07
  哈,人精其实是八面玲玲,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货色哈!我们都做不了此种人精,喜欢做真实的自我,走自己的路!
6 楼        文友:美石藏者        2015-05-14 21:10:48
  人生中有精彩,更有无奈,作者笔锋尖锐引古论今可见文字功底深厚,欣赏了
7 楼        文友:叶舞风        2015-05-15 08:45:02
  这篇文章非常 “经”,可惜看懂看下去的人不多。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8 楼        文友:沉默者开阳        2015-05-18 15:01:30
  谢谢舞风社长的肯定。更欣赏你的《父亲与废品》。“在废品和垃圾之间,筛选人的尊严和价值……在华丽和恶臭之间,寻找生存的空隙……”以及句,无限的情感并蓄在诗言之中,读之令人难以忘怀。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