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贴在土墙上的“饼子”

精品 贴在土墙上的“饼子”


作者:李百合 秀才,2081.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01发表时间:2015-05-28 22:58:07
摘要:如今,新农村建设一色的砖瓦结构的房屋,取代了黄土墙、泥巴炕,有的在墙壁的砖上抹上了水泥,有的粘上了瓷砖,墙上不见了过去贴着的那种“饼子”。那种“饼子”已成为一种那个年代固化的风景,逐渐淡化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贴在土墙上的“饼子”?能吃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饼子。答案告诉你,这种饼子不能吃。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乃至更加遥远的从前,东北地区大碱沟一带的民房大多都是土坯垒墙、碱土铺盖的泥土房。这种土房的墙壁,大多用粘性大、抗雨水浇洗的黄土泥抹成,很少有用黑黑的碱土泥抹墙的。黄泥抹成的墙壁平坦、细腻、硬度好,不易粉成土面。相反,因为碱土泥滑溜、不易透水等特性,往往用来抹房盖。
   房盖和墙壁各有用途。到了秋季,房盖上可以用来晾晒葵花子、谷糜、苞米等一些农作物;那时候,人们都称葵花子为“毛磕”或“唠磕”,意思是一边唠嗑一边可消遣的一种零食。晒干的葵花子,可以在房顶上用扬木锨直接在上面把瘪子和葵花头上其它的杂物,就着高空风大,扬封出去。
   至于黄土墙壁,用处很大。那时候的人口多,秋冬季节家家都要赶制全家人一年的用鞋。用鞋需要的第一种用料便是“袼褙”。各家各户制作的布鞋,制作的时候手续颇为繁杂。先准备做鞋的材料。最初是挑选“铺沉”打“袼褙”,铺沉就是在平时做衣裤时剪下来的边角废料,那些碎布头或布片。把炕桌或面板放在炕上,其表面用清水涂抹洇湿,在其上先铺湿一层铺沉,铺沉要按其不同的形状铺好,边对边,角对角。铺完第一层之后,用打好的浆糊抹上一层,然后再贴上一层铺沉,以此类推,铺贴个四五层之后,就成了做鞋用的最原始的材料“袼褙”了。待袼褙稍微晾干后,从炕桌或面板上揭下,在室内或外面的黄土墙上,涂抹上浆子,把袼褙贴上晾干,这就是贴在墙上的第一种“饼子”,不能吃,但能用。那时候家家都要做好多好多的布鞋,因此在墙上贴的袼褙也非常多,向阳的几个墙垛子几乎都贴满了。但不能太靠下,一旦靠下了,猪、狗们嗅到浆糊味会舔食上面的浆糊的。因此,袼褙总是贴在一米高以上的墙壁上。
   墙壁上贴的第二种“饼子”,是各种动物的毛皮。尤其是狗皮比较多。那个时代的冬天天气异常寒冷,人们冬季头部取暖最主要的物件就是狗皮帽子。这种帽子的帽身有两个护耳,天气寒冷时可以拉下,紧贴脸部护耳护脸,不太冷时可以系到帽顶。那时候在东北乡村,过去几乎家家养狗,平原地区貂、狐狸较少,因此很少有用这些金贵的毛皮做帽子的,只能用狗皮来做帽子。狗皮的皮毛细长柔软,做成帽子后,戴在头上既保暖压风又非常舒服。颜色白狗、黑狗、灰狗等都有,适宜各年龄段的人戴。
   狗皮帽子的制作工续繁杂,狗要选择在冬季的三九天宰杀,因为这时狗的皮毛都已长成,御寒效果最好。狗皮上有一层细细的绒毛,而且这时的狗皮也不掉毛。杀狗时并不是一刀致命,那样,会坏了狗皮的。往往会采用两种方面,一种方法称为“勒狗”,用食物引诱狗,用下好的活套把狗的脖子套住,接着把绳子对着一大树杈扔过去,那边的人接过绳子往下一拉,狗的身子被提了起来,直接挂在树上。狗吠叫不止,最终窒息而死。这种方法类似于古代提到的“绞刑”。说这种方法杀狗残忍,但还有比这种方法更残忍的,那就是另外的一种杀狗方法,只不过这种方法太过目不忍睹,人们不常用罢了。为了取得一张好皮子,让狗皮上的狗毛不耷拉不蔫、长期树立着,先把狗在一个特制的支架上前绑固好,把一根长长的铁钎烧红,顺着狗的缸门插入,直没入狗的口中出来。狗异常地吃痛,在惨叫的同时,全身颤抖,毛丝直立着死去。那种焦糊味和狗的凄惨叫声,狗死去时瞪着的那双哀怜的眼睛,让人目不忍睹,所以这种方法不常用。取下狗皮后,要把狗皮抻好,四肢和头部用铁钉固定,贴在外面的墙垛子处,这就是土墙上贴着的另外的一种“饼子”。狗皮贴在外面的墙壁上,经过风吹日晒,风干了的同时,也去了狗皮上面带有的腥味。
