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丁香】实话实说余秋雨(杂谈)

编辑推荐 【丁香】实话实说余秋雨(杂谈)


作者:湘南一枝梅 秀才,1954.2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51发表时间:2015-06-01 14:50:49
摘要:要是按照余秋雨的逻辑,凡是处在文革年代的人,即便吃饭被噎,如厕便秘,男人阳痿早泄,女人月经不调,是不是也该归罪于那个时代?

我可以对天发誓,我既非余秋雨的“雨丝”(我没有那么弱智),也非倒余派(我还没那个资格),但作为他的一名普通读者,我想谈谈对余秋雨的看法。
   我毫不否认我喜欢余秋雨的一些作品,比如他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和《千年一叹》等,看了真的很过瘾,在让我惊叹他极丰富的学识外,他如椽大笔所穿透的浩瀚时空更使我折服,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鲜活而厚重的历史画面,每每读完都会生发“念天地之悠悠”的长叹和“怆然而涕下”的伤感……
   然而,我却很不喜欢他《霜冷长河》里的文章,尤其那篇《乱世流浪女》,让我看了非常反感——文章讲述的是一起发生在文革时期的刑事案件,案件主角宋莲萍出生在河北省,父母都是中学老师。在当年上山下乡运动中,她被分配到内蒙古落户,但她不愿去那么远的地方,宁愿选择流浪。之后,她流落到山西天镇县九庵庙时,因为饥饿昏倒在庙门前,幸好被庙中八十一岁高龄的老僧大默和尚发现并救活。一天,宋莲萍发现老僧在练武,就要求拜师学艺,遭到拒绝后,她便以自杀要挟,终于如愿以偿。然而两年后,宋莲萍突然不辞而别,并且卷走了师父全部的积蓄,待花光身上的钱后,她凭着自己练就的武功,索性当起了飞车大盗,但最终因拒捕被公安给击毙了……
   看得出来,宋莲萍天生就是一个叛逆女子,一个心术不正恩将仇报的顽孽,但怜香惜玉的余秋雨,却在文中为她做了大量的辩护,并把所有的责任归罪于那个年代。
   文中说:“这种离散骨肉的政策,实是触目惊心的恶业,与这种恶业相比,后来宋莲萍的偷盗,真算不上太大的过错。”我想问问余秋雨,当年知青“上山下乡”,较之如今的农民工进城打工如何,他们吃的苦受的罪较之我们农民工又如何?再说,当年的知青大多是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自愿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而且是满怀豪情的,否则就不会有名满天下的北大荒……事实上,很多知青回首当年,都认为那是一段充满激情的岁月,而非余秋雨说的那么“可恶”。
   文中解释说,宋莲萍之所之偷盗师父的钱是因为“眼看师傅已年迈得不久于人世,不想让那些钱落入他人之手”,这样的解释真是可笑,那要是有一天,某个小偷或大盗光临余家豪宅,弄走了你余先生的财物,你可不许报案呵,因为他们也不想你的钱财落入他人之手。
   文中说,宋莲萍“不对行人抢劫,更谈不上打家劫舍,因为这会直接损害到个人……”只要有脑子的都会知道,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打家劫舍,抢劫行人会有收获么,想想看,连师父的养老钱都不肯放过的人,会有余秋雨说的这么善良么?此外,余秋雨在文中为她作了极力赞美,“仅仅一个月的调皮捣蛋就震惊全国……在一个没有舞蹈的年月,她无处展现自己生命的节奏,便迷上了一列列飞驰的列车”,最后,他扼腕长叹说:“这个中学教师的女儿,‘这个文化大革命’的牺牲品,这个孤苦伶仃靠自己闯荡世界的可怜姑娘……她若生得早一点,可能是名震远近的荒江女侠,她若得生得晚一点,也可能是哪项国际比赛中的女子冠军……”可笔者敢以人头担保,以宋莲萍的个性,她早生,一定能成为《天龙八部》里的那个无恶不作的阿紫,而不是什么侠女,生得晚一点,她不仅是一个飞车大盗,而极有可能组织并成为一个飞车大盗团伙的首领!
   诚然,宋莲萍的死,的确令人惋惜。只是我不明白,聪明如斯的余秋雨,为什么不从宋莲萍的心理角度去分析她为什么会走上犯罪,而是简单地把责任全部推给那个时代呢?要知道,这是一起发生在文革期间可谓极罕见的个案,这就好像天上掉飞机砸死行人一样偶然。当然,我并不否认文革是一场劫难,但是,即便是一个罪不容诛的恶魔,法院也不能把本不该属于他的罪责强加到对方头上,这是不公平的。我不知道余秋雨在文革受了何等委屈,但我知道,我爷爷和父亲都在文革中受到过不公平的待遇,但是每每谈及那个时代,他们有褒有贬,客观而又心平气和,而不是像余秋雨这样恨乌及屋,咬牙切齿。因为要是照余秋雨的逻辑,凡是处在文革年代的人,即便吃饭被噎,如厕便秘,男人阳痿早泄,女人月经不调,是不是也该归罪于那个时代?
   退一万步讲,就算宋莲萍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那么众所周知,在当今这个伟大的时代,不知有多少类似“宋莲萍”的年轻女子,沦为或偷或抢或骗或卖的堕落天使,可是我们怜香惜玉的余大师,是不是也曾显出过咬牙切齿、愤愤不平,从而奋笔直书,为她们呼吁或请愿?依我看,恰恰相反,余大师不但视若无睹这些可怜的“宋莲萍”们,而且很享受这个带给他名利双收的“美好”时代,几乎每天笑眯眯地对着媒体的镜头,口若悬河,侃侃而谈。而最让他得意的是他已经成了每年“青歌大赛”的“钦定”评委,且不“辱”使命。当选手们在回答知识问答时,别的评委一律简短地用“回答正确”或“回答错误”来点评,显得很不“负责”,只有咱们的余大师,不管选手如何回答,他都会借“题”发挥,滔滔不绝,仿佛“青歌大赛”成了他的“余家讲坛”,对此不少观众骂他“话痨”,网友更直言他卖弄学问,甚至有嘴上无德的家伙极力挖苦说:“别人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咱们余大师是占着茅坑拉的没完没了。天啊,他肚子里咋那么多货啊。”
   好在咱们的余大师“腹有诗书气自华”,不但睥睨群雄,更不屑计较无名之辈的说三道四,且振振有词地说:咱们中国文化太伟大了,我是一个学者,我有责任和义务宣传它们,所以我是不会放过任何宣传中国文化的机会的。可在笔者看来,他在“青歌大赛”的所谓文化宣传,就像孔乙己教咸亨酒店学徒五种“茴”字的写法,他在那里兴致勃勃,唾沫横飞,别人却一脸厌恶。不同的是,孔乙己仅仅偷了一回书就被打得半死,而咱们的余大师,一次次“抢劫”了观众的时间,还一次次被人供奉。
   可笑的是,有人居然把余秋雨奉为超越柏杨,直追鲁迅的伟大的思想家。凭心而论,在学问上,余秋雨也许不输给鲁迅,但是在人格和精神上,余秋雨恐怕难以望其项背了。因为鲁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他就好像一个治病救人的外科医生,用他手中的刀笔解剖现实;而余秋雨呢,他只敢面对历史,他就好像刚进医科大学的学生,只敢躲在解剖室里拿刀戳戳死人罢了。或许现在的他已厌倦了解剖“死人”,更愿意给“活人”美容了,甚至有望成为当代最伟大的“时代美容大师”了,因为当年的一封“秋雨含泪”的信就是最好的明证!
   至于“诈捐门”事件,我想那可能是一场误会,或者是有人故意设计了一道“陷阱”。总之,笔者是实话实说,且就此打住。
  

