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王佳平杯”征文】家乡渔村的变迁(散文随笔)

编辑推荐 【天涯“王佳平杯”征文】家乡渔村的变迁(散文随笔)


作者:老渔翁 秀才,1008.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54发表时间:2015-06-08 00:26:09
摘要:渔村是我的家乡。我在海边长大,对大海情有独钟。早年的渔村是贫穷落后的,留下的记忆是童年的快乐、生活的困苦、劳动的艰辛、大海的神奇。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发展为现代化的新渔村。

我的家乡是渤海湾的一个小渔村。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里的海养育着这里的人。我在建国初年在这里出生,在海风的吹拂中长大,渔村在岁月中变迁。我对家乡的渔村和大海情有独钟,它们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家乡的海是在村子的北面。站在海边向北望去,一望无际的大海,和蓝天相连。本村的海岸线东西长大约有二千米长。平直略有点弧度的海岸线的两头有高低不平的礁石,向海里沿伸二三十米后,分别转向了别的村子。对着本村的海岸是宽敞平坦的沙滩。
   渔民们靠海边三四十米处建着住房。住房星罗棋布的这一处那一处,根本不成街。那时居民的房子都较破旧,是石头砌成的平房,多数的每家是三、四间,按平米说也就是四十平米左右。门窗都是木质的,窗户上都安不上玻璃,是用纸糊的。房子矮矮的,房的后墙多半被海风吹来的沙子埋了半截,从半截的沙堆就可以爬到屋顶了。屋墙是用不规则的石头砌成的,石头间的缝隙裸露着,石头之间拐角处显现出一个一个的小洞,靠房檐处有的洞麻雀能钻进去。檩子是竹竿的,麻雀常常在竹竿靠墙处做窝。小朋友们常常爬上去掏麻雀蛋,有时掏到快会飞的小麻雀,常常拿回家养着。
   我家四间小矮屋,距海岸很近,刮北风浪大时,在屋里能听到呼啸的海浪声。海滩是沙质,刮风时沙子漫天飞,行人睁不开眼。屋后被沙子埋了大半截,屋前是高高的沙岗。夏天中午时分,沙子被晒的热热的,光着脚在上面走都烫得慌,要快步走过。晚上,全家人在高高的沙岗上乘凉。躺在有余温的沙岗上,象躺在热炕头上。看着满天的星星,一眨一眨的,别有一番景致。但是,特别怕下大雨,小雨慢下没关系的,雨水就被沙子吸收了,大雨下得急,沙子还没来得及吸收,雨水就灌到屋里了。所以,在下大雨时,爸爸要用一块木板栏挡在家门口,木板的外面用草袋子装上沙子整齐的摆放好。
   海边自然形成的沙滩、沙丘,成了渔童们良好的运动场地。渔童们爬到沙滩上停泊着没有下海的船上,从船上往下跳。沙子松散有缓冲余地,人跳下来冲出一个坑,人确伤不到;成群的孩子们在沙滩上做着“骑大马”、“做轿子”、“捉小鸡”的游戏。“骑大马”,就是一个较大的孩子,用肩膀挎起一个小一点的孩子,下面还有几个助威的,在沙滩上跑着玩。有时是“两军”交战的架势,双方厮打在一起。交战的主角是双方被挎起在上的两个孩子。挎孩子的也很重要哦,他就象战马一样。他若不行倒下了,就是失败了。“做轿子”,就是两个人的四只手平放对称的握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方形的“小座位”,小一点的孩子坐上来,两条腿分别从两只胳膊在胸前形成的空下伸,两只胳膊分别搂住两个人的脖子。他(她)坐在上面很稳的哦。下面的两个人抬着他(她)跑。有时也搞比赛,看谁的“轿子”跑得快。“捉小鸡”大家都知道的啦。这些运动,真是非常适合在沙滩上玩,真是快乐无比……
   在海边西头向海里延伸的,高出海面约有四五米高的高地上,有一处龙王庙。按照渔民的传统风俗习惯,渔村的海边都建有“龙王庙”。每年农历六月十三,是龙王爷的圣诞日。渔民们都拿着猪头、酒菜到庙上去,还放鞭放炮。以求龙王保佑渔民平安、丰收。“文化大革命”破“四旧”中,“红卫兵”小将上去把“龙王庙”扒了。
   春天来了,蓝色的大海呈现在人们面前,渔民们要出海打鱼了。这时水凉,鱼货比较少,但鱼虾的味道非常鲜美。清明前后,经常刮大风。那年的这个时候,渔民出海了,老天刮起了大风,当天船没有回来,好几天没有音信……风停了,家里的人都疯了一样的向海边跑去。有船回来了,岸上的人一起奔跑过去。看船上有人,就立即把他从船上抱下来。船上的人已冻得、饿得、渴得奄奄一息。但感觉到递过去的碗,却本能地把嘴靠过来。当碗接触到嘴的时刻,他使出全身的力气,张开嘴,饥渴的喝起来。水已喝完,他仍不放手,把碗当食物啃。马上有人送上食物才肯把碗松开。有的船回来了,人没全回来。有的船一直没回来。没有接到人的家属们,跪向大海,失声痛哭,十分悲惨。这次大风大海吞食了这里十几条生命。我幼小的心灵感到了海的可怕……
