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风】靰鞡(往事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西风】靰鞡(往事征文·散文)


作者:书轩 布衣,489.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17发表时间:2015-06-08 11:03:04

【西风】靰鞡(往事征文·散文) 家里有一双靰鞡,它一直是爸爸的珍爱之物,早些年,爸爸在世的时候,就一直把它放在一个小柜子里,说那是爷爷用五斗麦子换来的。
   靰鞡,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是个既陌生又古怪的东西,简直就像个迷。就连这个名称及这两个字,就够让你感觉新鲜的了。
   我家是祖辈老太爷那辈儿闯关东来到东北的,东北这个地方冬天寒冷,常刮大烟炮(方言,大风裹着雪),最冷时零下40几度,过去的东北比现在冷得多,也没有现在这么高档的防寒衣物,特别是鞋子,俗话说“脚暖身子热”,只要脚暖和了,人就耐寒。靰鞡,就成为东北最好的御寒鞋了。
   父亲常常跟我们讲起他的这双靰鞡还有那些关于靰鞡的美好传说……
   靰鞡是牛皮制作的一种鞋,呈杏黄色。一张牛皮只有脊背上的皮子能做出二、三双上等的靰鞡,其它部位做的靰鞡的质量就远不及牛脊骨上的皮子做得好。靰鞡的样子很奇特,靰鞡的鞋底和鞋帮由一块皮革制作而成,底子四周往上翻卷起来就是鞋帮儿了,鞋头儿的产圈皮子根据要做靰鞡的大小掐出均匀的十到二十个不等的包子褶儿,这样就自然收起口来,成为鞋帮儿了。同时这些褶儿整齐地排列还起到了装饰的作用,这部分称作前脸儿。在前脸儿褶儿的上端中间缝上由一块牛皮掐起的一个“鼻子”形状,这叫靰鞡舌头。鞋口边缘每隔一寸远缝上一个双叠的半寸宽的皮带,后跟上的双叠皮带为三角形,同时也起到提鞋的作用,叫它“提把子”。这些双叠皮带用来窜细牛皮绳子,在穿上时候起到系牢的作用。底子的后跟钉了两个大“帽子”的铁钉,样子很象铁路上的道钉。这样的鞋底既耐磨,在雪地里走起路来又抓地。
   鞋不象现在的鞋子多大的尺码都有,靰鞡只分为大、中、小号(小号的一般十几岁的孩子就能穿的)。靰鞡的价格不是以双论价,而是以重量论价。因为选用的皮子厚而韧,重些质量也好;选用的皮子薄而软,就轻些,质量也就差些。还有大小用料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买卖就以斤两论价了。买这种鞋,大点没有关系,因为穿的时候要在里面絮上一种草,大就多絮点,更暖和,但也不要太大,否则就会“不跟脚”。
   只穿靰鞡是不够抗寒的,靰鞡本身只是耐磨结实、风吹不透,它的耐寒离不开絮在靰鞡里的一种草--靰鞡草。
   靰鞡草是生长在沼泽地带的一种草,草的叶子多呈扁状也有圆形的,中间空芯。这种草一堆一堆的生长,当地人称一棵为一墩。一墩有一大把,数根,向四外扩展着生长。父亲说,每到秋季,人们就会把这种草割下来,收回家,摊开晾晒,或在地上,或在房上,或是放在鸡架、狗窝的棚顶上,让它自然的晾干。