   那年,我家有两条狗,一条“牙狗”(公狗),一条母狗。牙狗子经常咬人、吃小鸡小鸭惹祸,因此家里大人在刚进入冬季的时候就把它勒死了。扒下来的狗皮贴在外面的墙壁上。母狗趴在狗皮的下面蜷缩着,几日几夜不回狗窝不吃食,目光哀泣,显见悲伤至极。我们见它可怜,在狗窝处给它放些好吃的,以便让它进窝趴着。它只是用鼻子微微地嗅了嗅,复又趴回原地,守望着它的“夫君”。虽说狗是性乱、始乱终弃的动物,然我家的这对狗,毕竟“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相处多年,期间的感情虽未被我们所理解,但其朝夕相处的那种情结还是有的。我十二岁那年,小伙伴家杀狗,也是这种情形,只不过他家先杀的是母狗子,牙狗子始终在在狗皮的下面守望。那天,也合该我出事,在他家玩耍时,不经意间就摸了摸墙壁上挂着的狗皮一下,不想下面的牙狗,一下就把我的大腿咬住,任家里人如何驱赶都不撒口,最后用上一把铁锨才把它拍走。我的小腿上被咬了七个血洞,最大的一个血窟窿有鸡蛋大小,一块快要被扯下来的肉耷拉下来,滴着黑血,显得异常恐怖。我几乎痛得晕了过去。后来整个大腿都红肿,我在家休学两个多月才见痊愈。自此之后,我永远怕狗,到哪里去也非常招狗不喜欢,几个人并排走跑,狗只咬我不咬别人。我又气又怕,心中发过无数次的誓言,若有朝一日我当国家元首,必杀尽天下之狗。
   墙上除了贴这种“饼子”之外,有时候还会贴上兔皮、黄鼠狼皮、羊皮、狼皮、牛皮、马皮等等,牛皮和马皮属于大牲畜,一般人家杀不起,只有生产队才能杀得起,好大一张贴在生产队的大房山墙上,同类牲畜路过的时候,嘶叫不止,兴许是一种哀悼,兴许是一种劝慰,不得而知。
   墙壁上贴着的,还有一种“饼子”,是家庭妇女随手贴上的。那时候家家都种小园,小园里有各色纯绿色的果蔬,有黄瓜、西红柿、辣椒、菇娘儿、茄子等等,这些蔬菜的种子都是自产,不像现在都要进行培育。有些种子方便取出,有些种子粒带有粘液不方便取出。这些不方便取出的种籽,掺和在草木灰里面,和成泥,像往锅沿上贴苞米面大饼子一般,贴在墙上。一块“饼子”里是一种籽,黄瓜、西红柿、菇娘儿、茄子等的一水贴在墙上,像长在人生上的一块块疮疤,很是不雅观。但用时非常方便,到了春季,把“饼子”从墙壁上揭下,泡在盆子里,滤去灰土,发芽,直接就可以点种。这种方法一是方便,二是防止类似这种有粘液的种籽生虫子。那时候的春、夏、秋三个季节家家都指望着小园产的这些蔬菜过日子,有了这种储藏种子的方法,就有了三个季节副食上的希望。
   帮年跟前,墙壁上还会贴上一种“饼子”,那就是花花绿绿的春联。春联并不是对联,用五彩纸写成,斜着贴在墙垛子上,为新年增添了喜庆的氛围。什么“爆竹一声辞旧岁”、“梅花朵朵迎新春”了等等,很随意的,有的不会写,干脆就写上了标语口号,什么“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等等。这里面有专门贴春联的一则笑话,说一个大字不识的社员,到亲家写春联。亲家一向对他很看不惯,因为这个人平时做事小气不说还非常猥琐。这次来写春联愣是半张彩纸都没有拿,说,亲家,拿你家的边角废纸给我写两张春联吧。亲家没有吱声,拿出纸张,刷刷点点,一挥而就。接着告诉他,哪张哪张贴在鸡架上,哪张哪张贴在猪圈上,哪张哪张贴在房垛子上。这个人记性倒好,按照亲家的指示,丝毫没差地对号入座。不想刚贴上春联,便引来了好多人围观。他还觉得挺高兴的呢,心想还是亲家好,给他写春联不但不用拿纸,写出的东西一定喜庆得很,要不不能引来这么多人围观。岂不知识字的人一看,差点没笑背过气去。只见贴在鸡架上春联这样写道:金鸡满架,有蛋不下,乱咯瘩。而写在猪圈上的则是:肥猪满圈,狼叼一半,剩下俩还愿。待这人知道亲家戏弄了自己时,反倒没有生气:“老杂毛,废你的纸墨去吧!咒我!一咒十年旺,神鬼不敢谤!咒吧,咒得好!”
   那个时代墙上贴着的“饼子”样式很多,都很实用,每个“饼子”里面都有每个饼子的故事,每个饼子都承载着一种希望一种寄托。如今,新农村建设一色的砖瓦结构的房屋,取代了黄土墙、泥巴炕,有的在墙壁的砖上抹上了水泥,有的粘上了瓷砖,墙上不见了过去贴着的那种“饼子”。那种“饼子”已成为一种那个年代固化的风景,逐渐淡化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共 31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墙上贴的“饼子”为线索,展开故事的讲述,展开民俗场景的描写,语言朴实,叙述描写生动。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就是作者写出了劳动特点,写出了民俗特点,给我们以民生民俗文化的厚重感,把我们带入到了那些年代的生活场景中。还要注意的是,杀狗方法,文章叙述得很具体,写出了人性中的残忍,写出了作者的方式,这些内容让文章有了思想性。好文章!【编辑:春雨阳光】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529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5-05-28 23:34:22
  这些饼子,真切地展示了那些年代里的生活方式、生活特点,展示了民俗生活习惯等。同时,文章的杀狗反思,抨击着残忍,表达着对善的歌颂。
语文教师
2 楼        文友:远航        2015-05-29 21:52:07
  问候朋友!祝贺佳作成精!
有容乃大 多助则刚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