   夏季的海多伴是平静的。早晨或者是傍晚,站在岸边向大海望去,点点的白帆船在海面上划翔,成群的海鸥在海面叫着扑食。海岸边的小浪花一层一层推向岸边,把一些杂物送上岸。中午时分,好多人在这里游泳。成群的男孩在水中游玩,会游泳的大人们,游出离岸边上千米。上了岸的人们,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真是快活。大人们对小孩子在海里游泳看的还是比较紧的,因为发生过溺水的情况。妈妈不让我下海洗澡,我是个听话还胆小的孩子,所以他一般都在浅水处玩耍。
   海边的孩子可喜欢赶小海了。每当农历“初一”和“十五”是大潮。妈妈常用“饭时干”来表述,意思是说中午吃饭时分,潮就退到不能再退的程度了。赶海的人较多。渔家姑娘大嫂大娘们成群结队的去赶海。夏季,退潮以后,东西两头的礁石退出来了,那里有螃蟹。它们在礁石的缝隙和洞中藏着。礁石上还长满着牡蛎。较深处的海底礁石上长有海菜。我常常和小伙伴们到退出的礁石空里抓螃蟹,有时螃蟹没抓到,却让螃蟹夹着了手,很疼哦,疼得直甩手,有时被夹的出血,但没关系,手放到海水里洗一洗,就等于消毒了。抓着抓着就不抓了,而是和小伙伴们打水战玩,互相往对方身上打水,打到脸上让你睁不开眼……十分有趣。
   更有趣的是钓鱼。在下小雨天的傍晚,海面风平浪静,小伙伴们站在海岸边的浅水处钓鱼。钓的多是虾虎鱼。钓到的鱼用一根细绳从鱼鳃穿到嘴里扯出来。钓得多的时候,串成长长的一大串,拿回家,妈妈可高兴了。钓的多的时候,妈妈把一大串鱼挂在屋外晒干了留着冬天吃。用萝卜切成小块,放点黄豆,和鱼一起顿,多加点盐,当咸菜吃,可好吃了。
   秋天的海不那么平静。刮一点风,海面白茫茫一片。风大些时,白浪滔天。但这个季节是鱼汛季节,不是刮大风天,渔民们都坚持出海打鱼。那时的船都是帆船,靠人力和风力行驶。渔民出海很辛苦,也有危险。这里渔民的生产作业方式是在近海里下“架子网”。就是用四根长竹杆打成一个个四方形的架子,站立着固定在海底,一块块网的网口拴绑在架子上。网的形状像袖子一样,网口大网尾小,网尾处用绳子扎起来。随着海流鱼虾从网口进到网里,在网尾部被困在里面。渔民在平潮时去提起网尾,解开扎着的绳子,把困在里面的鱼货收到船里。渔民收到鱼货后回到岸边,把鱼货卸下抬到陆地的加工厂加工。在陆地干活的叫“站沿”,因为主要鱼货是毛虾,所以"站沿"的主要是煮毛虾、晒毛虾、筛毛虾、收毛虾、打毛虾包、装车发运等。毛虾包是用芦苇编制的蓆子做成的。蓆子是长方形的,宽有一米,长有两米。两条短边对接起来,两条长边分别串进一根直径半公分粗的绳子。先把一头的绳子抽紧(不能完全抽靠)记牢,之后这一头着地,就形成一个圆柱形了。圆柱的底部放一个也是芦苇编制的圆形的小蓆子,将没抽紧留出的空堵上。这就可以往里装毛虾了。装到一少半的时候,要进到包里一个人在里面踩,边装边踩,使虾包越实越好。这样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因里面虾的串动,而使虾变碎。装满后,同样用制底的办法,把上面也封起来。打好的虾包垛起来,等候发走。可见,“站沿”的活还有些技术呢。
   这海里的学问更是大着呢。从岸上表面看海水是不流的,实际是流动的。渔民们常说:“涨流”、“退流”、“生水”、“满潮”、“枯潮”、“平潮”、“大潮”、“小潮”等等。这些词语都是表述潮汐的。海面的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叫做潮汐。海水周期性的水平运动,叫做潮流。“潮汐”和“潮流”两种现象的综合概念,叫“潮波”。它是由于日月的吸引力所产生的。每月(阴历)初一(新月)或十五(满月)时,月球潮汐力和太阳潮汐力几乎完全重合,因而出现了最高的高潮和最低的低潮,这时的潮差最大,叫做“大潮”。在初八(上弦)或二十三(下弦)时,月球的潮汐力被太阳的潮汐力抵消得最多,因而出现了最低的高潮和最低的低潮,这时的潮差最小,叫做“小潮“。
   这里冬季的海,海面看不到水,看到的是白茫茫的、高矮不平、奇形怪状的大冰块。这是因为这里靠近河口,河口处结成的冰块,由于潮汐的关系,来到了这里的海面。到了第二年春天,解冻了,这些大冰块,一边化,一边随着潮汐浩浩荡荡地走了。
