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人有追求气自华

精品 人有追求气自华


作者:湖北武戈 进士,10579.7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66发表时间:2015-06-14 09:43:11
摘要:人首先得有所追求,有所期待,有所希冀的。没有追求,便没有梦想;没有追求,便不会有目标;没有追求,更不可能使人的气质凭空高雅起来。

曾记得陶渊明写过这么一首诗:“智者乐山山如画,仁者乐水水无涯,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细雨朦胧小石桥,春风荡漾小竹筏,夜无明月花独舞,腹有诗书气自华。”只不过他的这首诗是劝戒人们多诗书,培养气质、气节的。意思是说,我们只要饱读诗书、学识渊博,便自然会表现出文人的优雅举止和翩翩风度。
   这是从旧文人的角度培养气质风度的说法,对于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来说,自然有着一定的道理,这里不再赘述。然而,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单纯地用饱读诗书来来培养气质风度,显然是不够的。
   前不久,我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加盟了江山文学网,并受邀担任短篇小说编辑,忙是忙了一些,却把我的业余文化生活填补得满满当当的,而且使我个人在文学修养、待人修养和处事修养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升。
   加盟江山文学,不是为了名利,也不是为了积攒四处显摆的资本,而是为了心中的追求,像夸父追日一样,明知不可达,却要持之以恒地努力追求。
   由此,我便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另一个培养气质气节的途径——人有追求气自华。是的,人首先得是有所追求,有所期待,有所希冀的。没有追求,便没有梦想;没有追求,便不会有目标;没有追求,更不可能使人的气质凭空高雅起来。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碰到这样一些人,只见他西装革履、金丝眼镜、名表豪车,给人一特有气质的感觉。哪知道一张口,满嘴的脏话;一拿笔,满纸的错别字。猛然间,遮在身上的“遮盖霜”,如年久失修的房子上掉落的白灰一样,一层一层地剥落下来,他的本质也就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那西装,那眼镜,那名表豪车,无论怎么看,也都像小丑演员手中的道具,要几滑稽有几滑稽。
   一个人空有美丽的外表是不够的。时下,很多人奉行“三分长相七分打扮”这句话,使劲地往脸上抹,往身上套,结果依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原本是啥样儿,结果还是啥样儿。如果那些人把“三分长相七分知识”作为使自己美丽的“魔棒”,多做地一些有益的事,多读一些有益的书,多长一些有益的学问,至少制定出一个追求的目标,让知识为我们美容,让知识带领我们进入更深更高的层次,那么,这个世上美丽的人将会更多。
   我们在制定追求目标时,既不能贪大求洋,更不能好高骛远。我们应当找出自己的兴趣点,量身制定出一个切合实际而又与时俱进的追求目标,然后心无杂念地追而求之。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的。即使没有多大的成就,当你回头寻觅自己追求的轨迹时,你也会觉得自己并没有虚度年华。至少可以证明,你这一辈子,认认真真地做过一件或两件有意义的事儿,没有浪费宝贵的时光。
   人生在世,可以追求的东西是有很多的,我们不可能一个人就能包罗万象,更不可能掌控天下百艺。我们只需要选择一两件自己感兴趣,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持之以恒地朝着既定目标追而求之。我们在追求的过程中,既不要心怀杂念,也不要前后观望,更不能朝秦暮楚,或者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必须一以贯之。我记得《增广贤文》中有一句话,叫作:“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现在套用到这里,可以改写为:“埋头追求,莫问结果。”
   有追求,不一定就能气质高雅;没追求,却是绝对高雅不起来的。因为,高雅是一种内在的气质,不是靠名牌手表、名牌手机或名牌豪车、名牌服装可以装扮出来的。一个满嘴粗话、满脑子龌龊、满肚子坏水的人,再怎么装扮,也不会显露出半点高雅的气质。
   上个世纪末,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很有修养的西藏喇嘛,他的话不是太多,每一句都像晨钟暮鼓,在我的心中撞撞长鸣:“人是正在修炼的佛,佛是修炼成功的人。什么叫作修行?就是以‘每日三省吾身’的精神,不断地修正自己言行,逐渐地完善自我的过程。”屈原在《离骚》中的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言,曾经激励过很多仁人志士,在追寻真理方面,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漫长,却一直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气质不是物品,是买不来的;气质不是外表,是装扮不出来的;气质更不是礼仪,也是仿学不来的。高雅的气质是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修炼出来的;是在修炼的过程中,慢慢培养出来的。腹有诗书,气质自然也能高雅,但却不是绝对的。航天之父钱学森,一生致力于研究两弹一星,没有时间接触诗书文学,照样有一种令人敬仰的气质;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致力水稻增产方面的研究,为了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问题,长年劳作在田间地头,他也没有时间去饱读诗书,你能说他没有气质吗?还有地质学家李四光、数学家陈景润、制碱学家侯德榜、铁路专家詹天佑等人,他们也没有时间去钻研诗词歌赋,却照样有一种摄人心魄的气质。
   我们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人的气质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在读死书和死读书中换来的,更不是名牌服装、名牌手表、名牌手机和名牌小车可以装扮出来的。它是在不断追求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也是在不断修正言行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种内在气质。
   当然,读书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气质,这里面有一个读什么书的问题,同时还有一个读书的方法、态度和动机的问题。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整天怀着一种猎奇的心态,选读那些不怎么建康的八卦绯闻和无聊文章,你能期望他的身上能散发出一种令人敬仰的气质么?还有一些人,虽然也能选读一些较为健康的诗词歌赋或中外名著,如果仅只为了附庸风雅、积累谈资,也是不会显露出什么摄人心魄的气质的,顶多会像《儒林外史》里面的那些假名教一样,浑身上下都会透出一种酸腐的气味儿。
   说到读书的态度和动机,我们不妨看看这三个例子:以文字作为武器同敌人战斗的鲁迅先生,在生活潦倒、饥寒交迫的时候,依然显示出巨人的气质和风度。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领导全国人民闹革命时,住窑洞,着粗衣,甚至补丁摞补丁,依然让伟人风范在眉宇间显露。为研究歌德巴赫猜想而忘了剪头、刮胡子,吃饭睡觉的陈景润,虽然蓬头垢面,却掩不住他不凡的气质……这三个人的身上为什么会有影响世界的气质呢?因为,他们的心中都有着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追求目标。鲁迅先生之所弃医从文,是希望用他的文字唤醒那些麻木的民众,启迪愚昧的心智,他在追求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一名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毛泽东同志领导人民闹革命的初衷,是为了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即使住窑洞、着粗衣、吃粗食,也没有动摇他的意志和决心,最终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蒋家王朝,实现了民主共和。陈景润为了研究歌德巴赫猜想,抛却了功利思想,甚至不谙世事、不修边幅,邋遢的外表仍然掩盖不住他那不凡的气质。
   追求,不是追名逐利,也不是投机钻营,更不是哗众取宠。我们在确定追求目标时,思想动机应该是纯粹的,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是有益于人类社会的一种行为、一种思想、一种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追求才能提升人的品位,才能培养人的气质,才能感召和影响更多的仁人志士。