   靰鞡草在絮靰鞡前是要经过加工的,用一个大木榔头,把靰鞡草放在平地上或是木板上反复地捶打,至直把靰鞡草捶打得松软、绵揉,用手摸起来如棉絮一般,这就捶打好了,一般一次要多捶打一些以备用。父亲说,每到冬天,都能听见家家捶靰鞡草的“咚、咚”声。
   把捶打好的靰鞡草用手撕摘均匀,絮到靰鞡里直到把靰鞡絮得满满的,中间只留有一个能抻进脚去的小窝窝,穿靰鞡时,要先在小腿上套上一个布做的类似于衣服袖子的长筒,人们管这叫靰鞡靿,光着脚穿进去后(父亲说光脚穿进靰鞡草感觉更柔软、更热乎),把靰鞡靿往下扯,直到把靰鞡靿下边掖进靰鞡的口里并把靰鞡草盖上,然后拽紧靰鞡口皮带里窜的牛皮绳子,皮绳的两头按相对反方向交叉着一圈圈的缠在穿在小腿上的靰鞡靿上,这就算是“打盼”好了。父亲说,穿靰鞡很费时间的,但特别暖和,光着脚穿上絮得厚厚匀匀靰鞡草的靰鞡,在零下40多度的大冷天里站上一天都不会感觉冻脚。
   关于靰鞡鞋名字和靰鞡草的由来有着不同版本的很多传说,父亲讲的最能体现传奇色彩是有关皇上和靰鞡的传说。
   相传乾隆皇帝带着他的王子贝勒和一些大臣们去关东吉林打猎,路经一个叫乌拉的地方,看当地百姓穿的鞋很古怪,乾隆便问:“这是什么鞋?”别人回皇上说是牛皮做的鞋,乾隆看了又看,说:“这鞋很奇特,看来百姓又很喜欢,就叫乌拉吧!”皇上以地名封此鞋,这乌拉可一下子就出了大名了。后来人们渐渐写成了靰鞡,我想这可能是后人们考虑它是用皮革制作的缘故吧。
   这次皇上打猎收获颇丰,玩的兴起便下山很晚。在这野外没有客栈也更没有官府,他们只好在山里的一个庙里住下。破庙太冷了,皇上冻得睡不着,白天打了一天的猎了,他的朝靴是又湿又冷,脚冻得象针扎,他就在庙里走来走去活动下冻僵的脚,忽然他听到在院里有“咚、咚”砸东西的声音,他就闻声走出来寻去,看一马夫正在那儿砸一种草,砸完后,他用手撕巴撕巴絮在了靰鞡里,皇上问这是絮的什么?马夫回皇上说,这是靰鞡草絮在鞋里可是暖和。皇上听后,自己也让马夫给他的靴里垫上一些,可皇上穿的不是靰鞡,只能在靴子底絮上一层靰鞡草,就这一层靰鞡草,让皇上穿上还真的感觉热热乎乎的,皇上心里明白了,怪不得这关东人这么喜欢穿靰鞡,原来靰鞡里垫了这么一种神奇的草,很暖和!
   第二天起来,皇上问随从们:“听说关东有几宝,你们说是哪几宝啊?”随从们说:“回禀陛下,关东有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皇上笑笑说:“不对不对,鹿茸角不为稀奇,关东有三宝:人参、貂皮、靰鞡草!”
   于是,这靰鞡和靰鞡草就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皇封御赐的宝贝名字了!所以后来人们叫卖靰鞡时都喊:“皇上封的鞋--靰鞡--”
   传说终归是传说,可这靰鞡真的是关东人的一宝。父亲给我们讲起爷爷年青的时候,爷爷赶着大车(马车)去离家一百多里远的地方去卖粮,可车坏在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路上,那天下着鹅毛大雪,天色又渐晚,没有办法,爷爷只好和跟包的(跟车的)赶着卸下车的马匹往前走找村子,他们在漆黑的雪夜里走迷了路,天快亮了才找到一个村子,找口饭吃,再喂马、饮马。那个跟包的人买不起靰鞡穿,脚严重冻伤,以至后来截了肢,可爷爷穿着靰鞡的脚却安然无恙,父亲说,如果那次爷爷没有靰鞡穿,他的脚也是保不住的,是靰鞡救了爷爷!
