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影视戏曲 >> 青春的约定

编辑推荐 青春的约定


作者:古剑 秀才,2734.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05发表时间:2015-06-11 20:58:12

《青春的约定》
  
   主要人物:
   1、玉荣——女,22岁,九三旅行社导游;
   2、强子——男,22岁,上海大学生;
   3、玉荣爷爷——70岁,北大荒知青;
   4、强子奶奶——70岁,返城知青;
   5、玉荣母亲——47岁,某农场机关工作人员;
   6、玉荣父亲——48岁,某农场场长;
   7、龙总——35岁,九三旅游公司总经理;
   8、强子母亲——47岁,上海某社区工作人员;
   9、强子父亲——48岁,上海某企业总经理;
   10、小玲、小张、小李、小海等——男女若干,22岁——25岁,九三旅行社导游;
   11、北大荒知青若干。
  
  
   【001】火车上。
   玉荣坐在卧铺车箱的窗前,深情地望着窗外起伏的青山,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稻田,清澈的河水。广播里传来报站的消息:“各位旅客,九三车站马上就要到了,请下车的旅客做好准备。”玉荣从行里架上拿下一只红色的旅行箱和一个帆布双肩包,她把双肩包背在身上,拉着行里箱向车门走去。
  
   【002】车站接待大厅。
   玉荣的父母焦急地等待自己的女儿。玉荣母亲时不时看着手表,自言自语道:“快到了,快到了。”玉荣父亲很沉稳,他的目光盯着出站门涌出来的人群,眼光左看右看,不停地寻找着。
   突然,人群中一个甜美的声音:“老爸——”,熟悉的声音,让玉荣父亲激动得一颤,他迅速地在人群中发现了女儿,奔跑过去,父女里相拥在一起。玉荣母亲也跟着过来,疼爱地用手抚摸着女儿的头:“宝贝,累了吧,咱们赶紧回家。”
  
   【003】上海一条弄巷。
   强子拖着旅行箱走在弄巷里。这个从小生活在奶奶身边的大男孩,越发地显得英俊洒脱。
   强子奶奶满面春光地站在家门口,远远地看着自己的孙子走过来,乐的嘴角都合不上。强子看到奶奶,便跑了起来,边跑边喊:“奶奶,我回来了。”强子扶着奶奶,奶奶上下打量着强子:“又长高了。你爸妈好吗?”
   强子答道:“他们挺好的,不用您掂记。这回放假,我陪您,让他们在外面瞎忙吧。”
   奶奶疼爱地拍了强子一下:“这孩子,你爹妈忙,不也是为了你吗。”
   强子笑着说:“奶奶,我知道,我这是和您说笑呢。走,咱们回家说吧。”
  
   【004】宽敞的公路上,车内。
   玉荣父亲开着车,玉荣坐在副驾驶上,母亲坐在后排座上。父亲问道:“工作就这么定了,不后悔。”
   玉荣说:“不后悔,我学了几年旅游,就是想为家乡做点事。这不挺好的吗,天天能和爸妈在一起,让你俩享受享受天伦之乐。”
   玉荣母亲说:“可惜啊,一个大学生毕业了,回来工作,多让人笑话啊,显得我们宝贝没能力,没水平呀,也显得爸妈没本事啊?!”
   玉荣父亲对女儿说:“别听你妈的,你妈就是头发长见识短。既然你自己决定了,我这个当爹的,全力支持,怎么样。”
   玉荣很高兴,和父亲击掌为誓:“谢谢老爸。”
  
