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缘春天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文缘】文无定法与教无定法(随笔)

编辑推荐 【文缘】文无定法与教无定法(随笔) ——听课二题致友人


作者:郭永涤 进士,6115.4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04发表时间:2015-05-17 11:56:50
摘要:古人云,“文无定法”。倘言此说成立,则“教无定法”就显得更富于道理。相同教材在不同教者手里可以作不同处理,而不同教材选取相应的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则显得尤为可贵。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谁将某种教法定于一尊。教师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或此或彼,各臻其妙。散文有广、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泛指诗歌韵文以外的所有文体,狭义则特指与小说、戏剧、诗歌并列的篇幅短小,意境浑凝,语言优美文章。但单从此一个角度分,还不足以说明散文特征。它除了上述文学的角度还应该有一个文章的角度,即语文教材中与散文并列的其它文章:说明文、论说文、记叙文(此又与小说交叉,与戏剧、与叙事诗、叙事散文交叉)及应用文等。很显然,它包括一般记叙文但并不属于“诗歌、小说、戏剧”,也不是文学,而现行教材篇目的文体归类恰恰是从文章角度着眼的。

P兄如晤:
   昨日贵校听课,未暇座谈、深谈,虽有云楼雅筵,奈何觥筹交错,弹冠相庆,非学问之所。席间兄嘱“提一提宝贵意见”,余不胜惶恐:意见倒是有些,但绝不敢言“宝贵”。盛情之下,今谨此如后二题遵嘱呈之,请一阅,并不吝示教。
   其一,或此或彼,各臻其妙。
   古人云,“文无定法”。倘言此说成立,则“教无定法”就显得更富于道理。相同教材在不同教者手里可以作不同处理,而不同教材选取相应的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则显得尤为可贵。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谁将某种教法定于一尊。教师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或此或彼,各臻其妙。这就是贵校两位教师公开课所首先给予我们的启示。
   王老师执教朱自清的散文《春》,丁老师讲解毛泽东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两篇课文体裁不同:前者为写景散文,后者为论说文。作者不同:前者为学者、民主人士、教授;后者为政治家,一代领袖。对此,王、丁二位老师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前者风格阴柔,手法温婉,教材处理细针密线——作者“盼春、绘春、赞春”之情,文章第二部分“绘春”中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春人’图”描写在教者手中——传达展现开来,结合范读、领读、指名读、齐读,营造出春意盎然、清新浓郁的诗情画意氛围(文章分析的过程即在创作的过程),语文感受力好;后者风格阳刚,线条粗犷,教学结构大开大合——文章开门见山,教者分析单刀直入,紧扣论说文三要素进入本论部分,统领“比喻、成语、格言”道理论证和“延安整风运动”事实论证,结合简明扼要、清晰直观的板书,给人以干净利落、敏捷、明晰的感觉,教材驾驭力强。关于教学目标的实施,前者抓文体特点即形散神不散——散文的意境分析;后者抓重点、抓主要问题的主要方面——论说文的三要素、句子的主干等删繁就简一一落实。在教法上,前者采用课堂讨论、师生对话、读写结合,注重作文能力的培养;后者则侧重课堂练习、学生作业,讲练结合,注重知识水平的提高……。二位教师风格不同,教学艺术各具千秋,相得益彰,其间妙处得之于心而略于言表,知者不赘,不知兄意下如何?
   由于工作关系,近年来走过不少学校,直接或间接地看诸多先贤名流、后来者上的课,颇多收益:叶绍钧老的规范、钱梦龙先生的潇洒、魏书生老师的“民主+科学+气功”确是不同凡响,令人击节。而在实际执教中,像王、丁二位日日耕耘于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苦心孤诣,勤奋工作,教学环境不同,修养不同,经验不同,风格不同,因而形成各自不同的教学方法与特色:或阳刚,或阴柔;或以旧代新,以读促写,或精讲多练,读写结合;或集中目标,重点突破,或罗列难点,各个击破……或此或彼,各臻其妙,尤让人景慕不已。
   其二,亦此亦彼,不得相淆。
   语文作为一门主学科列入中学课程。“语文”这一概念的使用大约源于叶圣陶先生解放前后提出。先生说:“彼时国人之意,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而言之。”而对于“语文”的实际解读,则不外乎语言文字、文章、文学,其间诸多概念歧义交叉之处,文教界同仁颇多争论。体现在教师教学中,导致不少有关方面知识把握不准、理解游移,而教参又大都语焉不详,听贵校二位教师的课又生此感,故取下述几点录之,并请转王、丁二位,权作讨教。