   靰鞡,曾经伴随着几代人走完他们艰辛的人生之路。现在只能在文物中看到它,并被列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靰鞡已经成为一种地域性历史文化,也远远超出了它曾经的使用价值。
   今天,各种琳琅满目的鞋子使你目不暇接,这皇封御赐的靰鞡早已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但靰鞡这个称谓还潜移默化留被移用着,上了点年纪的人,依然把棉鞋叫棉靰鞡或是叫靰鞡头,也许是对靰鞡的一种怀恋吧!
   父亲留下的这双靰鞡,留下的不仅是思念,更是一种激励,一种精神,它常常提醒我,先辈们走过的路是多么的艰难、困苦。今天,置身于小康盛世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面向美好的明天而不奋起前行呢!

共 26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由一双爷爷留下的靰鞡,给我们讲述了有关靰鞡的故事。作者先用细腻的文笔详细地描述了靰鞡的制作过程,然后讲述了皇上给靰鞡赐名的故事。最后作者感慨:“父亲留下的这双靰鞡,留下的不仅是思念,更是一种激励,一种精神,它常常提醒我,先辈们走过的路是多么的艰难、困苦。今天,置身于小康盛世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面向美好的明天而不去奋起前行呢!”散文故事情节很精彩,内容丰富饱满,文笔精炼。佳作推荐阅读!感谢作者赐稿!【编辑:晶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晶莹        2015-06-08 11:07:48
  书轩这篇散文写得很好,让读者明白了靰鞡的故事。辛苦了!问候!
( (
回复1 楼        文友:书轩        2015-06-08 11:26:23
  感谢晶莹老师的精心编辑和及精彩的编按,您辛苦了,祝晶莹老师快乐,夏安!
2 楼        文友:明月清晖        2015-06-08 14:10:08
  这鞋擦亮了也蛮时尚的,很想试穿一下。
感谢生活 有剥夺也有馈赠
回复2 楼        文友:书轩        2015-06-08 14:22:41
  月月,这鞋是擦不亮的,想如果想穿试试,去博物馆肯定能找到,穿下试试看女孩子穿我想也一定好看!呵呵,谢谢月月来关注拙笔,问好!
3 楼        文友:秋实韵        2015-06-08 21:27:12
  居然不认识这两字,汗颜哪!
   感谢书轩老师普及,呵呵,妙也!
回复3 楼        文友:书轩        2015-06-08 21:31:13
  非常感谢秋实老师留墨点评!问候秋实老师,祝您快乐,夏安!
4 楼        文友:寒江孤鸿        2015-06-08 23:04:54
  我在东北呆的时间也不算短了,东北可说是我的第二故乡了。早听说关东三宝,却是无缘得见靰鞡。读了你的散文,才算一睹其真面目。
回复4 楼        文友:书轩        2015-06-09 16:54:21
  感谢寒哥关注点评,问好!
5 楼        文友:桑干河        2015-06-09 08:35:41
  读书轩大哥此文才知道这靰鞡是什么做的了,原来一直以为是羊毛毡鞋。
桑干河
回复5 楼        文友:书轩        2015-06-09 16:55:14
  谢谢桑干河老师忙中点评拙作,问候!
6 楼        文友:午夜梦回        2015-06-09 13:44:33
  第一次见这么清晰的靰鞡,第一次听完整的关于靰鞡的传说。相信绝对是暖和的,不要小看老百姓几千年的智慧结晶,了不起。我们老家冬天以前也有一种保暖的“鞋子”叫“毛瓮”,是用麻绳和芦花编织的,更好的是鸡毛代替芦花。也很暖和。有的还在下面钉上木板,木板前后两条高腿,可以防潮保暖,只是若不会穿就有可能崴了脚。我们老家以前连两岁孩子都会穿,现在制作工艺也和靰鞡一样稀少濒临绝迹了。
午夜梦回
7 楼        文友:海韵波涛        2015-06-09 15:00:28
  知道有这种鞋子,真没有注意看过这种靰鞡鞋子,更没有穿过。今天读书轩的文,才真正认识了这个宝贝。人的智慧是无限的!
岁月静好 海韵QQ786732982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