共 26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完此篇文章,笔者面对社会上的“余秋雨现象”敢于说明自己的想法,是一个爱好文学且真性情的人。其实我们持何观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当有如作者一般的胸怀:“如小草一丛,仰高山之巍峨而不自渐形秽;如野花一朵,望牡丹之雍容华贵而不妄自菲薄。”对一切既不迷恋盲从,也不一概拒绝,从从容容。看待一切事物,我们应该摆好自己的心态,练就自己的“情商”,它包括“看事情的穿透力”、“对他人的宽容力”、“对挫折的承受力”和“对自我的解剖力”。纵观历史横做比较,不以一时一事定毁誉,才是正确的态度。作者文笔很是成熟,好文一篇,推荐!同时问候作者,感谢作者赐稿丁香。[丁香编辑:麓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湘南一枝梅        2015-06-01 17:54:08
  谢谢麓云写的精彩的编者按。问好并祝福。
我是一只快乐的候鸟,我用拍打日月并穿越闪电的翅膀,在万里长空尽情挥洒我飞翔的快乐……
2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15-06-02 00:01:41
  好文!拍案叫绝!
思绪飞扬淡墨痕
回复2 楼        文友:湘南一枝梅        2015-06-02 10:07:26
  谢谢朋友的鼓励。问好并祝福。
3 楼        文友:晚茶清香        2015-06-02 11:03:57
  好花旁边难勉长些荒草。
好人一生活平安
回复3 楼        文友:湘南一枝梅        2015-06-02 11:28:24
  呵呵,也许吧。
4 楼        文友:ran.t        2015-08-04 10:34:25
  一枝梅评价很客观,余秋雨长于文笔和文章的结构,以及学问的博洽,人格和精神上不能与柏杨等前辈相比的。我也是推崇他开始的两本书,而对后面的越来越失望。你说的这篇我没细看,因为“霜冷长河”整本书我都感觉不好,翻得很快,只得到些浮光掠影的印象。杂文犀利不难,保持中正的态度和公允的立场很难,本篇的好处也正在这里。
回复4 楼        文友:湘南一枝梅        2015-08-05 16:39:39
  谢谢朋友的阅读和点评。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