   【005】上海,强子奶奶家。
   奶奶在厨房洗菜,准备做饭。强子坐在沙发上,摆弄着手提电脑。玩累了,把电脑放在茶几上。透过茶几,他发现在茶几的下一层玻璃架上,有几本老相册。出于好奇,他顺手拿了出来,慢慢地翻看着。
   老照片是奶奶年轻时在北大荒插队时的照片。那时的奶奶青春靓丽,强子越看越感兴趣。他拿着相册走到厨房门口,对洗菜的奶奶说:“奶奶,你年轻时好漂亮啊。”强子的话,让奶奶有点不好意思:“谁没个年轻的时候啊。”
   “唉,奶奶,这个老头我好像见过吧。”
   奶奶凑过身子看了看:“什么老头,你要叫爷爷,我们是一起在北大荒插队的知青,那时,他是我们知青排的排长。你上初中的时候,他来过上海,来过咱家,见过你的。”
   “奶奶,哪天给我讲讲你们插队的故事呗?”
   “好啊,你先自己玩会,等奶奶抽空就给你讲”
   “好勒。”强子回到客厅,坐在沙发上,把目光沉浸在一帧帧照片上。
  
   【006】阳光明媚的某天。
   玉荣走到北大荒旅游九三分公司的门前,她抬头看着明亮的公司牌子,心里一阵激动。
   她轻轻推开门。径直走了进去。前台小玲走了过来:“你好,请问你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的吗?”
   玉荣腼腆地说:“我找龙总。”
   小玲上下打量了一下玉荣:“噢,你是玉荣吧,旅游专业的美女高才生。”
   小玲的话说的玉荣更加不好意思了,她微微低下了头。小玲笑道:“来,龙总正等你呢,我带你去。大家听说你要来,特别的高兴。以后你要多多指教啊。”
   “那里,还得你们指教我呢?”
   小玲亲切地挽着玉荣的胳臂,笑着说:“互相指教,互相指教。”
  
   【007】龙总办公室。
   龙总坐在办公桌前,正低头审阅着文件。听到外面有人敲门,便抬起头喊到:“请进。”
   小玲领着玉荣走进屋里:“龙总,玉荣报道来了。”
   龙总一听,忙站起身来,迎了上去:“欢迎,欢迎,我们这是又添一员大将啊。”
   玉荣和龙总握了握手,龙总引玉荣坐在沙发上,为她倒了杯水:“玉荣啊,你可是旅游的高才生,能到我们这小庙来,真是令我们蓬荜增辉啊。”
   “龙总过奖了,我就是想为家乡出一份力,做点贡献。”
   “是啊,像你这样的大学生,不多见了。大学毕业都想在大城市、大都市工作,也是不枉父母的一番苦心啊,像你这样的大学生,毕业后能回家乡工作,我们真是求之不得啊。”
   “那龙总准备安排我做哪项工作和业务?”
   “这样吧,你先跟着小玲负责业务接待,等对公司和工作熟悉后,再给你安排具体的工作,怎么样?”
   “好的,龙总,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
  
   【008】强子奶奶家。
   强子拿着老相册坐在奶奶身旁。
   奶奶说:“那是1968年,奶奶刚满18岁,高中也刚刚毕业,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踏上了向北的列车,到了黑龙江,被安排到北大荒的农场插队,我记得那时候,我们虽然旅途劳累,但一想到北国的风光和一望无际的田野,顿时就又来了精神。可是,到了农场,被分配到下面连队时,才真正体验到什么是艰苦……”
  
   【009】回忆:1968年的冬天,某农场连队。
   年轻的强子的奶奶和众知青们坐在一辆解放汽车车箱上,天飘着雪花,道路坑坑洼洼,知青们的目光显得有些无助。由于天冷,青青和强子的奶奶紧靠在一起,青青不时地问强子奶奶:“怎么还没到啊,这都快起一天了。”
   强子奶奶安慰着青青:“别急,就快到了。你冷吧,把我的大衣披上吧?”
   “我不冷,就是坐的屁股疼。”说着,便钻进强子奶奶的大衣里,两人合披着一件大衣。
   汽车行驶在茫茫的雪原上,大家都没声了,耳边是呜呜的风声。
   “到了,到了,你们看,前面就是我们的连队了。连长他们一定等急了。来,大家精神精神,一会连长会带着职工们欢迎我们的。”带队的连副指导员站在车箱上,指着远方一处营区说到。
   几个男知青随即站起身来,向远处望去,脸上印上了忧愁的色彩。
  