   1、作为文学的散文与散文文章的区别。散文有广、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泛指诗歌韵文以外的所有文体,狭义则特指与小说、戏剧、诗歌并列的篇幅短小,意境浑凝,语言优美文章。此,教者已给学生阐明。我们认为,单从此一个角度分,还不足以说明散文特征。它除了上述文学的角度还应该有一个文章的角度,即语文教材中与散文并列的其它文章:说明文、论说文、记叙文(此又与小说交叉,与戏剧、与叙事诗、叙事散文交叉)及应用文等。很显然,它包括一般记叙文但并不属于“诗歌、小说、戏剧”,也不是文学,而现行教材篇目的文体归类恰恰是从文章角度着眼的。
   2、论说文三要素不能作为该文体文章分段依据。我们知道,论说文体裁篇章结构有:引论,本论,结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如此结构说明在现行中语教材中并列提出,其实后者亦即前者,是前者关于具有某种指向性、问题性文章内容的特指说法,如《反对自由主义》、《批评和自我批评》和《从三到万》等。所有论说文乃至一切文章均可纳入如此程式的三段,故称“文章的‘三段’论”。前人所谓“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是也。文章分析,特别是议论文分析不外乎如此“三段”。不同文体有不同的着眼角度,论说文段落划分可以围绕论点的提出、展开、结束进行,即:引论、本论和结论;而以论说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角度考察则失之偏颇,在实际执教中让学生无措于手足。丁老师教学《批评》指名学生分段时即遇到如此尴尬。学生回答第二段起讫,教者追问为何如此划分?生答:这里有理论论据,事实论据。师未便置以可否。正确的答案当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即本论(论证)部分。在引论或称提出问题即提出论题(或论点)部分使用使用论据的并不鲜见,不少论说文即是从某一实际问题或某种生活现象、某种理论入手而引出文章的论题或论点来的,这也属于事实论证或理论论证,而又恰是包含在引论部分中。如下面我们将要学到的《俭以养德》、《畏惧错误就是毁灭改革》、《青年必须掌握科学》和《事事关心》等。从论说文的三要素可以考察文章段落,但远不是最佳角度,更不能视为分段依据。
   3、比喻的作用。《批评》一文,作者用“打扫房子”和“洗脸”进行比喻论证,这一涉及论证方法的比喻“自然、贴切”,不失深刻。在讨论比喻的作用时,教者作出如上归纳。而以课后作业形式将“比喻的作用是什么?”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提出,我们就不能停留在某篇教材的某一个具体的比喻上。作为一种修辞,特别是论说文中的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之生动起来,这种修辞效果极为显见。教者归纳为“自然、贴切”,此当是就手法说的——手法“自然”,运用“贴切”,而深刻未必比原道理、原理论更深刻,毋宁说“深入浅出”。诚然,如上归纳比喻的作用未尝不可,尚且这又是现行教参中的既定答案,但远不及“具体、形象、生动”概括来得准确。
   4、关于教时。《春》、《批评》皆为单元教学第一课,属讲读课范畴。教者皆安排一教时课完,熔起始、分析、总结于一炉。那么课前课后学生自读当占相当比重才行。此涉及到自读与讲读课型处理问题,涉及到具体课时安排及课堂教学结构密度问题,涉及当今旨在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精讲多练等诸多方面教育教学改革问题,也许是出于公开课教学应时应急起见。此愿聆教诲!
   P兄,吾爱吾友,吾爱真知,吾尤爱为探求真知而付出自己的努力。兀兀穷年,风雨兼程,执著如是。苦有之,乐亦有之。昨日听课,受益匪浅,可谓此行不虚。贵校为市重点中学,名师荟萃,率先垂范,令人钦佩、景慕,更有盛宴款待,其情殷殷,诚不胜感谢!
   即颂
   教安!
  

共 27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因为听了二堂课,一堂是王老师执教朱自清的散文《春》,另一堂是丁老师讲解毛泽东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两篇课文体裁不同。相同教材在不同教者手里可以作不同处理,而不同教材选取相应的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则显得尤为可贵。教师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或此或彼,各臻其妙。散文有广、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泛指诗歌韵文以外的所有文体,狭义则特指与小说、戏剧、诗歌并列的篇幅短小,意境浑凝,语言优美文章。作者别出心裁,以通过书信的形式表达了其中的意思。感谢赐稿文缘,推荐共赏。【编辑:雪灵】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灵        2015-05-17 11:58:54
  文无定法,教无定法,作者对教学有独到的见解,侃侃而谈地阐述这个道理。问候。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