共 27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如若没有理想和追求,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追求和理想不只使人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也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和气质。在本篇杂文随笔中,作者先通过引用和现身说法,阐述人生在世应该有所追求,接着又通过比较充分的论据论证了追求之于人的重要性,并倡导人们树立远大目标,培养和提升个人气质,做个脱离低级趣味的,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就整体而言,本文脉络清晰,语言凝练,意蕴深邃,拜读了!【编辑:陈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50615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陈戈        2015-06-14 09:49:17
  本篇杂文论点的提出旗帜鲜明,论据的列举可靠详实,论证的进行也有条不为,这样,文章的说服力便增加了不少,其思想性也就昭然若见了。拜读了,问好武戈!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5-06-14 10:04:27
  谢谢陈副社长选编此文。最近一段时间,发现很多非常牛气的人,其个修养与外表竟然大相径庭,有了深刻的感触之后,便诞生了此文。再次谢谢陈戈老师的辛勤编辑!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3 楼        文友:红尾狐        2015-11-02 15:46:17
  文中三种“气自华”,一是通过外在物资装饰出来的“气自华”,二是通过饱读诗书散发出来的“气自华”,三是追求探索聚而成光的“气自华”,作者立场鲜明:鄙视外表装饰出来的东西,赞颂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的东西,然后别辟蹊径提出“人有追求气自华”,强调“修炼”的重要性,是一篇上佳随笔。
回复3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5-11-03 10:57:50
  人得有所追求,才能活出人生的况味,否则等于行尸走肉。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