   【010】连队门前。
   曲连长组织大家排好队,并嘱咐锣鼓手:“一会儿,把你们吃奶的劲都使出来,给我好好地敲,敲出气势来,敲出兵团的精神来。”
   锣鼓手齐声道:“放心吧连长,你就瞧好吧”
   二楞子歪戴着棉帽子,嘴角叼着一支烟站在队伍中,曲连长看到,喊到:“二楞子。”
   二楞子:“到——”
   “出列。”
   二楞子慢条斯理地走出队列。曲连长看他这个样子,气不打一处来:“你瞧瞧你,啊,瞧瞧,没精打彩的样子,是没吃饱饭呢,还是没睡好觉啊,哪有点兵团战士的样子。给我站直了,把帽子戴正。”
   二楞子没精打彩地:“是——”
   “大点声说是”
   “是——”
   “再干脆点说。”
   二楞子一个立正:“是!”
   曲连长一看,骂道:“瞧你个熊样,这回还差不多。”
   等待的时间长了,队伍中有人唧唧喳喳嘀咕着。曲连长问道:“嘀咕啥呢?”
   通信员小顾说:“报告连长,我们在说,来的这些知青里面,有没有漂亮姑娘。”
   曲连长笑了:“漂亮姑娘肯定有,就是不知道你们这帮小兔崽子有没有这个福份。”
   小顾说:“得了吧,连长,好像你见过似的,说的这么肯定。”
   “见我是没见过,但我可向团长说了,一定得给我分配几个漂亮女知青来,团长也答应了,我想团长不会诳我吧。这叫什么,这叫军中无戏言。你们就瞧着吧。”
   连长说完后,大家有些兴奋,喳喳声更高了。
   这时,不知是谁喊道:“来了。来了。”
   曲连长向远方一看,一辆汽车缓缓地驶向连队,于是他正了正自己的衣帽,喊道:“大家听口令,立正——”
   全员整齐地立正,一个个精神焕发。
   连长向锣鼓手一摆手势,锣鼓手们奋力地敲击,氛围立马热闹起来。
   当车停在队部门前时,战士们蜂涌而上,打开车箱板,把知青们一个个接下了车,并热烈鼓掌。
  
   【011】强子奶奶家。
   强子听奶奶的故事,很入迷。
   奶奶手中拿着一张相片,陷入了沉思。
  
   【012】旅行社。
   旅行社的员工们,有条不紊地忙碌。
   玉荣和小玲在前台接待几位咨询者,并为他们讲解有关旅游线路情况。
   龙总站在二楼上,望着工作中的大家,脸上满意地露出了笑容。
   小丽走了过来,在玉荣耳边说了句话。玉荣点了点头,便随着小丽一起来到龙总的办公室。
   龙总:“玉荣啊,有个带团的任务,你和小丽去做吧。怎么样,有没有信心。”
   玉荣:“有,请龙总放心,我一定完成好这次带团任务。”
   龙总:“好。如果有问题,你就请教一下小丽,她可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玉荣:“好的,龙总,您放心吧。”
  
   【013】强子奶奶家。
   强子搂着奶奶说:“奶奶,你是不是想他们了。”
   奶奶说:“是啊,那时的我们虽然年轻,但却经受住了爱恨情仇,有欢乐,有痛苦,有幸福,有悲伤,在那种艰苦的环境里,我们这些没有离开过父母身边的年轻人,即天真,又成熟。”
  
   【014】1969年秋天,在一片荒原上。
   连副指导员带着所有知青站在一片荒原上。他指荒原说:“我们今天的任务是放荒火,把这片荒原的杂草烧光,把它变成我们的大粮仓。刚才,我把任务都分配完了,大家有没有信心。”
   知青们齐声说:“有”
   连副指导员一挥手:“大家要注意安全,各组开始工作吧。”
   知青们按组分头开始准备。大家把枯草绑成一捆,用绳子拖着,点燃它,拖着草捆在荒原上沿着既定的路线点燃荒草,荒草被点燃,火苗迅速把荒草烧掉,露出下面黝黑的泥土。
  