   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家乡的渔村和海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里已不是单纯的“靠海吃海”了,而是在“保海、养海、建海”。
   海滩海域被保护了起来,规定了保护时间和区域,每年的六月到九月是保护期,渔民实行休渔。渔民们不是单一的捕捞生产了,开展了海水养殖生产。这里的海岸边建起了育苗室,来培育海参、对虾苗,在岸边浅海围起养殖圈,分别放进海参苗和对虾苗,进行海参、大对虾的养殖。海岸两头的礁石区,放养了海参苗,人工布上了更多的礁石,供海参在这里自然的生长繁殖。这样既保护了海洋自然资源,也开辟了新的生产渠道,为渔民创收开了新路子。
   渔民们富了起来,盖起了别墅式的小楼,真是早年期盼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了。各家家用电器应有尽有。家家接上了自来水。规划建设的民居街道,整齐规范,村里的街道都铺上了柏油马路。沙滩沙丘不见了,映入眼帘的是每家们前的花草、树木和村中心的广场。每到傍晚,听到的是跳广场舞音乐的响起。喜欢跳广场舞的姑娘、小媳妇、大妈们,穿着统一的服装,在翩翩起舞,一派欢歌笑语。这里不再是偏僻的小渔村了,而是远近闻名的新渔村了。省级的沿海公路在海边村中通过。渔民中不少家买上了轿车,村干部都开着自己的轿车到村里上班。村子里的孩子们在乡中心学校上学,早晚有校车专门接送。
   在“保海、养海”生产的同时,也进行了“建海”工程。沿岸建起了渔港和海上体育项目——帆船比赛基地。原来的生产帆船已经没有了,取代的都是大马力的机动渔船。渔民们到外海捕捞,回到港口卸货。捕捞的不是小鱼毛虾了,而是大鱼对虾了。在海面滑翔的不是渔船了,而是在这里进行训练、比赛的帆船了。第十二次全国运动会的帆船比赛就在这里进行的。
   海边高处被扒掉的龙王庙又建起来了,渔民又恢复了传统节日来祭奠的习惯。
   可供人们洗浴游泳的宽阔的自然海岸沙滩不见了。这让我多少有些遗憾。

共 41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抓住了“渔村和变迁”这两个关键字眼,把自己家乡渔村的变化和发展娓娓道来,让读者认识了作者家乡渔村的今昔变化,特别是把小时候渔村的村民们的艰苦生活和出海的艰辛展示在读者面前,为当今“保海、养海”带给渔村和渔民的幸福生活做了铺垫,赞美了国家,歌颂了新时代。这篇文章写得细致周翔,生动再现了渔村的发展,让读者了解了渔村的曾经样貌和渔民现在的幸福日子,还有渔村的一些对于小孩子来说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另外还让读者得到了一些海洋知识,如:“涨流”、“退流”、“生水”、“满潮”、“枯潮”、“平潮”、“大潮”、“小潮”等名称和概念的意思。总之这篇文章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值得品读,感谢作者赐稿,祝您创作愉快!【编辑:馨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5-06-08 15:03:40
  欣赏文友美文,感谢参加岁月征文,祝写作愉快!
馨语馨愿
回复1 楼        文友:老渔翁        2015-06-09 08:46:33
  谢谢您的按语和留言!我会继续投稿,欢迎赐教!
2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5-06-11 21:51:14
  渔村在岁月的变化中发展。问好!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激情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回复2 楼        文友:老渔翁        2015-06-12 08:10:54
  谢谢文友阅读并留下笔墨!远握!问好!
3 楼        文友:麦晓杰        2015-06-26 17:29:20
  诗意渐渐退却,发展渐渐靠近,也许任何事情都是双面性的。
一个女孩儿成长的心绪
回复3 楼        文友:老渔翁        2015-06-27 10:11:05
  谢谢光临点评!确实,事物的发展都存在两面性,但主流是好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