   【015】九三某风景区。
   玉荣和小丽手持着导游旗,引领着游客游览景区。
   玉荣的父亲开车在景区停下。
   玉荣看到父亲,忙跑了过去:“老爸,你怎么来这里了。”
   父亲见到女儿很高兴:“我怎么不能来这里呀?!你要知道,这可是我的辖区范围啊。”
   玉荣笑了,开玩笑说:“噢,对,我忘了,这是您老的地盘。”
   父亲也跟着笑了,他问道:“带团了,怎么样,累不累。”
   玉荣说:“不累。”
   父亲怕耽误女儿工作,忙说:“你忙吧,我上山上去看看,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把那片知青烈士墓好好修缮一下,将来可以做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女儿笑着说:“这一定是爷爷的意思吧。”
   父亲说:“是啊,你爷爷始终放不下这事,催我多少回了,我一想也对,那些为北大荒建设牺牲的烈士们,是应该让我们后人记住他们的事迹,记住那段艰苦岁月啊。”
  
   【016】1969年秋天,荒原上。
   荒火越着越旺,一名知青感觉到风向有些变化,急忙向副指导员报告。
   知青:“报告副指导员,这风向好像有点不大对劲啊。”
   副指导员把手中的草举起来,看着草被风吹动的情况:“是不对啊,好像风向变了。快告诉大家,注意安全,准备好灭火工具,一旦火势有变,立即扑火,决不能让火烧到树林和山上去。”
   知青答道:“是!”
   天空突然阴云密布。副指导员一看,大势不妙。
   此时,风越刮越大,火势越烧越猛,荒火到了失控状态。他连忙喊通信员过来,两人说了几句话,通信员便朝连队的方向跑去。副指导员朝知青们跑去。
   强子奶奶等一帮女知青,见火势越来越大,吓的直往后退,由于烟大,知青们已经看不到方向,她们东跑西窜,大火总是围着她们。她们大声呼喊着:“来人啊”,“救命啊”“快来人啊。”
   几名男知青在大火外面,几次都无法钻进去。知青班长小于急了眼。奋不顾身跳进了大火之中。

共 11227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强子和玉荣都是知青的后代,为了完成爷爷、奶奶的心愿,“阴差阳错”走到了一起。剧本没有交待清楚,从剧情看两人曾是恋人关系,还可能是同学关系。因为工作的原因各自暂时先分开了,如果这些在开头交待清楚了,就为后面埋下了伏笔,两人最后重新结合,前后照应也许会更好。玉荣毕业后决心回家乡工作,为家乡建设出力。强子是大上海的高材生,研究生快毕业了,听知青长辈的故事后也决心到农场去,为老一辈未完成的理想而奋斗。两人的恋情被赋予更高的理想、意义,青春的约定名符其实。即便如此,也瑕不掩玉,剧本把两代人甚至是三代人的北大荒情结演义的非常感人。我们可以认为是指挥不当造成的后果,也可以认为是天灾人祸造成的后果,但是知青们都深深爱着副指导员,副指导员也深深地为自己的“不力”内疚和不安。这里已经超越了是与非的思考,完全是同志情、战友情在感动着主人公,也感动着读者。所以这一段是剧情的高潮,是最感人的地方。什么时候超越了是非观,也许才能懂得和谐的真正含义。那时,领导什么的都成了符属,或是可有可无的了。就像老子所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剧本演义出了“其次,亲而誉之”的境界。欣赏,推荐。【编辑 云台文经】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云台文经        2015-06-11 20:59:08
  欣赏,问好。
愿作云中台上客 一画文章经纬分
2 楼        文友:文阁书痴        2016-07-22 18:40:53
  诚邀影视剧作者入江山影视戏剧作者QQ群
   580299682
   方便与文友和编辑交流
指下生花,心上无痕!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